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383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docx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2140388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曲阜原为商人聚居之地,《礼记》记载:

“成王以周公为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

”“凡四代(虞、夏、殷、周)之器、服、官,鲁兼用之”,《诗经》记载:

封鲁公“以为我周家之辅。

谓封以方七百里,欲其强于众国”。

这反映了周初分封鲁国的动因有(  )

①协助王室,控制地方  ②继承并推广周的文化  

③论功行赏,奖励周公  ④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汉代时,某类官员的职责是“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

下面为“六条”的主要内容,这反映出当时(  )

A.土地兼并造成社会危机     B.豪强地主势力出现恶性膨胀

C.朝廷重视对地方的控制     D.政府加强对王国的行政管理

3.“凤凰网”评论:

五四运动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向前,我们可以看到历经数年积蓄而成的文化、思想洪流;向后,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施行主义”和“解决问题”的实践。

这一评价重在突出五四运动(  )

A.确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B.是近代救亡图存的延续和发展

C.重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4.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鄂豫皖赣闽等地大力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当时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

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

A.为持久抗战作物质准备B.试图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C.认识到发展农业的重要D.企图抵制中共农村革命的影响

5.万隆会议之前,亚非地区除朝鲜、蒙古和越南民主共和国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外,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仅5个;万隆会议之后到1959年有10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1960~1964年有14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

这说明万隆会议(  )

A.扩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    B.使中国外交战略发生根本转变

C.消除了亚非各国的误解    D.为中国重返联合国奠定了基础

6.2003年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重申其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将重心转移到经济领域,强调缩小南北经济差距是其“头等重要的历史使命”,抛弃过去的对抗和偏见,与发达国家建立一种“民主的伙伴关系”。

这表明()

A.大国相互制衡使霸权主义威胁得以解除B.公正平等民主的国际政治秩序已经形成

C.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超过了维护国家主权D.冷战结束之后发展中国家着眼战略调整

7.在古罗马法中,人是分三六九等的,不同等级的人拥有不同的公权和私权,其评判的依据就是法律人格。

而要成为具有完全的法律人格的人,需要具有自由权、市民权和家族权三种身份。

这表明罗马法(  )

A.有利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C.明确了身份与权利继承的关系    D.区分了公法与私法的范围

8.有学者指出:

“普鲁土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

”下列符合“普鲁士式的宪政”的是()

①总统任期七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②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等大权

③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有绝对权力

④联邦议会由普选产生,作用很小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9.关于“1917年十月革命”这个历史事件,苏联和俄罗斯两种历史教科书的叙述内容差异较大,苏联历史教科书用了10段文字之多,而当今俄罗斯的历史教科书仅仅用了2段文字来叙述。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苏联历史教科书研究价值低B.俄罗斯历史教科书更客观真实

C.历史叙述决定客观历史事实D.时代因素影响历史教科书编写

10.《大国崛起》解说词提到:

“由法国和德国作为发动机带动起来的XX组织,由于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组建了共同的议会,一个超强的地区联合体便横空出世了。

”材料中的XX组织的名称和性质分别是(  )

A.欧洲共同体组织、经济军事联盟组织B.北美自由贸易区、地区经济合作组织

C.欧洲联盟组织、经济和政治联盟组织D.上海合作组织、政治和军事联盟组织

11.下表是小明亲历某次婚礼的实况记录表,下列6处标记记录中错误的有()

1925年上海的婚礼实况(新郎和新娘身份:

留洋归来的新青年)

项目

内容

新郎新娘服饰

新郎白色①西装、新娘西式白色婚纱和高跟鞋。

乘坐的交通工具

新郎新娘:

汽车。

来宾②公共汽车、③有轨电车、④地铁、自行车。

来宾得到婚礼消息的途径

⑤电报、电话

来宾穿着

男宾:

两装、中山装、长袍马褂。

女宾⑥改良旗袍、西式裙装、上衣下裙。

年纪大的女宾裹脚,年轻女宾穿高跟鞋

A.1处B.2处C.3处D.4处

12.某中学生读了如图的漫画后得出几点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A.当时是政治挂帅的大跃进时期B.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影响

C.表明计划经济追求产量和速度D.当时的经济建设以农业为核心

13.1992年7月23日,国务院发布实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以解决“半计划、半市场”的“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

这说明当时(  )

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B.有利地增强了改革开放

C.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D.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序幕

14.1841年,德国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了一个“抽梯子”的观点:

“一个人当他已经攀登上了高峰以后,就会把他逐步登高时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蹋开,免得别人跟随上来。

亚当·斯密学说的秘密,英国执政者世界分工论的秘密,也就在这里。

”该观点旨在()

A.批判自由主义理论B.主张自由贸易推动经济发展

C.揭示英国崛起原因D.认为工业革命深化世界分工

15.有学者认为:

“新经济政策既鼓励发挥市场作用,同时又限制市场作用。

这是一种矛盾的态度,特别是通过国家政治力量干预商品交换,为商品交换规定固定的场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新经济政策()

A.造成思想混乱和社会矛盾激化B.实质是向社会主义过渡

C.为斯大林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D.不符合苏俄的基本国情

16.二战后,英国经济由盛转衰,经济增长率长期落后于其它发达国家。

英国这种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创新乏力,综合国力持续衰落的现象,被称为“英国病”。

为此,英国政府进行过许多努力,但是效果不彰,直到撒切尔夫人主政期间,“英国病”才基本治愈。

撒切尔政府的主要成功经验是()

A.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增加计划性B.通过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C.推行企业国有化加强宏观管理D.发展信息产业激发创新活力

17.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才最终明了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中医曾长期领先欧洲医学B.中医对发现阿司匹林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C.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D.近代医学重视通过定性研究而深入本质

18.宋明理学家们无一不以“辟异端”的态势激烈地反对佛教,但其自身的理论建构却又往往离不开自己所要反对的佛教的帮助。

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本来被视为“异端”的佛教的思想观念反而进入了中国正统学说的内部核心。

这说明,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A.佛教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合流

C.佛教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现实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

19.20世纪初清廷历史教科书《最新中等法国历史教科书》中记载:

“路易十五世王放浪豪荡,政府负债如山……纸币过多,不旋踵而成恐慌时代……路易十六世王赋款不公、苛征庶民……最终造成了乱民大起。

”由此可知(  )

A.清末教育改革取得一定进步     B.该书全面记述法国革命原因

C.政治变革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D.传统的史学课程已经被取代

20.19世纪末,湖南维新派一方面要求全盘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各种学堂、学会、刊物上极力推祟孔教,在其《时务学堂学约》中专列“传教”一项,说“今设学之意,以宗法孔子为主义”。

该现象表明(  )

A.维新派思想与实践的错位     B.大众传媒固守传统文化

C.中体西用仍是维新派宗旨     D.中国近代化的艰巨性

21.1923年元旦,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指出:

“吾党所持民族主义,消极的为除去民族间之不平等,积极的为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

欧战以还,民族自决之义,日愈昌明,吾人当仍本此精神,内以促全国民族之进化,外以谋世界民族之平等。

”推动孙中山形成这一认识的时代因素包括(  )

①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  ②捍卫民主共和运动屡遭失败  

③一战后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  ④国联对种族平等原则的肯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精神穹宇方面的建设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

在井冈山创业时期,共产党就结合中国国情完成了精神穹宇基本框架。

”材料中的“精神穹宇基本框架”(  )

A.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

C.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走向成熟   D.克服了王明等人“左”倾错误

23.有学者描述说:

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为突出。

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

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此描述旨在强调(  )

A.牛顿科学精神影响社会科学进步  B.宗教改革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C.进化论与“神创论”有巨大冲突  D.法国启蒙运动带来了思想大解放

24.一战后,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创作了《荒原》。

诗人笔下的“荒原”,荒是水荒,雨水成了荒原的第一需求,然而只听雷声响,不见雨下来,更增添了人们内心的焦急。

诗人通过雷声暗示了只有精神甘露才能使荒原人得救。

与该作品的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A.《神曲》B.《巴黎圣母院》C.《老人与海》D.《人间喜剧》

二、材料阅读(共4题,其中25题13分,26、27题各12分,28题15分,总分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分)

材料一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为筹集资金开始发行股票。

人们来到公司办公室,在本子上记下自己借出的钱,公司承诺对这些股票分红,这就是股票的由来。

1609年,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成千上万的国民愿意把安身立命的积蓄投入到这项利润丰厚也存在着巨大风险的商业活动中,一方面是出于对财富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因为荷兰政府也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

在东印度公司成立后的短短五年时间里,它每年都向海外派出50支商船队,这个数量超过了西班牙、葡萄牙船队数量的总和。

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

材料二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各种优惠措施来鼓励私人集资兴建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在工业系统确立统治地位。

1792年纽约的24名经纪人在华尔街11号共同组织了“纽约证券交易会”,1863年改名为纽约证券交易所。

股票的自由转让,特别是利用股票价格进行投机,刺激了人们向工业企业进行股票投资的兴趣。

1799年杜邦创立的杜邦火药公司就是用每股2000美元的股票筹措了15股资本创办的,而1902年成立的美国钢铁公司则用股票筹措了多达14亿美元的股金资本,成为第一个10亿美元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

纽约证券交易所在一战爆发后不久就被关闭,但很快又重新开放,使得各种债券自由交易支持作战。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美国股票市场崩溃,股价下跌引起的恐慌继而引起了经济的大萧条。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7世纪前期荷兰股票交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美国股票交易的突出特点。

(5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股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4分)

 

26.文艺复兴是近代西方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胡适认为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也有几次文艺复兴。

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文艺复兴曾有好几次。

唐代一批伟大诗人的出现,与此同时的古文复兴运动,以及作为印度佛教的中国改良版的禅宗的产生——这些代表中国文化的第一次复兴。

11世纪的伟大改革运动,随后出现的强有力的新儒家的世俗哲学,逐渐压倒并最终取代中世纪宗教,宋代所有这些重要的发展变化,可称为第二次文艺复兴。

戏曲在13世纪的兴起,此后长篇小说的涌现,及其对爱情、人生乐趣的坦然颂扬,可称为第三次文艺复兴。

——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

材料二我说我们在北京大学的一般教授们,在四十年前——在四十多年前,提倡一种所谓中国文艺复兴的运动……不过我个人倒希望……叫它作“中国文艺复兴运动”。

多年来在国外有人请我讲演,提起这个四十年前所发生的运动,我总是用ChineseRenaissance这个名词。

Renaissance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再生,等于一个人害病死了再重新更生。

——1958年胡适“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演讲

材料三一方面,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通过“整理国故”,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几乎都是以这一时期为开端的,鲁迅的小说、梁启超和胡适等人的著作,实质上是都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材料四新文化时期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都面临着一个追求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时代,这两个时代的社会精英们都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在传统之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

——《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基于文化现代化的视角》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中国三次“文艺复兴”的主要表现。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中国文艺复兴运动”是什么?

(2分)据材料三,理解这场运动为什么叫作“中国文艺复兴运动”?

(3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个时代的社会精英们所“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明清时期(1368—1840),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已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

这一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在中国,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

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

而到16世纪中叶的明朝开始发生变化,我国社会已经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出现了社会转型的许多特征。

但开启于晚明的社会转型运动,主要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自然经济的落后性及传统思想的僵化和文化专制,直到1840年也未完成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摘编自XX和《中外历史纲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围绕“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述清晰。

28.【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一1922年的壬戍学制改革,集中体现了“五四”以来教育改革的要求。

新学制提出了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等标准。

同时,新学制增强了职业教育,设立了分别招收高小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的职业学校,另在高中设立职业科。

……新学制初、中级教育总体上采用了美国“六三三制”的形式,但并非是对美国学制的简单抄袭,而是结合了我国当时的实际。

——摘编自雷颐《新文化运动助推新教育改革》

材料二1951年,教育部拟定了改革学制方面。

新学制增加了各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加强政治学习。

结合老解放区经验,允许各级政府根据需要设立各类补习学校、工农速成学校和函授学校,给予工农群众和干部接受再教育的机会。

为让孩子接受完整初等教育,特别将小学由四二制变为五年一贯制。

——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壬戌学制改革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学制改革的意义。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学制改革的认识。

(9分)

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以为我周家之辅。

谓封以方七百里,欲其强于众国”可知分封鲁国的目的在于协助王室,以更好地控制地方,故①正确;根据题干“凡四代(虞、夏、殷、周)之器、服、官,鲁兼用之”,再结合“曲阜原为商人聚居之地”可知为了更好地控制商的旧地,鲁国还具有继承并推广周代文化的历史责任,故②正确;根据题干“成王以周公为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可知周公被分封,是周成王论功行赏、奖励周公的结果,故③正确;宋国继承殷商的祖宗祭祀体系,而不是鲁国,故④错误,选C项符合题意。

2.【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中的官员职责的“省察”“黜陟”可知官员为此类官员负责的是监察和考核工作,通过“六条”中的监察对象为“强宗豪右”,可知材料所言为汉代派出官员对地方豪强和郡守进行监察、考核,故选C项;材料中第一条的确能看出土地兼并会造成不良影响,但无法看出是否已经造成社会危机,排除A项;同上,材料中也无法看出豪强地主是否已经出现恶性膨胀,排除B项;“二千石”是郡守的通称而非王国,排除D项。

3.【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五四运动承袭了数年积蓄而成的文化、思想洪流又开启各式各样的主义,是近代救亡图存的延续和发展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故选B项;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中国成立后确立其领导地位,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而非重建,排除C项;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五四运动的影响,但无法说明“五四运动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排除D项。

4.【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在军事上围剿红军的南京国民政府在东南地区推行农村合作社运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借此争取农民的支持,抵制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D项正确;当时国民党政府的重点放在内战和剿共上,没有确立持久“抗战”的政策,A项不符合史实;1931年国内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国民党并非要“彻底”解决农民问题,其目的不在重视和发展农业生产上,BC两项错误。

5.【答案】A【解析】中国参加了万隆会议之后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增多,可知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思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故选A项;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战略由强调斗争到主张合作,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排除B项;求同存异方针缓解了亚非各国的误解,“消除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为重返联合国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

6.【答案】D【解析】据材料“将重心转移到经济领域,强调缩小南北经济差距是其‘头等重要的历史使命’,抛弃过去的对抗和偏见”可知,材料反映了不结盟运动正在根据国际局势变化调整战略目标,D正确;据材料“2003年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重申其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抛弃过去的对抗和偏见,与发达国家建立一种‘民主的伙伴关系’”可知,材料说明的是不结盟运动为缩小南北经济差距,主张与发达国家建立一种“民主的伙伴关系”,与“大国相互制衡使霸权主义威胁得以解除”无关,A错误;B违背史实;据材料“在重申其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将重心转移到经济领域,强调缩小南北经济差距……”可知,不结盟运动是在重申其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超过维护国家主权”的说法明显错误,C说法错误。

7.【答案】A【解析】据材料罗马法根据法律人格来评判等级,完全的法律人格拥有自由民、市民和家长三种身份。

否则,便会引起人格的变更——他权人,外邦人;或者不是法律上的人——奴隶,罗马法通过法律人格来构建和维持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选A项;《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材料看不出二者的斗争,排除B项;材料强调身份但没体现权利继承,排除C项;公法是关于罗马国家的法律,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材料不涉及,排除D项。

8.【答案】B【解析】“普鲁士式的宪政”采取的是皇帝制度,而不是总统制;联邦议会的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作用较大,①④错误。

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有绝对权力,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9.【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教科书在苏联时期细致描绘十月革命,与当今俄罗斯简明扼要书写这段历史,两种做法的差异体现了教育受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理念、价值观念等影响,体现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这一原理,D项正确;10段文字并且距离事件的发生相对要近一些的教科书等不能说明其史料研究价值低,A项错误;只有2段文字,只能说明其简单,不能说明其具体内容是真实的,B项错误;历史事实不是由叙述者决定,而是客观存在为准,C项错误。

10.【答案】C【解析】由材料法德发起,形成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一个超强的地区联合体,可知为欧盟,是一个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组织,故选C项;欧洲共同体没有统一的货币,排除A项;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为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排除B项;上海合作组织的发起国为中国,排除D项。

11.【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已传入中国;电报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70年代,电话传入中国是19世纪80年代,20世纪20年代开始流行改良旗袍,出现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因此“1925年上海”完全可能出现白色西装和改良旗袍,且已经有了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和电报,所以,①②③⑤⑥说法都正确。

中国的地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起步的,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开始运营,是在北京,所以④说法错误,6处标记记录中错误的有1处。

故答案为A项。

BCD项,综上分析可知,此三项记录错误的个数都不正确,排除。

12.【答案】D【解析】漫画中的一个玉米、两个小麦如此之大,需要用拖拉机来托运,反映了浮夸风现象。

根据所学可知是大跃进时期,此时期仍然以工业化为中心,并没有以农业为核心进行经济建设。

故答案为D项。

ABC项,根据所学可知,大跃进时期确实是政治挂帅,且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盲目追求产量和速度。

此三项表述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13.【答案】C【解析】由“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可知,国务院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分配机制的改革,说明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故选C项;1992年10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才正式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A项;材料中所述现象体现的是对内改革,并没有体现对外开放,故无法看出对“开放”的影响,排除B项;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序幕是在1984年,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14.【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4-19世纪中期,英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奖出限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确立了经济优势,逐渐放弃“重商主义”政策,转而奉行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理论,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符合“抽梯子”的观点内涵,所以该思想家旨在批判自由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