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3280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docx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分类精编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

专题十七 氮及其化合物

高考试题

考点一氮及其氧化物

1.(双选题)(2013年上海化学,21,4分)一定条件下,将0.1LCO、0.2LCO2、0.1LNO、0.2LNO2和0.2LNH3混合,然后通过分别盛有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

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应,则尾气(已干燥)(  )

A.可能是单一气体

B.不可能含有一氧化碳

C.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

D.成分和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

解析:

洗气瓶排列顺序有6种,若第一个洗气瓶装氢氧化钠溶液,则发生反应:

CO2+2NaOH

Na2CO3+H2O,

NO2+NO+2NaOH

2NaNO2+H2O,

2NO2+2NaOH

NaNO2+H2O+NaNO3,

这时出来的气体有CO、NH3,后面的2个洗气瓶无论顺序怎样,最后的气体为CO;若第一个洗气瓶装水,则这时出来的气体有CO、CO2、NO,后面的2个洗气瓶无论顺序怎样,最后的气体为CO、NO;若第一个洗气瓶装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则这时出来的气体有CO、CO2、NO,后面的2个洗气瓶无论顺序怎样,最后的气体为CO、NO。

综上所述,A、C项正确,B、D项错误。

答案:

AC

2.(2010年上海化学,13,3分)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

C.NH3通入AlCl3溶液中

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解析:

A项,NO2通入FeSO4溶液中生成HNO3会把Fe2+氧化为Fe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B项,CO2与CaCl2溶液不反应,无现象;C项,NH3通入AlCl3溶液中生成Al(OH)3白色沉淀;D项,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会生成BaSO4白色沉淀,故选B。

答案:

B

3.(2009年宁夏理综,7,6分)22.4L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

11.2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NO2B.N2O2

C.N2OD.N2O4

解析:

可以假定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xOy,根据2NxOy+2yCu

2yCuO+xN2,以及题中数据可知:

反应后气体体积为反应前气体体积的一半,可以得到x=1,因此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4.(2013年北京理综,26,14分)NO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NO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

 。

 

(2)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N2和O2反应,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是 。

 

(3)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x的排放。

①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x在催化转化器中被还原成N2排出。

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

 

②当尾气中空气过量时,催化转化器中的金属氧化物吸收NOx生成盐。

其吸收能力顺序如下:

12MgO<20CaO<

<

原因是 ,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氧化物对NOx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

(4)通过NOx传感器可监测NOx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Pt电极上发生的是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写出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

 

解析:

(1)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2+H2O

2HNO3+NO。

(2)①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可知,反应物1molN2(g)和1molO2(g)键能总和为(945+498)kJ·mol-1,生成物2molNO(g)键能总和为2×630kJ·mol-1,再根据Δ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

2NO(g) ΔH=+183kJ·mol-1。

②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3)①空气不足,尾气中NO被CO还原成N2,则CO被氧化生成CO2,2NO+2CO

N2+2CO2。

②金属氧化物吸收NOx生成盐的能力不同,本质原因是金属性不同。

12Mg、20Ca、38Sr、56Ba属于第ⅡA族元素,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碱性增强,吸收非金属氧化物生成盐的能力增强。

(4)①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所以NiO电极为负极,Pt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②NiO电极上反应:

NO-2e-+O2-

NO2。

答案:

(1)3NO2+H2O

2HNO3+NO

(2)①N2(g)+O2(g)

2NO(g) ΔH=+183kJ·mol-1

②增大

(3)①2CO+2NO

N2+2CO2

②Mg、Ca、Sr、Ba为第ⅡA族元素,按从上到下顺序,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4)①还原 ②NO+O2--2e-

NO2

5.(2012年江苏化学,16,12分)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反应,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Ca(NO2)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一定条件下,NO与NO2存在下列反应:

NO(g)+NO2(g)

N2O3(g),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上述工艺中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尾气从吸收塔底部进入,石灰乳从吸收塔顶部喷淋),其目的是

 ; 滤渣可循环利用,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3)该工艺需控制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

若n(NO)∶n(NO2)>1∶1,则会导致 ; 

若n(NO)∶n(NO2)<1∶1,则会导致 。

 

(4)生产中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Ca(NO2)2会发生分解,产物之一是NO,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解析:

(2)气液逆流接触可以使气体与吸收液充分接触,吸收更加完全。

因为用的是石灰乳,反应后经过滤会得到未溶解的Ca(OH)2,可循环使用。

(3)NO+NO2+Ca(OH)2

Ca(NO2)2+H2O,若n(NO)∶n(NO2)>1∶1,NO不能被完全吸收,排放的气体会污染大气;若n(NO)∶n(NO2)<1∶1,NO2过量则会发生反应:

4NO2+2Ca(OH)2

Ca(NO3)2+Ca(NO2)2+2H2O,导致产品中混有较多的Ca(NO3)2。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另一种产物应该是氮元素价态升高的物质,只能是N

则离子方程式为:

3N

+2H+

N

+2NO↑+H2O。

答案:

(1)

(2)使尾气中的NO、NO2被充分吸收 Ca(OH)2

(3)排放气体中NO含量升高 产品Ca(NO2)2中的Ca(NO3)2含量升高

(4)3N

+2H+

N

+2NO↑+H2O

考点二氨、硝酸

1.(2013年四川理综,7,6分)1.52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密度为1.40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B.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mol/L

C.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

D.得到2.54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mL

解析:

密度为1.40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物质的量浓度c(HNO3)=

mol/L

=14.0mol/L,B正确;50mL这种硝酸物质的量为n(HNO3)=50×10-3L×14.0mol/L=0.70mol,

Cu2+、Mg2+、H+

沉淀Cu2+、Mg2+消耗的NaOH为n(NaOH)=n(OH-)=

=0.06mol,

则合金物质的量n(Cu)+n(Mg)=n[Cu(OH)2]+n[Mg(OH)2]=

n(OH-)=0.03mol,

设合金中有xmolCu、ymolMg,

x∶y=2∶1,A正确;

设混合气体中有NO2amol、N2O4bmol,则由气体体积和电子守恒有

(NO2)=

×100%=80%,C正确;

当加入的NaOH与显酸性的HNO3及剩余HNO3物质的量之和相等时金属离子全部沉淀,得到2.54g沉淀,

V[NaOH(aq)]=

×103mL/L=

×103mL=640mL,D错误。

答案:

D

2.(2012年福建理综,11,6分)下列物质与水作用形成的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的是(  )

A.二氧化氮B.钠C.硫酸镁D.二氧化硅

解析:

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的应为强碱,而与H2O反应能生成强碱的为Na。

答案:

B

3.(2012年山东理综,12,4分)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

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解析: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SO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能说明SO2具有氧化性,A错误;当溶液中含有S

时,加入酸化的Ba(NO3)2溶液时,也会产生白色沉淀(S

被H+、N

氧化为S

),B错误;Fe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4HNO3(稀)

Fe(NO3)3+NO↑+2H2O,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C错误;因为HCl、NH3极易溶于水,当将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时,气体溶于水,导致液面迅速上升,D正确。

答案:

D

4.(2011年安徽理综,10,6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B

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AgCl比AgI更难溶

C

Al箔插入稀HNO3中

无现象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解析:

过量Fe粉中加入稀HNO3,最终生成Fe2+,滴入KSCN溶液无现象,A错;在相同条件下,AgI比AgCl更难溶,不会出现B中现象,B错;稀HNO3不能使Al钝化,而是发生反应,有NO气体生成,C错。

答案:

D

5.(2009年全国理综Ⅱ,6,6分)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4B.1∶5C.2∶3D.2∶5

解析:

设2molZn参与反应,因Zn无剩余,则最终生成了2molZn(NO3)2,显然含有4molN

这部分是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HNO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

2×n(Zn)=n(HNO3)×4,则n(HNO3)=1mol,即有1molHNO3被还原。

答案:

A

6.(2010年重庆理综,27,15分)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加热玻璃管2一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2中物质呈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应装入    ;若取消3,在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   。

 

(4)为实现氨的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    (填装置代号);化合物X为    (只写一种),Na2O2的作用是 。

 

解析:

(2)通过“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说明该反应放热。

(3)要想观察到4中的红棕色气体,应先除去产物中的H2O,故3装置中应装入浓H2SO4,若取消3,在4中观察到大量白烟的原因是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NH3与HNO3反应生成了NH4NO3。

(4)装置5应为“固+固

气体”典型装置,再联想Na2O2参与的反应可产生O2,则可断定装置5应为提供O2和NH3混合气体的装置。

化合物X可选用NH4Cl,则装置5中发生的反应有:

NH4Cl

NH3↑+HCl↑,

2Na2O2+4HCl

4NaCl+2H2O+O2↑。

答案:

(1)4NH3+5O2

4NO+6H2O

(2)放热 (3)浓H2SO4 生成的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挥发出的NH3与HNO3反应生成了NH4NO3 (4)1 NH4Cl 与NH4Cl加热分解产物HCl反应生成氧气(答案合理即可)(注:

①吸收HCl ②放出O2)

7.(2009年北京理综,27,14分)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

浓硝酸、3mol·L-1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

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

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 。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装置②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试验现象是 

 。

 

(6)试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

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

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

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    (选填序号字母)。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解析:

本题的目的是要证明浓HNO3能氧化NO成NO2,而稀HNO3则不能,所以装置②中必须要生成NO气体,装置③和装置④分别用稀HNO3或浓HNO3进行对比实验,对比装置⑤和装置⑥,知⑤是收集NO,则③内装稀HNO3,④装浓HNO3,⑥再结合题干所给NO2与NaOH溶液可反应的信息,⑥装NaOH溶液,用以吸收NO2气体。

那么装置①反应生成NO2,装置②则须把NO2转化为NO,则②中盛水。

(2)由于装置中空气中的O2极易氧化NO为NO2,故实验前须先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用不与NO和NO2气体反应的N2、CO2或惰性气体均可。

(5)NO通过稀HNO3后不会产生红棕色气体现象,则说明稀HNO3不氧化NO,NO通过浓HNO3后若产生红棕色气体现象,则说明浓HNO3能氧化NO成NO2。

(6)根据信息知,溶液显绿色的原因可能是:

硝酸铜溶液浓度过大或溶液中溶解了NO2气体,所以该题的思路就是:

赶走其中的NO2或在饱和Cu(NO3)2溶液中通入NO2[因为饱和Cu(NO3)2溶液显蓝色]看是否呈绿色。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采用稀释的方法,如果采用加水,会导致Cu(NO3)2溶液浓度减小,NO2与水反应使NO2含量减少,所以根据现象无法确定是哪种因素造成。

答案:

(1)3mol·L-1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4)将NO2转化为NO 3NO2+H2O

2HNO3+NO

(5)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acd

模拟试题

考点一氮及其氧化物

1.(2012哈尔滨六中模拟)往100mL,pH=0的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液中投入3.84g铜粉,充分反应后,生成NO气体,标准状况下为448mL,则反应前的混合液中HNO3的物质的量是(  )

A.0.02molB.0.08mol

C.0.10molD.0.16mol

解析:

  3Cu + 8H++2N

3Cu2++2NO↑+4H2O

     3    8       2

=0.06mol0.1mol 

=0.02mol

故H+过量,N

完全反应,n(HNO3)=n(NO)=0.02mol。

答案:

A

2.(2012安徽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

现将此无色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气体很快变为红棕色。

下列对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肯定只有SO2和NOB.肯定有Cl2、O2和NO2

C.可能有Cl2和O2D.肯定只有NO

解析:

由于气体“无色”,排除掉有色气体Cl2、NO2,同时由反应2NO+O2

2NO2知,NO和O2只存在一种。

由于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知,一定含SO2;剩余气体遇空气迅速变为红棕色,则一定含NO,不含O2,所以原气体为NO和SO2的混合气体。

答案:

A

3.(2013江苏六市教学调研)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正放)可收集NO气体

B.用图2所示装置可吸收多余氨气且能防止倒吸

C.用图3所示装置可实现反应:

Cu+2H2O

Cu(OH)2+H2↑

D.用图4所示装置可分离乙醇(沸点78.4℃)与二甲醚(沸点24.9℃)的混合物

解析:

图1中NO气体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其密度小于CO2的密度,应该短管进入,长管排出CO2,A不能实现;图2中苯密度小,漂在上层不能达到防止倒吸的目的;图3中Cu做阳极,失电子溶解,变成

进入溶液,石墨电极是阴极,H+得电子析出H2,溶液中生成Cu(OH)2,C正确;图4是蒸馏装置,温度计应该放于支管口附近测定蒸气的温度。

答案:

C

考点二氨、硝酸

4.(2013安徽黄山第一次联考)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

A.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B.浓氨水与氢氧化钙固体反应制氨气

C.亚硫酸钠固体与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硫

D.铜与稀硝酸反应制一氧化氮

解析:

氢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不可以;氨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B不可以;二氧化硫密度大于空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可以;一氧化氮易被氧化,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不可以。

答案:

C

5.(2012安徽省城名校第四次联考)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

是(  )

选项

a

b

c

A

Al

AlCl3

Al(OH)3

B

HNO3

NO

NO2

C

Si

SiO2

H2SiO3

D

NH3

NO2

NO

  

解析:

A项,Al(OH)3→Al的转化必须经过Al(OH)3→Al2O3→Al这两步;C项,SiO2→H2SiO3必须经过两步SiO2→Na2SiO3→H2SiO3,H2SiO3→Si也必须经过两步H2SiO3→SiO2→Si;D项,NH3→NO2必须经过两步NH3→NO→NO2。

答案:

B

6.(2013四川凉山州一诊)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锌与稀硝酸混合,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此反应中硝酸体现强氧化性,全部被还原

B.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再加入金属铁,不再发生化学反应

C.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之比为1∶4

D.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之比为1∶5

解析:

根据锌与硝酸反应的产物,可写出化学方程式:

4Zn+10HNO3

N2O↑+4Zn(NO3)2+5H2O,

但该题所给比例n(Zn)∶n(HNO3)=1∶3,即4∶12,

所以该方程式又可看成4Zn+12HNO3

N2O↑+4Zn(NO3)2+2HNO3+5H2O(即HNO3有剩余),所以A错;由于有剩余HNO3存在,所以可与铁反应,B错;被还原的HNO3与未被还原的硝酸之比为2∶10=1∶5,故C错,D正确。

答案:

D

综合演练

7.(2013浙江杭州教学质量检测)利用常温下氨与氯气能发生置换反应的性质,氯碱工业生产中用来检查氯气是否泄漏,其模拟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

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气体

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D.烧瓶中还发生了化合反应

解析:

由于氨气有还原性,氯气进入烧瓶后与挥发出的氨发生反应:

2NH3+3Cl2

N2+6HCl,

NH3+HCl

NH4Cl,A、C、D正确;NH3只被氧化为N2,没有NO2的生成,B错误。

答案:

B

8.(2012潍坊一模)硝酸铜是一种重要的工业产品,化学上有很多方法可以制取硝酸铜:

①将铜溶于硝酸中 ②先将铜与O2反应生成CuO,再溶于硝酸中 ③将铜溶于N2O4的乙酸乙酯(溶剂,不参加反应)溶液中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

下列认识或判断中错误的是(  )

A.方法③是最经济和环保的

B.方法①中,若从经济和环保的角度考虑,用稀硝酸比用浓硝酸好

C.方法②需要消耗能源,对环境不产生污染

D.方法③中N2O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解析:

方法③产物中有NO,对环境会造成污染,A错;稀HNO3的还原产物为NO,浓HNO3的还原产物为NO2,制取相同量的Cu(NO3)2,消耗浓HNO3比稀HNO3多,B正确;Cu和O2生成CuO,CuO和HNO3反应只生成Cu(NO3)2和H2O,C正确;N2O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而产物Cu(NO3)2和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5价和+2价,故N2O4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D正确。

答案:

A

9.(2012福建莆田模拟)化学实验要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某实验小组对“铜与浓硝酸反应”进行了探究性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与装置Ⅰ相比,装置Ⅱ的优点是 , 

装置Ⅲ除具有装置Ⅱ的优点外,还有的优点是 。

 

(3)在装置Ⅲ中,若使NO2气体充满烧瓶,应先关闭弹簧夹    ,再打开弹簧夹    ;当气体充满烧瓶后,将铜丝提起,然后把a、b、c都关闭,并把烧瓶置于沸水中,下列情况不变的是    。

 

A.颜色

B.质量

C.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密度

E.压强

(4)为了验证NO2与水的反应,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的操作是 。

 

解析:

(2)比较三种装置的结构,结合本实验原理,装置Ⅱ比装置Ⅰ优越的地方有:

无氮的氧化物逸出,避免了对空气的污染;装置Ⅲ的优点还有:

可控制反应随时进行,随时停止。

(3)若要让NO2充满烧瓶,需要关闭开关c、打开a和b;由于在烧瓶中存在2NO2(g)

N2O4(g) ΔH<0,在沸水中,平衡左移,颜色加深、气体平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