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分类模拟40.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2893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分类模拟4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分类模拟4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分类模拟4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分类模拟4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分类模拟4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分类模拟4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分类模拟4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分类模拟4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分类模拟4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分类模拟4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分类模拟4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分类模拟4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分类模拟4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分类模拟4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分类模拟40.docx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分类模拟4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分类模拟40.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分类模拟40.docx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分类模拟4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分类模拟40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包括预测和评价______对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影响。

A.该规划方案

B.不同规划方案(不包括替代方案)

C.不同规划方案(包括替代方案)

D.主要规划方案

答案:

C

[解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包括预测和评价不同规划方案(包括替代方案)对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影响。

2.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某卡拉OK厅拟建在铁路干线南侧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时,则该卡拉OK厅执行的昼夜噪声排放限值分别是______dB。

A.55,45

B.60,50

C.70,60

D.70,55

答案:

D

[解答]铁路干线两侧区域属4b类声环境功能区,但《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边界噪声排放限值只有4类,没有细分,因此,答案为D非C。

3.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于Ⅲ类水体人为造成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______。

A.月平均最大温升≤1℃,月平均最大温降≤2℃

B.周平均最大温升≤2℃,周平均最大温降≤3℃

C.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D.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答案:

D

[解答]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

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4.根据《规划环境影响技术评价导则—总纲》,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内容可不包括______。

A.生态系统组成

B.生态系统结构

C.生态系统功能

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

D

[解答]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生态系统完整性,反映生态系统在外来干扰下维持自然状态、稳定性和自组织能力的程度。

应从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如连通性、破碎度等)与功能(如系统提供的各种产品、服务)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5.某中型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7~11dB(A),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______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

答案:

A

[解答]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达5dB(A)以上[不含5dB(A)]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新导则对于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判断(满足其中之一就可):

一是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二是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的大小,注意“敏感目标”;三是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的数量(具体影响人口数量多少导则没有界定)。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不利气象条件系指熏烟状态以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______等条件。

A.风频和稳定度

B.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

C.污染系数和混合高度

D.污染系数和稳定度

答案:

B

[解答]不利气象条件系指熏烟状态以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等条件。

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在生态影响因素分析中,应特别关注______分析。

A.特殊工程点段

B.区域性影响

C.间接性影响

D.累积性影响

答案:

A

[解答]在生态影响因素分析中,应特别关注特殊工程点段分析,如环境敏感区、长大隧道与桥梁、淹没区等,并关注间接性影响、区域性影响、累积性影响以及长期影响等特有影响因素的分析。

8.某地拟新建一家造纸厂,则按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规定,其厂内的烟囱高度一般不能低于______m,否则其应按照正常标准值的______执行。

A.2050%

B.1550%

C.2010%

D.1520%

答案:

B

9.某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环境质量现状超过标准,其评价等级判定一般______。

A.根据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Pmax和D10%的计算结果确定

B.不低于一级

C.不低于二级

D.不高于二级

答案:

C

[解答]大气环境评价等级确定的规定还包括:

“如果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或者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或者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

10.拟建项目向附近的一条小河(Ⅳ类水质)排放生活、生产污水共1.5×104m3/d,生产污水中含有总汞等7个水质参数,pH值为5。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确定本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_____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低于三级

答案:

A

[解答]依据内陆水体评价分级判据,拟建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

11.下列关于《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

B.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危险废物(尾矿除外)贮存的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

C.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废物的产生者、经营者和管理者

D.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的选址场界应位于居民区1000m以外,地表水域150m以外

答案:

D

[解答]本题考核了《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的选址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危险废物(尾矿除外)贮存的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适用于危险废物的产生者、经营者和管理者。

按照环境保护部公告(公告2013年第36号),《危险废物贮存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7—2001)第6.1.3条修改为:

“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

”取消了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的说法。

12.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关于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选择在矿产资源储备区

B.选择在石灰岩溶洞发育带

C.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确定与居住区之间合理的防护距离

D.与居住区的防护距离统一划定为500m

答案:

C

[解答]按《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的规定,D选项即使正确,也不能选。

1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评价等级的确定是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______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______。

A.50%,D50%

B.50%,D10%

C.10%,D10%

D.10%,D50%

答案:

C

[解答]大气评价等级确定的因子D10%,排除B、D两项;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14.某区域的主导风向应有明显的优势,其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______。

A.小于30%

B.大于等于30%

C.大于30%

D.等于30%

答案:

B

[解答]某区域的主导风向应有明显的优势,其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大于等于30%。

15.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噪声测量结果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各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应单独评价

B.各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取平均值进行评价

C.同一测点连续两天的测量结果取平均值进行评价

D.同一测点昼间、夜间的测量结果按昼夜等效声级进行评价

答案:

A

[解答]噪声测量结果评价:

①各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应单独评价。

②同一测点每天的测量结果按昼间、夜间进行评。

1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对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季平均统计中要求每季至少有分布均匀的______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______个日均值。

A.207

B.2010

C.155

D.156

答案:

C

17.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管理及其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有______。

A.风险管理包括降低风险措施和应急预案

B.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应急预案的编制,其次是减缓措施

C.应确定不同的事故应急响应级别,根据不同级别制订应急预案

D.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是消除污染环境和人员伤害的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答案:

B

18.下列关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监测采样的时间与频次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排气筒中废气的采样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监测采样一般都是采用连续1h采样计平均值

B.排放时间小于1h的间断性排气筒排放,应在排放时段内实行连续采样,或是在排放时段内以等时间间隔采6~9个样品并计平均值

C.排放时间大于1h的间断性排气筒排放,应在排放时段内实行连续采样,或是在排放时段内以等时间间隔采6个样品并计平均值

D.所有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采样时间与频次都应遵照GB16297—1996中排气筒排气、无组织排放或是间断性排放中的规定进行

答案:

A

19.目前我国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不包括的工作环节有______。

A.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B.筛选重点评价项目

C.审查环境影响报告书

D.环境现状调查

答案:

C

2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基本项目中,化学需氧量的监测分析方法是______

A.稀释与接种法

B.纳氏试剂比色法

C.重铬酸盐法

D.碘量法

答案:

C

[解答]五日生化需氧量的监测分析方法是稀释与接种法;氨氮的监测分析方法是纳氏试剂比色法和水杨酸分光光度法;化学需氧量的监测分析方法是重铬酸盐法;溶解氧的监测分析方法是碘量法和电化学探头法。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已知甲醇、乙醚属易燃化学品,苯、甲苯属有毒化学品。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下列化学品仓库中,属于重大危险源的有______。

A.贮存物品为甲醇,设计贮存量为600t(临界量为500t)

B.贮存物品为甲苯,设计贮存量为450t(临界量为500t)

C.贮存物品为苯、甲苯,苯设计贮存量为25t(临界量为50t),甲苯设计贮存量为200t(临界量为500t)

D.贮存物品为甲醇、乙醚,甲醇设计贮存量为300t(临界量为500t),乙醚设计贮存量为300t(临界量为500t)

答案:

AD

[解答]凡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性物质,且危险性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A项600/500>1;D项300/500+300/500>1。

2.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可直接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的地下水水质类别有______。

A.Ⅱ类水

B.Ⅲ类水

C.Ⅳ类水

D.Ⅴ类水

答案:

AB

[解答]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Ⅱ类水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Ⅲ类水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补充地面气象观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补充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不可作为当地长期气象条件参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B.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观测

C.二级评价的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2个月以上

D.一级评价的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应进行为期2年的连续观测

答案:

BC

[解答]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观测;二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2个月以上。

观测内容应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要求。

观测方法应符合相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

补充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可作为当地长期气象条件参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工程分析的主要方法有______。

A.类比分析法

B.物料平衡计算法

C.实测法

D.实验法

E.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答案:

ABCDE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基本项目适用的地表水域有______。

A.江河

B.湖泊、水库

C.近海水域

D.运河、渠道

答案:

ABD

[解答]《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基本项目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如《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等。

6.1990年建厂的某企业甲、乙两类生产装置排放的污染物均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998年之后国家颁布丁甲类装置适用的《××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关于甲、乙两类生产装置适用标准表述正确的有______。

A.乙类装置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B.甲类装置执行《××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C.乙类装置执行《××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甲类装置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答案:

AB

7.敏感的生态因子包括______几大类。

A.敏感区域

B.自然遗产

C.珍稀物种消失

D.敏感生态问题

答案:

AD

8.当声源为流动声源,且呈现线声源特点时,现状测点位置选取应兼顾敏感目标的______随距离衰减的特点,布设在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

A.分布状况

B.工程特点

C.线声源噪声影响

D.点声源噪声影响

答案:

ABC

[解答]当声源为流动声源,且呈现线声源特点时,现状测点位置选取应兼顾敏感目标的分布状况、工程特点及线声源噪声影响随距离衰减的特点,布设在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

9.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主要包括______。

A.自然环境条件和特点

B.环境敏感程度

C.环境质量现状

D.生态系统功能与特点

答案:

ABCD

[解答]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主要包括:

自然环境条件和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生态系统功能与特点、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以及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现有环境特征发生变化的范围和程度等。

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采用卡拉乌舍夫模式预测地面水水体水质时,应满足的条件有______。

A.持久性污染物

B.非持久性污染物

C.小湖(库)

D.无风时的大湖(库)

答案:

AD

[解答]卡拉乌舍夫模式的适用条件是:

无风时的大湖(库)的持久性污染物。

11.某项目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其运行期至少需预测______的环境影响。

A.正常排放、水体自净能力最小时段

B.正常排放、水体自净能力一般时段

C.非正常排放、水体自净能力最小时段

D.非正常排放、水体自净能力一般时段

答案:

AC

[解答]地面水环境预测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各个时段(水期)。

通常可将其划分为自净能力最小、一般、最大3个时段(如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

海湾的自净能力与时期(水期)的关系不明显,可以不分时段。

一、二级评价,应分别预测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两个时段的环境影响。

三级评价或二级评价当评价时间较短时,可以只预测自净能力最小时段的环境影响。

12.对于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需附上______基本附表。

A.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

B.污染源调查清单

C.常规气象资料分析表

D.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结果表

E.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达标分析表

答案:

ABD

1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调查内容中,属于面源调查内容的有______。

A.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速率、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

B.面源起始点坐标及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

C.面源初始排放高度

D.初始横向扩散参数

答案:

ABC

[解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面源调查内容:

面源位置坐标,以及面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面源初始排放高度;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矩形面源(初始点坐标、面源的长度、面源的宽度、与正北方向逆时针的夹角);多边形面源(多边形面源的顶点数或边长以及各顶点坐标);近圆形面源(中心点坐标,近圆形半径)。

选项D为体源调查内容。

14.湖泊和水库,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别依据“水域规模”是指按______划分的。

A.枯水期湖泊或水库平均水深

B.丰水期湖泊或水库平均水深

C.水域面积

D.平水期湖泊或水库平均水深

答案:

AC

1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Ⅰ类建设项目应重点评价地下水水位(水头)降低或升高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B.Ⅱ类建设项目应重点评价建设项目污染源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C.Ⅰ类建设项目评价因子同影响预测因子

D.无论哪类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预测值未包括环境质量现状值时,应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后再进行评价

答案:

AB

[解答]注意题干问的是“错误的”。

16.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调查中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气象特征包括______。

A.年平均风速

B.主导风向

C.年平均气温

D.年平均相对湿度

答案:

ABCD

1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按照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______的环境影响。

A.运行初期

B.建设阶段

C.生产运行阶段

D.服务期满后

答案:

BCD

1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适用范围包括______。

A.现有单位水污染物排放管理

B.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C.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

D.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答案:

ABCD

19.关于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对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未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对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已规定的项目,不得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C.对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未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D.对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不得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答案:

AC

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家已经制定排放标准的,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国家没有制定排放标准的,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排放标准。

排放标准体系是由国家排放标准体系和地方排放标准体系构成,这两类排放标准是各级环保部门在环境管理、环境执法活动中最基本的依据和武器。

2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于环境质量和区域污染源现状调查,污染源调查的主要污染因子的确定应选择下列______。

A.建设项目等标排放量较大的污染因子

B.影响评价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

C.影响评价区环境质量的特殊因子

D.建设项目的特殊污染因子

答案:

ABCD

[解答]确定污染源调查的主要对象:

选择建设项目等标排放量较大的污染因子、影响评价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和特殊因子以及建设项目的特殊污染因子作为主要污染因子,注意点源与非点源的分类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