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医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2901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南医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赣南医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赣南医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赣南医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赣南医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赣南医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赣南医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赣南医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赣南医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docx

《赣南医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南医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赣南医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docx

赣南医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

赣南医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龙头,集中体现了学校发展的方向和水平,而师资队伍建设则是学科建设的关键。

抓好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根本;抓住了这一根本所在,就能带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必须统筹运用规划、政策、人力、物力等措施,促使学科建设这一系统工程迅速发展。

现根据《赣南医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对《赣南医学院2003-2007学科建设规划》进行修订,并制定“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以统一思想,规范行动,全心全意、齐心协力、扎扎实实地推动我校学科的追赶式、跨越式发展。

一、学科建设的现状和“十五”期间的回顾

我校为江西省唯一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西医本科院校。

现有临床医学、麻醉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护理学、运动人体科学、药学等本科专业9个,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等高职高专专业15个,涉及医学、管理学、教育学三个学科门类。

以专业建设为中心,学科建设为基础,课程建设为保障的学科专业发展机制已基本建立。

以医为主,多学科、多层次、多类型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格局基本形成。

“十五”期间,我校的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建立了以省级重点学科为龙头,校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为基础的较完整的学科建设体系。

有省“十五”高校重点学科四个:

药理学,眼科学、外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校重点学科三个:

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外科(泌尿),校重点建设学科三个:

思想政治教育、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通过建设,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层次,夯实了科研平台,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在内的纵向科研项目数百项,取得了一批相应的科研成果。

形成和发展了新的有生命力的学科增长点,巩固和形成了新的学科特色和优势,推动了学科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虽然我校学科建设在“十五”期间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不少不足与困难,主要表现为:

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处于领先地位的学科很少;国内知名的学术大师和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较缺乏;办学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总量相对不足等。

因此我校学科建设将以落实学校“十一五”发展目标确定的“建校、迎评、申硕”三大任务为中心,以实现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实现科学研究上水平,实现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硕士点的突破为目标。

二、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学校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位点建设为突破口,以学科梯队建设为核心,以现有的省重点、校重点、校重点建设等三级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争取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为契机,以建设国家级重点学科为目标,突出特色,确保重点。

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构筑学科基础平台,通过重点学科建设拉动相关学科发展,积极构建学科群,从而大力推动学科整体发展和学校综合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二)建设原则

——总体规划。

从学校所处总体环境和60多年的办学特色出发,对学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实现各学科协调发展。

——分解实施。

根据不同类型与层次对学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

1、基础医学学科群的建设:

对“十一五”重点建设的学科,进行充实、更新与提高。

重点发掘祖国医药学这一伟大宝库,科研工作以中草药的开发、应用性研究为主攻方向,进行药理学、药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预防医学等多学科联合攻关,形成上游、中游、下游学科群,力争获得2~3个硕士学科点,并逐步按学科群组建数个相关学院。

学科群要全力争取承担国家级、省级项目与课题,推动产生一批在省内、国内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的成果,成为在省内有相当影响的学科。

并力争将药理学和药学进行优势整合后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2、临床医学特色学科的建设:

对一些社会急需,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在赣州市内占主导地位的、辐射吉安、抚州、闽西、湘南、粤北等地区的学科,如眼科学、外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口腔医学等学科,有所侧重地采取新的学科运行机制进行支持,力争获得2~3个硕士学科点,并建设特色医学专科医院,带动学科向新的研究方向发展。

3、人文社会科学强势学科的建设:

在国家全面振兴人文社会科学,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对人文社会学院的学科结构和组织进一步调整和重组,加快公共卫生管理、医学法学、应用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英语等学科的建设步伐。

学科建设要与地方人文文化相结合,与赣南地区深厚的革命历史文化相结合,加大红色卫生与现代医学、红色体育与现代体育、客家文化与现代人文文化结合等领域的研究力度。

争取实现1~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建设和硕士学科点的突破。

——突出特色。

注重我校独有、特有学科的发展,将特色学科建成优势学科。

在眼科学、药理学、外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皮肤病与性病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领域取得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确保重点。

对“十五”规划省级、校级重点学科建设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在人才引进、仪器设备、建设经费等各个环节实行政策倾斜,力争在3~5年内有一个较大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真正发挥重点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知识创新等方面的辐射、带动和影响作用;建设2~6个硕士学科点;新增省级重点学科4~6个,校级重点学科8~10个,建设2~3个与重点学科相匹配的、有一定影响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三)总体目标

立足学校实际。

以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在现有学科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学科梯队建设,积极构建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

以完善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为主线,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分层建设,稳步推进,适度扩大学科覆盖范围,形成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相结合、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促进、特色学科与优势学科相统一,多学科综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加强学科和人才建设,不断增强学科竞争力,在“十一五”期间,争取实现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或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医学领先学科,3个省级工程中心和人文社科教学研究基地,4个硕士学位授予学科点,5位省级教学名师,6个省级重点学科。

(四)具体目标

实施“四大(人才、科技、申硕、凝聚力)建设工程”,使学校学科建设各项目标落实。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建设工程”。

学科建设的核心之一是人才队伍的培养。

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科研、医疗技能较强,实力较雄厚的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的根本,也是学科发展是否具有潜力的重要标志。

因此师资队伍建设要实现以下目标:

(1)坚持人才培养和引进并举的方针。

积极鼓励广大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制定和实施《赣南医学院引进硕士、博士暂行办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

形成一支学历和学位层次有较大提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的专任教师队伍。

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岗位达到教师总岗位的33%左右,讲师岗位则应达到50%以上。

研究生学位人数比例争取达到40%以上。

(2)做好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

五年期间选拔培养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60名以上,校级学科带头人30名以上;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30名以上,省级学科带头人4名以上。

(3)选拔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与科研院所研修,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合作;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与学术交流。

(4)力争实验技术队伍有较大发展。

学历结构中以研究生为骨干,本科、专科为主;建立成一支人员充足、结构合理、能力较强,完全胜任教学科研工作需要的实验技术队伍。

2、加强科研和科研基地建设,实施“科技兴院工程”。

(1)高度重视科研工作。

在学校总体建设目标的框架内,高举创新和特色的旗帜,凝练鲜明的学科科研方向;建立多学科交叉协作、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结合、联合攻关的科研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校外科研协作,提高科研水平。

“十一五”期间力争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8项,省级各类科研项目200~300项,项目资助经费实现100~200万元,产出一批标志性的成果,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2)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大科研投入。

在满足本科生实验教学基本要求的条件下,围绕各级重点学科和学校主攻研究方向,集中资金,提高实验室装备档次,加大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力度,建设好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室和科研中心等学科科研平台,力争将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室升格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并建成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基地。

(3)加强科研管理,建立健全科研激励措施和机制,充分调动和鼓励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4)加速发展应用性开发研究,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科研、科技产业的良性互动与发展。

3、全力攻坚,实施“申硕建设工程”。

研究生教育是提高学校办学层次及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科建设的一个有力支撑点。

因此,在现有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投入,统筹规划,全力攻坚,做好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硕士学位点的建设与申报工作。

力争在2007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专业学位点2~6个。

4、以人为本,实施“凝聚力工程”。

切实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1)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

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校和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

(2)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在学校学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3)贯彻“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构建和谐平安校园为目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我校教师队伍以中青年为主体,积极做好中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关心中青年教师的思想问题,解决他们工作生活的实际困难,使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落到实处。

(4)注重营造浓厚的学术空气和尊师重教的氛围。

广泛开展学术交流、讲座和论坛,鼓励学术争鸣,实现每月有讲座,每学期有大型学术活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学科领导,理顺管理机制

1、学校成立学科规划建设委员会,由学校行政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委员,成员包括分管领导、院(系)及有关方面负责人。

负责对学校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提出宏观指导;对各项具体规划的实施过程和步骤提出决策性意见;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学科建设的前瞻性问题进行研究,为学校提供决策支持。

2、学科建设办公室是学校学科规划建设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

其主要职责是:

负责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和有关学科建设的规章制度,为校领导在学科建设决策上提供参考意见;负责合理调整学科的布局与结构;负责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组织申报以及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的遴选工作;负责国家、省级和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的建设、管理、检查和评估工作;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做好学科建设成果的验收;负责收集与学科建设和硕士学位申报有关的各种信息,以及学科资料库的创建和维护工作;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做好材料报送和协调校内外的学科建设工作;负责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申报工作;负责制定硕士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各项管理制度,做好硕士研究生的选拔与培养;负责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学籍管理、在校培养和管理、考核、学位管理等各项工作;完成学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3、校属各教学单位成立院长(系主任)为组长的学科建设工作组。

围绕学校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本部门具体的学科发展建设规划及达到建设目标的具体措施。

4、学校各职能部门要将学科建设列入本部门重要的工作日程,积极参与、主动服务、认真协调,为学科建设顺利实施提供各种保证和便利条件。

在人员配备、人才培养、升职定编、设备与图书购置、条件保障及录用博士、硕士研究生等方面,对重点学科采取倾斜政策。

(二)强化过程管理,明确建设目标

1、学校为落实各级学科发展规划,在建立和明确学科的建设目标、任务、责任上,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相关的保证措施。

2、学校建立和完善竞争与激励机制,对学科建设内容实行阶段验收和年度考核,动态管理。

奖励为学科建设做出贡献的个人与集体。

(三)加大建设力度,增强发展后劲

1.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学科建设的投入。

对已确定的各级重点学科及新兴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条件进行针对性支持。

每年匹配每个省级重点学科不低于15万元、校级重点学科5万元及校级重点建设学科3万元的建设经费。

2、加强校级科学仪器平台建设,提高资金和设备使用效益,完善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

按照“学校统筹,专家把关,坚持开放,公用共享”的原则,建设好科研中心,提高实验室装备档次,服务教学科研工作。

通过不断完善并最终建立起提升科研水平、提高资金与实验设备使用效益的仪器设备平台及其管理机制。

3.更加重视信息环境的建设。

在今后几年的学科建设中,在现已开通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馆及中科电子图书馆的基础上,增加数据库的范围、容量和内容,继续加大校园网、数字图书馆、无纸办公系统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给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和技术支持,使目前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方式和科研环境得到更大的改善,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层次人才、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学术环境和氛围。

4、成立学校教材建设出版基金。

从学校办学的全局出发,对本科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科学专著出版进行统筹规划、重点建设,自成体系,形成特色。

学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学校内部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为了实现我校“十一五”建设规划总目标,我们要适应两个转变,即由单一医学教育向以医学为主,多学科、多层次、多类型的综合教育学校的转变和从教学型院校逐步向教学研究型院校的转变。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牢固树立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在学科结构的优化调整、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办学综合条件的改善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千方百计地把学科建设的基础夯实,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增强学校总体水平和竞争力。

学校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树立和增强学科建设意识,集中精力抓好学科建设,我校的学科建设就一定会建出特色与质量。

赣南医学院

二00六年七月二十八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