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3979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docx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docx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混凝土的裂缝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我在工作中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控制裂缝发展的措施,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裂缝的成因

  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有设计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施工过程各种因素组合产生的,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有效途径,裂缝原因是设计、施工、材料、环境等相互影响的综合性问题,解决裂缝控制问题应当采取综合方法。

  1.1设计原因

  1)设计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开裂。

  2)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引起构件裂缝,如墙板、楼板等

  3)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

  4)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

  5)荷载收缩,使用环境温度变化,管线配置不当,保护层厚度不足,抗温度收缩配筋不足。

  1.2材料原因

  1)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

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

  2)果料粒径越细、针片含量越大,混凝土单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收缩量增大。

  3)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

  4)水泥品种的原因,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

  5)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

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

  1.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1)配合比中水灰比过大。

  2)单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现为水泥浆体积越大、坍落度越大,收缩越大。

  3)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导致混凝土离析、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

  4)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选择不当。

  1.4施工及现场养护的原因

  1)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

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

  2)拌合不均匀,搅拌时间不足或过长,拌合后到浇筑时间间隔过长,易产生裂缝。

  3)连续浇筑时间过长,接茬处理不当,已产生裂缝。

  4)高空浇筑混凝土,风速过大,烈日暴晒,混凝土收缩大。

  5)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对水化计算不准,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6)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起脱水,引起收缩裂缝。

  7)现场模板拆除不当,拆模过早,引起拆模裂缝。

  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混凝土产生龟裂裂缝和疏松裂缝。

致使混凝土微观裂缝迅速扩展,形成宏观裂缝。

养护是使混凝土正常硬化的重要手段,养护条件对于裂缝的出现有着关键的影响。

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硬化正常,不会出现裂缝,但只适应于试验室。

现场施工中不可能拥有这种条件。

但是必须注意到,现场混凝土养护越接近标注条件,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越小。

  1.5环境原因(外界因素)

  1)构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沉降裂缝。

  2)结构构件各区域温度、湿度差异过大。

  3)使用中短期或长期超载。

  4)周围环境影响,酸、碱、盐等结构的侵袭。

  2裂缝的控制措施

  2.1设计方面

  1)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应力集中。

因结构和造型方面原因而不得已时,应充分考虑采取加强措施。

  2)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要解决由于收缩产生的混凝土裂缝,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

  3)重视构造钢筋,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对于构造钢筋的配置,特别是于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更应注意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的选择。

  2.2材料方面

  1)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

  2)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3)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

掺合料和外加剂已作为混凝土的第五、六大组份,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4)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

对膨胀剂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品种、不同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

应通过大量的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

  2.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混凝土配合比除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定,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等进行配合比设计外,其配制的混凝土还应符合抗裂规范的规定。

  2)干缩率。

混凝土90d的干缩率易小于0.06%。

  3)坍落度。

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基础、梁、楼板、屋面用的混凝土坍落度易小于120mm,柱、墙用的混凝土坍落度宜小于150mm;混凝土采用泵送时,高层建筑用的混凝土坍落度根据泵送高度宜控制在180mm左右,多层及高层建筑底部的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50mm。

  4)用水量。

不宜大于170kg/m3。

  5)水泥用量。

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宜为270-450千克每立方米,高强混凝土不宜大于550千克每立方米。

  6)水灰比。

应采用适当较小的水灰比。

混凝土水灰比不宜大于0.60。

  7)砂率。

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较小的砂率。

  8)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

  2.4施工方面

  1)模板的安装及拆除

  ①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程序、施工工具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以及上层机构施工时产生的荷载。

  ②安装的模板须构造紧密、不漏浆、不渗水,不影响混凝土均匀性及强度发展,并能保证构件形状正确规整。

  ③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顺序及相应的施工安全措施在制定施工技术方案时应考虑周全。

拆除模板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

拆除模板及支架应随拆随清运,不得对楼层形成局部过大的施工荷载。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混凝土结构可能尚未形成设计要求的受力体系,必要时应加设临时支撑。

  ④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2)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

  ①运输混凝土时,应能保持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当有离析时,应进行二次搅拌,搅拌时间应由实验确定,并宜快速运输,运送频率,应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

  ②运至浇捣地点混凝土的坍落度应符合要求,严禁向运输到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中任意加水。

  ③由搅拌、运输到浇筑入模当气温不高于25℃时,持续时间不宜大于90min,当气温高于25℃时,持续时间不宜大于60min。

当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时,持续时间应由实验确定。

  3)混凝土的浇筑

  ①为了获得匀质密实的混凝土,浇筑时要考虑结构的浇筑区域、构件类别、钢筋配置状况以及混凝土拌和物的品质,选用适当机具与浇筑方法。

  ②浇筑之前要检查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及保护层厚度、预埋件等的部位、尺寸,确认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浇筑。

同时,还应检查对浇筑混凝土有无障碍,必要时予以修正。

  ③制定施工方案时应考虑工程情况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各环节的施工能力应与混凝土的一次浇筑量相适应,满足混凝土的连续浇筑。

  ④浇筑墙、柱等较高构件时,一次浇筑高度以混凝土不离析为准,一般每层不超过5m。

  ⑤当楼板、梁、墙、柱一起浇筑时,先浇筑墙、柱,待混凝土沉实后,再浇筑梁和楼板。

当楼板与梁一起浇筑时,先浇筑梁,再浇筑楼板。

  ⑥浇筑时要防止钢筋、模板、定位筋等的移动和变形。

  ⑦分层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使上下层混凝土一体化。

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须将振捣器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左右以便形成整体。

  ⑧由于混凝土的泌水、骨料下沉,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此时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实抹光;在浇筑混凝土时,如遇高温、太阳暴晒、大风天气,浇筑后应立即用塑料膜覆盖,避免发生混凝土表面硬结。

  ⑨对大体积混凝土,应控制浇筑后的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及其与表面的温差、混凝土表面与环境的温差,内部最高温度一般不高于70℃,内外温差不超过25℃,混凝土表面与环境差不超过15℃。

  ⑩板类混凝土面层浇筑完毕后,应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压。

  {11}应按设计要求合理设置后浇带,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后浇带易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8周后再行浇筑,且应加强该处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12}施工缝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接茬处剔凿干净,浇水湿润,并在接茬处铺水泥砂浆或涂混凝土界面剂,保证施工缝结合良好。

  4)混凝土的养护

  ①混凝土浇注完毕,在混凝土凝结后即须进行妥善的保温、保湿养护,尽量避免急剧变化、振动以及外力的扰动。

  ②浇筑后采用覆盖、晒水、喷雾或用薄膜保湿等养护措施;保温、保湿养护时间,对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③底板和楼板等平面结构构件,混凝土浇筑收浆和抹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表面水份蒸发,混凝土硬化至可上人时,可揭去塑料薄膜,铺上麻袋或草帘,用水浇透,有条件时尽量蓄水养护。

  ④截面较大的柱子,宜用湿麻袋围裹喷水养护,或用塑料膜围裹自生养护,也可涂刷养护液。

  ⑤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1-3d)后,必须时应及时松动两侧模板,离缝约3-5mm,在墙体顶部架设淋水管,喷淋养护。

拆除模板后,应在墙两侧挂麻袋或草帘等覆盖物,避免阳光直照墙面,连续喷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地下室外墙宜尽早回填土。

  ⑥冬期施工不能向裸露部位的混凝土直接浇水养护,应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保温材料的厚度应经热工计算确定。

  2.5管理方面

  1)确定科学的控制裂缝标准,合理的选择施工进度,避免在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抢工期。

  2)必须严格执行混凝土施工中的各项技术措施。

  2.6环境方面

  1)注意施工的季节、环境温度、湿度及气象变化对混凝土变形性能的影响。

  2)尽可能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中开始浇灌混凝土,中间特别注意急剧降温、急剧干燥对混凝土的不利影响。

  3)注意雨中不能浇灌混凝土。

  3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3.1表面处理法

  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

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3.2填充法

  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作业简单,费用低。

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3.3灌浆法

  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

利用压送设备(压力0.2~0.4Mpa)将补缝浆液注入砼裂隙,达到闭塞的目的,该方法属传统方法,效果很好。

也可利用弹性补缝器将注缝胶注入裂缝,不用电力,十分方便效果也很理想。

  2.4结构补强法

  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

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的检查包括修补材料试验;钻心取样试验;压水试验;压气试验等。

  2.5混凝土置换法

  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换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

常用的置换材料有:

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2.6电化学防护法

  电化学防腐是利用施加电场在介质中的电化学作用,改变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状态,钝化钢筋,以达到防腐的目的。

阴极防护法、氯盐提取法、碱性复原法是化学防护法中常用而有效的三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防护方法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适用钢筋、混凝土的长期防腐,既可用于已裂结构也可用于新建结构。

  2.7仿生自愈法

  仿生自愈合法是一种新的裂缝处理方法,它模仿生物组织对受创伤部位自动分泌某种物质,而使创伤部位得到愈合的机能,在混凝土的传统组分中加入某些特殊组分(如含粘结剂的液芯纤维或胶囊),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智能型仿生自愈合神经网络系统,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分泌出部分液芯纤维可使裂缝重新愈合。

  [责任编辑:

曹明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