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540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

《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 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docx

第四章地下工程监测参考资料

第一节监测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监测的方法与监测设计

第三节工程实施

第四节监测资料整理分析

第一节监测的目的与意义

地下工程是修建在具有原岩应力场、由岩土和各种结构面组合的天然岩土体中的建筑物,是靠围岩和支护的共同作用保持其稳定性的。

因此,工程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围岩本身的力学特性及自稳能力,取决于其支护后的综合特性。

由于地下工程是埋藏在地下一定深处,而这种天然地质体材料中存在着节理裂隙、应力和地下水,因此,地下工程的兴建比地面工程复杂得多。

特别是在地下工程开挖之前,其地质条件、岩体形态不易掌握,力学参数难于确定,人们不得不借助现场监测,获取建筑物性状变化的实际信息,并及时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去,直接为工程服务。

监测目的:

评估与诊断、反馈与预测、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控制、研究与技术进步。

第二节监测的方法与监测设计

(一)监测设计所需资料:

在搜集资料时,应针对工程规模、不同设计阶段以及关键问题等选用表中的资料。

(二)监测项目选定与仪器选型。

1.项目选择原则

监测项目的选择,应以工程条件确定之后所进行的工程性状预测为基础,同时考虑下述原则。

(1)根据监测目的分别选定重点项目。

(2)根据工程阶段分别选定。

(3)根据工程的规模、等级(重要性)、经费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

(4)根据覆盖层的厚度、岩性及断裂构造,岩体变形、破坏机制,从而应采取的支护方式选取监测项目。

2.仪器选型

仪器选型应按照以下一般原则进行。

(1)根据确定的监测项目选择相应的仪器,仪器数量宜少而精;

(2)监测仪器的精度和量程应满足具体工程的要求,此要求应根据岩性、计算值或模型试验值等进行的预测的᳔大和᳔小值确定仪器的精度和量程;

(3)仪器应准确可靠,坚固耐用,能适应潮湿甚至涌水、爆破振动和粉尘等恶劣环境下工作;

(4)仪器轻便,布置简单,埋设安装快捷,操作读数方便,占用掌子面时间短,对施工干扰少。

(三)监测设计

1.监测断面的选择

(1)监测断面应按工程的需求、地质条件以及施工条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断面。

(2)监测断面布置要合理,注意时空关系。

(3)在断面的选择上应注意埋深、岩体结构特性、围岩性态、结构物尺寸及形状、预计的变形及应力以及施工方法、施工程序等。

(4)断面可分为主要监测断面和辅助监测断面。

(5)城区地下施工,需要预测地基变化和爆破层动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注意研究开挖中的深层滑移和地层失稳,以及支护的设置。

(6)在观测断面上,应根据围岩性态变化的分布规律、结构物的尺寸与形状以及预测的变形和应力等物理量分布特征布置测点,应在考虑均匀分布、结构持性和地质代表性的基础上,依据其变化梯度来确定测点数量。

梯度大的部位,点距要小;梯度小的部位,点距要大。

2.监测孔(点)的布置

(1)收敛测线(点)的布置

(2)多点位移计测孔(点)的布置

a多点位移计用于观测岩体内深部两点之间沿钻孔轴线方向的相对位移。

b测孔一般布置在地下洞室的顶拱、拱座及边墙,有对称和非对称式布置,现埋和预埋孔两种方式。

布置时应注意围岩变形的时空关系。

c测点布置应考虑围岩应力分布、岩体结构等地质条件。

(3)钻孔测斜仪测孔的布置

a测斜仪布置,应根据围岩应力分布状态和岩体结构,重点布置在位移᳔大、对工程施工及运行安全影响᳔大的部位。

同时兼顾其他比较典型或有代表性的部位。

b大跨度洞室的拱部可以通过附近洞室垂直洞室轴线布置水平测斜管,用水平型测斜仪观测拱部位移。

(4)滑动测微计布置

滑动测微计是观测岩体内部沿孔轴方向两点间相对位移的一种多点位移计,不同的只是可以每相隔lm一个测点。

其布置方式可与多点位移计相同,测孔方向不限。

(5)锚杆应力计测孔(点)的布置

a用于观测轴向力的锚杆,既要起支护作用,又有监测随岩体变形锚杆内产生的应力的功能,为保证观测的真实性,观测锚杆的材质、截面面积都应与实际的相同。

b按断面布置,按需要或在变形᳔大的部位随机布置,布置数量一般不作硬性规定。

c选定的观测锚杆应具有代表性。

(6)应变计和钢筋计布置

应变计和钢筋计主要用于支护结构、桥梁等结构物的应力、应变观测。

有时也用来观测围岩的应力、应变。

(7)压力(应力)计布置

压力(应力)计一般布置在围岩与支护结构的接触界面上。

围岩内部和结构内部的压力计应根据压力分布和方向布置。

(8)渗流观测布置

a在水文地质具有代表性或预计渗压大的地方,布置渗流观测仪器。

b对覆盖层浅的洞室,可从地表平行洞壁钻孔,埋设测压管或渗压计;对覆盖层厚的洞室,可从洞内向围岩钻孔埋设渗压计;可利用周围有排水洞、勘探平洞等,向大型地下洞室钻孔埋设。

c在渗水处可设排水孔集中将水引至洞室下游适当位置处设量水堰,监测渗水量大小及其变化。

(9)精密水准测量

a为观测大型地下洞室的顶拱下沉、仰拱上抬(隆起)、覆盖层薄的地表或房屋建筑物的沉陷及洞室顶拱下沉,常采用精密水准测量。

b为量测上述垂直位移,测点应分水准基点、起测基点及位移标点三级。

c水准基点是垂直位移观测的基础,是假设的不动点。

如该点超标变动,则影响整个观测精度,在布置时要适当远离测区,埋设在基岩内,避免各种人为活动对基点频繁的影响,保证埋设质量。

d起测基点通常布置在欲观测断面的两侧3倍洞径以远,靠近边墙部位,避免施工干扰,尽可能地不影响架设仪器施测。

e垂直位移(沉降)标点一般布置在顶拱,与多点位移计测孔、收敛计标点相衔接的部位;防止爆破损坏,应进行保护;不宜设于阻碍视线通视的地方。

(10)围岩松动范围观测布置

围岩松动范围观测是指测定由于爆破的动力作用、洞室开挖岩体应力释放引起的岩体扩容二者共同作用下导致的围岩表层岩体的松动厚度。

监测成果可以作为锚杆及其他支护设计和围岩稳定分析的依据。

通常采用声波法(用声波仪观测)和地震波法(用地震波仪观测)。

开挖前后都要观测,以便对比分析,确定松动范围。

a声波法

根据围岩应力、变形情况和洞室几何形状,考虑不向岩性、不同施工方法选定观测断面,一般应在预测的松动范围᳔大᳔小厚度的部位布置测孔。

测孔应垂直围岩表面,呈径向布置;孔深应超过预测厚度;孔径应大于换能器的直径。

测孔数一般应满足圈定松动范围界线的要求。

b地震波法(地震剖面法)

(11)爆破影响监测布置

a爆破影响监测,指介质质点速度、加速度和动应变监测。

b监测内容上包括:

爆破对开挖洞室围岩、衬砌支护的影响和对相邻洞室围岩、衬砌支护的影响。

第三节工程实施

一、监测仪器的组装、检验、率定

专用仪器的率定检验,可参照仪器说明书。

(1)仪器率定前进行系统编号,同时建立档案和记录,号牌应牢固耐腐。

(2)仪器到场后,进室内率定检验。

安装埋设过程中,每道工序都应检验并记录,合格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在有渗透水压力环境下工作的仪器和电缆,如水工压力隧洞的观测仪器和电线,必须经过严格的压水检验。

一般在具有1.2倍设计内水压力的容器中,压水24小时后测定仪器的抗水性能。

(4)地下工程监测仪器一般是在距离爆破中心较近处埋设,同时又受开挖爆破长时期的振动,因此,需要考虑抗展性能的检验。

二、观测断面和测点的定位放样

(1)观测断面和测点的定位放样,可按照《施工测量规范》进行。

(2)地下洞室仪器安装埋设的土建施工放样,应与地下洞室施工测量相同,以施工导线标定的轴线为依据。

(3)埋入围岩中的仪器一般分为预埋与现埋两种.所谓预埋是指开挖前预先埋入围岩,以达到测量开挖全过程的岩体变化;所谓现埋是指在开挖面附近埋设仪器,这样可以测到大部分过程的岩体变化。

因此,地下工程监测,定点放样有个时机问题,预埋的仪器孔点位置应在被测洞室的开挖面距离观测断面一倍洞径之前定位放样,现埋仪器孔点位置应在开挖面越过1.2m时放样。

三、监测仪器安装埋设与观测

地下工程的变形监测主要有:

围岩表面和内部位移监测;各种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地表、地中沉降和由此引起的地震、地中建筑物变形的监测。

观测的内容有:

变形值、变形速率、变形分布、变形范围、变形空间效应、变形时间效应、围岩松动范围等。

下面将介绍常用的变形监测方法,其中有些是岩土工程监测的常用方法,这里只说明为适应地下工程监测特点的技术要求。

(一)收敛计安装埋设与观测

地下洞室围岩收敛观测.是应用收敛计量测围岩表面两点在连线(基线)方向上的相对位移,即收敛值。

收敛观测是岩体原位位移观测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广泛地应用于岩土工程安全监测。

应用收敛计观测岩体位移,仪器结构简单,使用灵活,经济易行。

收敛观测也适用于岩体表面两点问的距离变化的观测。

收敛观测采用卷尺式收敛计、对于其他形式的收敛计,可参照使用。

收敛观测受登高设备条件制约很大,如果登高问题能够解决,则收敛观测不受洞径大小的限制。

(1)收敛观测断面的测线布置

a当地质条件、洞室尺寸和形状、施工方法等已定时,地下洞室围岩的位移主要受空间和时间两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围岩位移存在“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

“空间效应”是掌子面的约束作用产生的影响。

“时间效应”是指在掌子面约束作用解除后,收敛位移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的现象。

这两种效应是围岩稳定情况的重要标志。

可用来判断围岩稳定情况,确定支护时机,推算位移速率和᳔终位移值。

因此,根据地质条件、围岩应力大小、施工方法、支护形式及围岩的时间和空间效应等因素,按一定间距选择观测断面和测点位置。

观测断面间距宜大于2倍洞径。

b初测观测断面应尽可能靠近开控掌子面,距离不宜大于1.0m。

因为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一般情况下,当开挖掌子面距观测断面1.5~2.0倍洞径后,“空间效应”基本消除。

距离掌子面越远,围岩位移释放量越大,距离1.0m时,位移释放约20%~30%。

因此,要求测点埋设应尽量接近掌子面。

c基线的数量和方向应根据围岩的变形条件和洞室的形状与大小确定。

d测点布置要优先考虑拱顶、拱座和边墙,若围岩局部有稳定性差的岩体.也应该设置测点,遇软弱夹层时,应在其上下盘设测点。

(2)测桩的埋设

a为了使测点能代表围岩表面,测点应牢固地埋设在围岩表面,其深度不宜大于20cm。

b清除测点埋设处的松动岩石。

c用钻孔工具垂直洞壁钻孔,将测桩固定在孔内孔口设保护装置。

(3)收敛观测

对收敛观测的要求:

a观测前应在室内进行收敛计标定。

b观测前必须将测桩端头撩洗干净。

c将收敛计两端分别固定在基线两端的测桩上,按预计的测距固定尺长,并保证钢尺不受拉。

d不同的尺长应选用不同的张力。

调节拉力装置,使钢尺达到巴选定的恒定张力,读记收敛值,然后放松钢尺张力。

e重复第d条的程序两次,三次读数差,不应大于收敛计的精度范围。

取三次读书的平均值作为计算值。

f观测的同时,测记收敛计的环境温度。

(二)多点位移计安装埋没与观测

在地下工程监测中,多点位移计是测钻孔轴向变形的仪器,主要用于围岩表面和围岩内部位移观测;地表和地中沉降观测似及结构物的位移观测。

多点位移计种类比较多,但在安装埋设方法上大同小异。

因为其结构都是由传感器、锚固点、传感器与锚固点的联接件三部分组成的,不同的是锚固点锚固的方式有所不同,传感器有并联和串联两种方式。

(1)多点位移计的埋设布置

a每支多点位移计的位置、轴向、长度及锚固点的数量,要按照地下工程技术的特点选择。

同时考虑预期的岩体位移方向和大小、所安装的其他仪器的位置和性能,以及仪器安装前后和安装过程中工程活动的过程和时间。

b位移计的长度应考虑到围岩预期的松动范围。

欲测绝对位移并以᳔深点为基准点时,᳔深一个锚固点应设置在工程影响范围以外。

在有围岩锚固结构的部位,᳔深一个锚固点应固定在锚杆的内端点以外。

总之锚固点的设置应使位移计能测到᳔大的变形值。

软弱结构面、接触面、滑动面等部位,宜在两边各设置一个锚固点。

位移计锚固点的间距要根据围岩位移变化梯度来确定,梯度大的部位,如靠近内表面部位,锚固点加密。

c在地下工程中,位移计应尽可能在开挖之前埋设,或在开挖面附近1~2m之内埋设,或在导洞、耳洞内预先埋设,以便及早地测得开挖后的全变形,这对运行期的监测也是必要的。

(2)多点位移计的安装埋设

a埋设在拱部上斜或上垂孔内的位移计,要充分估计仪器安装埋设时孔口承受的荷裁(仪器自重和灌浆压力)。

若孔口岩面较好,可用锚栓和钢筋作支撑;岩石差的孔口需专门搭设构架作孔口支撑,直至钻孔注浆固化后方能将构架拆除。

对于水平孔和下斜孔,孔口固定件只需保证组装壳体不动即可,同时也要注意因孔内沉浆而导致壳体固定不牢。

b仪器安装,应由多人将组装好的多点位移计整体托起,缓缓放入钻孔内。

注意在放入过程中,杆系不能有过大弯曲,不能用力牵拉,以防传递杆折断和护管脱开。

组装头就位前要用浓水泥浆把扩孔壁和壳体外侧均匀涂抹,就位后用孔口支承构件固定,24小时后注浆。

c钻孔灌水泥浆时,要严格控制工艺标准。

尤其上斜孔和上垂孔,要确保灌注饱满,保证每个锚固点都能锚固。

为此,灌浆至不吸浆时,继续灌注10分钟之后,排气管出浆比重和浓度与吸浆槽浆掖相同时方可闭浆。

闭浆时严防孔内浆液回流。

d待水泥浆固化24小时之后,调试仪器,观测初始读数。

打开传感器组装筒,用手预拉每一根传递杆,同时用仪器读数监视,调试完之后,密封传感器和电缆接头,᳔后密封组装筒,装上孔口保护装置。

观测初始读数,每隔30分钟测一次,连续三次读数差小于1%(F•S)时的平均值作观测基准值。

e仪器埋没注浆结束24小时后;其附近开挖面才能爆破。

(3)多点位移计观测

a基准值确定后,在测孔近区爆破时,每排炮烃前爆后各观测一次,并作计算:

动态位移增量=爆后测值—爆前测值;

静态位移增量=下排炮爆前测值—本排炮爆后测值。

当静态增量大旦发展较快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反之则减少观测次数或只在爆破前后各测一次。

当爆区离测孔较远时,可放宽观测频率,如3~7天测一次。

b围岩稳定监视。

当发现排炮影响量(动、静态位移增量)较大时,应加强观测次数并认真分析。

第四节监测资料整理分析

一、监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一)监测有关资料的搜集

由于地下工程自身的复杂性,进行监测资料整理分析之前,应对观测数据,人工巡视资料和其他有关工程资料进行全面搜集和采集。

除一般性监测有关资料外,对地下工程而言,还应特别注意搜集下述资料。

1.仪器埋设位置附近地质资料

包括地质速描图和钻孔柱状团,岩性、地质构造(如节理、裂隙、断层和褶皱等)的详细描述,地下水状态和变化等。

其中,钻孔柱状图对多点位移计和测斜管等监测仪器的资料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建议的技术要求,不可因施工方便等原因不认真执行。

2.监测仪器埋设的详细资料

如施工详图、竣工图、仪器安装埋没记录、钻孔日记、钻孔的回填灌浆、渗压计等仪器端部各层境筑的详细记录等。

3.监测断面附近爆破、开挖、支护等施工作业的详细记录

如爆破时间、部位、装药量、药室布置、引爆方式、技术要求等;

开挖方式、部位、梯级、循环进尺、支护方式、参数、时机等。

在地下工程中,不乏存在因施工资料不完整、不详尽,而使监浏资料无法正确分析解释的实例,必须认真记取并引以为戒。

4.有关的设计、地质、试验和科研资料

如计算分析、模型试验、室内外试验、前期监测资料报告、相近工程比较详尽的工程类比资料等。

这些资料的完整与否,将直接影响监测资料整理、分析和反馈的可靠性、质量和水平。

(二)监测资料的表示方法

地下工程监视资料的表示方法有表格、图形、文件、磁盘、录音录

像、计算机数据库等多种形式。

对于文件、磁盘、录音录像和数据库等

表示方法,地下工程与边坡、大坝和坝基等是相近的。

另外,地下工程

所采用的许多监测仪器,如多点位移计、收敛计、测斜计、渗压计、测缝计等,与边坡工程相同,它们的监测资料表示方法,如表格、图形及计算机数据库等,这里主要说明地下工程监测资料图形表示法的特点。

1.物理量过程线

监测物理量(或物理量时间速率)过程线中横坐标采用时间坐标或时间及距工作面距离双坐标;纵坐标采用物理旦(或其速率)量值和距工作面距离双坐标。

图中᳔好有测点布置简图,要在画出过程线的同时,画出开挖进尺过程线;如有可能,图中可画出监控设计曲线。

一般应将监测量的速率过程线放在监测量自身过程线同一幅图的上方或下方,以资对照比较。

除开挖进尺曲线外,必要时还应同时画出监测仪器附近爆破、各种支护等施工作业的进度曲线。

2.时间和空间效应曲线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曲线是由监测物理量过程线分离出来的,是地下工程进行监测资料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

其中,时间效应是指在工作面不动和其他施工作业均不进行的条件下,由于围岩蠕变等原因引起各种监测量随时间的变化。

空间效应是指仅仅由于开挖作业工作面推进引起监浏物理量的变化,一般具有瞬间突变特点,与时间无关,属岩体弹塑性变形。

通常,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与监测物理量总过程线的关系比较复杂,严格说来也不满足更加原理;但对于工程实际问题,在采用钻爆法的条件下,用爆破作业前后监测量之差值表示空间效应,用前次攥破后至下次爆破前监测量之差表示监测量的时间效应,即随时间的变化是可行的。

3.物理量分布图

对地下工程而言,主要是绘制监测物理量沿洞周和围岩深度两个方向的分布图。

4.物理量相关图

包括为进行统计比较而绘制的多测点或不同工程各物理量之间的散点相关图和反映两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曲线相关图。

(三)丢失初始值的估算问题

地下工程监测物理量的计算与其他工程基本一致。

计算过程比较持妹的技术问题是丢失初始值的估算问题。

由地下洞室全断面开挖过程的空间效应曲线图可以看出,在工作面尚未达到监测断面时,围岩已开始变形;工作回到达监侧断画时,围岩变形已达到开挖总变形的20%~30%。

一般情况下,由于仪器只能埋在已开挖出的工作面后方,距工作面0.5~1.0m范围内,因此丢失的初始监测值为总监测值的30%~40%左右。

对于洞径较小的洞室,这一比率还可能增大。

但对洞径较大的洞室,由于将采用台阶式开挖,每一台阶的工作面又有沿洞轴推进的空间效应,情况比较复杂。

一般说来这时丢失的监测量初值比率要大大小于以上数值,具体丢失比率可根据工程经验,前期开挖或有限元计算分析成果参考给定。

二、测点观测值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地下工程监铡资料分析的定性常规方法有比较法、作图法、特征

值统计法和测值影响因素定性分析法等,前三种方法与其他工程类同,下面重点说明测值影响因素定性分析法。

(一)仪器因素

据分析,仪器因素对物理量监测值造成不良影响占物理量测值出

现非正常情况相当大比例,一般仪器对监测值的不良影响主要包括仪

器本身、仪器理设和仪器使用过程对监测值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等情

况。

1.仪器自身因素

仪器本身的影响中仪器质量问题占相当大比重,如部分振弦式仪器常出现停振或异常跳动,电缆受潮等。

一些仪器构造本身的缺欠也是监测资料分析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滑动式测斜仪的位移积累误差。

另外有的仪器对外界环境不适应而不能正常工作,如斜向有弯度的钻孔中的多点位移计,因孔壁摩擦阻力使测值产生锯齿式跳动,差动变压器式仪器接头受潮引起测值异常浮动等。

2.仪器埋设因素

仪器埋设因素如渗压计各层回填料级配不符合要求,出现堵孔,或未能与岩石含水裂隙连通,测不到裂隙水压力等。

测缝汁或收敛计测桩设置位置不当,未能测到岩层或断层上下盘问滑移、开合变形等,多点位移计和测斜管回填灌浆不密实,测桩或锚固点松动等都会对仪器测值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3.仪器使用因素

仪器使用因素对测值的不利影响主要来自人员,使用条件不当或方

法不合理等原因。

其中人的因素可能是人员素质偏低出现的使用方法

不当、测量不及时或产生较大偶然误差和粗大误差。

由于施工干扰或

观测条件限制,出现重要时段漏测。

仪器物理量转换公式的使用、参

数的选取、初始值或基准值选取,差动电阻式仪器电缆长度影响的修

正等,如处置不当亦可对测值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多点位移计和锚索

测力计等仪器,在仪埋前必须进行现场组装和率定。

如现场组装和率

定方法不合理,或用厂家率定参数代替,均可对监测物理量产生较大

不利影响。

(二)施工因素影响

在地下工程施工期,各种施工因素如开挖、爆破、回填灌浆、支护加固等均可对监测值造成不利影响,如不能及时查明和排除,不仅无法正确评价监测物理量和地下洞空围岩的安全稳定性,而且势必将带入运行期,对运行期监测资料分析造成困难。

1.爆破影响

爆破施工的影响:

第一是可引起岩体松动,导致岩体应力降低,并在

洞周附近形成松动圈,松动团范围内岩体破碎,弹性模旦明显降低,位

移显著加大,松动圈范围可由声波法测定。

声波法测量成果及爆破施上

引起位移等物理量监测值增大情况。

第二是可能打坏测桩、测点利仪器

头部,或达成测桩松动、倾斜及破坏,从而影响成果的可靠性。

第三是

爆破开挖引起的岩体震动和空间效应,不仅在爆破地点附近,而且对距

爆破地点有相当距离地段(如20~30m)的监测值也会有一定影响,如不能

及时正确分析查明,将直接影响监测物理量状况和洞室围岩安全稳定性

的正确评价。

2.支护加固措施影响

支护加固措施中分为永久支护和临时支护两大类,其中临时支护措施又有喷射混凝土、预应力或非预应力式锚杆、锚喷网联合支护、钢拱架和预应力锚索等多种形式。

各种支护加固措施均对物理量监测值有重要影响,其对地下洞

室的加固效果也需通过监测数据和资料进行评定。

还应说明的是,

对于地下洞空广泛采用的各类锚喷支护的作用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论证,在许多情况下需要配合进行监测工作,将安全监测数据采集同详细地对施工记录、施工支护类型、部位、参数、支护时机和技术条件等搜集结合起来,通过监测资料评判支护加固措施的效果。

3.支护对围岩变形的约束

监测资料表明,围岩变形受到支护方式、支护时机和支护参数的制约和控制,喷混凝土、锚杆、锚索等不同支护形式对围岩变形的抑制作用是不同的,同时,锚喷支护的时机和强度对围岩变形的抑制作用也有显著差别。

4.支护对监测量影响特点

对于混凝土锚板、混凝土拱,接缝、固结和回填灌浆对物理量监测值的影响也必须进行认真判别和分析。

一般说来,以上加固形式对围岩的作用均有一定滞后,与设置时间不完全对应;另外,受到影响的监测物理量部位也可能与实际加固部位不完全一致。

(三)工程地质因素的影响

1.地质因素对监测量的综合影响

工程地质因素对物理量监测值的影响是基本的和多方面的2.地质构造对监测量的局部影响

研究表明,断层或构造较发育的节理对局部相邻围岩的应力场相位移场可产生显著的影响。

一般说来,洞室开挖后,园岩在经历应力重分布的过程中断层破碎带有可能进入塑性受力状态,使附近围岩的位移值增大,继而出现滑移、错动、断裂和较大裂缝开合变形。

仪表设置位置与其靠近时,应注意考虑这类因素对位移观测慎的影响。

地质构造的影响与地质构造的特征、类型、部位、范围等有密切关系,故应对有关地质资料详细搜集。

另外,测点位置与地质构造的关系也是必须查明的。

对于多点位

移汁、测斜仪等较重要监测项目一定要提供钻孔柱状图,并标明测点

与地质构造,如断层、裂缝等的相对关系,还应由多点位移计各测点

与仪器表头部位的相对变位计算出各测点间相对变位值,并与断层裂

隙等地质构造相互对照,查明变形发生的主要部位和各地质构造带变

形情况。

一些地下工程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