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3886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实现跨越的历史机遇期。

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加快发展,努力走在全省县域前列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部分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县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追赶跨越、崛起争先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和旅游兴县主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县域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具备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始终坚持加快发展,克难奋进,有效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成功战胜多重自然灾害,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

预计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2%;一、二、三产比重由“十五”末的23.4:

44.2:

32.4优化为20.3:

47:

3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600元,跨过经济起飞的临界点,比“十五”末增加6013元。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3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4.2%;固定资产投资49.5亿元,年均增长43.8%;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74.38亿元,比“十五”末增加4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十五”末的1810元增加到3910元,年均增长16.7%。

产业发展呈现新成效。

坚持以产业发展统领工业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骨干企业翻番等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系列计划,培育机械机电制造、医药化工、纺织服装、轻工制刷、农产品和旅游工艺品加工五大优势产业,卫康制药、华业纺织、精科机器等一大批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工业经济取得较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十五”末的32家增加到12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2%,工业化率由32.2%提高到39.7%。

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同时,大力扶持茶叶、瓜萎、食用菌、油茶、蚕桑、畜禽等六大特色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布局更趋优化,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十五”末的4家发展到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

先后实施天柱山主峰景区环境综合整治、潜河滨水游览带等重点工程,开放莲花峰新游线,相继建成白马潭漂流等一批新的旅游景点和农家乐项目;天柱山创5A工作通过考核验收,以总分第一通过世界地质公园国内评审,并列入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获安徽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县”称号;全县游客量由“十五”末的98万人次上升到239.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2.8亿元提高到9.37亿元。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新建、改扩建世纪商业大厦、财富广场、皖山商厦等商业网点,成功引进苏宁、新百、苏果等知名商业连锁企业落户县城,大力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城乡市场持续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十五”末的10.62亿元提高到26亿元,年均增长19.6%。

信息、房地产、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发展迅速,总量和规模日益扩大。

城乡建设实现新跨越。

大手笔推进城市大建设、大扩模,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通过新建、延伸城区道路,形成了“五纵四横”的城市主干交通网络,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张,县城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末的7.2平方公里拓展到16平方公里。

建成5万吨水厂、2万吨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220及35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配套设施,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实施城市环境景观综合整治、城市亮化美化工程,建成火车站广场、老城区广场等休闲活动场所,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

大力开展城市综合执法,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扎实开展。

深入实施小城镇建设“125”工程,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源潭镇被列入省首批扩权强镇试点镇。

全县城镇化率由“十五”末的34.6%提高到42.8%。

稳步推进“二镇二十六村”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建设,扎实抓好农业综合开发,组织实施扶贫开发。

全面建成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交通条件极大改善。

完成长春、红旗等3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大沙河拦河堰、乌石堰拦河堰等一大批水利重点工程发挥效益。

下浒山水库、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获国家批准。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水利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等改革任务;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稳步实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和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平稳进行;规范组建县投资公司,正式设立招标采购管理局,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综合改革深入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

发展平台不断夯实,为加快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

县开发区建成区面积10.2平方公里,入区企业达136家,区内工商税收收入由“十五”末的1400万元增加到8965.2万元。

成功争取设立省级天柱山旅游度假区,建成天柱第一城、皖镇等两个综合项目,引进全力温泉养生度假中心等重大项目,古塔路、皖山路、风情大道等三条骨干路网建成使用,发展框架基本拉开。

源潭刷业产业园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作获省政府批准,黄铺等一批工业聚集区初具规模,乡镇工业聚集区入区企业达到160个。

与嘉兴市秀州区、宁波市海署区、台州市黄岩区、永康市等地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强势招商取得积极成效,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境外资金3836万美元、县外境内资金14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5.7%和42.3%;2010年实现外贸进出口1700万美元,年均增长14.6%。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

启动实施民生工程38项,办成47件政府实事。

实施和谐家园等配套廉租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住房保障力度不断加大。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达13.16万人次,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等困难救助惠及3.95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9.1%,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9.8%。

基本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健全完善救灾救济、低保、优抚安置等保障体系。

完善就业援助和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努力扩大就业,“十一五”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4%。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义务教育的质量水平得以切实巩固提高,职业教育在“真办职教”上取得突破,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充实提高;科学调整教育布局,全面实施校安工程,潜山中学、黄铺中学跻身省级示范高中行列,县职教中心晋升为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

全面建成乡镇、中心卫生院,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顺利实施综合体制改革,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

人口计生工作得到加强,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分别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和“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2所,完成1902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群众文化生活极大丰富。

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治安、信访、安全生产等工作不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深入推进。

第二部分 “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县在拥有产业基础提升、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等内在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具备加快发展的诸多条件。

宏观环境总体向好。

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扩大内需、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及发展方式转变等成为国家长期战略,宏观环境有利于保持投资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工业化、城镇化仍是我国持续加快发展的强劲动力,我县后发优势和发展潜力突出,经济加快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政策叠加效应凸显。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开始实施,我县列为以点状开发为主的限制类开发区域,将获得国家和省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政策的支持。

国家持续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省加快实施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规划,多重政策叠加,对我县加快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撑。

区位优势不断提升。

我县区位条件优越,随着宁安城际铁路、安庆长江铁路大桥和望东长江公路大桥以及望潜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开工建设,对外交通将更加便捷。

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庆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地处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和桐城—怀宁—潜山—太湖—宿松产业发展带的中心,区域地位显著提升,为参与泛长三角合作分工、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发展潜能有效增强。

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得到有力保障。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县城“一核带动”,工业、旅游“两翼”齐飞,风景区、开发区、度假区“三区”并举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源潭、黄铺等乡镇工业聚集区竞相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为发展打牢了坚实的平台基础。

随着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两大主战略的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抓手作用的日益显现,规模企业逐年增加,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新开工及储备项目梯度跟进,多年积蓄的发展潜力在“十二五”期间有望加速释放。

“十二五”期间,我县具备较为坚实基础和有利发展机遇,但经济总量在全省靠后、全市居中,人均水平落后于全国、全省,欠发达的县情和标兵已远、追兵已近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正处于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欠发达县向经济强县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多重压力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

一是发展后劲有待增强。

经济总量小,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旅游业贡献率还不高,产业支撑能力和整体竞争力不强。

二是发展方式亟待转变。

产业结构层次不优,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规模经济不强,县域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步伐还不够快。

三是发展要素约束明显。

发展用地供求矛盾仍较突出,中小企业和个私经济融资渠道偏窄,劳动力资源紧缺矛盾不断加大,重点发展领域急需的人才严重短缺。

四是发展不平衡问题尚待解决。

乡镇经济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的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不强,偏远山区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城乡居民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与此同时,货币政策适度调整、通胀预期压力增大、区域竞争更加激烈、资源与环境约束加大、统筹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任务艰巨等方面也需高度关注。

但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经济社会将进入加快发展、加速崛起的新阶段。

第三部分 “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追赶跨越、加速崛起”主题,围绕“十亿财政和撤县建市”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兴县、生态立县和城镇化四大主战略,牢牢把握改革创新、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四大主抓手,突出工业产业、特色农业、旅游升级、城市建设、民生改善五大主攻点,全面加强经济社会建设,牢固立足安庆第一方阵,努力建成皖江城市带生态产业承接示范县、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和皖西南风景旅游城市。

二、总体目标。

“十二五”是我县加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围绕两大目标和三大发展定位,按照“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实现翻一番以上、人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增速快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基调,综合考虑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和条件,确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发展指标。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达到160亿元。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0%以上,引进境外资金与县外境内资金年均分别增长16%和20%以上。

社会发展指标。

城镇化率达到5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和学前教育,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生态环境指标。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达到省市目标要求。

森林覆盖率达到55%。

到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2015年再翻一番以上,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争取达到全国县域平均水平,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第四部分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加快三次产业发展

围绕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按照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要求,结合县域产业发展现状,坚持打造“两大经济走廊”和“一大产业板块”的发展思路,助推三次产业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两大经济走廊分别是工业经济走廊和旅游经济走廊,一是以省级潜山经济开发区为龙头,沿国省道若干个乡镇工业聚集区为节点的工业经济走廊,重点打造黄铺(痘姆、王河)——县城——余井——源潭工业经济带;二是以天柱山为核心,以旅游度假区为平台,以三祖寺、潜河漂流、薛家岗文化遗址、浒山湖景区、板仓自然保护区、金紫山森林公园等为节点的旅游经济走廊,重点打造水吼——天柱山——县城——龙潭旅游经济带,结合下浒山水库规划建设,充分利用省级板仓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金紫山森林公园两个省级招牌,逐步打造源潭、塔畈、官庄旅游新亮点,最终形成与天柱山连通的旅游经济带。

一大产业板块是指农业特色产业板块,主要是以茶叶、瓜蒌、油茶、食用菌、蚕桑、畜禽等为内容的农业特色产业板块。

三次产业发展具体任务如下:

(一)培育工业优势产业。

围绕“亿元项目、十亿企业、百亿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打造百亿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和三个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机械机电、纺织服装、轻工制刷产业集群,积极改造提升农产品及旅游商品加工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坚持转型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树立生态经济理念,在加快工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达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300亿元,工业增加值7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50家,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6家以上,打造产业集群1至3个,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提升到60%以上,努力推进2家以上企业成功上市。

机械机电制造产业。

积极推进大马力拖拉机项目建设,重点承接发展轴承轮毂等汽车零部件产品,向提升整车性能的万向节、动力转向器、减震器等关键零部件方向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与江淮、奇瑞等整车生产相配套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打造“皖西南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矿山机电、矿山采掘设备、运输机械等矿用配套产品,尽快形成产业优势。

加快开发生产多用途的工业链条、模具、液压件等机械基础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开发生产变压器、民用仪表、中高档测控设备,发展现代仪控产业。

到2015年全县机械机电制造业产值达到8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0家,规模以上企业数达到60家以上。

医药化工产业。

按照“做强医药产业,做精化工产业,做专建材产业”的思路,抢抓我国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居民注重保健健康带来的医药化工产品市场迅速膨胀的机遇,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有选择地发展一批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的医药化工产品。

到2015年医药化工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规模以上企业数达35家以上,打造年产值20亿元的旗舰企业2家。

医疗用品方面,大力推进卫康制药工业园建设,力促由化学制药向生物制药、化学制药并举转变,建设药疗产品生产基地。

精细化工方面,着力发展适销对路、产品档次高、无污染的绿色化工制品,积极推进条件成熟企业与安庆石化对接开发生产化工下游产品,提高化工产业的附加值和生态安全性。

建筑材料方面,重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化学建材、卫生陶瓷等新型建材,大力发展中高档建筑材料。

轻工制刷产业。

按照“面向市场、横向做大、纵向延伸”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做大做强源潭制刷产业集群,重点承接制刷业的研发、营销、品牌、物流等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积极承接制刷业下游配套产业,适时启动垃圾中转车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增强制刷业产业合力。

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制刷品牌,积极申请注册集体商标,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做大做强“中国刷业基地”。

大力发展白酒、门业、造纸及包装制品、橡胶和塑料制品等轻工业,争取形成工业经济的骨干群体。

到2015年轻工制刷产业产值力争达到5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家,规模以上企业数达65家以上。

纺织服装产业。

提升棉纺和缫丝企业整体实力,力争“十二五”末棉纺业纱锭超过15万锭。

抢抓沿海地区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有利时机,丰富服装产品品种,建设服装产业园,打造服装加工基地。

在扩大品牌服装加工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创建本地知名品牌和国家省名牌商标,实现品牌培育,品牌扩张,品牌集聚。

积极吸引织造和后整理知名企业落户,加快建立服装面辅料市场,逐步培育纺织服装产业链,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

到2015年纺织服装产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0家,规模以上企业数达到60家以上。

农产品和旅游商品加工业。

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产业优势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重点抓好粮油、食品、茶叶、竹木和旅游商品五大类加工企业,逐步实现农产品和旅游商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变,努力构建规模更大、带动能力更强的农产品和旅游商品加工业体系,打造“长三角”农产品和旅游商品加工基地。

到2015年,全县农产品和旅游商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5亿元以上,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总数达到36家以上。

在统筹推进五大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绿色能源县建设和农业资源优势,引进建设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水电与抽水蓄能电站等能源项目,培育新能源产业。

积极引进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光源、新材料等目标市场广阔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专栏1:

工业重点项目

机械机电产业:

高效节能电机风叶、神龙变压器、金属艺术品制作、防爆电机、活塞环生产、环保机械、人防工程防护设备、锚杆钻机生产、高铁列车及轨道配件、农作物秸秆处理专用机械装备、中合机械制造、年产万台拖拉机整机生产、轴承系列化生产

医药化工产业:

卫康医药工业园、纸张添加剂及塑料添加剂、钾长石开发、高压低烟无卤电线电缆料、化工造纸项目、中药超临界萃取与扩建新兽药奥力欣项目、合成香料工业园、石英石型材及制品、双壁波纹管、大口径管材

轻工制刷产业:

垃圾中转车、源潭纸业制品厂节水、无菌高性能密封材料、无卤阻然高分子环保塑料、年产8000吨白酒、木塑新型复合材料与制品

纺织服装产业:

世纪比特服装、5万锭紧密纺纱、10万锭棉纺织

农产品和旅游商品加工业:

竹纤维加工开发、菜籽精炼油、精制茶油加工、

新兴产业:

生物质能发电、LED封装及半导体照明、天琅节能灯、安徽省人防设备经济动员中心、节能变频补偿柜改扩建、生物制药、电子信息

 

(二)做强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

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积极拓展以金融保险为主的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商贸及其他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推进天柱山旅游业转型升级。

围绕“加快实现天柱山旅游业的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要求,以构建大天柱山旅游经济区为目标,以健全旅游管理体制为保障,以旅游度假区为平台,推进资源整合,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加快天柱山争创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步伐,积极推进天柱山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品牌,努力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到2015年,实现境内外游客来我县旅游度假5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40亿元以上,跨入中国旅游强县行列。

丰富旅游产品。

继续推进天柱山风景区提质发展的同时,加快板仓、薛家岗、金紫山、浒山湖等景区景点开发建设。

深度挖掘古皖文化内涵,恢复建设一批历史人文景点景观,把优势文化资源开发建设成可观可赏的旅游产品。

着力打造历史文化游、生态休闲游、度假养生游、地质科考游、宗教寻根游、体育健身游等旅游产品,实现由单一的观光游向多元化的组合游转变。

完善旅游配套。

大力推进景区创A、宾馆创星等创建活动,努力建成一批A级景区景点群和星级宾馆酒店群。

力争到2015年创建3A级以上旅游区超过11个,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超过15家。

加快旅游道路、旅游标识、污水处理、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建设,鼓励会展、策划、演艺等专业旅游公司发展,建设休闲养生设施,拓展旅游配套服务产业链,完善旅游配套功能。

强化旅游营销。

进一步拓展旅游宣传促销理念,不断创新旅游市场营销形式,努力提高旅游品牌的吸引力。

加强与省级以上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合作,精心谋划筹办体育赛事和彰显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加强目标区域旅游营销和跨区协作,继续巩固周边市场,主攻长三角区域,全面拓展港澳台、俄罗斯等入境游市场。

开发建设天柱山数字营销平台。

建立市场机制。

鼓励支持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旅游企业集团。

大力培育旅游市场主体,加快提升旅游企业整体竞争力。

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天柱山旅游发展公司上市目标,推进旅游景区景点合作开发建设。

推进商贸物流业加速发展。

积极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升级,保持市场繁荣。

加快家俱、建材、汽车、纺器、农产品、旅游商品等市场建设,积极引进知名物流和连锁企业,发展大连锁、大物流、大市场。

以引进新业态、发展新产业为重点,联动发展大型商贸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旅游城市商贸服务水平。

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工程,促进城市商业向农村延伸,活跃农村市场。

主动加入长三角现代物流合作联盟,建成“全能国际物流园”、皖西南粮食交易中心和农村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河西新区和开发区物流中心建设,打造皖西南物流配送集散区。

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

积极引进各类银行、保险公司在潜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鼓励支持金融租赁、信托、典当、担保、财务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发展,精心运作县投资公司,发展壮大县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提升金融服务功能。

优先发展咨询、评估、广告、会展等高端商务服务业,积极引进投资性公司来潜落户。

推进“信用潜山”建设,加强信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

专栏2:

服务业重点项目

旅游业: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综合开发二期、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天柱山风景区环境保护建设、天柱山大龙窝索道建设、天柱山国际旅游养生中心、水吼景区旅游综合开发、下浒山水库水上游乐中心、痘姆乡旅游产业园、天柱山茶庄接待区建设、安徽大王山国际山村度假群落、九井河景区文化旅游、程长庚故居开放、源潭镇红旗水库旅游综合开发、金紫山森林公园综合开发、板仓自然保护区综合开发、水吼白马潭旅游综合开发、“薛家岗遗址”保护、天龙关文化产业园

商贸物流业:

源潭刷业大市场、家乐福城市购物广场及城市综合体、皖西南农产品交易市场、潜山县(天柱山)农贸大市场、家俱城一期工程、小商品批发市场、建材大市场、汽车大市场、全能国际物流园、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建设、粮食仓储物流中心、黄铺粮食储备仓库建设、皖城农村物流配送中心

新兴服务业:

会展中心、嘉宜纺织科技创业园创业基地和服务平台建设、皖西南林木林权交易大市场、培训中心

 

(三)发展优势特色农业。

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到2015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8.2亿元,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以上。

提升传统农业。

以提高基础地力和产出能力为重点,建设高产稳产标准粮田20万亩。

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化、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产品产量和优质率。

扎实开展水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粮、油、棉核心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蔬菜等农产品基地,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十二五”末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油料作物面积达15万亩,棉花种植面积发展到10万亩。

发展特色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