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4198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7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docx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

2010年6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4 3

DOI:

10.3785/j.issn.10082942X.2009.03.191

 

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

杨 明

(浙江大学教育学系,浙江杭州310028)

[摘 要]高等学校是一种正式的学术组织。

高校基层学术组织致力于学术研究,追求自由、自主和自治的管理目标。

基层学术组织创新有助于解放和发展学术生产力。

目前我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类型单一化,管理职权相对缺乏,研究功能有所弱化。

今后有必要设置多样化的基层学术组织,赋予基层学术组织及其学术带头人更大的权力,创新学术组织。

在中层和基层组织关系方面,中层机构数量过多,权力过大,责、权、利界定不清。

当务之急是扩大中层学术组织的学科覆盖面,在管理上实行简政放权,促进院系设置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引入学院式管理模式。

高层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是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区分不明晰,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的理念未能落实,行政主导权不断强化。

今后应力求增强高校制度化的学术权力。

[关键词]高校;基层组织;学术组织;组织创新

 

OntheIssuesofandCountermeasuresforInnovationofGrassrootsLevel

OrganizationsofHEIsinChina

YangMing

(DepartmentofEducation,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8,China)

Abstract:

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HEI)isamongtheformalacademicorganizationsinsociety.However,atpresentthereexistsomeproblemsconcerninggrassrootslevelacademicorganizations.AsfarasthestructureandfunctionofgrassrootslevelacademicorganizationsofHEIsareconcerned,issuesincludethemonotonyofkindsoforganizations,insufficiencyofauthorityonthesideofteachingandresearchunitsaswellasgeneralprofessionals,poorarrangementandlowperformanceinthecaseofteachingandresearchunits.Inordertodeepenthereformofgrassrootslevelacademicorganizations,disciplinaryunitswithinthegrassrootsorganizationsshouldhaveevidentandacclaimedprimacyinafront2linetask.Specialstatusshouldbegiventounitsandtheybecomeauthoritativeunitswithintheorganizationandinthefieldof

learning.Inthecaseofrelationshipbetweengrassrootsandmiddlelevelorganizations,there

[收稿日期]20090319 [本刊网址·在线杂志]http:

//www.journals.zju.edu.cn/soc

[在线优先出版日期]20100622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资助项目(06CGJY03Z)

[作者简介]杨明,男,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教育经济学和高等教育学研究。

existsomeproblemssuchasexcessivenumberofcolleges,toomuchpowerforcollege2leveladministrators,obscuredefinitionofrights.Toaddresstheseproblems,itisnecessarytomakegooddevelopmentstrategiesdecreasethenumberofcolleges,transfersomeacademicpowertolowerlevelorganizations,andregardthelawsandregulationsasthebaseforsettingteachingandresearchunits.Inthecaseofhighlevelorganizationadministration,deregulationanddevolutionarenecessary.

Keywords:

HEIs;grassrootsorganizations;academicorganizations;organizationalinnovation

 

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1]16。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有必要完

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大力提高全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

就高等教育发展目标而言,要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并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促进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而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之一。

高校通常被视为经济的发动机、文化传统的保护者、国家声望的象征、个人潜能的开发者、公正社会秩序的创造者、知识的源泉。

高校是研究学术的机构,是生产、传授和应用知识的殿堂。

从组

织学的角度看,高校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组织之一。

哈佛大学校长N.M.普西指出“:

每一个规模

较大的现代社会,都需要建立一个机构来传递深奥的知识,分析批判现存的知识,并探究新的学问领域。

换言之,凡是需要进行理智分析、鉴别、阐述和关注的地方,那里就会有高校。

”[2]8作为高等学术机构,高校担负着进行科学研究、促进学术进步的职责。

高校学术组织整体可被视为一个有机体,高校学术组织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各自应有的作用,而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则构成高校学术组织的细胞。

高校基层学术组织是否有活力,直接决定着高校学术组织整体效能的高低。

学术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须进行各项改革,其主要目标是解放和发展学术生产力。

学术生产力最活跃的部分不在高校的上层,也不在高校的中层,而在高校的基层。

基层学术组织在高校的纵向结构中承担着教学、科研和咨询服务等职能,是处在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第一线的生产车间,是知识加工的源头活水。

从现实的角度看,我国高校内部等级森严的行政结构和官本位的价值取向导致基层学术组织在科层结构中地位不高。

一些行政人员认为决策来自高层,指导、监控来自中层,而基层的任务就是贯彻执行。

这实际上是无视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独特性。

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这势必制约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高校现行的

以知识传递为导向的基层学术组织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这种状况也亟须改变。

本文力图阐述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学术属性,剖析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划分的方法,揭示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基本特点,说明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冀对优化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结构及增强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活力有所裨益。

一、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含义和学术属性

 

组织是一种社会建制。

《朗曼词典》是这样定义的“:

组织是指将各个部分予以组合,以便形成

一个有效的整体。

组织是一群有特定目的的人。

”[3]767袁亚愚、詹一之指出“:

组织表示一种处于较

高有序状态的实体。

”“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群体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而且其区别是主要的,不

能简单地而将其归入社会集团、群体范畴。

”[4]99在古典组织理论中,组织经常被视为一个围绕任务

和职能将若干个职位或职能部门联结而成的整体。

社会组织包括五个方面的要素:

(1)确定的组织原则、宗旨、目标和章程;

(2)相对固定的成员;(3)领导和管理体系及执行系统;(4)传递和沟通信息的渠道;(5)必需的物质条件。

《朗曼词典》对“学术(academic)”这一条目作了界定“:

学术一词有四个含义。

第一‘,

学术’主

要与学院和大学里的教和学有关。

第二‘,

学术’是指通过学院和大学里的教学提供心智技能的各

门学科。

第三‘,

学术’是指学院或大学的属性。

第四‘,

学术’是一个贬义词,它是指不切合实

际。

”[3]5在上述四个含义中,前三种含义直接界定学术的内涵,它们均指向学院和大学的教学职能

和科研职能,最后一个含义是一种引申义。

简言之“,

学术”主要指学院和大学的活动过程、方法和

结果。

《辞海》是这样解释的“:

学术是指专门的、有系统的学问。

”[5]1296

从哲学的角度看,学是指知识、学问、科学,它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

术是指技术、方法、手段、

途径和技巧等,它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

梁启超认为“:

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真理者也;术也者,

取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

例如以石投水即沉,以木投水则浮。

观察此事实以证明水之有浮力,此物理也,应用此真理以驾驶船舶,则航海术也。

研究人体之组织,辨别各器官之机能,生理学也。

应用此真理以治疗疾病,则医术也。

”[6]297与一般的经验性知识相比,学术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学

术是一种普遍的知识。

只有揭示出普遍意义的知识,才是一种学术。

郭树清指出“:

无普遍性则无

科学。

”[7]14第二,学术是系统的知识。

只有出自理性思考的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理论性的知识,

才是学术。

第三,学术是高深的知识。

它是人类在不同时代认识客观世界所达到的最高程度的知

识,它不是常识性的知识。

布鲁贝克指出“:

高等教育研究高深的学问。

”[8]2

高校作为一种正式的学术组织,与自觉承担科研职责密不可分。

高校科研职能的制度化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大学。

1810年,洪堡创建柏林大学,并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

原则。

洪堡指出“:

大学立身的根本原则是在最深入、最广泛的意义上培植科学,并使之服务于全民

族的精神和道德教育。

”[9]38在洪堡看来,大学是高等学术机构,是学术机构中的顶级机构。

他指

出“:

大学总是把科学当做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难题来看待,它因此也总是处于研究探索之

中。

”[9]38洪堡认为,高校是以培养人才为中介进行学术活动并创造学术成果的机构,大学放弃科研职责会产生严重后果。

一旦停止对科学进行真正的探索,或者认为科学是不需要从精神的深处创造出来,而是可以通过收集把它广泛罗列出来的话,那么一切都是无可挽回的,且将永远丧失殆尽。

高校作为一个学术组织,不仅具有学术属性,还具有行政属性和产业属性。

但在这三种属性中,学术属性是高校的根本属性,因为高校的根本目标是传播文明、发现知识、追求真理。

离开了学术这一要素,高校就失去了灵魂。

高校之所以成为古老而恒久的社会机构,就是因为高校具有传播、创造和应用知识的本质与功能。

高校基层学术组织是高校学术组织中处于知识生产一线的学

术团体,它具有四个学术属性方面的特点:

首先,高校基层学术组织是以学科和专业为基础的学术组织。

没有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学科和专业,高校就无法完成各专业领域高级人才培养的任务。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是以学科、专业为

基本单位的从事高等专业教育的机构。

范富格特指出“:

高等教育并非一项统一的只有一个目标的

事业,而是一个形形色色的学科和专业的集合体,每一个学科和专业都追求它自己个别的目标、目的和利益。

学科是高等教育内部基本的、组织的和政治的单位,每一个单位既构建它自己,又被知识所建构。

以知识为基础的学术劳动分工,给高等教育提供它特定的特征,并且既在高校的层次,又在高等教育系统的层次,提出专门的有关管理和协调的问题。

”[10]412由此可见,高校基层学术组织依据学科结构进行细分,隶属的学科不同,基层学术组织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也有所不同。

高校整体学术组织是由许许多多学科层面的亚层次组织单元组成的。

毋庸置疑,高校学科和专业的基本

支点是高校基层学术组织。

高校之所以是一个以学科和专业为基础的机构,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

学科和专业是高校的基本组成要素。

学科和专业是高校的本质特征,是高校不同于其他事物、其他学校的内在规定性。

高校之所以称为高校,首要的、最直接的判断标准不在其有多少教师、多少学生、多少宿舍,而在于其有多少学科和专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一所大学必须具有三个以上主要学科和众多专业。

第二,学科和专业是高校的基本工作单位。

高校成员从事教学

和科研等方面的学术工作,都是以一定的学科和专业为单位进行的,都是在一定的学科和专业范围内开展的。

依托一个个学科和专业,高校生产出不同种类的高级专门人才和研究成果。

第三,学科和专业是高校成员基本身份的依托。

高校的成员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虽然他们有不同的身份归属,但他们首要的身份归属是某一方面学科和专业的人员。

其次,从组织活动上看,高校基层学术组织是研究并传递高深知识的学术组织。

伯顿·克拉克

指出“:

知识是包含在高等教育系统的各种活动之中的共同要素:

科研创造它;学术工作保存、提炼

和完善它;教学和服务传播它。

自高等教育产生以来,处理各门高深知识就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并一直是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领域。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高等教育的生产车间时,我们所看到的是一群群研究一门门知识的专业学者。

这一门门的知识称为学科,而组织正是围绕这些学科确立起来的。

因此,学者们的最大相同之处就表现在他们都一心一意地钻研学问。

”[11]8布鲁贝克指出:

“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的主要差别在于教材的不同:

高等教育研究高深学问。

在某种意义上,所谓‘高深’只是程度的不同。

但在另一种意义上,这种程度在教育体系的上层是如此突出,以至于使它成为一种不同的性质。

教育阶梯的顶层所关注的是深奥的学问。

这些学问或者还处于已知与未知之间的交界处,或者虽然已知,但由于它们过于深奥神秘,常人的才智难以把握。

”[8]8

再次,从组织人员上看,高校基层学术组织是以教授为主体力量、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学术组织。

一方面,教授是高校的主体力量,因为高校作为一个从事知识传播、创造、运用的学术组织,教

授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梅贻琦指出“: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也,而谓有大师也。

”[12]10一个小故事也

许能说明教授对高校的意义。

一位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到任时召见学校的教授,并称他们为哥伦比

亚了不起的雇员。

一位资深的教授马上站起来反驳说“:

尊敬的先生,我们不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雇

员,我们就是哥伦比亚大学。

”[13]10离开高素质的教师,高校必将难以承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是服务业,学生是高校的服务对象。

高校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理念。

最后,从组织管理上看,高校基层学术组织是一个致力于追求自由、自主、自治的学术组织。

在高校基层学术组织里,学术活动是其重要的活动之一。

而学术活动往往具有探究性、自由性、自主性等特征。

所谓探究性,是指人类对外部客观世界和自身世界的探索与研究;所谓自由性,即不受领域、内容、权威的限制去认识世界;所谓自主性,是指个体在学术活动中始终是主动的、自觉的状态。

学术活动的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管理的方式,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应该成为一个

充分自由和自主的分支机构。

二、高校学术组织的层次划分及基层学术组织的运行特点

 

伯顿·克拉克指出“:

对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表明,必须系统地注意组织的层次。

”[14]194在研究

学术组织时,采用组织层次分析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首先,使用组织层次分析法有助于在高校组织研究过程中确定合适的分析单位。

为了更好地认识组织行为,要对相同层次的组织行为进行甄别。

其次,使用组织层次分析法有助于明确高等教育运行中上层、中层和下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一方面,要关注基层执行机构的职权、责任和利益,矫正将体制变革仅仅视为上层机构发挥协调作用的观点;另一方面,由于庞大的国家体制的发展,必须注意高等教育的规划制定和战略实施,

注意发挥上层结构的作用。

第三,使用组织层次分析法有助于从纵向结构方面确定各个层次的决

策领域、权力模式以及这两方面的相互作用。

各个组织层次都会遇到决策问题,这些决策因为各个

组织层次有不同的权力模式而形式多样。

伯顿·克拉克指出“:

不同的组织层次不仅有不同的职

能,而且还有不同的决策类型,并且把决策交给不同类型的权力。

”[14]195

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使用组织层次分析法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通过准确地划分组织层次,可以清晰地认识到高校是一个异质结构。

高校学术组织存在教师和学生这两大群体,虽然他

们均参与高校事务,但他们的价值取向有很大的差别。

第二,通过准确地划分组织层次,可以把握

高校多层次结构的特征。

最简单的层次结构是学校高层与学系或研究所等基层之间的分别。

在当代巨型大学中,高校的层次日趋多样化。

高校是一个典型的科层制组织,不同层次的科层制有不同的特征。

第三,通过准确地划分层次,可以很好地进行各个层次的战略定位,防止越位、失位和错位

现象的发生。

对高校学术组织的层次划分,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约翰·范德格拉夫提出了高等教育方面的六个组织层次分类法,主张在分析高等教育各个层次的组织结构时运用一个基本概念,即结

构的等级性。

约翰·范德格拉夫指出“:

等级性是用来刻划组织的陡平程度的概念。

最陡峭的是独

裁结构,最平缓的是学院结构(collegialstructure)或民主结构。

”[15]2现实状况表明,在独裁结构中,权力集中于结构的顶层;而在学院结构中,权力均匀地分布在一定层次的不同组成单位之中。

“六个层次的先后顺序是系或讲座、学部(按照欧洲的用法,它是指进行专业训练或者包含一组学科的组织单位)、大学、联合大学、州政府和中央政府。

传统大学包括前三个层次,后三个层次在它的上面。

”[15]3在每所高校中也同样存在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的区分:

横向结构是平行单位,即系、讲座和研究所,它们基本上是平级的关系;纵向结构是上下层次,如研究生处于较高层次,本科生处于较低层次。

依据约翰·范德格拉夫提出的组织层次分类法,一所高校可以划分出三个层次。

研究所或学系是第一个层次,它通常是一门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单位。

在欧洲,典型的组织形式是以教授为中心建立研究所,同样的结构在英国称为学系。

然而,一般说来,学系这个词是按照美国的意义使用的,它是指由许多职位和地位不同的教授组成的学术单位。

典型的欧洲研究所由主持讲座的教授担任所长,并且在他的绝对控制之下。

相比较而言,美国的学系结构更具有社团性质。

第二个层次按照惯例被称为学部(faculty),在美国更通常地称其为学院(college或school)。

学部的划分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建立了神学部、法学部、医学部和人文学科(或哲学)学部等四个学部。

学部(院)的传统功能是为高级专业培养人才。

欧洲(包括英国)的学部是由全体正教授会议控制的,人们从正教授中选出主要是荣誉性质的主任。

而在美国的学院层次,行政官员却有较大的权力,他们负责实际上存在的科层机构。

高校本身是组织的第三个层次。

高校是独立运作的实体,而就传统的意义来说,高校只拥有一处校园。

在当代社会中,一种多文化的巨型大学应运而生。

季诚均将高校学术组织分为高层学术组织、中层学术组织和基层学术组织三种类型。

高校组织内部最高层次的组织是学校一级的组织。

在高层学术组织中,学术工作主要涉及学术管理。

学术管理的对象是高校里的学术事务和活动,学术管理主体是相关行政人员和教师,学术管理方式包

括行政管理方式和民主管理方式[16]131。

高校层面的学术管理主要采取分权的方式,旨在组织和协调全体教学、科研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