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5412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13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8页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8页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8页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8页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8页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8页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8页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8页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8页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8页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8页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8页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8页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8页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

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

1.0编制依据

1.1合同

电视中心主体工程施工合同。

1.2勘察报告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勘深圳分院编制的《深圳电视台深圳电视中心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编制时间: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1.3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的有效施工图

由机械工业部深圳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地下室部分的结构、建筑施工图,《深圳电视中心地下防水工程深化设计图集》(送审图),及其他专业施工图。

1.4主要国家或行业规范、标准、规程、法规、图集,地方法规图集

规范、标准、文件一览表

类别

名称

编号或文号

国家标准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1-83

国家标准

地基与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2-83

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4-92

行业标准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3-91

国家标准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5-95

国家标准

人防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34-90

国家标准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6-83

国家标准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J108-87

国家标准

预拌砼

GB14902-94

行业标准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10-95

国家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

国家标准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GBJ300-88

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1-88

1.5企业ISO9002质量体系标准文件

公司《质量保证手册》第三版。

2.0电视中心地下室概况

2.1工程建设概况

工程建设概况一览表

工程名程

深圳电视中心

工程地址

深圳市未来城市中心福田中心区的西南角,深南大道与新州路交汇处立交桥东北侧

建设单位

深圳电视台

勘察单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勘深圳分院

建筑设计单位

机械工业部深圳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

工艺设计单位

中国广播电视部设计研究院

总包单位

工程主要的功能和用途

电视演播、制作及传输

工期

3个月

2.2建筑设计概况

2.2.1各部分功能、层高及建筑面积

电视中心共有两层地下室,其中二层地下室建筑面积9568.07m2,塔楼部分层高为5.1m,裙楼部分层高有4m、4.2m等多种,人防部分层高为4.2m,其主要功能区设置及面积如下:

名称

建筑面积(m2)

名称

建筑面积(m2)

人防第一防护单元

976.82

冷冻机房

727.98

人防第二防护单元

787.41

设备用房及其他

1758.17

技术用房

813.18

汽车库(不含人防)

4504.51

一层地下室建筑面积8724.33m2,塔楼部分层高为4.8m,裙楼部分层高有5.8m、5.65m、5.6m等多种,主要功能区设置及其建筑面积如下:

 

名称

建筑面积(m2)

名称

建筑面积(m2)

景片库

1728.6

设备用房及其他

4407.71

厨房

668.51

机械舞台夹层

692.61

餐厅

1917.51

2.2.2地下室防水

本工程为特级建筑,地下室防水按特别重要的对防水有特殊要求的地下防水工程标准设计,它包含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迎水面附加防水、及背水面附加防水三道防水。

目前防水材料及其供应商的选择及评审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2.2.3地下室防火分区

地下一层分为九个防火分区;其中景片库分为四个防火分区,且最大防火分区面积不超过600m2;每个防火分区分别有两个以上的安全疏散口。

地下二层分为四个防火分区。

2.3结构设计概况

该工程地下室埋置深度为15.5m(最低处),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目前桩基已施工完毕。

2.3.1地下室主要结构尺寸

⑴地下室底板主要结构尺寸如下

·桩承台

每根灌注桩顶部与地下室底板的交接处都设有桩承台,桩承台的编号、尺寸、底标高及数量详见下表:

承台编号

承台截面尺寸

(长X宽X高,单位m)

承台底标高

(m)

承台数量

CT1

21.8X11.1X2.05

-15.3

1

CT2

21.75X11.3X2.5

-15.5

1

CT3

-12.0

1

CT4

-11.2

2

CT5

10.8X1.8X1.4

-11.2

1

CT6

4.45X5.8X1.6

-11.4

1

CT7

6.4X2.55X1.6

-11.4

1

CT8

-11.6

1

CT9

7.92X6X1.6

-11.4

1

CT11a

1.8X4.22X1.5

-11.3

2

CT11b

1.8X4.98X1.5

-11.3

2

CT11c

1.8X4.4X1.5

-11.3

1

CT11

1.8X4.64X1.5

-11.3

1

CT12

1.6X1.6X1.1

-10.9

8

CT13a

1.8X1.8X1.3

底标高不等

29

CT13b

1.8X1.8X1.4

底标高不等

6

CT13

1.8X1.8X1.2

底标高不等

62

CT14

2X2X1.4

底标高不等

41

CT15

2.2X2.2X1.6

底标高不等

13

CT16

2.7X2.7X1.8

底标高不等

4

CT17a

3.3X3.5X2.2

-12.0

1

CT17

3.3X3.3X2

-13.2

4

CT18

3.4X3.6X2.7

-12.5

2

CT19

弧形

-11.6

1

·地下室底板

地下室设计为梁板式底板,主楼部分底板厚度为600mm,顶标高为-11.2m。

裙楼舞台部分底板厚度为600mm,顶标高-9.9m,其他部分底板厚度为500mm,顶标高为-9.8m。

地梁截面有550X1100、550X1200、700X1200、600X1200、1000X1200、700X1000等多种,最大截面为1000X2600。

⑵地下二层主要结构尺寸如下

·人防区域顶板厚度为330mm,顶标高有-4.83m及-5.63m两种;

·主楼部分顶板厚度大部分区域为180mm,顶板顶标高以-4.83m为主;

·群楼舞台区域顶板厚度为200mm,顶标高为-6.63m;其他部分顶板厚度150mm,顶标高为-5.63m;

·梁截面尺寸很多,最大截面为800X1750。

·地下一层墙体厚度主要有:

250、300、400、450、500、550、600等多种。

·地下一层柱截面尺寸主要有1400X1400、1300X1300、1100X1100、900X1300、900X1100、900X1000、800X800、700X700、600X600、500X500等多种,主楼有12根钢骨混凝土柱,详见下表:

柱子编号

截面尺寸

(长X宽)

数量

(单位:

根)

备注

SKZ1

1100X1100

2

钢骨混凝土柱

SKZ2

1400X1400

2

钢骨混凝土柱

SKZ3

1400X1400

2

钢骨混凝土柱

SKZ4

1400X1400

2

钢骨混凝土柱

SKZ5

1300X1300

2

钢骨混凝土柱

SKZ6

1300X1300

2

钢骨混凝土柱

2.3.2混凝土品种及强度等级

地下室混凝土品种及强度等级详见下表:

部位

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抗渗等级

备注

地下室桩承台、底板

C30

S8

掺加YK-FS防水剂

底下室外侧板

C30

S8

掺加YK-FS防水剂及PP纤维

地下室一层梁板

C30

地下室水箱间墙板

C30

S8

掺加YK-FS防水剂及PP纤维

塔楼墙柱

C60

群楼墙柱

C40

垫层

C10

防水保护层

C20

细石混凝土

2.3.3钢筋品种及连接方式

该工程的钢筋品种有:

Ⅰ、Ⅱ、Ⅲ级钢。

根据设计要求,直径大于22mm的钢筋采用等强度滚轧直螺纹连接,目前正在进行供应商的选择及评审工作;直径小于等于22mm的钢筋采用绑扎接头,遇到特殊情况,如搭接长度不够时可以采用焊接接头。

采用焊接及螺纹连接接头时,其接头均不宜设在构件最大弯矩处,且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

Ⅰ、Ⅱ级钢筋采用搭接焊接连接时,可采用单面焊或双面焊,优先采用双面焊;Ⅲ级钢筋可采用双面或单面绑条焊。

当钢筋直径大于16mm时,可采用预热闪光对焊。

2.3.4其他

该工程地下室部分设计共设置四条后浇带,横向一道,纵向三道,这四条后浇带将整个地下室分隔为五大块。

根据设计要求,后浇带要在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部完成后60天方可浇筑混凝土。

2.4自然条件

2.4.1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勘深圳分院的《深圳市电视中心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该工程所处位置的水文地质条件如下: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埋藏的土层由上向下依次是:

人工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第四系残积粉质粘土。

下伏基岩为燕山晚期花岗岩。

地下水按其分布及性质可分上下两层,上层属潜水类型,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及第四系各地层中,其中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粗砂及含卵石粗砾砂透水性强,涌水量大,为其主要的含水地层,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水位变化因季节而异。

下层水赋存于燕山晚期花岗岩中,属岩裂隙水。

勘察期间测得两层地下水混合稳定水位埋藏深度为1.40-1.45m。

2.4.2地形条件

电视中心所处地段的地貌单元属冲洪积阶地,后经人工填平改造。

目前,中心大厦的基坑已开挖,工程桩已全部施工完毕,基坑周围临时混凝土道路已完成,生产生活区的地面硬化工作正在进行中。

2.4.3周边道路及交通条件

电视中心三面有城市绿地环绕,两面临城市主干道,其余两面临区

内道路,交通便利。

2.5地下室结构特点

·埋置深,面积大,形状较为复杂;

该工程设两层地下室,最低处标高为-15.50m;地下室平面尺寸约为122mX95m,地下二层面积为9568.07m2,地下一层面积为8724.33m2

·混凝土品种繁多,强度高;

混凝土最高强度等级为C60,外侧板混凝土掺用YK-FS防水剂及PP抗裂纤维。

·底板防水施工困难

底板地梁很多,且都是正向,即向下突出底板底,故底板防水施工较为困难。

·人防、防火、耐火等级要求均较高

——耐火等级:

一级;

——人防等级:

五级人防(防化等级乙级);

——防水等级:

一级。

·弧形墙段较多。

2.5主要实物工程量

主要实物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

实物量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钢筋

T

2448

2

模板

M2

43030

3

混凝土

M3

16510

4

地下室防水

M2

26017

5

土方开挖

M3

13000

6

土方回填

M3

8870

3.0施工部署

3.1工程目标

3.1.1质量目标

地下室结构质量目标为:

优良。

3.1.2工期目标

确保在3个月内完成地下室结构(不包括地下室防水及其周边土方回填)。

3.1.3安全目标

确保无重大伤亡事故,工伤事故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

3.1.4文明施工目标

确保市年度文明工地,争创市示范文明工地。

3.2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见附表一)

3.3施工流水段、施工缝的划分及施工工艺流程

3.3.1施工流水段的划分

地下室以后浇带为界划分为四个施工区段。

①轴~⑧轴/K~T轴间为第Ⅰ段,⑧轴~15轴/K~T轴间为第Ⅱ段,⑧轴~15轴/C~K轴间为第Ⅲ段,①轴~⑧轴/K~C轴间为第Ⅳ段。

Ⅰ段和Ⅱ段由土建一队负责施工,Ⅲ段和Ⅳ段由土建二队负责施工。

Ⅰ段和Ⅳ段同时开始,分别向Ⅱ段、Ⅲ段流水。

施工段的划分和施工顺序详见附图1。

3.3.2水平施工缝的划分

第一道水平施工缝划在地下室底板上500mm(外侧板及水箱间)或底板上表面(内墙柱),第二道水平施工缝划在地下一层楼板板梁底,第三道水平施工缝划在地下一层楼板上300mm,第四道水平施工缝划在一层楼板梁底。

水平施工缝的划分详见附图2。

3.3.3施工工艺流程

土方开挖→垫层混凝土浇筑→砖胎模砌筑→土方回填→地下室底板防水→地下室底板防水保护层→地下室底板及墙柱插筋绑扎→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浇筑→地下室二层满堂红脚手架搭设、墙柱钢筋绑扎→地下室二层墙柱模板支设→地下室二层C60、C40墙柱混凝土→地下二层C60、C40墙柱混凝土分隔缝模板拆除→地下二层其余墙柱混凝土→地下室二层墙柱拆模→地下室二层梁底模→地下室二层梁筋绑扎→地下室二层顶板模→地下室二层顶板筋→地下室二层梁板混凝土→地下室一层满堂红脚手架搭设及墙柱筋绑扎→地下室一层墙柱模→地下室一层墙柱模板支设→地下室一层C60、C40墙柱混凝土→地下一层C60、C40墙柱混凝土分隔缝模板拆除→地下室一层其他墙柱混凝土→地下室一层墙柱拆模→地下室一层梁底模→地下室一层梁筋→地下室一层梁板模→地下室一层板筋→地下室一层梁板混凝土

3.4施工准备

3.4.1劳动力需用量计划

主要劳动力需用量一览表

工种

人数

工种

人数

钢筋工

150

防水工

30

木工(含模板加工)

120

钢筋加工

30

混凝土工

60

管工

15

架工

30

电工

8

电焊工

6

砖工、抹灰工

10

机操工

12

测量工

4

杂工

30

合计

506

3.4.2主要周转材料需用量计划

主要周转材料一览表

材料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碗扣架立杆

LG-240

2785

碗扣架立杆

LG-300

11084

碗扣架横杆

DG-120

49329

碗扣架横杆

DG-90

90639

可调顶撑

KTC-60

13869

胶合板

18mm厚

M2

33700

木方

50X100

M3

385

木方

100X100

M3

152

槽钢

10号

t

230

槽钢

14号

t

14.5

垫片

-100X100X10

16484

硬质PVC管

m

2428

胶杯

11426

普通螺杆

M14

m

7893

高强螺杆

M15

m

4128

φ10以内

t

367

φ25以内

t

1347

φ25以外

t

734

C60

M3

1458

C40

M3

2875.5

C30

M3

11942.7

3.4.3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

地下室施工期间机械设备需用量一览表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混凝土输送泵

HBT-60

4

2

塔吊

H3-36B

3

塔吊

C7022

1

5

钢筋调直机

GJ4-14/4

1

6

钢筋切断机

GJ5-40

3

7

钢筋弯曲机

WJ40-1

3

8

平螺纹套丝机

2

9

对焊机

100KVA

2

10

载重汽车

5t

2

11

搅拌机

250L

2

12

圆盘锯

MJ106

6

13

手提电锯

6

14

混凝土震捣器

20

15

平板振动器

4

16

空压机

6m3

2

17

交流电焊机

BX1-330

5

18

潜水泵

QY-15

20

19

污水泵

5

20

弯箍机

鹤山牌

2

21

砂轮切割机

R6-400A-Ⅱ

4

22

角向磨光机

8

23

全站仪

TC1800

1

24

经纬仪

J2

2

25

冲击钻

2

26

水准仪

DS3

4

27

吸尘器

5

积水吸除

28

发电机

200KW

1

4.0施工进度计划

深圳电视中心地下室工程开工日期为2001年4月28日,完成时间为2001年7月28日,工期为3个月,见地下室施工进度计划17、18。

5.0施工总平面布置

1)总平面布置对施工现场进行了整体规划,在满足施工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紧凑,尽量缩短运输路线及各种管线的距离和长度;充分考虑安全及环保。

2)施工总平面图的内容:

现场出入口及围墙,现场道路及排水,现场机械及设备的布置,现场材料加工、堆放场地,现场办公区、生活区,临时用水布置,临时用电布置。

详见地下室施工总平面19、临电施工总平面图20、用水施工总平面图21。

临电施工总平面图。

6.0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6.1测量放线

6.1.1目的要求

为保证整个工程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正确按图施工。

6.1.2依据

国家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深圳市建设局提供的电视中心建筑红线点

建筑施工图纸

6.1.3人员和仪器配备

1人员配备

根据施工管理工作的需要,在项目部的统一领导下,设置测量管理部门-测量组,测量组设测量主管工程师1人,测量工程师4人,测量工10人(高峰期),组织机构表如表1。

测量检查组负责施工控制点的布设、检查各放线组的工作成果是否正确、现场施放主要控制轴线和水准标高、边坡和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各放线组依据已施放出的主轴线负责各自责任区的所有放线工作。

 

2仪器配备

.全站仪TC18001台(配套设备)

光学经纬仪2台

NA2水准仪2台

GPM3测微器1台(配铟钢尺)

ZL激光垂准仪(天顶仪)1台

现场测量施工用具若干

6.1.4现场施工测量

1在与业主现场交接完建筑红线点后,对建筑红线点的相互关系进行检查,无误后利用红线点布设现场施工用控制网点。

施工用控制网分为外部控制网和内部控制网,外部控制网布设下图,其主要为首层和地下室测量放线和布设内部控制网用。

2基坑变形监测

基坑的变形监测由业主聘请的专业的测量技术人员负责监测。

3验桩

在与业主移交完施工现场后,依据施工控制点对已施工完毕的孔桩位置进行复测,将测量成果资料报业主和监理公司备案,如无误,进行下一步测量工序。

K06

K07

 

 

 

6.1.5测量放线

首层和地下室测量放线依据基坑四周的控制点采用外控法。

在作业层首先由检查组将主要轴线(如①--⑩)投放于砼面或模板面上,再由放线组依据施工图上各构筑物与相应轴线间的相对尺寸将构筑物的结构边线弹出,在砼面上放线时,在放出构筑物结构边线的同时,还要弹出300mm的检查线,以便混凝土浇筑前模板、钢筋的检查和后续施工时利用。

二层以上楼层测量放线采用内控法(内控点布设如下图示意)。

首先在首层±0.00m混凝土浇筑完后布设内控点,二层以上楼层每层需在正

 

 

对于内控点的垂直方向预留200*200的孔洞。

每层在需放线时,先将内控点由首层或内控点转换层用天顶仪投于作业层面,然后依所投点放出本作业层的主要控制轴线,再由放线组施放构筑物的细部尺寸,如果在砼面放线,则应弹出相应构筑物的300mm检查线。

在土建混凝土施工完,模板拆除后,在每层的柱、剪力墙、楼层側

边缘混凝土面上分别弹出相应的轴线和对应板面的+1.00m标高线。

供后续的装饰和安装工程用。

水准控制高程不能逐层传递,以避免误差的累计。

在±0.00m层混凝土柱拆模后,在建筑物四周柱子上分别测量出向上引测用水准高程点+0.50m。

每层使用时用50m铟钢尺和拉力计分别引侧到施工作业面。

在地下室施工时,每层标高用仪器从外控点高程引测下去。

同内控点一样,水准高程控制点也需要转换层。

根据施工具体情况,每施工8---10层设转换层(包括坐标点和水准点)。

依据实际情况在此层将轴线和水准高程控制点调校一次,转换层上部各楼层的控制点分别由相应转换层引测。

特殊部位如圆球面弧放线,因球面弧在施工过程中为变径弧,因此采用非常规放线法—三维坐标(X,Y,Z)放线法。

以球面弧与混凝土板面第一次相交的平面为假定0.0m平面,以球面与⑤轴线交点为起算点a,依据施工图纸计算出此点的坐标(X,Y,Z),以a点为起点,以500mm为基本长度,在此平面分别向a点两侧分割圆弧,分别依据施工图纸计算出各分割点的坐标(X,Y,Z),再以垂直方向间隔500mm为分隔层分隔球面,以假定0.0m平面同样的方法分别计算出各分隔层面各分割点的相应坐标(X,Y,Z),然后将全站仪架设于相应的混凝土板面上,用全站仪分别施放出相应分割点的坐标。

将各分割点相应连线,球面弧既成。

测量放线的误差限差参照国家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施工中测量放线误差要求将严格按照规范技术指标执行。

6.1.6钢结构安装的测量定位

在钢结构安装就位前应首先依据土建施工时布设的测量控制点,对土建预埋的螺栓、预埋件进行复测检查,将检查结果报呈业主、监理公司备案。

如果出现超过允许值的偏差,应对预埋的螺栓、预埋件进行调整,直到设计位置或设计误差允许范围内。

再次在预埋的螺栓、预埋件上要弹出设计中心线,在需要安装的钢结构的四个侧面分别弹出其中心线,准备工作完后才能安装就位。

在安装钢结构时,钢结构就位要准确,使其中心线与设计中心线要重合。

在安装过程中要使用经纬仪或水准仪跟踪调整。

如钢柱安装时,在其就位正确后,在钢柱正对面和侧面成90度角的适当位置分别架设两台经纬仪,调整好仪器后,分别用仪器目镜的十字丝中心线照准钢柱顶端的中心线,然后成垂直面移动仪器目镜,将仪器物镜照准柱底部,测量仪器目镜的十字丝中心线与钢柱底部中心线的距离偏差,此偏差表示钢柱本身顶部相对底部的垂直度偏差,如此偏差超过允许值,向仪器十字丝中心线相对于钢柱中心线位置的反方向调整钢柱的顶部,直到此垂直偏差达到设计允许范围内为止。

6.1.7建筑主体结构的沉降监测

建筑主体的沉降成果分析是此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此建筑物能否安全使用的重要依据。

因此做好沉降观测和观测成果记录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建筑物沉降监测点位的设置要依据其本身的荷载和其它方面(如风、雨等)的影响而定,由设计单位在建筑施工图纸上标识出,由施工单位依图预埋。

在建筑物的周边地面不易沉降变形、点位不易被破坏的地方布设4—5个沉降观测起算原点,由业主提供的红线点高程利用NA2+GPM3采用四等闭合水准往返测量法按规范要求测出各点高程,呈报业主和监理公司复核批准后方可使用。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同样采用四等闭合水准往返测量法,将建筑物四周的沉降观测起算原点和沉降观测点一起按照规范要求测量。

沉降观测周期一般为每施工2层观测一次,将每次沉降观测数据计算整理、填表、绘图(包括点位图、观测导线网络图、沉降点沉降值与观测时间的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