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482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docx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水塔水位设计

基于PLC控制系统控制的水塔水位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农业发展中,PLC具有广泛的应用。

PLC的一般特点:

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极高、编程简单方便、使用方便、维护方便、设计、施工、调试周期短、易于实现机电一体化。

PLC总的发展趋势是:

高功能、高速度、高集成度、大容量、小体积、低成本、通信组网能力强。

本水塔水位控制系统采用PLC为控制核心,具备开启和全部停止功能,这是一种PLC控制的自动调节控制系统。

应用此控制系统能显著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劳动强度。

[关键词]高集成度通信组网水塔水位PLC

BasedonPLCcontrolsystemcontroltowerswaterlevel

Abstract:

Withtechnologicaldevelopment,bothindailylife,ortheindustrialandagriculturaldevelopment,plchavewideapplication.PLCgeneralfeatures:

stronganti-jammingcapability,highreliability,programmingissimpleandconvenient,easyoperationandmaintenanceconvenience,design,construction,commissioningperiodisshort,easytorealizetheelectromechanicalintegration.PLCgeneraldevelopmenttrendis:

highfunction,highspeed,highlevelofintegration,largecapacity,smallvolume,lowcost,communicationnetworkingcapabilityisstrong.ThiswatertowerwaterlevelcontrolsystemadoptsPLCascontrolcore,withopenandfullstopfunctions,thisisakindofPLCautomaticadjustmentofthecontrolsystem.Applicationofthiscontrolsystem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workefficiencyandreduceslaborintensity.

Keywords:

ThehighlevelofIntegrationcommunicationnetworkingtowersWaterlevelPLC

 

第1章绪论

1.1可编程控制器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Controller),也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工业自动控制通用装置,是计算机家族的一名成员,简称PC,为了避免与个人电脑(也简称为PC)相混淆,通常将可编程控制器简称为PLC。

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有很大的关系。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它是一种用弱电信号控制强电信号的电磁开关,具有结构简单、电路直观、价格低廉、容易操作、易于维修的优点。

此种控制系统布局固定,按预先规定的时间、条件、顺序工作。

对于工作模式固定、要求比较简单的场合非常适用,至今仍有广泛的用途。

但是当工作模式改变时,就必须改变控制系统的硬件接线,控制柜内的物件和接线都要作相应的变动,改造工期长,费用高,用户改造时宁愿扔掉旧控制柜,另作一个新控制柜使用,阻碍了产品更新换代。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日益缩短,工业生产从大批量、少品种向小批量、多品种转换,继电器—接触器控制难以满足市场需要,此问题首先被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公司)提了出来。

通用汽车公司为适合汽车型号的不断翻新,满足用户对产品的多样性的需求,公开对外招标,要求制造一种新的工业控制装置,取代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

其对新装置性能提出的要求就是著名的GM10条,即

编程简单,可在现场修改程序。

维护方便,最好是插件式。

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柜。

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柜。

可将数据直接送入管理计算机。

在成本上可与继电器控制柜竞争。

输入可以是交流115V。

输出可以是交流115V、2A以上,可直接驱动电磁阀。

在扩展时,原有系统只要很小变更。

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至少能扩展4KB。

这十项指标就是现代PLC的最基本功能,值得注意的是PLC并不等同于普通计算机,它与有关的外部设备,按照“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连成一体”和“便于扩充功能”的原则来设计。

用可编程控制器代替了继电器—接触器的控制,实现了逻辑控制功能,并且具有计算机功能灵活、通用性强等优点,用程序代替硬接线,减少了重新设计,重新接线的工作,此种控制器借鉴计算机的高级语言,利用面向控制过程,面向问题的“自然语言”编程,其标志性语言是极易为IT电器人员掌握的梯形图语言,使得不熟悉计算机的人也能方便地使用。

这样,工作人员不必在编程上发费大量的精力,只需集中精力去考虑如何操作并发挥该装置的功能即可,输入、输出电平与市电接口,是控制系统可方便地在需要的地方运行。

所以,可编程控制器广泛地应用于各工业领域。

1969年,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PDP-14由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制作成功,并在GM公司汽车生产线上使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可编程控制器由此诞生,在控制领域内产生了历史性革命。

PLC问世时间不长,但是随着微处理器的发展,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不断出现,数据通信技术不断进步,PLC迅速发展。

PLC进入90年代后,工业控制领域几乎全被PLC占领。

国外专家预言,PLC技术将在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PLC、机器人和CAD/CAM)中跃居首位。

我国在80年代初才开始使用PLC,目前从国外引进的PLC使用较为普遍的有日本OMRON公司C系列、三菱公司F系列、美国GE公司GE系列和德国西门子公司S系列等。

1.2可编程控制器使用前景

可编程控制器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控制设备,是集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与中断于一体的器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化工、能源、交通等各个行业。

计算机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通行能力上的飞速发展,大大增强了可编程控制器通信能力,丰富了可编程控制器编程软件和编程技巧,增强了PLC过程控制能力。

因此,无论是单机还是多机控制、是流水线控制还是过程控制,都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

在改革开放最初几年,我国工业生产还处于手动操作阶段,生产效率低,劳动力浪费严重,生产发展缓慢。

而国际工业发展都处于自动化向高度自动化水平前进,生产效率高,节约劳动力和生产成本,社会经济水平也随之提升快。

我国正处于工业发展阶段,工业生产水平急需提高,推广和普及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技术对提高我国的工业自动化水平及生产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PLC的发展

虽然PLC问世时间不长,但是随着微处理器的出现,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数据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PLC也迅速发展,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早期的PLC一般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这时的PLC多少有点继电器控制装置的替代物的含义,其主要功能只是执行原先由继电器完成的顺序控制,定时等。

它在硬件上以准计算机的形式出现,在I/O接口电路上作了改进以适应工业控制现场的要求。

装置中的器件主要采用分立元件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存储器采用磁芯存储器。

另外还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提高其抗干扰的能力。

在软件编程上,采用广大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继电器控制线路的方式—梯形图。

因此,早期的PLC的性能要优于继电器控制装置,其优点包括简单易懂,便于安装,体积小,能耗低,有故障指使,能重复使用等。

其中PLC特有的编程语言—梯形图一直沿用至今。

在70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使PLC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美国,日本,德国等一些厂家先后开始采用微处理器作为PLC的中央处理单元(CPU)。

这样,使PLC得功能大大增强。

在软件方面,除了保持其原有的逻辑运算、计时、计数等功能以外,还增加了算术运算、数据处理和传送、通讯、自诊断等功能。

在硬件方面,除了保持其原有的开关模块以外,还增加了模拟量模块、远程I/O模块、各种特殊功能模块。

并扩大了存储器的容量,使各种逻辑线圈的数量增加,还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数据寄存器,使PLC得应用范围得以扩大。

进入80年代中、后期,由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处理器的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使得各种类型的PLC所采用的微处理器的当次普遍提高。

而且,为了进一步提高PLC的处理速度,各制造厂商还纷纷研制开发了专用逻辑处理芯片。

这样使得PLC软、硬件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

1.4PLC的基本结构

PLC实质是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其硬件结构基本上与微型计算机相同,如图1-1所示:

、中央处理单元(CPU)

中央处理单元(CPU)是PLC的控制中枢。

它按照PLC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储从编程器键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检查电源、存储器、I/O以及警戒定时器的状态,并能诊断用户程序中的语法错误。

当PLC投入运行时,首先它以扫描的方式接收现场各输入装置的状

态和数据,并分别存入I/O映象区,然后从用户程序存储器中逐条读取用户程序,经过命令解释后按指令的规定执行逻辑或算数运算的结果送入I/O映象区或数据寄存器内。

等所有的用户程序执行完毕之后,最后将

图1-1PLC控制系统示意图

如此循环运行,直到停止运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PLC的可靠性,近年来对大型PLC还采用双CPU构成冗余系统,或采用三CPU的表决式系统。

这样,即使某个CPU出现故障,整个系统仍能正常运行。

、存储器

存放系统软件的存储器称为系统程序存储器。

存放应用软件的存储器称为用户程序存储器。

PLC常用的存储器类型

RAM(RandomAssessMemory) 这是一种读/写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其存取速度最快,由锂电池支持。

EPROM(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这是一种可擦除的只读存储器。

在断电情况下,存储器内的所有内容保持不变。

(在紫外线连续照射下可擦除存储器内容)。

EEPROM(Electrical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这是一种电可擦除的只读存储器。

使用编程器就能很容易地对其所存储的内容进行修改。

PLC存储空间的分配虽然各种PLC的CPU的最大寻址空间各不相同,但是根据PLC的工作原理,其存储空间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区域:

系统程序存储区

系统RAM存储区(包括I/O映象区和系统软设备等)

用户程序存储区

系统程序存储区:

在系统程序存储区中存放着相当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系统程序。

包括监控程序、管理程序、命令解释程序、功能子程序、系统诊断子程序等。

由制造厂商将其固化在EPROM中,用户不能直接存取。

它和硬件一起决定了该PLC的性能。

系统RAM存储区:

系统RAM存储区包括I/O映象区以及各类软设备,如:

逻辑线圈;数据寄存器;计时器;计数器;变址寄存器;累加器等存储器。

I/O映象区:

由于PLC投入运行后,只是在输入采样阶段才依次读入各输入状态和数据,在输出刷新阶段才将输出的状态和数据送至相应的外设。

因此,它需要一定数量的存储单元(RAM)以存放I/O的状态和数据,这些单元称作I/O映象区。

一个开关量I/O占用存储单元中的一个位(bit),一个模拟量I/O占用存储单元中的一个字(16个bit)。

因此整个I/O映象区可看作两个部分组成:

开关量I/O映象区;模拟量I/O映象区。

系统软设备存储区 :

除了I/O映象区区以外,系统RAM存储区还包括PLC内部各类软设备(逻辑线圈、计时器、计数器、数据寄存器和累加器等)的存储区。

该存储区又分为具有失电保持的存储区域和无失电保持的存储区域,前者在PLC断电时,由内部的锂电池供电,数据不会遗失;后者当PLC断电时,数据被清零。

用户程序存储区:

主要用来存放用户的应用程序。

所谓用户程序是指使用户根据工程现场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要求编写的控制程序。

此程序由使用者通过编程器输入到PLC机的RAM存贮器中,以便于用户随时修改。

也可将用户程序存放在EEPROM中。

、输入/输出模块

输入/输出模块是可编程控制器与工业生产设备或工业生产过程连接的接口。

现场的输入信号,如按钮开关,行程开关、限位开关以及传感输出的开关量或模拟量(压力、流量、温度、电压、电流)等,都要通过输入模块送到PLC。

由于这些信号电平各式各样,而可编程控制器CPU所处理的信息只能是标准电平,所以输入模块还需将这些信号转换成PLC能够接受和处理的数字信号。

输出模块的作用是接收中央处理器处理过的数字信号,并把它转换成现场执行部件所能接受的控制信号,以驱动如电磁阀、灯光显示、电机等执行机构。

可编程控制器有多种输入/输出模块,其类型有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和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

这些模块又分直流和交流、电压和电流类型,每种类型又有不同的参数等级,主要有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和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部件上都设有输入接线端子排,为了滤除信号的噪声和便于PLC内部对信号的处理,这些模块上都带有滤波、电平转换、信号锁存电路。

数字量输入模块带有光电祸合电路,其目的是把PLC与外部电路隔离开来,以提高PLC的抗千扰能力。

数字量输出有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和可控硅输出三种方式。

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主要用来实现模拟量一数字量之间的转换,即A/D或D/A转换。

由于工业控制系统中有传感器或执行机构有一些信号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因此这些模拟量必须通过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与PLC的中央处理器连接。

模拟量输入模块A/D转换后的二进制数字量,经光电祸合器和输入锁存缓冲器与PLC的1/0总线挂接。

模拟量输出模块D/A转换前的二进制数字量,经光电祸合器和输出锁存器与PLC的1/0总线挂接。

现在标准量程的模拟电压主要是0一5伏和O一10伏两种,模拟电流主要是0一ZomA和4一ZomA两种。

另外还有。

一somV,o一IV、一5一+SV、一10一+10V,o一10mA等。

模拟量输入模块接收到标准量程的模拟电压或电流后,把它转换成8位、10位或12位的二制数字信号,送给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

模拟量输出模块将中央处理器的二进制数字信号转换成标准量程的电压或电流输出信号,提供给执行机构。

、扩展模块

当一个PLC中心单元的1/0点数不够用时,就要对系统进行扩展,扩展接口就是用于连接中心基本单元与扩展单元的。

模块随着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控制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各可编程控制器制造厂家已经开发出一系列的智能接口模块,使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更加强大和完善。

智能1/0接口模块种类很多,例如高速技术模块、PLCA控制模块、数字位基于PLC的变频恒压供水系统的设计置译码模块、阀门控制模块、中断控制模块、智能存贮模块以及智能1/0模块等。

、编程器

它的作用是供用户进行程序的编制、编辑、调试和监视。

有的编程器还可与打印机或磁带机相连,以将用户程序和有关信息打印出来或存放在磁带上,磁带上的信息可以重新装入PLC。

目前编程器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便携式编程器(也叫简易编程器);图形编程器;用于IBM一PC及其兼容机的编程器。

便于携带的特点,一般只能用指令形式编程,通过按键输入指令,通过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器加以显示、这种编程器适合小型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要求。

图形编程器以液晶显示器(LCD)或阴极射线管(CRT)作屏幕,用来显示编程内容和提供如输入、输出、辅助继电器的占有情况、程序容量等各种信息,还可在调试程序、检查程序执行时显示各种信号状态、出错提示等。

使用图形编程器可以月多种编程语言编程,梯形图显示在屏幕上十分直观。

图形编程器还可与打印机、录音机、绘画仪等设备连接,有较强的监控功能。

但它的价格高,适用于中、大型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要求。

用于IBM一PC及其兼容机的编程器是个人计算机加上适当的硬件接口和软件包作为编程器,也可直接编制成梯形图,其监控功能也很强。

编程器工作方式主要有编程和监控两种,编程工作方式是在PLC机处于停机状态时可以进行编程,它的功能主要是输入新的程序,或者对已有的程序予以编辑和修改。

监控工作方式可以对运行中的控制器工作状态进行监视和跟踪,一般可以对某一线圈或触点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也可以对成组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还可以跟踪某一器件在不同时间的工作状态,除搜索、监视、跟踪外,还可以对一些器件进行操作。

因此编程器的监控方式对控制器中新输入程序的调试与试运行是非常有用和方便的。

编程器的结构一般包括显示部分与键盘部分。

显示一般用液晶显示器,主要的显示内容包括地址、数据、工作方式、指令执行情况及系统工作状态等。

键盘有单功能键和双功能键,在使用双功能键的时候键盘中都备有一个选择键,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工作。

现在产品越来越模块化,可编程控制器也不例外,它的结构紧密、坚固,外形小巧,CPU本身只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数字输入和输出点数。

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PLC的输入/输出点数也不同,有的大型机输入/输出点数可达16K,而很多小型机仅有10来点,而且CPU本身不带模拟输入与输出,但CPU一般都带有扩展接口。

因此,用户选型后,所需的输入或输出点数不够时,就需对系统做出必要的扩展,各个厂家也生产了专用于扩展用的各模板供用户选用。

扩展模板的外形一般也小巧、坚固,有易于接线的端子排,带有扩展总线或通过总线连接器与CPU相连。

主要有数字输入/输出模板,模拟输入/输出模板,热电阻、电偶扩展模板,还有智能模板等许多具有专用功能的特殊模板。

用扩展模板来扩展系统,具有以下的优点

用户可根据自己时间控制系统的要求,选用各种合适的扩展模块对PLC作硬件组态,以求达到各种功能或控制精度,同时节省开支,减少不必要的投资。

当己运行的系统需要改造或扩充时,PLC可以随时进行升级或改版,所作的工作仅仅是替换或增加扩展模板和修改相应的控制软件。

特殊模板及智能模板的开发将进一步扩展可编程控制的功能,专用模板的开发不仅扩大了可编程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而且将进一步提高控制质量与可靠性。

、电源

PLC中的电源一般有三类:

1、+5V、±15V直流电源:

供PLC中TTL芯片和集成运放使用;

2、供输出接口使用的高压大电流的功率电源;

3、锂电池及其充电电源。

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光电隔离器的使用,不同类型的电源其地线也不同。

目前PLC的发展非常迅速,型号众多,各种特殊功能模板不断涌现。

通常根据其I/O点的数量将PLC分为三大类:

小型机:

256点以下(无模拟量);

中型机:

256~2048点(64~128路模拟量);

大型机:

2048点以上(128~512路模拟量)。

具体实现时,通常采用模板式结构,以便用户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配置。

但一些小型机常制作成一体机,其配置固定,主要供定型成套设备使用;而一些大型机一般在电源、或者CPU,甚至两者都作了热备份。

1.5PLC的控制原理

最初研制生产的PLC主要用于代替传统的由继电器接触器构成的控制装置,但这两者的运行方式是不相同的。

继电器控制装置采用硬逻辑并行运行的方式,即如果这个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或断电,该继电器所有的触点(包括其常开或常闭触点)在继电器控制线路的哪个位置上都会立即同时动作。

PLC的CPU则采用顺序逻辑扫描用户程序的运行方式,即如果一个输出线圈或逻辑线圈被接通或断开,该线圈的所有触点(包括其常开或常闭触点)不会立即动作,必须等扫描到该触点时才会动作。

为了消除二者之间由于运行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差异,考虑到继电器控制装置各类触点的动作时间一般在100ms以上,而PLC扫描用户程序的时间一般均小于100ms,因此,PLC采用了一种不同于一般微型计算机的运行方式——扫描技术。

这样在对于I/O响应要求不高的场合,PLC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的处理结果上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当PLC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

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

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

如图1-2所示:

图1-2PLC扫描周期图

输入采样阶段

在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象区中的相应得单元内。

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

在这两个阶段中,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映象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改变。

因此,如果输入是脉冲信号,则该脉冲信号的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该输入均能被读入。

用户程序执行阶段

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梯形图)。

在扫描每一条梯形图时,又总是先扫描梯形图左边的由各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并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刷新该逻辑线圈在系统RAM存储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刷新该输出线圈在I/O映象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确定是否要执行该梯形图所规定的特殊功能指令。

即,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只有输入点在I/O映象区内的状态和数据不会发生变化,而其他输出点和软设备在I/O映象区或系统RAM存储区内的状态和数据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且排在上面的梯形图,其程序执行结果会对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这些线圈或数据的梯形图起作用;相反,排在下面的梯形图,其被刷新的逻辑线圈的状态或数据只能到下一个扫描周期才能对排在其上面的程序起作用。

输出刷新阶段

当扫描用户程序结束后,PLC就进入输出刷新阶段。

在此期间,CPU按照I/O映象区内对应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的输出锁存电路,再经输出电路驱动相应的外设。

这时,才是PLC的真正输出。

一般来说,PLC的扫描周期包括自诊断、通讯等,如下图所示,即一个扫描周期等于自诊断、通讯、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等所有时间的总和。

如图1-3所示

图1-3PLC扫描周期示意图

1.6PLC的特点

一、高可靠性

所有的I/O接口电路均采用光电隔离,使工业现场的外电路与PLC内部电路之间电气上隔离。

各输入端均采用R-C滤波器,其滤波时间常数一般为10~20ms.

各模块均采用屏蔽措施,以防止辐射干扰。

采用性能优良的开关电源。

对采用的器件进行严格的筛选。

良好的自诊断功能,一旦电源或其他软,硬件发生异常情况,CPU立即采用有效措施,以防止故障扩大。

大型PLC还可以采用由双CPU构成冗余系统或有三CPU构成表决系统,使可靠性更进一步提高。

、丰富的I/O接口模块

PLC针对不同的工业现场信号,如:

交流或直流;开关量或模拟量;电压或电流;脉冲或电位;强电或弱电等。

有相应的I/O模块与工业现场的器件或设备,如:

按钮;行程开关;接近开关;传感器及变送器;电磁线圈;控制阀等直接连接。

另外为了提高操作性能,它还有多种人-机对话的接口模块;为了组成工业局部网络,它还有多种通讯联网的接口模块,等等。

、采用模块化结构

为了适应各种工业控制需要,除了单元式的小型PLC以外,绝大多数PLC均采用模块化结构。

PLC的各个部件,包括CPU,电源,I/O等均采用模块化设计,由机架及电缆将各模块连接起来,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