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2972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8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实词学案

专题十一实词题5大命题点和6大推断技法

《考纲解读》

文言实词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高考对实词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和翻译题,考查形式虽然简单,考查的内容却非常广泛。

考生对文言实词掌握的多寡,直接影响考生答题的质量,所以对文言实词的学习,应本着实用、高效的原则,做到重积累,多训练;导之以法,练之以据,帮助考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文言实词学习的最佳效果。

《知识要点》

(一)、明确文言实词5大命题点

命题点一 一词多义

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别。

命题点二 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书写相同(同形)的词语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命题点三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也有少量数词)的特殊用法。

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有了新的意义。

如:

名词用作动词、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命题点四 通假字

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的字可以通用。

因为古代汉字的数量少,语言里有这个词,但是没有记录这个词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有本字的假借,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中的“倍”假借为“背叛”的“背”;一种是无本字的假借,如“而”本义是“胡须”,假借为连词“而”。

命题点五 偏义复词

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现象。

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中的“舟楫”,只有“舟”的意义,而没有“楫”的意义。

再如“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中的“去来”,只有“去”的意义,却没有“来”的意义。

(二)、掌握文言实词推断6法

1、代入推断法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者即为正确解释,反之即为错误解释。

2、因文定义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3、联想印证法

(1).课本联想法

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我们要善于联系课内所学过的实词,举一反三,找出对应文句,进行相应迁移。

(2).双音联想法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试题中出现的单音节词,可以联想双音节词来推断。

(3).成语联想法

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因此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文言实词含义,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4、句式推断法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词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词的词性、词义。

5、语法推断法

分析句子结构,运用划分句子成分和寻找搭配关系的方式,考查实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6、通假代入法

文言实词中当遇到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虑。

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

《高考真题》

1.(2013·重庆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后面的题目。

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

“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

”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

伍员再拜受赐,曰:

“吾知所之矣。

”因如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伍员亡,荆急求之    亡:

逃亡

B.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知:

巧诈

C.去郑而之许去:

前往

D.因如吴如:

到,进发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顾佐,字礼卿,太康人。

建文二年进士。

除庄浪知县。

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

以佐文士,难之。

持弓矢一发而中,守将大服。

永乐初,入为御史。

七年,成祖在北京,命吏部选御史之才者赴行在,佐预焉。

奉命招庆远蛮,督采木四川。

从北征,巡视关隘。

迁江西按察副使,召为应天尹。

刚直不挠,吏民畏服,人比之包孝肃。

北京建,改尹顺天。

权贵人多不便之,出为贵州按察使。

洪熙元年召为通政使。

(节选自《明史·顾佐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    校:

比较

B.以佐文士,难之难:

刁难

C.命吏部选御史之才者赴行在赴:

前往

D.权贵人多不便之便:

方便

 

拓展训练

班级姓名得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27分)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

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

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

入为度支郎中。

载智性敏悟,善奏对。

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

载与幸臣李辅国善,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

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

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

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

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潜通密旨。

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1.与“自幼嗜学,好属文”中的“属”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B.屈平属草稿未定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与“载智性敏悟,善奏对”中的“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B.素善留侯张良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与“载与幸臣李辅国善”中的“幸”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则吾斯役之不幸

B.故幸来告良

C.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D.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4.与“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中的“乃”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乃令张良留谢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与“诣辅国恳辞京尹”中的“辞”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我从去年辞帝京

C.大礼不辞小让

D.其辞微,其志洁

6.与“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中的“修”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B.修禊事也

C.况修短随化

D.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7.与“以是上有所属”中的“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唯命是从

B.是又在六国下矣

C.觉今是而昨非

D.自言本是京城女

8.与“载必先知之”中的“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其真不知马也

9.与“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中的“微”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B.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24分)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

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

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

人殆之,不肯舍。

杖踵疑门,告曰:

“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

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

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

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

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景淳流涕曰:

“我累君矣。

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

”疑曰:

“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景淳曰:

“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

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

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10.与“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中的“疾”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B.君有疾在腠理

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11.与“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中的“被”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B.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C.将军身被坚执锐

D.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12.与“疑许诺,延就坐”中的“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轲自知事不就

B.连辟公府不就

C.金就砺则利

D.辞不就职

13.与“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中的“患”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B.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C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D.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14.与“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中的“相”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儿已薄禄相

B.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伯乐学相马

15.与“何以报为”中的“何”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大王来何操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豫州今欲何至

D.何辞为

16.与“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中的“举”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戍卒叫,函谷举

B.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C.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17.与“二子以米馈,却弗受”中的“却”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却看妻子愁何在

B.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C.却之为不恭

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27分)

王温舒,阳陵人也。

少时椎埋为奸。

为吏,以治狱至廷尉史。

督盗贼,杀伤甚多,稍迁至广平都尉。

择郡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以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快其意所欲得。

此人虽有百罪,弗法,即有避,因其事夷之,亦灭宗。

以其故齐赵之郊盗贼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拾遗。

上闻,迁为河内太守。

素居广平时,皆知河内豪奸之家,及往,九月而至。

令郡具私马五十匹,为驿自河内至长安,部吏如居广平时方略,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

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

奏行不过二三日,得可事。

论报,至流血十余里。

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

其颇不得,失之旁郡,追求。

会春,温舒顿足叹曰:

“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

”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

18.与“少时椎埋为奸”中的“少”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B.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C.险以远,则至者少

D.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19.与“为吏,以治狱至廷尉史”中的“治”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不效,则治臣之罪

C.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D.不治将恐深

20.与“皆把其阴重罪”中的“阴”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C.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21.与“即有避,因其事夷之”中的“即”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B.项伯即入见沛公

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

22.与“迁为河内太守”的“迁”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及其所知既倦,情随事迁

B.稍迁至栘中厩监

C.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D.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23.与“令郡具私马五十匹”中的“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私见张良

D.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24.与“相连坐千余家”中的“坐”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因击沛公于坐

B.以手抚膺坐长叹

C.齐人也,坐盗

D.停车坐爱枫林晚

25.与“上书请,大者至族”中的“族”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族庖月更刀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士大夫之族

D.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26.与“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中的“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D.使六国各爱其人

 

第二课时文言虚词题7大推断技法

《考纲解读》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虚词的掌握在于积累和熟练地运用,在18个文言虚词详见口袋书《背出来的17分》的积累和运用过程中,考生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有重点地记忆教材中常出现的意义和用法。

《知识要点》

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其一,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其二,主要考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与语法功能,如词性、语法作用等。

一、代入检验法

答题时先确认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

二、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三、标志识别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

如用“者”“也”“乃”“为”表判断,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

四、句位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那么它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

如“其”,在句首一般作代词,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在句首还常作语气副词(表反问或揣测),如“其(表揣测语气)皆出于此乎”(《师说》)。

五、语法切入法

根据虚词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来判断其大概含义。

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句中有三个“为”,前两句的主语是“人”和“我”,宾语是“刀俎”和“鱼肉”,句中的两个“为”应为动词作谓语,译为“是”;末句“何辞”,即“辞何”,是个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句末的“为”是表疑问的语气助词,因为它不表示实在意义。

六、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两种性质,可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推断其词性和用法。

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

如《兰亭集序》中的两个句子“及其所之既倦”和“不能不以之兴怀”,前一个“之”是动词,“往、到达”,后一个“之”是代词,代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七、对称分析法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

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

《高考真题》

1.(2013·湖南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魏略》曰:

刘备屯于樊城。

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

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

亮乃进曰:

“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

”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

“是何言与!

我聊以忘忧耳。

”亮遂言曰:

“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

”备曰:

“不及。

”亮又曰:

“将军自度何如也?

”备曰:

“亦不如。

”曰:

“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备曰:

“我亦愁之,当若之何?

”亮曰:

“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备从其计,故众遂强。

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2.(2012·天津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

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

呜呼!

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

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

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

而何必舍之以他求?

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

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

“一瓢先生非名医乎?

”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又问之曰:

“一瓢先生其理学乎?

”虽子之戚,有异词也。

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之说为斤斤乎?

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

精求之,何艺非道?

貌袭之,道艺两失。

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

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

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

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扩展训练

班级姓名得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8分)

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

望见郑公(魏征),乃藏于怀。

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

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

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1.与“私自臂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蚓无爪牙之利

D.

使之然也

2.与“乃藏于怀”中的“乃”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家祭无忘告乃翁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与“因语古帝王逸豫”中的“因”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或因寄所托

B.因击沛公于坐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蒙故业,因遗策

4.与“微以讽谏”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作《师说》以贻之

B.樊哙侧其盾以撞

C.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去以六月息者也

5.与“帝惜鹞且死”中的“且”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D.犹且从师而问焉

6.与“欲尽其言”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B.其皆出于此乎

C.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8分)

大 命

[清]唐甄

岁饥,唐子之妻曰:

“食无粟矣,如之何?

”唐子曰:

“以粞。

”他日,不能具粞,曰:

“三糠而七粞。

”他日,犹不能具。

其妻曰:

“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

”曰:

“然则七糠而三粞。

”邻有见之者,蹙额而吊之曰:

“子非仕者与?

何其贫若此也?

意者其无资身之能乎?

”唐子曰:

“不然。

鱼在江河,则忘其所为生;其在涸泽之中,则不得其所为生。

以江河之水广,涸泽之水浅也。

今吾与子在涸泽之中,无所资以为生也。

子曷以吊我者吊天下乎?

7.与“如之何”中的“何”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大王来何操?

B.徐公何能及君也?

C.其间旦暮闻何物?

D.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8.与“然则七糠而三粞”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D.吾尝终日而思矣

9.与“何其贫若此也”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彼与彼年相若也

B.若入前为寿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天涯若比邻

10.与“意者其无资身之能乎”中的“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1.与“今吾与子在涸泽之中”中的“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未得与项羽相见

B.则与一生彘肩

C.失其所与,不知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2.与“无所资以为生也”中的“所”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若属皆且为所虏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8分)

景公问于晏子曰:

“治国何患?

”晏子对曰:

“患夫社鼠。

”公曰:

“何谓也?

”对曰:

“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

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

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13.与“何谓也”中的“也”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D.何为其然也

14.与“熏之则恐烧其木”中的“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5.与“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中的“者”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亚父者,范增也

B.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C.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16.与“夫国亦有焉”中的“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犹且从师而问焉

C.或师焉,或不焉

D.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7.与“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不拘于时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8.与“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皆为龙虎,成五采

C.如今人方为刀俎

D.吾属今为之虏矣

 

第三课时文言句式8大类型和词类活用6大类型

《考纲解读》

高考对文言句式和不同用法的考查,不进行单独命制考题,往往隐含在实词、虚词和翻译题目的考查中。

这种隐性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各种文言句式和不同用法,迅速准确解答题目。

本课我们将细致讲解各种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表现形式,各种句式和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并借助课文中熟悉的例句帮助考生理解和掌握,为解答翻译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知识要点》

一、文言句式8大类型

(一)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二)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三)省略句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

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