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病人肺部护理修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4161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卧床病人肺部护理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卧床病人肺部护理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卧床病人肺部护理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卧床病人肺部护理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卧床病人肺部护理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卧床病人肺部护理修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卧床病人肺部护理修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卧床病人肺部护理修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卧床病人肺部护理修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卧床病人肺部护理修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卧床病人肺部护理修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卧床病人肺部护理修改.docx

《卧床病人肺部护理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卧床病人肺部护理修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卧床病人肺部护理修改.docx

卧床病人肺部护理修改

卧床病人的肺部护理

在日常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长期卧床的病人,如果护理不当,往往会引起并发症,肺部感染是其并发症之一,因此,加强卧床病人肺部护理至关重要。

1肺部感染的可能原因

1.1肺部感染与年龄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加,肺部感染率逐渐增加,大于60岁的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率较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并发肺部感染的几率也明显增加。

1.2长期卧床病人,咳嗽排痰能力差,使痰液坠入肺底,肺底痰液更不易咳出,恶性循环,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概率。

1.3感染与基础疾病的关系研究表明:

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脏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率明显高于无基础疾病的患者。

1.4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创伤性治疗手段,包括气管切开、吸痰等易损伤呼吸道黏膜,导致呼吸道本身屏障能力下降,护理过程中的吸痰不当,造成气道粘膜的损伤,违背无菌原则,造成医源性感染。

1.5感染与意识障碍的关系:

意识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率明显高于意识清醒患者,意识障碍患者,舌肌松弛,引起舌后坠,同时咽喉肌有不同程度的麻痹,保护性的咳嗽发射和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容易使鼻咽部的分泌物被误吸人肺内。

同时,意识障碍的患者自身免疫力较神志清醒患者明显减低,患者处于持续应激状态,处于高代谢负氮平衡状态,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治疗上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造成体内菌群失调,易发生真菌感染、双重感染。

1.6重大疾病如重型颅脑外伤持续昏迷的病人分泌物增加,而缺少咳嗽及自主体位引流,加之使用甘露醇使痰液黏稠,不易排出,使氧交换障碍,加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又加重了呼吸功能紊乱,两者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已证实肠源性感染可导致肺部炎症反应,肺部菌群易位,这种改变在伤后3h即开始。

2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2.1呼吸道管理

2.1.1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坠积而发生肺不张、肺炎,痰液处理至关重要。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有意识障碍,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常规监测血氧饱和度,若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尽早做气管切开,及时清除口、鼻、咽腔内分泌物,避免误吸。

2.1.2气管导管的护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固定要牢靠,避免导管上、下滑动,损伤气管黏膜。

导管套囊适当充气,压力不要过高,压力过高可影响气管黏膜的血液供应。

气管切开口周围纱布更换3次/d,如有污染随时更换,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检查创口及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湿疹,使用金属导管者每4h清洁内套管一次,煮沸消毒。

2.1.3气道的湿化及雾化吸入

(1)气道湿化:

①湿化液的选择:

为维持正常的呼吸道黏膜的功能,可使用无菌蒸馏水或0.45%的盐水,加入沐舒坦或糜蛋白酶。

国外研究表明:

生理盐水进入肺内水分蒸发快,盐分沉积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水肿,不利气体交换,庆大霉素的毒性作用可引起呼吸道粘膜受损、纤毛脱落,致气道腺体分泌增加,气管的净化和滤过功能降低,导致黏液潴留,微生物更易粘附,故已用沐舒坦代替庆大霉素。

沐舒坦是一种新型的黏液溶解剂,对预防、控制及治疗肺部感染具有很好的疗效:

A:

沐舒坦可刺激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及分泌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及黏液的黏着力,改善气道黏膜纤毛及无纤毛区痰液的输送;B:

作用于气道分泌细胞,调节黏液及浆液分泌率,使浆液分泌增加,从而使纤毛活动空间增加,纤毛摆动频率及强度增加,运输能力增强,痰液因而更易于排出;C:

可提高抗生素在支气管分泌物中的浓度,更快杀灭细菌,缩短抗生素治疗时间;D:

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减轻肺损伤。

因此,应用抗生素联合沐舒坦治疗易控制肺部感染,缩短疗程,改善肺通气功能,防止低氧血症及脑组织缺氧。

有研究证实,常规剂量的沐舒坦仅具有化痰排痰作用,大剂量沐舒坦可产生抗炎、抗氧化作用,并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②痰液分度:

根据观察痰液颜色和连接负压管与吸痰管之间的玻璃管进行分度:

l度:

白色稀薄,不黏玻璃管内壁;Ⅱ度:

白色粘稠,轻度黏玻璃管内壁,易冲洗;IlI度:

黄色黏稠,甚至有痰痂,易黏玻璃管内壁;用水易冲掉。

③湿化的方法:

调节加温湿化器的温度,使吸人气体的温度维持在32~C~35℃,不宜≥40℃,呼吸道湿化必须以全身不失水为前提,如果机体液体入量不足,即使呼吸道进行湿化,呼吸道的水分会进入到失水的组织中,呼吸道仍处于失水状态,所以,必须补充足够的液体人量,痰液粘稠度和吸引是否通畅是衡量湿化的可靠指标,如果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引管,没有结痂或黏液块吸出,说明湿化满意;如果痰液过分稀薄,且咳嗽频繁,听诊肺部和气管内痰鸣音多,需经常吸痰,这提示湿化过度,应适当减少湿化量。

另外可根据痰液的分度采取最适合的方法。

I度痰液者,采取小雾量气道雾化吸入;Ⅱ度痰液者,采用间断气道内滴药法+大雾量气道雾化吸人法;Ⅲ度痰液者,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内湿化法。

(2)雾化吸入:

雾化液中加入抗生素及痰液稀释剂,使痰液变稀不瘀积,病情允许抬高床头15°一3O°,以降低颅内压,同时还可减轻对肺的压力。

雾化吸人时间:

15min/次~20min/次,2次~3次/d,雾粒大小决定它在呼吸道中沉降的深度,能起到湿化作用的雾粒直径为3/um一6um。

雾化吸入抗生素,使局部药液浓度增加,利于局部炎症的控制,雾化吸人a-糜蛋白酶等稀释痰液药物,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可预防和减少呼吸道继发感染。

对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雾化时,要注意有的呼吸机的雾化气流来源于所调潮气量以外的部分,在雾化时实际供给患者的潮气量大于所调的潮气量,长时间应用可造成过度通气,因此在应用雾化吸入时要适当减少预调的潮气量。

另外,一般呼吸机的雾化装置均采用随着患者的吸气而喷雾,使用时可适当增加吸气时间,使雾化效果更满意,雾化器需定期消毒更换,以减少感染。

雾化吸入时还应注意:

①患者呼吸道应急能力差,开始吸人时如将雾化量、湿度量均调至最大,大量的雾气急剧进入气道可使患者支气管痉挛而导致憋气,呼吸困难;故雾化量要从小、低湿度开始.吸入2min待患者气道适应后再逐渐提高雾化量,以患者感觉不憋气为准。

②通常仰卧位较坐位潮气量降低,呼吸肌疲劳,肋间活动度减弱,如采用仰卧位吸人治疗,患者在吸人较短时间即出现呼吸费力等症状,从而影响雾化吸人的效果。

故雾化时可取半坐卧位,因为半坐卧位能使膈肌下降,胸腔相对扩大,增加气体交换量,以利雾滴作用于终末细支气管达到最佳疗效。

③雾化产生的雾气主要为水蒸气,含氧量很低,同时喷出的雾气具备一定压力,排斥口腔周围空气进入呼吸道,使吸人的气体氧分压较低;产生的雾滴温度低于呼吸道温度,吸人后易致小气道痉挛,加重患者气急、胸闷、口唇发绀等缺氧症状。

故雾化吸入前先改善患者缺氧症状,雾化吸人过程中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如较吸入前高,可减轻患者不适症状。

因此,在患者进行雾化吸人前,可让患者保持原吸氧浓度持续吸入10min,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必要时采用氧气雾化吸人,以减轻不适症状。

3体位护理

3.1加强翻身、叩背

应安排在餐后1-2h至餐前30min完成,拍背同时鼓励和协助患者进行主动咳嗽排痰。

如果有痰液不能咳出时,可辅以吸痰。

操作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可采取左、右侧卧位交替,每2h翻身一次,危重患者可以从仰卧一左侧位45。

一仰卧一右侧位45。

交替翻身。

在翻身的同时用手掌卷曲成杯状,以手腕力量,叩拍患者的背部,最好沿着支气管的大致走向从肺底由下往上叩拍,自边缘到中央顺序进行,由轻到重,迅速而有节律地叩击,震动气道,尽量做到两侧肺部都要拍到,每一肺叶叩击1~3min,120~180次/min。

叩击力量适中,叩击时以发出一种空而深的拍击音则表明手法正确。

这样可以刺激病人咳嗽,以利于痰液的咳出和吸出,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若伴有脊柱骨折,特别是颈椎骨折时,翻身时要注意身体上下一致,防止骨折处椎体移位、扭曲,加重脊髓损伤。

3.2肺部物理促痰疗法:

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咳嗽咳痰能力弱,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排除,合并肺部感染概率增加,通过传统的人工叩击法促进排痰,可以促进痰液的排出,减少误吸的概率,有条件还可以利用体外振动排痰机促进排痰。

有研究表明,振动排痰与人工叩击法相比,前者可减少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对控制医院感染取得良好效果。

研究表明肺部感染痰液堵塞患者雾化吸人与振动式排痰联合治疗,有利于迅速解除患者气道阻塞症状,提高氧合浓度.促进患者肺部病灶吸收,提高了治疗效果。

3.2.1震动排痰机适用症及禁忌症

适用症:

适用于手术后或体弱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以增强其排除痰液能力,并改善淤滞的肺部血液循环状况。

禁忌症:

2w内大咯血、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活动性肺结核、胸骨骨折、肺大泡、气胸、严重心力衰竭、严重高血压、脑出血早期等患者。

3.2.2方法:

雾化吸人者宜采取坐位或半坐卧位,振动式排痰者宜采取侧卧位,抬高床头30°;使用振动式排痰机时注意调整频率、探头方向,有气管导管者保持气管固定通畅,防止导管脱落及堵塞。

振动排痰前先按医嘱给予患者药物雾化吸入后,再用G2000振动式排痰机(珠海黑马医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按要求排痰治疗.根据患者痰液量、性质、粘稠度确定治疗次数。

一般每天两次,每次10min,必要时可增加雾化吸入及振动排痰次数,1W为1个疗程。

肺部感染,特别是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气道分泌物多、痰液黏稠,排痰困难,易阻塞气道而导致痰液阻塞一炎症加重一痰液雍滞的恶性循环。

临床上常采用抗炎、雾化吸人、体位引流、翻身扣背排痰、电动吸痰、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等治疗方法。

雾化吸入是利用雾化吸入器的负压空间将药物制成气雾,通过患者气道吸入而进入呼吸道,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具有作用迅速、疗效可靠、用药剂量少、副作用少等优点。

G2000振动排痰机采用物理定向扣击原理,可明显排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具有穿透性强、易操作、力度均匀、频率稳定等优点,避免了手叩排痰法的随意性。

其排痰效果优于手叩排痰法。

危重患者多因体力衰弱,无力或意识障碍而致咳痰无力、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导致排痰困难,甚至发生痰栓形成,气道阻塞,使通气功能障碍加重,易发生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危险。

对于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后患者常由于气道湿化不够。

气道干燥,使气道分泌物黏稠,引流不畅而易发生气道阻塞,增加通气阻力.使患者通气效果不好。

通过雾化吸入与振动式排痰联合治疗肺部感染,可有效解决以上的不足,发挥其互补优势,达到湿化气道、稀释痰液、排痰的目的,从而可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高氧合浓度、控制呼吸衰竭的发生。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交叉感染G2000振动排痰机探头套用后应及时清洁消毒,每次用后更换;氧驱雾化吸入器专人使用,使用后放入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中浸泡30min,清洗晾干备用。

预防并发症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整个治疗过程需要时间约25—30min,患者易产生疲劳症状。

或者在雾化吸人或振动排痰时出现咳嗽、呼吸急促。

因此。

在治疗过程,除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外,还应注意患者咳嗽、咳痰情况,痰多时及时给予负压吸引。

以免痰液粘稠、痰栓脱落堵塞支气管,影响肺换气功能。

3.2.3振动排痰机治疗注意事项

(1)定向治疗力方向选择使用排痰机与人工体位引流根本不同之处在于排痰机可以产生持续特定方向的治疗力,以满足患者在任何体位的治疗需要,不受重力体位的限制。

因此定向治疗力方向选择尤为重要。

①使用叩击换向器:

若使用叩击换向器,在叩击头平面部分作用患者身体表面时,其水平方向治疗力(定向挤推治疗力)叩击换向器上的标识由“仓”所示。

正常使用时,建议操作人员选用叩击换向器并注意其标识“”。

②不使用叩击换向器:

不使用叩击换向器,叩击头平面部分作用与患者身体表面不产生定向挤推治疗力.只能满足在重力作用的体位引流。

(2)速度和治疗时间选

择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体质选择速度,若对患者耐受力不了解的情况下,应先选择较低转速。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般临床使用速度范围在20—30Hz。

治疗时间为15—20min,在餐前或餐后2h使用,防止治疗过程呕吐引起误吸。

(3)动力管在使用动力管时虽然可以向任意方向弯曲,但仍应尽量避免以很小的曲率(近似直角)进行弯曲,不允许将动力管缠绕、打结、直角打折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

因不同位置的关系,动力管可能有些振动和噪声产生,若动力管产生的振动噪声较大时,可适当调整动力管位置。

3.3体位引流

3.3.1由于长期卧床不能象正常人那样翻身或翻身次数明显减少,可引起痰液聚积,在肺部较低的局部而引起局部感染。

可采取适当的体位引流的方法按病灶的部位采取适当体位,使支气管的痰液流人气管而咳出,具体方法:

3.3.2利用靠背架、小饭桌,根据病灶的部位而采取引流体位,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流入气管、支气管排出体外。

原则上抬高患部位置。

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有利于潴留的分泌物随重力作用流入气管和支气管排出。

首先引流上叶然后引流下叶后基底段。

如果病人不能耐受。

应及时调整姿势。

引流时间根据病变部位、病情和病人状况,每天1次~3次,每次15分钟~2O分钟。

一般于饭前1小时,饭后或鼻饲后1小时~3小时后进行。

引流的观察,评估对病人对体位引流的耐受程度,如病人出现心律超过12O次/分、心律失常、高血压、低血压、眩晕或发绀,应立即停止引流通知医生。

在体位引流过程中,鼓励并指导病人做腹式深呼吸,辅以胸式叩击或正当等措施。

协助病人保持引流体位进行咳嗽,也可采取坐位以产生足够的气流促使分泌物排出。

提高引流效果。

4吸痰的护理

对于病情不太严重的患者,可采用“三步吸痰法”,一吸:

通过雾化吸人溶解、稀释干燥痰液];二拍:

翻身、拍背使附着于肺泡周围、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容易咳出;三吸:

吸痰。

4.1吸痰护理:

据研究报道:

由外向内吸痰较以往由内向外吸痰效果更佳;湿化液用无菌生蒸馏水或0.45%的盐水较以往的生理盐水效果好;湿化药由沐舒坦代替庆大霉素;湿化方法由单纯问断定时气道滴液改为根据痰液分度使用不同湿化方法适时湿化;吸痰时间由原来的按时吸痰改为按需吸痰;吸痰管由原来的一孑改为多孔;吸痰前后一般给氧改为给高流量氧或纯氧;吸痰负压由单纯的根据年龄调节改为根据年龄、血压、昏迷程度调节。

4.2吸痰前的呼吸监测:

对患者进行呼吸形式、气体交换功能、呼吸力学、呼吸中枢功能等方面监测,这是各项呼吸治疗措施得以实施的基础。

患者的临床表现是第一手资料,根据患者呼吸节律的快慢、是否有痰呜音、听诊肺部有无啰音、血氧饱和度正常与否等,判断是否有痰。

4.3翻身、拍背:

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每2h翻身及数次拍背。

目前国常采用胸廓振动法:

即患者呼气时用或振动器快速振动胸廓,频率达40Hz,常用于不能承受叩击法和肋骨骨折的患者。

翻身拍背可使黏附在气管壁上的痰液通过问接振动脱落,排入主气管,便于痰的吸出。

拍背后进行听诊以判断效果,如效果不佳,应采取气道湿化。

4.4吸痰前的供氧:

吸痰前给予患者吸人3~5min高浓度的氧或纯氧。

4.5吸痰管的选择:

吸痰管的选择极为重要。

选择粗细适宜有正孑L又有侧孔且圆头柔软透明的吸痰管,吸痰管的直径一般不超过鼻腔或内导管的1/2。

4.6吸痰时的注意事项

4.6.1吸痰时的体位:

安置好患者的体位使其舒适,便于操作,多以平卧位为主,气管切开者,头颈部与躯干应在同一水平位。

操作者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应站在患者的右边靠头侧面,便于操作,防止患者呛咳时,痰喷到操作者身上

4.6.2吸痰负压的调节:

根据血压、昏迷程度、年龄调节吸痰器的负压。

临床观察发现:

负压的大小对气道的刺激成正比关系;年龄的大小与血管硬度成反比关系;气道的敏感度与昏迷程度成反比关系。

因此,在吸引过程中,负压是一个可变量,需随时调节,尽量减少对气道的刺激,以引起轻微咳嗽(3个以下的咳嗽为弱,4个以上的咳嗽为强)为宜,能吸出痰为宜,昏迷程度浅、负压过大刺激气道引起剧烈咳嗽,特别是年龄在6o岁以上的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脆性大,吸痰时更应注意。

否则气道吸引刺激气道引起动脉、静脉系统压力升高,使血压、脑压升高、加重病情,还可损伤气道黏膜,引起出血,甚至引起或加重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4.6.3吸痰方法的选择:

研究发现采取由外向内的吸引方法,尤其是对气管切开和Ⅲ度痰液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边吸痰边转动吸痰管向内插,达到一定深度后迅速撤出,一次吸尽率可达到80%,并且不容易把气道口部痰液带到气道深处;而常规操作中,吸痰管往往先插入一定深度后边引边转动回撤,此种方法一次性吸净率只有50%,同时还加重患者缺氧。

4.6.4吸痰时机:

加强巡视,按需吸痰。

观察吸痰指征显得尤为重要,护士不但要勤观察,而且要会观察,同时要观察患者的一些细微变化,多种渠道获取患者是否有痰的客观指标。

以便做到准时、适时吸痰。

因为过于频繁的吸痰可导致不必要的气道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心率失常。

因此,按需吸痰、适时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的关键,否则会加重脑缺氧、脑水肿的发生。

4.6.5吸痰间隔时间的掌握:

吸痰时问≤15s/次,重复不超过三次,间隔中

保证患者经历5~10次呼吸周期再吸引。

避免患者出现憋气,呼吸困难,以避免颅内压增高。

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吸导管内的痰时,吸痰时间应≤10s/次,同时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吸痰管在气管内反复抽插,否则会造成呼吸道黏膜受损,甚至出血。

4.6.6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严格分开口鼻与气管吸痰用具,先吸尽口鼻的分泌物或气管导管周围的痰液,更换吸痰管后再向下插管或经气管导管吸痰,这样可减少感染的机会。

因为患者口咽部分泌物误吸是下呼吸道的重要感染源,因为0.01mL口腔分泌物含有106~108个细菌。

重症患者因病情复杂,常需应用多种药物,尤其是大量抗生素的应用很容易破坏口腔内各种微生物间的平衡状态,导致口腔内耐药菌大量繁殖。

特别是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是一项侵人性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洗手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关键。

4.6.7吸痰过程中要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面色、口唇颜色。

若有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6.8吸痰后的处理

(1)吸痰后给氧

吸痰后再次给予高浓度的氧气3~5min,以恢复患者在吸痰中氧供给不足和氧的消耗,恢复体内的氧储备。

(2)吸痰后观察记录:

观察:

吸引效果;气道粘膜是否损伤;肺部是否感染。

记录前后(1min内)血压、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记录患者咳嗽反应。

4.6.9吸痰注意事项

(1)①熟练掌握吸痰操作要领,吸痰时动作轻柔。

②气道抽吸前评估吸痰指征和患者的病情,充分准备用物,提高吸氧浓度或流速,进行充分氧合,防止盲目吸痰和准备不充分对患者造成损害。

单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大于三分钟。

③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增大氧流量。

(2)防止气道黏膜损伤

①吸引时正确控制负压,成人(40.0—53.3kpa)小儿(<4O.0kpa)。

②在无负压的前提下插管。

③与浅吸引相比,深吸引所致的SpO:

下降、收缩压升高、脉搏增快、粘膜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浅吸引,因此临床上应尽可能采取浅吸引方式。

④应用加热蒸汽加温加湿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气道湿化,防止湿化过度或湿化不足。

5早期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肺部感染

长期卧床病人,机体处于高代谢和免疫失衡状态。

有研究证实,肠内营养可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积极、适当补充营养,能改善呼吸肌功能,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的概率。

营养的补充,采用消化道和静脉相结合的途径,因单纯的肠外营养可导致肠道细菌或内毒素移位,从而加重感染,肠内营养主要给予鼻饲安素、能全素等,肠外营养时注意静脉输入氨基酸应和葡萄糖、脂肪乳同时输入,以足够的热量保证氨基酸充分发挥合成蛋白质作用。

鼻饲饮食时需注意①鼻饲前抬高床头45°以上。

②每次鼻饲前要从胃管内抽吸胃液,如果每次胃液超过100ml,应禁止鼻饲。

③鼻饲时推注流质液的速度要慢。

从而避免胃内容物的返流。

酸性胃内容物返流被吸入肺部,可引起气管痉挛和吸人性肺炎。

6加强口腔护理70%~75%的危重患者入院48h后,口腔有细菌定居,口腔内的细菌经过呼吸道进入肺部会引起肺部感染,加强口腔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破损或感染,遇有可疑情况应做涂片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应常规行口腔护理2次/d,一般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痰多,发热患者3~4次/d。

张口呼吸者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口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者常规行痰细菌培养,口腔pH值测定,针对不同的细菌选择不同的药液,如对脓血性、真菌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别选用双氧水、碳酸氢钠、醋酸进行处理,如果口鼻腔内分泌物、呕吐物或出血积聚多时可进行口鼻腔冲洗,冲洗过程中避免误吸,做好防范措施,但对颅脑外伤所致脑脊液漏者禁止冲洗。

7加强病房管理

7.1病室温度控制在18-20℃,湿度保持在60~70%,常规应用空气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

7.2严格实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降低医源性感染。

2严格消毒器械。

包括雾化器、人工呼吸器、呼吸机管道、过滤膜及墙壁上的氧气接头等。

病室每日用0.2%过氧乙酸拖地两次,每班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一次。

对年老体弱、昏迷合并肺部感染或气管切开患者应加强保护性隔离,严格控制陪护和探视人员出入,防止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操作严格洗手,操作时加强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完毕需严格洗手,手套杜绝一付多用,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