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5384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

4、主要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三三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第一版。

[2]元·

脱脱等撰《宋史》,中华书局出版,1977年11月第一版。

[3]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4]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9月北京第二版。

[5]孙望、常国武主编《宋代文学史》(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北京第一版。

[6]谢寿昌等编纂《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33年五月第二版。

[7]潘百齐编著《全唐诗精华分类鉴赏集成》,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8月第一版。

[8]张荣东《宋人使金诗考》,《北方论丛》,2006年第4期。

[9]罗国良《边塞和边塞诗发展概况》,《惠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

[10]阎福玲《边塞诗及其特质新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1月第22卷第一期。

[11]阎福玲《中国古代边塞诗的三重境界》,《北方论丛》,1999年第4期。

[12]黄刚《略论唐以前的边塞诗》,《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13]杨娟《曹勋乐府诗研究》,中国知网镜像。

5、计划进度

阶段

起止日期

1

搜集材料、开题阶段

2007年12月——2008年1月

2

初稿写作阶段

2008年1月——2008年4月

3

论文修改、定稿阶段

2008年4月——2008年5月

指导教师签名:

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学院审查意见:

教学院长签名:

年月日

河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学院专业届

学生姓名

论文(设计)题目

略论曹勋边塞诗主题及艺术特征

指导教师

专业

职称

所属教研室

研究

方向

课题论证:

在宋代边塞诗研究中,多关注对大家的研究,如陆游、范成大等,对曹勋的边塞诗没有足够的重视。

从宋代边塞诗史来看,曹勋并不是最杰出的诗人,但他对边塞诗却有着开创性的贡献。

他是南北宋交替之际较早触及边塞题材的诗人,对南宋的爱国诗歌也有一些影响。

因此,研究曹勋的边塞诗是有价值的。

笔者对其主题和艺术特征做了一些分析及研究。

曹勋的边塞诗真实反映了宋代边塞的情况,还体现了宋诗平和冷静的特点,与唐诗相比有了不同的风格。

因此,从主题及艺术特征的角度对其边塞诗进行研究是可行的。

方案设计:

笔者首先介绍曹勋生平、历史概况及创作状况,然后将曹勋的边塞诗主题分为征人思妇类、战争类、使金抒怀类,最后根据主题分类研究归纳其边塞诗特点为现实性和静态表达。

进度计划:

一、搜集材料、开题阶段:

二、初稿写作阶段:

三、论文修改、定稿阶段: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河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姓名

班级

开题时间

2008-01-15

论文题目

一、选题缘起与可行性论证

对边塞的研究肇始于1924年徐嘉瑞先生的《中古文学概论》,他在此书中对边塞诗进行了初步界定。

从那时起,边塞诗研究逐渐深入,由对唐代边塞诗的研究发展到对边塞诗的溯源及对其他朝代边塞诗的研究,成果显著。

然而,学界对边塞诗的研究比较偏重唐及元清,宋代相对来说是一个冷清的领域。

而且,对宋代边塞诗的研究也集中于对大家的研究,如陆游、范成大等,对曹勋的边塞诗没有足够的关注。

为论证曹勋边塞诗歌的价值,笔者对其主题和艺术特征做了一些分析及研究。

曹勋的主要政治活动集中在宋朝社会动荡不安、边疆民族关系紧张复杂的阶段。

他曾随徽宗北迁,后三次使金,对边塞生活相当熟悉,真实地反映了宋代边塞的情况。

他的边塞诗还体现了宋诗平和冷静的特点,与唐诗相比有了不同的风格。

二、论文基本框架

第一部分——背景概述

(一)曹勋生平及历史概况

(二)创作状况

第二部分——主题分类研究

(一)征人思妇类

(二)战争类

(三)使金抒怀类

第三部分——艺术特征

(一)现实性

(二)静态表达

第四部分、余论

三、主要参考文献

河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边塞诗是中国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类别,许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多偏重唐及元清,对宋代边塞诗的研究不够充分,对曹勋的边塞诗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订的《全宋诗》第三十三册卷一八七七至卷一九OO全面收集了曹勋的诗歌作品,为研究曹勋的边塞诗提供了一个权威的资料基础。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辑录了曹勋三首使金诗,即《入塞》《出塞》《望太行》。

在对曹勋的介绍中,钱指出了南北宋外交使者的不同处境,称赞曹勋首次表现了使者惭愤哀痛的情绪,肯定了曹勋使金诗的成就。

在对《入塞》中“妾”的解释中,钱钟书认为妾象征一切俘虏去或者沦陷区的人民,不分男女老幼,指明了曹勋使金诗在内容上的创新。

笔者在分析曹勋战争类边塞诗时即参考了钱氏的观点。

《宋代文学史》中对曹勋做了一个简略的介绍,客观评价了曹勋在文学史上的贡献,指出他写下了一些同时代人未曾写而又开后来风气的感愤诗篇,同时也说明曹勋没有进一步提出抗战要求,只是慨叹而已。

王锡九《论曹勋的七言古诗》以曹勋的乐府诗为重点对其七言古诗进行研究(此文中古诗包括乐府诗),指出曹勋是刻意创作乐府诗的,并对其刻意为乐府的原因及表现进行了分析,认为曹勋乐府诗创作成就较高。

论文对作品的分析很详细,其中涉及到边塞诗的篇章对笔者的论文写作有所帮助。

吴河清《论曹勋的使金诗》对曹勋的使金诗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结合曹勋使金的特殊经历对每一类做了研究。

论文还对曹勋边塞诗的影响做了说明,认为曹勋的使金诗对范成大、杨万里、戴复古、陆游等人的诗歌均有影响,启发笔者能从影响方面考虑曹勋诗歌的价值。

杨娟的《曹勋乐府诗研究》对曹勋乐府诗研究十分全面,首先介绍曹勋的生平及政治思想,重点说明其政治态度;

其次研究曹勋的文学思想和乐府诗的创作动机,其中对曹勋创作乐府诗的动机分析很深刻;

再次,对曹勋乐府诗题材进行了分类,并单独列出征戍题材进行分类,有利于笔者对曹勋边塞诗主题的分类研究;

最后,对曹勋乐府诗的艺术特色从诗序、文学风格、比兴、用典方面进行了研究。

以上是直接对曹勋进行研究的著作及论文,梳理这些作品有利于清楚认识曹勋的研究状况。

在边塞诗研究方面,阎福玲《边塞诗及其特质新论》对边塞诗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边塞诗政治性、地域性、时代性、文化性的特质;

黄刚《略论唐以前的边塞诗》把唐以前的边塞诗分三个阶段(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代)进行内容介绍,概括了各个阶段边塞诗的特点;

胡大浚、马兰州《七十年边塞诗研究综述》对唐代边塞诗的历程进行了宏观介绍。

笔者据以上论文界定了曹勋边塞诗的范围,并将其边塞诗与前代边塞诗做了一些比较。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略论曹勋边塞诗主题及艺术特征

作者姓名

所在学院

专业(系)

班级(届)

完成日期年月日

题目略论曹勋边塞诗主题及艺术特征

摘要:

曹勋于靖康年间曾随宋徽宗北迁,后于绍兴年间三次使金,因此,他的边塞诗歌真实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国家的苦难。

其边塞诗在主题上分为以下三类:

征人思妇类、战争类、使金抒怀类。

在每一类别中大都有与前代边塞诗的不同之处,体现了曹勋边塞诗在主题上的创新。

在对主题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曹勋的文学思想,可以看出曹勋作品的基调是复古和雅正。

具体到边塞诗,其特征表现为:

现实性和静态表达。

关键词:

曹勋边塞诗三类主题现实性静态表达

中文摘要、关键词………………………………………………(8)

一、背景概述…………………………………………………(10)

(一)曹勋生平及历史概况……………………………………(10)

(二)创作状况…………………………………………………(11)

二、主题分类研究………………………………………………(12)

(一)征人思妇类………………………………………………(12)

(二)战争类……………………………………………………(13)

(三)使金抒怀类………………………………………………(15)

三、艺术特征……………………………………………………(16)

(一)现实性……………………………………………………(16)

(二)静态表达…………………………………………………(17)

四、余论…………………………………………………………(17)

注释………………………………………………………………(18)

参考文献…………………………………………………………(19)

英文摘要、关键词………………………………………………(20)

附录………………………………………………………………(21)

摘要:

曹勋于靖康年间曾随宋徽宗北迁,后于绍兴年间三次使金,因此,他的边塞诗真实反映了时代的变动和国家的苦难。

在对主题分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曹勋的文学思想,可以看出曹勋作品的基调是复古和雅正。

具体到边塞诗,其特征主要表现为:

关键词:

曹勋边塞诗三类主题现实性静态表达

宋代诗人在仰望唐代诗歌的辉煌时,一直努力寻求自身的突破。

后代的唐宋之争恰恰说明,宋人在经过模仿阶段之后,已经摆脱了唐朝诗歌的限制,找到了新的路子。

就边塞诗这一题材而言,宋代的成就不及唐朝,在边塞诗史上的创新也不多,但它是有其独立形态的。

宋代在对外防御中屡次失败,而统治者不思精兵强国,却以割地赔款称臣为代价苟安于江南,其领土面积比前代大为缩减。

诗人们将眼中所见之国难,心中所忧之国愁写入边塞诗中,有较强的现实力量和时代特点。

在宋代边塞诗研究中,大家的作品比较受重视,而曹勋是一位容易被忽略的诗人。

他的诗作整体上比较平庸,但因其特殊的身份和经历,他的边塞诗还是有研究价值的。

一、背景概述

曹勋(1098-1174),字公显,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其父曹组以占对开敏得到宋徽宗的赏识。

曹勋“用恩补承信郎”[1],徽宗宣和五年(1123)赐同进士出身,虽赐甲科,但“为武吏如故”[2],这就决定了曹勋的仕途要比同时代普通文人的更为坎坷。

宋楼钥这样概括曹勋的一生——先生早年入太学负时名,中更艰险,晚遂安逸。

其中对曹勋影响最大的应为“中更艰险”的时期,他主要的政治活动集中在徽宗、高宗两朝,具体如下:

靖康二年(1127),金人诈骗宋徽宗出郊,俘虏徽、钦二帝北上。

曹勋此时为宣赞舍人勾当龙德宫,除武义大夫,扈从徽宗北迁。

他在《北狩见闻录》里以实录的心态记载了这一段经历。

据其记录,徽宗一行人过洺州,渡黄河,经浚州、真定、中山等,颠沛流离多日。

起程之初,燕王即因乏食而死;

过浚州时虏骑“约拦百姓,不得看。

惟卖食物数人近前”[3],小商贩尽以饭食上进徽宗。

自此之后,金军只走生路,“跋涉荒迥,旬月不见屋宇”[4]。

在北迁途中,曹勋更直接地感受到了亡国之耻,,对金人的败盟之举及狡诈行为也感到愤慨。

到燕山时,曹勋奉徽宗御衣书领秘密归诣宋高宗,以谋清中原之策。

南宋建炎元年(1127),曹勋抵达南京,建议朝廷招募死士航海营救徽宗,“执政难之,出勋于外”[5],九年之内不得迁官。

此时,南宋并不是没有能力与金军对抗。

为了顺应舆论的要求,高宗即位后任用抗战派大臣李纲为相,并命宗泽任东京留守。

加之金兵初入中原,尚未站稳脚跟。

这时,以营救徽宗的名义打击金军很有胜利的可能。

但因高宗本人曾入金为短期人质,对金军十分畏惧,又受到主和派大臣的影响,所以,曹勋符合实际形势的建议受到了统治者的集体非难。

绍兴十一年(1141),金主兀术遣使与宋议和。

曹勋以成州团练使的身份副刘光远出使金国。

南宋使者在淮河遇到了金主兀术,兀术认为曹勋的官位太低,将其遣还。

“宋金交聘中,南宋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到了低人一等的地位”[6],宋人使金必须高职位之人以示对金恭敬。

曹勋只能还宋,迁忠州防御使后再次使金,时金使萧毅至,勋为接伴使,即萧毅入境离境均由曹勋迎送至淮河南岸。

这一年,绍兴和议签订,南宋朝廷杀害了抗战派代表将领岳飞,以割地称臣纳贡为代价,苟安于临安。

绍兴十二年(1142)曹勋为报谢副使至金。

面对金主的诘问,正使何铸伏地不能言,而曹勋却反复开论,力陈高宗亲族之意,得到金主的欣赏。

金主首肯归还徽宗的棺木,并遣人护送太后回宋。

迎銮的成功对长久受外族欺侮的宋人算是一点心理安慰,曹勋归宋后迁保信军承宣使,枢密副都承旨。

绍兴二十九年(1159),曹勋副王纶为称谢使。

此时,完颜亮已经决定再次侵宋。

勋与纶归国后却说金国很恭顺,以致后来金军犯淮河时南宋一无所知。

曹勋因此为人所谤,后孝宗欲起用曹勋为枢密,时曹勋已74岁,却仍被虞允文讥为“人品卑凡,不可用”[7]。

这对曹勋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绍兴和议后二十年,宋金无战事。

勋与纶至金时,完颜亮为掩饰其侵宋野心隆重地迎接了宋使,所以不能一味指责曹勋没有看破金人的诡计。

在重文轻武的宋朝,武将是被削弱的一方,即使有报国之志也难以完全施展。

曹勋为武吏,几次出使均为副使。

但使金过程中,曹勋始终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尽力为南宋争得屈辱外交中的利益和尊严。

曹勋的遗著由其子耜辑为《松隐集》,《宋史•艺文志》录其诗文为四十卷。

其作品集现有五个版本,如下:

《松隐集》三十九卷(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

《松隐文集》四十卷(嘉业堂丛书版);

《宋元人词》版的《松隐词》三卷;

《宋百家诗》版的《松隐集》一卷;

《彊村丛书》版的《松隐乐府》三卷,补遗一卷。

北京大学整理《全宋诗》,收其诗为二十四卷,约千余首。

笔者以《全宋诗》为统计依据,将曹勋的诗歌按诗体分类如下:

古乐府六卷(卷一至卷六);

古诗六卷(卷七至卷九、卷二一至二三);

律诗七卷(卷一O至卷十六);

绝句四卷(卷十七至二O卷)。

因第二十四卷“不明所自”[8],古体近体兼有,故不再归入某一类。

《宋史•艺文志》记载南宋的文学创作情况为:

“军旅之事,日不暇给,而君臣上下,未尝顷刻不以文学为务,大而朝廷,微而草野,其所制作、讲说、记述、赋咏,动成卷秩”[9]。

可见,作诗著文是宋人在社会风气影响下的普遍爱好。

曹勋也不例外,他的许多诗歌或为奉上应制而作,如《恭奉圣训赋凌虚》(卷一二);

或为酬赠唱和而作,如《和仲远新池》(卷八);

或题画咏物,如《题倚江图》(卷一九),或适逢节令,如《清明书事》(卷一六),多记日常琐事,有散文化的特点。

对曹勋来说,这些诗歌未必不是他感情的真挚抒发,未必没有蕴涵着他的哲学思辨。

但从诗歌史的角度来说,这些诗歌多浅俗之作,与一般文人诗歌面目无异。

不过,异族的入侵、出使的见闻丰富了曹勋的人生体悟,发而为诗则成了那百余首颇具特色的边塞诗。

边塞诗的概念一直比较模糊。

1984年8月在兰州举办的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上曾对此有过探讨,产生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

本文在选择曹勋的边塞诗时,采用了广义的边塞诗概念,“凡是描写与边塞生活有关的一切诗篇,举凡从军出塞、保土卫边;

民族交往、塞上风情;

或抒报国壮志;

或发反战呼声;

或借咏史以寄意;

或记现世之事件;

上至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下及朋友之情、夫妇之爱、死别之悲,只要是与边塞生活有直接间接联系的统统都归入边塞诗之列”[10]。

取广义的概念是为了能全面了解曹勋的边塞诗创作,并不意味着只要稍涉及到与边塞相关的字眼就搜罗入内,边塞诗是按题材划分出来的类别,对于那些虽写在边塞却与边塞毫无关系的诗歌(如卷一五的《谢杨监丞雪中送羊羔酒》)是不在边塞诗选择范围之内的。

相反,那些虽写在内地却心系边塞、反映边塞主题的诗歌又是属于边塞诗的,如《闲居泉州》(卷一六)。

由于资料有限,有一些诗歌难以确定是否属于边塞诗,如一些送别诗经常会出现客中送客的情况,诗人送友人也会发出归去的感叹,此时很难判断诗人是思归中原还是因仕途劳累而欲归隐。

笔者认为诸如此类的诗歌亦不属边塞诗之类。

此外,宋朝疆域变化较大,不同时期的边塞范围是不同的。

曹勋主要活动集中在靖康、绍兴年间,故笔者大致以绍兴和议为参考,即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一线附近为边塞。

二、主题分类研究

边塞诗题材至盛唐已趋于完备,直到元清才有所拓展。

从大范围来说有以下十类:

“甲、描写战争;

乙、描写边地英雄;

丙、描写军旅生活;

丁、描写边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

戊、抒发诗人到边塞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己、记述重大事件;

庚、送别;

辛、咏物;

壬、咏史;

癸、闺怨”[11]。

曹勋的边塞诗题材亦不出此十类,但在主题表现上,曹勋又写出了与前代不同的新境界。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即对曹勋的创新表示赞赏。

从主题上看,上引十种题材有交叉重叠之处,如:

战争诗可能会记述某重大事件、会描写某边地英雄;

咏史诗也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完全是因为人为分类的繁杂,而是因为从主题角度来说,许多边塞诗并非单一主题的。

面对这类诗时,笔者往往按其最明显的主题进行归类。

同时,也为了避免过多的重复现象,笔者将主题相近的诗歌统归为一大类。

因此,借鉴前人的边塞诗分类原则,综观曹勋诗歌,并结合其实际情况,笔者将曹勋的边塞诗主题分为以下三类。

此类主题的诗歌都是以乐府诗的形式写成的,只有一首古风除外,即五言的《拟古》(卷九)。

对此类诗歌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察:

1、征人的军旅生活

边塞“即指边疆设防的地带”[12],在边塞最重要的角色便是征戍之人,曹勋在诗歌中展现了征人生活的各方面及其情感。

征人离家赴边塞,首先要适应边地恶劣的环境和艰险的行军路程,如:

“黑水迢迢黑山暮,马鸣萧萧夜争度。

胡笳四起黄云愁,角声呜咽何悠悠。

陇山行断不回首,一番回首添白头。

”(《入塞曲》卷四)行军至夜晚仍要赶路,透出一种紧张的气氛。

写军中生活的诗歌以边塞苦寒风光为背景,集中表现了战士们的艰苦,替战士们说出了心中的怨叹。

从军时间长的征人就会对战争有一些理性的认识,一场战争下来,“唯馀将军封万户,士卒战死埋蓬蒿”(《古战场》卷六)。

他们对这种苦乐不均的情况认识得很清楚,却无力改变什么,只能发出“汉家天子耀神武,不知战士常辛苦”(《出塞曲》卷四)的哀叹,只能期盼“汉家新筑受降城,戍卒还家免租赋”(《夜坐吟》卷二)。

战争不息,许多征人“萧飒两华鬓,十年吹战尘”(《秋思》卷六),于是自然就会厌战,就会思乡思亲人,这是相互加强的两个方面。

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征人抱怨“事行役兮无己时”(《陇头水》卷五),甚至希望身有羽翼,“脱然避地能孤飞”(《待旦吟》卷二),但这只是幻想,征人只能空对着寒风遥想故乡,思念亲人,“胡笳声断塞鸿惊,征人泪下思乡国”(《关山月》卷六)。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重金钱、重享乐的风气盛行。

曹勋将这种时代特点写入了征人思乡,使思念之愁染上了一份潇洒的愉悦,如《陇头吟》(卷二)中的征人既有“不得戎王誓不归”的豪情,又有“归时杨柳正依依”“与君同醉花阴侧”的简单愿望。

虽战场英勇厮杀,但不一定非要求得功名,只要战争结束后能同亲友醉酒赏花即可,此种快乐倒比功名利禄更真实一点。

2、思妇的闺中等待

曹勋诗中的思妇也带有上述时代特点,如《夜坐吟》(卷二)“归来直莫叹白头,浊酒狂欢醉朝暮”。

在思妇诗中体现这种不重功名、及时行乐的思想是比较少见的,前代思妇诗很少有坦陈轻视功名的。

唐王昌龄《闺怨》中“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妇也只是后悔而已,而曹勋笔下的思妇却直接说出了“归来且莫话封侯,同醉笙歌弄明月”(《乌夜啼》卷五)。

曹勋还有一组写闺怨的诗较有特色,即《折杨柳五首》(卷六),诗前小序云:

《折杨柳》,即乐府鼓吹曲。

汉魏以来唯给边将。

诗歌如下:

折杨柳,上隋堤,攀条同忆送君时。

君王近发关中卒,更戍归来尚未迟。

折杨柳,上章台,柳色依依尚未回。

汉家尽得单于垒,屈指归同社燕来。

折杨柳,灞桥西,去日同君上柳堤。

闻道将军得天马,归时芳草正萋萋。

君去霏霏雪满衣,思君杨柳正依依。

新来又得征人信,君去交河尚未归。

去日同君过渭桥,桥边新雪未全消。

如今窗外杨花满,憔悴无心约细腰。

诗前的序指明了乐府诗题的起源,作者用唯给边将的乐府题目来写思妇本身就暗含一种哀怨之情。

五首诗依次写了不同地点、时令下少妇对征人的思念,每首诗中的景物都勾起思妇的回忆,而征人的归来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组诗的写法借鉴了南朝民歌《西洲曲》,在景物变化、时间推移中,把少妇的思念之情写得越来越强烈,思念越深痛苦也越深,终至“憔悴无心约细腰”。

曹勋其他的思妇诗主题也不外盼望征人早归,感叹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