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3494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docx

古代文学按重点元明清

元代文学

一、元代的散曲

(一)散曲的概念

1.概念:

散曲元人称之为“乐府”、“今乐府”,它从词发展而来,是在金代各种民间曲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新体诗。

它是配乐歌唱的曲子,每支曲子都属于一定的宫调,有一定的曲牌名和格律要求。

(二)散曲的体制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形式。

其中小令和套数是散曲最主要的两种体式。

1.小令:

在元代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

它是单个曲子,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

它原来是流行于民间的词调和小曲,经整理而成。

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

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小令除了单片只曲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

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

2.套数,又叫“套曲”、“大令”、“散套”,是由两支以上属于同一宫调的曲子联合而成歌的组曲。

套数的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

即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连缀而成;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有“尾声”。

有无尾声是区分小令和套曲的明显标志。

3.带过曲:

带过曲指宫调相同,音律能衔接的两个或至多三个曲调连缀在一起,首尾一韵,共咏一事,属于小型组曲。

与套数比较,其容量要小得多,且没有尾声。

它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殊体式。

(三)散曲与词的联系与区别

同:

两者都是合乐的歌辞,都要受声韵格律的约束,在形式上都是长短句。

在称呼上常混用。

二者关系密切。

不同之处:

1.形式体制上,曲更能尽长短变化、伸缩自如之能事。

曲句可短到一、两个字,也可以长到几十个字。

曲可以加衬字,故曲风通俗明快、奔放恣肆。

词一般不用衬字,故词风严谨含蓄。

(按曲律规定应填之的叫“正字”,规定以外的叫“衬字”)

衬字一般加于句首或剧中,不可加句末,通常为虚字或修饰性词语。

衬字不能破坏原来的句式。

少数曲牌可加增句,形式更自由活泼,音律摆脱旧诗词的板滞。

2.在音韵上,词韵和曲韵分属不同的语音系统。

词韵基本上属《广韵》的平、上、去、入四声系统。

曲韵用的是《中原音韵》,它是以当时北方语音为基础,平声分上平、下平二类,没有入声。

入声字派入三声。

3.在用韵上,词的韵位疏,隔句用韵,可以换韵。

曲的韵位密,多为连韵,要一韵到底,但不避重字重韵,这使曲在抒情叙事上更方便,音调更能适应自然音韵的旋律。

音乐构成曲比词复杂,曲除曲牌外,还要标明宫调等.

4.在风格上,散曲既可端庄文雅,绮丽秀美;也可明快奔放,急切透辟,冲口而出。

词宜悲而不宜于喜,曲则悲喜兼可,情致极放;词可以雅而不可以俗,曲则雅俗共赏,命意极阔;词宜于庄而不宜于谐,而曲则庒谐杂出,态度极活。

(四)元散曲的发展和代表作家

前期的创作中心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大都,依其社会身份,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书会才人作家,以关汉卿、王和卿为代表;

二是平民及胥吏作家,可以白朴、马致远为代表;三是达官显宦作家,以卢挚、姚燧为代表。

关汉卿

散曲内容:

一是描写男女恋情和离情别绪的;二是感物抒情之作;三是描写自然风光。

散曲风格:

自然本色,真率爽朗,肆意畅情,诙谐有趣,浓厚的市井气息和市俗情趣。

代表作品: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双调·沉醉东风]《别情》

艺术特点:

(1)把真切的现实与浪漫的夸张紧密结合在一起,刻划出一个理想化、性格化的独特的“浪子”形象

(2)行文恣肆,挥洒自如,风格豪放明快,气势磅礴有力,情感浓烈奔放,充分体现了散曲审美取向的特色。

(3)语言诙谐洒脱,活泼生动,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具有口语化、散文化的特点。

行文中,大量使用衬字,短句,普遍采用对偶、排比、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造成一种气韵镗鞳的艺术感染力,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马致远——“曲状元”

作品思想倾向:

既有壮志未酬、愤世疾俗的感慨,也有对超脱旷达、隐逸避世思想的咏叹,交织着入世与出世、恋世与愤世的矛盾心态,蕴含着强烈的批判现实精神。

风格疏宕宏放,语言清新俊丽,由俗转雅,意境独特。

(3)张养浩

作品有揭露仕途险恶、世态炎凉,有抒写了归隐林泉的超脱闲适,有表现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同情,把咏史怀古引入散曲创作,扩大了散曲的表现内容。

风格豪放飘逸,行文自然朴实。

代表作[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1)写景、抒情、议论和咏史的紧密结合。

(2)历史与现实、吊古与伤今的紧密结合。

(3)以奔放浩荡的气韵、痛快犀利的笔墨,创造出深邃的意境,风格豪放,感情沉郁,语言凝炼,发人思索。

三、元杂剧

(一)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1.结构上一本四折一楔子,剧末附“题目正名”。

2.角色分类:

四大行当——末、旦、净、杂。

3.音乐和演唱规范:

一宫到底,一韵到底,一人主唱

4.内容三要素——曲、科、白

二、王实甫《西厢记》

(六)《西厢记》语言特色:

1、富有动作性,适合舞台演出;

2、极具个性化,考虑到了人物的身份、教养和当时的心理活动;

3曲词优雅秀丽,化用唐诗宋词,意境优美;

4俏皮诙谐、痛快淋漓的特色;

5、抒情性极强。

(七)《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

五本二十折多角色轮唱

2、戏剧冲突尖锐复杂,情节曲折跌宕。

双线复合结构

3、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烘托渲染

4、语言锤炼和运用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文采与本色相生,优美典雅而又生动活泼,熔炼古典诗词入曲,提炼新鲜活泼的民间口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张生的曲词、说白洒脱不俗;莺莺的含蓄蕴藉,旖旎凝重;红娘的机警、锋利、泼辣、俏皮;老夫人的冷漠、僵硬;郑恒的粗俗、卑劣;惠明的犷达、豪放。

四、《西厢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它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情为主的恋爱婚姻观——“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以爱情的自由幸福来反对封建礼教和门第婚姻制度。

 2、它对后代的爱情文学发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代表了元明清爱情文学的第一个里程碑。

《牡丹亭》在它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从人性的角度肯定柳梦梅、杜丽娘之爱,不仅反对封建家长,也反抗程朱理学“灭人欲”这一社会思潮,提出要求个性解放(当然首先是男女性爱上)的最新信息(这与资本主义萌芽有关,不能说汤显祖就比王实甫高明、进步)。

“草桥惊梦”经《倩女离魂》,才达到《牡丹亭》的死而还魂、《长生殿》的“月宫团圆”,究其渊源轨迹,亦是《西厢记》首开其端的。

而《牡丹亭》文辞华美更明显受《西厢记》影响。

到《红楼梦》宝黛爱情更由前两者爱情的叛逆者发展为叛逆者的爱情(即对封建制度、伦理的多方面叛逆),爱情基础也由“有情”发展到“志同道合”产生的“有情”,这当然比《西厢记》建立在“才子佳人”互相吸引的“有情”更进一步,但这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后才可能有的意识形态,王实甫的时代是不可能产生的。

3、《西厢记》问世后明清两代学者皆奉为北曲之冠,为它评点校注的就有王伯良、李卓吾、王世贞、汤显祖、徐渭、罗懋登、凌蒙初、陈眉公、唐伯虎、梁辰鱼、焦循、何良俊、毛奇龄等三、四十人。

而改作、效颦者更是接踵而至,如李日华、陆天池把《西厢记》改为南戏,用昆曲演唱;卓人月的《新西厢》、周公鲁的《锦西厢》等则是歪曲王实甫原意的续改本。

白朴的《东墙记》、郑德辉的《诌梅香》则是效颦之作。

4、明清两代统治者,都把《西厢记》作为禁书,道学家视为洪水猛兽,诬为“诲淫之最甚者”。

甚至捏造出王实甫下地狱、遭阴谴的鬼话来加以诋毁,恰足证明《西厢记》反封建的进步性影响之巨大。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风格:

1、主题上:

为演绎生死“至情”,剧中主人公对“情”执著追求,对“理”强烈反叛,最终如愿以偿,实现理想。

主题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色彩。

2、情节构思和人物塑造上:

杜丽娘由梦生情,由情生病,因病而死,死而再生。

与意中人先有梦中结合,继而人鬼结合,最终人间结合。

没有爱可得到爱,没有情人可生出情人,现实生命死亡可作为理想人生起点。

奇幻情节和感人形象,既充满浪漫色彩,又带有时代特征。

一、《三国演义》罗贯中/著

3、人物形象赏析

五虎上将:

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曹操——古往今来奸雄第一奇才

1.奸:

残忍自私、奸诈多疑、伪善多变,

2.雄:

雄才大略,志向远大,目光敏锐,从容不迫

(1)目光远大、识才重才,知人善任。

识才重才是政治家最重要素质。

识关公于弓马手时,说服袁绍让关公出战,斩华雄前斟酒壮行;始终交好关公,关公义释曹操。

识刘备:

青梅煮酒论英雄,天下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生子当如孙仲谋。

”徐晃本是袁绍之将,后为曹操所用。

(2)足智多谋

在三国的人物中,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曹操都算得上是一位出色的智者。

其一,不做皇帝,顾全大局。

这表现了曹操的政治智慧和沉着稳重。

其二,用人有胆量、气度和信心的,

其二,善于转嫁危机。

关公死后,厚葬关公,既避免了一场兵祸,又能坐收渔翁之利。

其三,化被动为主动。

其四,败中取胜。

一生打过许多漂亮的仗,最能体现其智慧的是其重要的决策和败中取胜的战斗。

如濮阳之战、潼关之战

曹操是奸和雄的结合体,几乎集中了封建统治者的所有特点:

笼络人心而又嫉贤妒才,刚愎自用而又计谋多变,刻薄暴虐而又豪爽多智,聪明过人而又愚蠢多疑,坦诚中总带几分虚诈,大度中常含几成小气,形成了他活生生的复杂的性格基调:

奸而雄,真而伪,宽而猛!

刘备:

1.“仁君明主”“忠厚长者”:

喜结交英雄豪杰,胸有大志而锋芒不露,机智善变,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宽仁爱民。

是“仁政”的代表。

早年就有“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志向。

“以民为本”初做安喜县尉,“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在徐州,得百姓拥戴;在新野,百姓用“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歌谣来称颂他;在当阳长坂坡曹操大军追击、命在旦夕之时,他仍不肯抛弃拖累行军的数十万百姓。

2.诚笃敦厚,忠于友谊,与关羽、张飞的交谊慎始全终,生死不渝。

3.求贤若渴,爱惜人才,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并委以军国重任。

马超归附他时有“拨云雾而见晴天”之感。

4.胸怀磊落,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

张飞:

重情义,武艺高,为人率直,勇猛莽撞、脾气暴躁,性如烈火,嫉恶如仇,粗中有细,爱惜英雄,礼遇有学问的人。

遗憾的是没有战死在沙场,而是被小人所害。

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与刘备、张飞失散,后来得到了刘备的消息,因此,立即向曹操请辞,但曹操避而不见,最后,关羽只能不辞而别。

由于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曹操所辖关(城市),立斩曹操六员大将。

具体是指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孟坦;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过五关斩六将”因此得名。

单刀赴会

赤壁之战之后。

三国鼎立逐渐形成。

刘备留关羽镇守荆州,主力向西扩张。

荆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本属东吴。

东吴一直想找机会讨回。

鲁肃又献上一计:

骗关羽过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掷杯为号冲出杀之,便遣请关羽赴宴。

关羽明知是计坦然答应!

只带了周仓随身为他提刀。

席间鲁肃提起索回荆州之事,关羽却绝口不谈,说酒席之间不谈国事。

鲁肃再三纠缠,周仓插嘴,关羽借机故作生气状夺过周仓手中大刀,喝退周仓,周仓会意,退出去。

关羽假醉,一手提大刀,一手挽住鲁肃手将鲁肃扯到江边。

东吴将士怕误伤鲁肃,又摄于关公武力,不敢动手。

关云长上船乘风而去。

刮骨疗毒

水淹七军之后,关羽攻打樊城,在樊城下败阵。

曹仁命令弓箭手射箭,关羽右臂中箭,回兵。

箭头有毒,毒已入骨。

于是请来了曾经为周泰疗伤的名医华佗。

华佗说要割开皮肉,把骨头上的毒刮去,这会极其疼痛,请关羽把手臂套住绑紧,把头蒙住。

关羽却说不用。

一边和马良下棋,一边伸手刮骨,谈笑中没有丝毫痛苦的神色。

事毕,两人互相惊叹,关羽称赞华佗的医术,华佗赞叹关羽的勇气毅力。

华容道义释曹操

赤壁之战曹军遭遇火攻,死伤惨重。

曹操大败逃跑,沿路遭遇了张飞赵云等人的截杀,身边只剩下几百人马。

经过华容道,关羽已经在这里埋伏多时。

原来诸葛亮早已经料定曹操会从华容道逃跑,就让关羽带兵埋伏在这。

此时曹操已经走投无路,便请求关羽看在往日的情份上放他一马。

关羽是个很重情义的人,想起了往日寄居在曹操那里时曹操对他的恩义,心一软,就放了曹操。

火烧博望坡

三国前期,曹操势力非常强大,统一了北方,接下来就是南下,攻打刘备。

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

曹操派大将夏侯惇进攻新野。

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

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

夏侯惇果然中计,大败而归,这是孔明出山后打的第一仗。

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

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

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

大火迅速烧起来。

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舌战群儒

三国中前期,刘备势力还很小,被曹操赶得走投无路。

想去投靠东吴,就是孙权。

派诸葛亮去做说客。

但是东吴谋臣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凭着他的满腹经纶舌战群儒说得他们个个哑口无言。

后来经鲁肃协助,说服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草船借箭

孙刘联军和曹操在赤壁对峙。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想除掉诸葛亮,于是刁难诸葛亮要他在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料定过几天有大雾,于是便答应,而且期限还自己减少到三天。

周瑜认为诸葛亮是自寻死路。

一天两天过去了,诸葛亮都没动静。

到了第三天夜里。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一些船只船上放满草人,一字排开向曹操营寨驶去。

江面上雾很大,曹操不清楚敌军虚实。

于是叫将士疯狂放箭。

箭射满了草船。

诸葛亮满载而归!

七擒孟获

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

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

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

但孟获却不服气,其间诸葛亮采用马谡攻心的计策,七擒孟获,孔明都放了他。

孟获起誓:

以后将决不再谋反。

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

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空城计

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由于要地街亭失手,导致满盘皆输。

诸葛亮被迫撤兵,司马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的将领士兵基本都分配军务调完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

司马懿疑心有伏兵。

调头就撤兵。

诸葛亮躲过一劫!

白帝城托孤

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俘,不降,被杀。

刘备闻后起兵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但被吴火烧联营,大败后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刘备对诸葛亮说:

“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废黜了,你自己当皇帝吧。

”诸葛亮一听立刻跪下说:

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刘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

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就是三国上白帝托孤的故事。

孙权性格特征:

聪明仁惠,文韬武略,容贤蓄众,举贤任能,广纳忠言,善于骑射,胆略超群。

孙策: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4、《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

小说从184年黄巾起义写到280年西晋统一。

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政治集团之间或公开或隐蔽或联合或分裂的政治、军事、外交的种种错综复杂的斗争,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黑暗腐朽,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丑恶,表现了人民对于昏君贼臣的痛恨,对能推行“仁政”,有德有智勇的明君良臣的渴望,颂扬传统的“忠义”思想,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1)成功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人物描写的最大特点是“略貌取神”,不单纯追求细节的逼真。

借人物自身的言语行动或通过周围环境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借助烘托气氛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把人物放在尖锐激烈的斗争中来描写。

采用对比方式刻画人物思想性格。

3.结构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

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结构,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完整的艺术结构。

以蜀汉为中心,纵横交错、井然有序地展开了三国之间的矛盾斗争,堪称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2)长于描写战争。

全书写到的数十次战役、数百次战斗,都写得有声有色,绝少雷同。

如“赤壁之战”,经过小说的铺张和渲染,写得波澜壮阔,扣人心弦。

小说还善于在激烈的战争中穿插一些悠闲的场面,以调节气氛;小说还长于利用悬念使情节富于变化,令读者心醉神迷。

(3)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曹操的奸雄,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孔明的智慧,周瑜的偏狭等。

这些人物性格特征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类型化的特点。

(4)简明的语言风格。

《三国演义》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雅俗共赏,形成了一种适用于历史演义小说的独特语言风格。

(5)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

全书主干、框架是符合史实的,而具体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却不乏虚构,如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事件中的许多情节、细节和人物言行描写就是如此。

二、《水浒传》

2、小说基本情节内容

小说描写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到最后失败的全过程,揭示出农民起义发生的社会原因是“官逼民反”。

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成功的塑造了一大批起义英雄的生动形象,歌颂了他们敢于反抗的叛逆精神。

智多星(吴用)浪子(燕青)鼓上蚤(时迁)入云龙(公孙胜)行者(武松)

青面兽(杨志)九纹龙(史进)霹雳火(秦明)豹子头(林冲)母大虫(孙二娘)

拼命三郎(石秀)神行太保(戴宗)赤发鬼(刘唐)插翅虎(雷横)

3、作品主题探讨

(1).《水浒传》是一部诲盗——教人做强盗的作品

(2).《水浒传》写的是农民起义而非强盗作乱。

(3).一曲忠义的悲歌——揭示起义失败的原因之一。

紧扣“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题旨,刻画梁山英雄。

小说的主题是二元统一的,一方面鼓吹“不平则鸣“,有压迫就要反抗,另一方面,又要维护当时的封建统治。

这种格格不入的对立元素造成了梁山的悲剧,同时也说明了农民起义的历史局限性。

4、艺术成就

(一)深刻反映社会现实。

揭露贪官污吏的残暴腐败,歌颂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

(二)在结构上,总体与局部有机结合,是纵横交错的复式结构。

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纵贯全篇,其间连缀着一个一个相对独立自成整体的主要人物的故事。

结构上既纵横开合,各尽特色,又是整个水浒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种独具特色的结构,是民间艺人“说话”特色的具体表现。

(三)塑造出众多的、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

(四)语言上,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

它在群众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净化的文学语言,保存了群众口语的优点,具有洗练、明快、生动、色彩浓烈、造型力强的特色。

《水浒传》不但标志着我国古代运用白话语体创作小说已经成熟,而且对整个白话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西游记》

主题思想:

1、社会意义:

描写世态、批判现实。

2、神话意义:

重建理想的社会秩序。

3、象征意义:

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真经”象征着真理“正果”象征着理想、西行取经象征着人生进取与文明探求

一.人物

根据原著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桀骜不训,有向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

锄强扶弱,打抱不平,嫉恶如仇。

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

优点:

乐观聪明、活泼好动,勇敢机智、忠诚大胆,热爱自由,嫉恶如仇、不畏艰难险阻,敢于反抗,充满斗争精神,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

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

缺点:

有时调皮捣蛋,爱开玩笑,好听奉承话。

具有人性,神性和猴性的三重特点。

英雄身上的悲剧意识。

唐僧:

优点:

诚实善良,一心向佛,信仰坚定,有理想追求;到西天取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缺点:

胆小怕事,是非不分,盲目慈悲,固执迂腐,显得懦弱无能。

猪八戒:

猪八戒的兵器是九齿钉钯。

会三十六种变化。

优点:

憨厚老实,勤劳善良、有本领,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不忘取经大义,是取经路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缺点:

好吃懒做,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有时爱撒谎,自私狡黠,贪图小利,心胸狭窄;有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

但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显得十分真实可爱。

沙僧——君子的楷模(使用的兵器是月牙铲。

淳朴憨厚,忠心耿耿,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

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恩怨分明、诚实不欺,执着事业、信念坚定,关键时刻不失义骨侠肠,他是道德之典范。

是取经人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是粘合剂,是调和剂,是一位君子。

小结:

1、小说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多姿多彩。

2、小说中的人物,无论是师徒四人,还是仙佛鬼怪,往往既有神性(魔性),又有人性(社会性),还有物性(自然性)。

3、正是因为人物各有优点和缺点,才显得真实,贴近生活,才能展示个性之美,人物才立体起来。

二、《西游记》艺术特色

1.用浪漫主义手法,创造了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

2.富有人性、神性和动物性相结合的人物形象。

3.具有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语言诙谐风趣。

三、地位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开拓了浪漫主义的新境界,不但在艺术上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在哲学思想也给人以新的启示。

英国大百科全书称它是“中国一部最珍贵的神奇小说”。

1、《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共100回。

2、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战斗武器分别是什么?

如意金箍棒、九齿钉耙

3、最能体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是哪个情节?

大闹天宫

4、唐僧的原型是唐代的哪位高僧?

他历经艰苦,到哪里取回佛经?

玄藏;天竺(古印度)

5、小说中的唐僧法号是什么?

三藏

6、玄奘回国后,口授写成什么书,记载了他的游历见闻?

《大唐西域记》

7、唐僧师徒四人最后获得了怎样的称号?

唐僧:

旃檀功德佛;孙悟空:

斗战胜佛;猪八戒:

净坛使者;沙和尚:

金身罗汉;小龙马:

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8、你能说出3个取经所经历的地名吗?

黑水河流沙河火焰山火云洞小雷音寺盘丝洞

9、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共经历了多少灾难?

九九八十一难

10、唐僧一路西行,先后收了三个徒弟。

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在鹰愁涧收了白龙马,在高老庄收了猪八戒,在流沙河收了沙和尚。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1)集志怪和传奇之大成,“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聊斋志异》一书大多以志怪反映现实,且使用传奇手法,所以兼具志怪、传奇二体的特点,是对志怪传统的继承发展,是对传奇手法的超越。

(2)小说具有奇幻奇异、想象丰富的鲜明特点。

既有精心构想的离奇情节,又有空蒙迷离的诗意境界。

如《促织》、《胭脂》、《娇娜》等。

(3)塑造了大量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通过言行、心理、环境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如《阿宝》中的孙子楚,《青凤》中的青凤,《婴宁》中的婴宁。

(4)语言典雅明快,无论是叙述故事还是描写人物对话,都极简洁而生动,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文言文。

《聊斋志异》的思想意蕴:

(1)小说写狐鬼与人的恋爱故事,歌颂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

如《娇娜》、《青凤》、《婴宁》、《阿宝》等。

爱情故事是《聊斋志异》中最精彩的部分,书中塑造了一系列的“痴情”形象。

(2)揭露科举考试的腐败和弊端,讽刺考官的昏庸和贪鄙,也表现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如《司文郎》、《王子安》、《叶生》等。

(3)通过生动的鬼狐故事,曲折或直接地揭露和嘲讽了封建政治,特别是帝王官绅的罪恶,如《促织》、《席方平》。

《金瓶梅》

一、《金瓶梅》的文学地位

《金瓶梅》号称“第一奇书”,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现实主义小说。

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相比较,它有四大特点:

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