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4857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

(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

3、人的手骨共有(27)块。

4、骨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

5、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

6、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7、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8、人体主要关节有:

(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9、关节常见的类型有:

(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

10、关节的运动方式与相应的关节名称:

(1)屈伸:

肘关节、指关节、膝关节

(2)旋转:

桡尺关节(前臂)

(3)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肩关节、颌关节(下巴)、髋关节

11、人体关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2、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13、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X)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14、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

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15、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16、人体静止不动时,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17、经常运动的好处有:

(肌肉发达)、(体力充沛)、(改善柔韧性)、(更有耐力)…

18、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4、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

5、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每天约5毫米。

7、种子萌发的条件是:

水分、温度和空气。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

阳光、土壤、适宜水分、温度和空气等

8、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0、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11、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运输水分的方向是从下向上,运输养料的方向是从上向下。

植物生长初期茎的生长速度较快,中期生长速度最快,后期较慢最后几乎停滞。

12、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13、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

叶缘有小锯齿,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

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

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14、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

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16、研究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

油、试管、水,有根的一株植物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把植物根浸入水中,2.在水面滴些植物油,并在水面处做标记。

3.每天定时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

我发现试管中的水在慢慢(减少)。

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

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17、分析密闭的透明玻璃钟罩内放入一些生物会出现的现象和原因。

(1)钟罩内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

答:

钟罩内的绿叶植物慢慢会死去,虽然绿叶植物有水份,但没有养料供植物生长,也不能存活。

(2)钟罩内是提供了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

答:

钟罩内的小老鼠会慢慢死去,虽然小老鼠有水和食物,但没有氧气供小老鼠呼吸,小老鼠也不能生存。

(3)钟罩内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和有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

答:

绿叶植物和小老鼠都活着,小老鼠呼出的二氧化碳供给绿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绿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后产生的养料供给自己生长,氧气供给小老鼠呼吸。

第二单元:

动物的生命周期

所有的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1、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蚕卵是有生命的。

蚕卵是扁圆形的,像芝麻那么大。

蚕卵的颜色变化:

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49—56天

4、小蚕爱吃桑叶,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要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蚕的一生总共要蜕5次皮,其中幼虫期要蜕4次皮。

5、蚕的一生要经历:

蚕卵-蚕-蛹-蚕蛾四个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所以蚕的一生为:

卵--幼虫—蛹—成虫。

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6、蚕宝宝的外形特征:

形态是圆筒形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个小孔,为吐丝孔。

胸部三对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

腹部五对足,帮助身体运动。

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称尾角。

身体两侧有小黑点是蚕的呼吸器官(气门),蜕皮之前,蚕不吃食物,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一样,这样的现象叫做“眠”

7、蚕到了五龄末期体现出老熟的特征:

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

8、蚕蛹的体形粗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长有黑色的眼睛。

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9、蚕蛹经过10—15天会变成蚕蛾,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着眼睛和1对触角。

胸部长着两对翅和三对足。

从卵孵化而来:

蚊子、苍蝇、蝗虫、鱼、青蛙、鸡由母亲直接生下来:

猫、狗、人、牛、猪。

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人也要经历这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19、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有:

(鱼、虾、肉、蛋类;豆、奶类)。

钙含量高的食品有:

(豆、奶类)。

20、预防运动受伤的方法有:

(做好准备活动)、(穿戴保护器具)、(使用软垫)。

第二单元《养蚕》

1、蚕卵是(椭圆形)的,呈(淡灰色),中间有些凹下去。

2、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颜色黑黑的,像蚂蚁,只有(两三毫米)长。

3、蚕吃的食物主要是(桑叶)。

蚕是靠(气门)来呼吸的。

4、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蚕蜕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

5、蚕蜕皮时有约一天时间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

6、在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4)次蜕皮。

7、蚕从吐丝到结茧完成大约需要(两)天时间。

8、蚕茧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大约(5)厘米长,(3)厘米宽,一只茧的重量约(1.5—2.5)克。

9、剪开茧子后的蛹还能(正常发育)。

10、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头上的一对触角是(羽毛)形状的。

11、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中国)。

12、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的(X骞)用(丝绸)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

13、一个蚕茧的蚕丝约为(1500)米长,最长的可达(3000米)。

14、抽丝要经过这样几道程序:

(1)摘掉蚕茧表面乱丝

(2)把蚕茧在开水中浸泡(3)细刷搅动,找出丝头(4)抽丝、测量,缠绕在线板上。

15、蚕的一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蚕卵)、(蚕)、(蚕蛹)、(蚕蛾)。

16、象蚕这样,一生经过几次变化,各个阶段的外形、生活方式都不一样的现象叫(“变态”)。

17、蚕蛾和蝴蝶的相同点:

(1)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头部都有一对触角,(3)胸部都有三对足(4)有两对翅膀(5)一生都要经过几次变化。

18、蚕蛾和蝴蝶的不同点:

(1)蝴蝶能飞,蚕蛾不能

(2)蝴蝶采吃花粉,蚕蛾不吃东西(3)蝴蝶有彩色花纹,蚕蛾没有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

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

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

在开行着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就是运动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

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巍巍青山在后退。

5、(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

以地面为参照物,子弹的速度很快;但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顺手就可抓住。

6、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意思是:

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8、X翔参加的是(110米栏),他的最好成绩是(12秒88)。

9、(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10、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6)米/秒。

11、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

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

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12、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风向)。

13、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也在缓慢(生长)或(运动),如指甲的生长等。

14、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

(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15、按运动的轨迹可将运动方式分为两类: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6、锯木头的动作属于(直线运动)。

17、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

拉力(越大),走得越快。

18、可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19、在一个摆中,重物来回往返一次,我们算它(摆动一次)。

20、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系,(摆线越短),摆得越快。

21、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摆角大小)没有关系。

22、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

1、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2、力有(大小)和(方向)。

3、力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力作用在(物体)时所产生的效果。

4、我们可以利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单位是(牛顿)。

5、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处)。

(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齐。

(3)被测的力不可超过弹簧秤标定的(最大数值)。

6、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7、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8、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的方向(相反)。

9、物体的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

10、在弹性X围内,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

11、生活中利用物体弹性的例子:

(玩跳跳球)、(撑杆跳高)、(拍球)、(弓箭)等。

12、(地球引力)使地球上的万物都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13、说明重力普遍存在的例子:

树叶总是落到地面、人能安稳地居住在地球上、球扔得再高总要落回地面……

14、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5、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16、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叫(阻力)。

17、鲸或海豚的身体形状都是两头尖,中间大,这种(流线型)的体形有利于克服阻力。

18、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

(1)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2)使接触面变光滑(3)把运动物体的外形做成流线型(4)减轻物体的重量

19、生活中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地方:

汽车轮胎上的条纹、车轮上的防滑链条、鞋底的花纹、用毛巾包着瓶盖拧盖。

20、生活中需要减小摩擦力的地方:

自行车链条中加润滑油、轴承中的小钢珠、流线型的潜艇和船。

21、降落伞下降的过程中主要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空气阻力)的作用。

22、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主要与(伞面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伞面(越大),下降速度越慢;物体的重量(越轻),下降速度越慢。

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

1、某个地方有哪些东西存在,某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是两个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这时,我们应该采用(调查)的方法。

2、调查的常用形式有:

(现场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资料调查)。

3、在科学探究中,(推理)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和正在发生的事件作出合理的解释;而(预测)是根据现有证据和已有的经验,对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变化作出推测。

4、历时40年的研究,能够预测黑猩猩行为的科学家是(珍妮)。

5、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想,而是(有根据)地推论。

6、在生活中成功预测的事例有:

(1)乌云从天边飘过来,预示着将要有一场雨。

(依据:

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冬天往冰冷的玻璃杯里倒热水,杯子可能会爆裂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重点复习题

第一单元

*1、像钳子、刀、筷子那样,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2、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

*3、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5、(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

6、(杠杆)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

*7、杠杆的三要素是(支点)、(力点)、(重点)。

*8、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不费力)。

*9、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

(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指甲剪)、(镊子)等。

10、阿基米德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他说得(有道理),但(不可能实现)。

*11、(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12、斜坡就是一种(斜面)。

*13、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14、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

即坡度越(小)越(省力)。

*15、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

*16、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斜面)的变形。

*17、(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18、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

*19、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20、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省力)。

*21、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螺丝刀)、(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等。

*22、(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3、(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

*24、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25、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省力)。

*26、国旗是利用(定滑轮)升上去的。

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吊车)。

*27、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传动装置)。

*28、传动装置可分为(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

*29、钟表采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齿轮传动);自行车采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链条传动)。

*30、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是:

都可以改变运动速度。

不同点是:

齿轮传动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较长距离传力。

链条传动不能改变用力方向;能较长距离传力。

第二单元

*1、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是由(锥)、(台)、(柱)、(球)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2、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柱状钢管)、(瓦楞纸)、(薄壳结构的建筑)等。

3、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

*4、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

*5、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定、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

6、不稳定的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7、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属于(支架结构),都运用了(三角形结构最稳定)的原理。

8、被称为“钢铁巨人”的艾菲尔铁塔在(法国)。

*9、平板桥、拱桥、吊桥是按桥的(形状)分类的。

10、(赵州桥)是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11、(拱桥、斜拉桥)比平板桥的承受力大。

12、桥梁的承重力跟桥梁的(形状)有关。

(拱桥)最结实,其次是斜拉桥,(平板桥)最不牢固。

13、古时候,人们用(树枝)和(茅草)造房子;现在,我们用(钢筋)、(水泥)、(砖块)建造平房和大厦。

14、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平房还是楼房,房子的主要功能都是(避暑御寒)。

15、一座座优秀的建筑,是(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第一单元

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2、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

机械的两个特点是(省力)(降低工作难度)

3、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5、(杠杆)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

它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6、杠杆的三个点是(支点)、(力点)、(重点)。

7、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不费力)。

8、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

(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镊子)等。

9、斜坡就是一种(斜面)。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10、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

即坡度越(小)越(省力)。

11、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

12、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斜面)的变形。

13、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

14、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15、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省力)。

16、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螺丝刀)、(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等。

17、(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

18、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19、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省力)。

20、国旗是利用(定滑轮)升上去的。

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吊车)(电梯)(拉窗帘用的窗帘盒)等。

21、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传动装置)。

22、传动装置可分为(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和(皮带传动)等。

23、钟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齿轮传动);自行车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链条传动)。

24、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

都可以改变运动速度。

不同点:

齿轮传动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较长距离传力。

链条传动不能改变用力方向;能较长距离传力。

第二单元

1、物体大多数是由(锥)、(台)、(柱)、(球)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2、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柱状钢管)、(瓦楞纸)、(薄壳结构的建筑)等。

3、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

4、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

5、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定、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

6、不稳定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7、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属于(支架结构),都运用了(三角形结构最稳定)的原理。

8、搭建高塔时,(稳定不倒)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9、平板桥、拱桥、吊桥是按桥的(形状)分类的。

10、(赵州桥)是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11、(拱桥、斜拉桥)比平板桥的承受力大。

12、桥梁的承重力跟桥梁的(形状)有关。

(拱桥)最结实,其次是斜拉桥,(平板桥)最不牢固。

13、古时候用(树枝、茅草)造房子;现在用(钢筋、水泥、砖块)建造平房大厦。

14、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平房还是楼房,房子的主要功能都是(避暑御寒)

15、一座座优秀的建筑,是(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第三单元

1、植物会结出(种子),种子可以长成新的植物。

2、除了用种子繁殖外,植物还可以用(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

3、用根繁殖的植物有:

(萝卜、胡萝卜、甘薯、核桃、牡丹、紫薇、迎春、金钟、桂花、梅花);用茎繁殖的植物有:

(马铃薯、生姜、水仙、吊兰等莲花、芋头、红薯等)用叶繁殖的植物有:

落地生根、宝石花燕子掌、筒叶花月、八千代、虹之玉、月兔耳、落地生根、石莲花、长生草等)。

用种子繁殖的植物有:

(牵牛花、茑萝,稻子、麦子凤仙花等)

4、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都是通过(雌雄结合)进行有性繁殖。

5、动物的繁殖包括(雌雄的识别)、(交配)、(生产)、(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的(本能)。

6、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是(卵生)和(胎生)。

7、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8、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有:

蜗牛——(雌雄同体);海马——雄性育儿;皱唇鲨——卵胎生;鸭嘴兽——卵生、哺乳;水螅、海葵——无性繁殖(出芽繁殖、分裂繁殖);

9、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后代的。

10、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十个月)。

11、、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恶心、呕吐、偏食)等不良反应。

12、我出生时妈妈有(非常疼痛、虚弱、劳累)等情形。

13、刚出生时我(非常弱小,胎体丰满,身长约50厘米,体重3千克左右)。

14、孕妇临产前,(胎儿、胎盘及羊水)的总重量约为(5.5千克)。

15、珍爱生命,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方法:

①学做负重活动,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负担;②多做家务,减轻父母的劳累;③努力学习,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父母等。

第四单元

1、岩石的用途有(建筑房屋)、(铺路搭桥)、(石桌、石凳)、(制作观赏石)等。

2、(岩石)是天然形成的石头,不是经过人为加工的混合物。

3、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用锤子敲击观察岩石的(软硬)、用滴盐酸观察岩石(是否冒气泡)等方法,了解常见岩石的特征。

4、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