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体化教学案的学习和思考.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93211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一体化教学案的学习和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一体化教学案的学习和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一体化教学案的学习和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一体化教学案的学习和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一体化教学案的学习和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关于一体化教学案的学习和思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一体化教学案的学习和思考.doc

《关于一体化教学案的学习和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一体化教学案的学习和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一体化教学案的学习和思考.doc

关于一体化教学案的学习和思考

一、问题提出

(一)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深,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效率不高,时间、精力隐性浪费较多。

2.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能力不够,缺乏必要的引导、培养和时间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不到合理体现。

教师主观教学,自问自答,自编自演,对学生学习引导、点拨功效不明显。

3.教学案严重脱节,师生课上、课下相互应付忙做一团,师生分工、协作不够,目标、方法不明确,内容繁杂。

学生研习吸收得不到保障,师生困乏,缺乏学习工作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4.教研缺少共同阅历思考的话题,准备不充分,使得教研的必要性大打折扣。

教师们的教研重在个别疑难问题的探讨,缺少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教学艺术以及对课堂学习调控的研究,不能充分发挥团队教学的优势。

(二)当前我校教学资源的有力支持

1.教师手提电脑的配备和校园无线网络的使用极大的便利了教师们的电子备课和资源共享,为老师们提供了集体教研的平台。

2.教师校园网、多媒体设备的投入使用为老师们的电化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持。

二、对一体化教学案的认识

教案:

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

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时间分配等。

主要从教师角度考虑,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导学案:

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执笔编写的供学生学习用的书面的文字材料,同时也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载体。

通常包括:

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指导、知识预备、达标训练、补偿演练和学习思考等,它主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重点解决“为什么”、“怎么学”、“怎么用”的问题。

一体化:

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要设计教师的教学活动,又要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

因此教学案一体化不是不要教案,也不仅是指教案与导学案书写制作在同一张纸上,其真正的内涵在于教师的“教”围绕学生的“学”这一主体而进行设计,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落实得更加扎实、有效。

教学案一体化的实质是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立足于使“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

一体化教学案是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认真研究、精心设计而形成的,是在充分了解教情学情、吃透教材、熟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而产生的,是经过教师的劳动和智慧而生成的。

三.一体化教学案的设想

(一)基本模式

导(教)学案内容栏目

一.学习目标(教学目标)

三级指标综合在一起吗,不需单独分开

二.学习重点(教学重点及难点)

导学案中只指明重点,不需说明难点

三.学法指导(教法及教具)

立足我校及学生实际

学生留白(教案编写)

1.学生知识方法归纳栏:

安排在预习自我检测栏旁,作为学生课后记录自我归纳的知识点,实现知识自主生成

2.学生知识札记栏:

安排在例题旁,作为学生课堂笔记,记录新课学习过程、例题讲授过程中的知识、方法、规律、题型及一些自我思考。

3.学生学习质疑反思栏:

作为学生记录错题、学习疑问、学习反思用。

四.自主学习(教学过程)

1.知识预备(我用)(创设学习情境)

复习,知识应用问题化;设疑引题情景化

2.预习新知(我学)(展示评价提炼发现)

基本概念、规律、过程,基本辨析、应用

3.探究学习(我研)(参与引导点拨规范)

问题设置、过程体验、疑难辨析、思考总结、演练规范

4.思考生成(我结)(建构模型思想方法)

突出主体、自主协作、方法明确

五.达标训练(达标测控)

课标达成、梯度呈现、限时训练、限时讲评

六.补偿练习(课下作业)

预设选用、分层达标、书面规范

七.学习思考(课后反思)

引导、督促、激励、习惯

(二)集体与个人备课

1.备课组要统一要求安排好教学进度,课时安排到每周的每一节课,其中还包括单元检测,试卷讲评、习题讲评时间。

备课组长按照教学进度分配给各位教师教学案编写任务。

2.导学案的编写必须集体合议,以骨干教师为主体,2—3人为一个编写组,深入把握重点难点,精细设计各环节。

导学案上要有制作人、制作日期、审核人且有教研组长签名。

导学案的编写、印刷应在教学周的前一周完成。

3.学习目标不等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析教案中不能缺少。

4.学生不同,教师不同,因而教案也在差异。

所有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在集体制作的导学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留白进行教案书写,个别时候可以另加附页,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用的导学案即教案留白处的空间可适当增加)

(三)课上与课下学习

1.导学案至少要提前一天分发给学生,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新课内容,指导学生完成预习自我检测,阅读并力所能及地完成部分例题。

2.课堂教学时先由教师引入,通过学生个人阐述或学习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就自学检测、问题讨论完成情况作讲解,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体现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学生先讲、教师后讲的原则。

3.根据学生自学检测的反馈,教师对本节课内容及典型例题进行针对性的精讲、总结、提出注意事项,并且对解题分析、解题方法、解题过程、解题步骤等作示范性讲解,不在多,而在透。

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会的或学生已经讲明白的,就不重复讲解,教师必须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过程的促进者。

具体来说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至少要做到:

多放手、少代办;多引导、少定论;多研讨、少讲解。

4.例题、同步练习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内完成,然后教师结合训练情况,对存在问题加以突破,促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5.课堂留出时间完成目标达成检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效果。

6.课后学生首先整理例题、复习知识、完成知识方法归纳,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从而促进学生逐渐学会总结、学会学习。

7.完成课后反馈与拓展,导学案中设计了基础训练题、能力训练题,要求学生一定在按书面表达的要求严肃认真地完成。

教师在布置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安排,可增可减。

第二天上交,老师检查学生例题整理及课后练习巩固情况、批改后反馈。

8.每隔一定时间,将导学案整理、装订成册,以备复习。

(四)可能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与规范问题:

“一体化教学案”的内涵从载体上来看是如何理清楚教材、教案、学案、作业本之间的关系,从课程上来看,是如何理解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测评、教学方法等等关系的,如果这些关系处理不好,容易使把“教学案设计”变成“学案设计”、把“学案设计”变成“练习设计”。

2.能力与引导问题:

一体化教学案的设计,涉及到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对教材内容的梳理,对各种教学模式的研究,还有对以往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评价,也有教师教学的反思与经验总结,只有汇集了这些内容,通过集体的智慧加工。

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本小小的“教学案”编写,实际上确反映出课程教学实施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从决策的高度,做一个系统的规划,制定个强有力的推进措施,否则很难短时间推进。

3.个体与全员问题:

教学案的编写能否动员全员参与,因为有些教师年轻或教学水平不高,就有可能自觉不自觉被排除在外,如果是手捧着别人的“教学案”去上课,设计、题目都是别人的,教学要求和进度又是统一的,个性没有了,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4.教师时间问题:

教学中搞教学案一体化,设计编排预习提纲、练习;编排探究问题;选编课堂检测练习和课后巩固练习、思考题等,而且这些都需要输入电脑,需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若一个人去完成,将在多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案一体化优点的发挥。

因此,必须整个备课组共同研究,分工协作完成。

5.学生预习的问题:

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等问题,造成了部分学生不预习或预习不认真,课后不认真完成巩固练习和复习思考题,将影响教学案一体化的使用效果。

因此,需加大检查力度,更需要精心选编练习、思考题,达到量少而质精,有梯度、高质量。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教会学生怎样去预习。

(五)必要的措施保障

(1)学校要保证值班教师让学生晚自习时间自主支配,学生主要进行学案的预习与巩固。

(2)学校要明确要求,量化教师对导学案的督促、检查,分层要求,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每次抽查名单和批改情况作好记录。

(4)学校统一要求,除导学案的题目外,原则上不能再布置课外作业。

总之,一体化教学案可以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合一,能够激活日常教研,激活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无效劳动,减轻学生由于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对学校大教研及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能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