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敷中药疗法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5444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熨敷中药疗法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熨敷中药疗法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熨敷中药疗法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熨敷中药疗法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熨敷中药疗法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熨敷中药疗法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熨敷中药疗法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熨敷中药疗法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熨敷中药疗法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熨敷中药疗法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熨敷中药疗法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熨敷中药疗法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熨敷中药疗法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熨敷中药疗法doc.docx

《熨敷中药疗法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熨敷中药疗法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熨敷中药疗法doc.docx

熨敷中药疗法doc

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

一、定义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适应症

颈椎病,腰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退行性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足底痛,阳痿,痛经。

三、穴位的选择:

颈椎病(痹证)主穴:

颈夹脊、风池、大椎、阿是穴;配穴:

肩井、肩髃、曲池、外关、中渚、合谷、后溪、百会

落枕(痹证、项强)主穴:

风池、大椎、阿是穴、后溪、悬钟;配穴:

落枕穴、肩井、肩中俞、肩外俞、颈夹脊、外关

肩关节周围炎(漏肩风、冻结肩、肩凝证)主穴:

肩髃、肩贞、臂臑、肩髎、阿是穴;配穴:

曲池、天宗、外关、合谷、条口、肩井、中渚、承山、臑俞

肱骨外上髁炎(肘痛、肘劳、伤筋)主穴:

阿是穴;配穴:

曲池、手三里

急性腰扭伤(闪腰)主穴:

阿是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配穴:

后溪、委中、腰痛(手针)、人中

腰椎间盘突出症(痹证、腰痛)主穴:

相应夹脊穴、肾俞、大肠俞、秩边、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悬中、昆仑、阿是穴(压痛点);配穴:

腰阳关、志室、殷门、风市、阴陵泉、三阴交、命门、八髎

足底痛(跟痛)主穴:

阿是穴(压痛点);配穴:

太溪、昆仑、申脉、照海、仆参

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历节风)主穴:

大椎、至阳、夹脊、脾俞、肾俞、命门、曲池、外关、足三里;配穴:

肩髃、肩髎、尺泽、少海、阳溪、阳谷、阳池、大陵、八邪、四缝、环跳、秩边、膝眼、委中、阳陵泉、阴陵泉、解溪、昆仑、八风、

阳痿(阴痿)主穴:

关元、肾俞、三阴交、太冲、配穴:

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命门、中极、膀胱俞、阴陵泉、八醪

痛经(少腹痛)主穴:

关元、中极、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次髎;配穴:

水道,大赫,地机,太冲,归来,脾俞,血诲,肝俞,肾俞,命门

每次取穴4-6个。

四、药物的选择

1基础方:

川乌、草乌、芒硝、生栀子、生大黄、冰片、葛根、赤芍、丹皮、延胡索

2血瘀为主者:

加当归、红花、川芎

3风湿为主者:

加威灵仙、羌活、白芷

4脾肾阳虚者:

加川椒、肉桂

根据中医的辩证,属血瘀者1+2,属风湿者1+3,属脾肾阳虚者1+4,

五、操作步骤

1、药物制备及准备:

1)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2)药物的制备方法:

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3)将上诉的药粉与等份的酒精、蜂蜜、甘油充分的混合,备用。

  

4)部位:

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5)体位:

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6)环境:

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7)消毒:

①部位:

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

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

1)贴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2)敷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

3)填法:

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

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4)熨贴法:

将熨贴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

或先将贴剂贴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

3、贴敷时间

  ①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1-2天,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12-24小时。

  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4、疗程

  连续贴敷5次为一疗程。

连续治疗三个疗程为一个周期,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5、疗效观察 

1、治愈:

原有症状消失,肢体的功能恢复正常。

2、好转:

原有的症状减轻,肢体的功能较前好转明显。

3、未愈:

原有的症状无改善。

 

六、注意事项

 1、选准穴位,注意体位  穴位敷贴疗法是以穴位作为治疗区域,选好、选准穴位十分重要。

敷贴穴位在选择时,除了和其他刺灸疗法一样,据症情予以最佳处方外,还应注意,穴位不可选得过多以及少选关节或其他活动度较大的部位的穴位,以避免贴时容易脱落。

其次,穴区要选准,尽量采用体表标志。

在敷贴时,根据穴位所在部位,分别要求患者保持平卧、正坐、俯首、平肩等正确姿势,使之能敷贴稳妥,防止药物流失。

  2、局部清洁,预防不良反应  在药物敷贴之前,穴区局部应洗净擦干或用75%酒精消毒。

这有两个好处,一是,尽管穴位敷贴的药物对皮肤刺激性很小或其他不良反应(局部灼伤、起泡)穴区消毒搞好,可以避免感染;二是穴区清洁后,敷贴多较牢固,不易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凡局部穴区有感染或被损,不宜贴敷;如贴敷后出现过敏反应者,应查清原因,如系药物所致,宜停用此类药物;如为胶布所致,可改用纱布包扎。

  3、认真固定,时间适宜  穴位敷贴疗法,是将不同剂型的药物贴敷于穴区,为了保证药物不流失并维持足够的时间,覆盖固定十分重要。

在覆盖时,应据剂型而有所区别,膏药只须直接贴压在穴区;药饼、药丸等剂型,加盖消毒纱布和胶布固定即可。

在固定时,应视部位和对象的不同区别对待,体表活动较小的部位,如颈面、躯干等只须胶布固定,而四肢关节及足心等,宜加绷带束紧固定。

小儿往往会用手抓撕敷贴部,亦适宜用绷带固定。

敷贴药物的时间,在依据症情需要的前提下,还应注意:

有一定刺激性的药物敷贴时间不可过长,小儿穴位敷贴时间不可过长,有过敏反应史的患者,更不宜过长。

另外,对某些穴位敷贴时间要恰当选择,如涌泉穴,在临睡前敷贴,起床时去掉为好,以免影响行走;面部穴,最好也按此法,不影响美容。

  4、精确配方,注意保存  敷药制备,是获取疗效的重要环节。

敷药处方要求在继际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辨证用药,药以味少量小力宏为佳。

在配制时,更应根据药物特点和症情,制成不同剂型。

敷贴药物多为辛香之品,为防止气味挥发,药粉配制好后,宜装入玻璃瓶或瓷瓶,密封保存备用。

  

  5、综合治疗,提高效果穴位敷贴疗法,仅管对多种病症有良好的效果,但毕竟只是祖国医学外治法中之一种,面对复杂的病症,它亦有局限性。

所以在临床治疗时,也一定要消除“百病一贴”的狭隘观点,充分有机结合其他各种疗法,如针刺、拔罐、刺血、艾灸及中药内服等,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七、禁忌

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低频电疗法

一、定义将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称作低频电流,或低频脉冲电流。

应用低频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电疗法,又称低频脉冲电疗法。

低频电疗法包括: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TENS疗法、电体操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疗法、感应电疗法、电兴奋疗法、电睡眠疗法、间动电疗法、超刺激电疗法、直角脉冲脊髓通电疗法、脊髓电刺激疗法、微电流疗法、高压脉冲电疗法等。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1)止痛作用与促进血液循环作用:

各种扭挫伤、肌筋膜炎、瘢痕、粘连、慢性炎症等软组织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骨关节疾病、脉管炎等血管疾病等;

2)兴奋神经肌肉收缩作用:

各种神经炎、脑与脊髓损伤所致的肢体瘫痪、废用性肌萎缩、尿潴留、肌张力低下、弛缓性便秘、癔症性瘫痪、外周神经损伤等。

三、临床举例

颈椎病(痹证)主穴:

颈夹脊、风池、大椎、阿是穴等穴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痹证、腰痛)主穴:

相应夹脊穴、肾俞、大肠俞、秩边、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悬中、昆仑、阿是穴(压痛点);

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历节风)主穴:

大椎、至阳、夹脊、脾俞、肾俞、命门、曲池、外关、足三里、阿是穴等

四、操作方法与步骤

(1)治疗前准备:

按照治疗目的与部位选择电极,检查电极、导线连接正确,仪器电流输出调零后开机。

暴露患者治疗区域皮肤,按照需要放置电极,采取并置法或对置法,电极紧密平整接触皮肤。

(2)治疗操作:

选择所需波形与物理参数,缓慢调节电流强度直至达到治疗剂量,治疗剂量可用电流量直接表示,也可用感觉阈、运动阈等人体反应情况表示,在治疗时间内可根据需要调节电流输出。

当需要移动法治疗时,可采用单点手柄电极或滚动电极为主电极。

(3)治疗结束:

输出调零,取下电极后检查治疗部位皮肤,关机。

五、注意事项

(1)治疗前:

以兴奋神经肌肉为主要治疗目的时,神经肌肉电诊断有助于治疗参数的合理选择。

将治疗中的正常感觉和可能的异常感觉告知患者,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2)治疗中:

皮肤微细损伤局部可用绝缘衬垫后使用低频电疗法。

局部感觉障碍区域治疗时,需采用低电流强度谨慎治疗。

电极需有良好固定,保证治疗过程中电极不滑落。

(3)治疗时,详细参考各种仪器说明及操作注意事项。

六、禁忌证:

1)全身情况:

出血倾向、癫痫,传染性疾病、各种重要脏器疾病急性进展期和危重期;

2)局部情况:

金属异物及结核病灶局部,有心脏起搏器,心前区、颈动脉窦区、体腔、孕妇腰腹部等特定部位,皮肤过敏、破损、感染、皮疹等区域。

经穴光疗(红外线疼痛疗法)治疗技术

一、定义应用电磁波谱中的红外线部分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红外线疗法。

红外线为一种不可见光线,波长为0.76~400um。

根据波长可将红外线分为短波红外线(0.76~1.5nm)和长波红外线(1.5~400um)。

二、适应证

各种亚急性及慢性损伤和炎症、浸润块、硬结、肠粘连、肌痉挛、电刺激及按摩前准备、主被动功能训练前准备等。

三、临床应用

痹证、项强(落枕)主穴:

风池、大椎、阿是穴、后溪、悬钟、阿是穴等穴位。

肘痛、肘劳、伤筋(肱骨外上髁炎)主穴:

阿是穴;配穴:

曲池、手三里等穴位。

闪腰(急性腰扭伤)主穴:

阿是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配穴:

后溪、委中、腰痛(手针)、人中等穴位。

四、操作方法与步骤

用物准备:

红外线治疗仪、保护眼睛用纱布或生理盐水棉球等。

(1)治疗前准备:

检查灯泡、辐射板有无碎裂,灯头安装是否牢固,支架是否稳妥。

接通电源,使灯头、灯泡预热5~10分钟。

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

(2)治疗时操作:

移动灯头,距治疗部位20~50cm不等,使灯头中心对准病患部位,以患者有舒适温热感为度。

每日1次,每次治疗20~30分钟。

(3)治疗结束:

移开灯头,检查皮肤,拭去汗水。

五、注意事项

(1)头、面、肩、胸部治疗时患者应戴墨镜或以布巾、纸巾或浸水棉花覆盖眼部,避免红外线直射眼部。

(2)治疗部位有伤口时应先予清洁擦净处理。

(3)治疗过程中患者不得随意挪动体位或拉动灯头,以防烫伤。

(4)治疗过程中如出汗过多,感觉头晕、心慌等应适当加大灯距。

治疗后休息、饮水。

(5)神志昏迷者或局部有感觉障碍、血液循环障碍、瘢痕者治疗时应适当加大灯距或关闭部分灯泡,以防烧伤。

(6)多次治疗后治疗部位皮肤可出现网状红斑和色素沉着。

六、禁忌证

急性损伤、化脓性炎症、循环障碍、局部皮肤感觉障碍、血栓性深静脉炎、认知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水肿及出血倾向、老弱年幼患者、体内内置物患者等。

经穴超声治疗技术

一、定义

频率高于2k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应用500~5000KHz的超声能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超声波疗法。

二、适应证

适应证:

各类软组织扭挫伤、乳腺炎、瘢痕、组织内硬结、前列腺炎、肾与输尿管结石、各类骨关节病、颈腰椎病、各类脉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便秘、胆囊炎、脑卒中、脊髓损伤、各类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瘙痒症、鼻窦炎、耳聋、颞颌关节功能紊乱、视网膜病变及眼内病变等。

三、临床应用举隅

足跟痛(足底痛)主穴:

阿是穴(压痛点);配穴:

太溪、昆仑、申脉、照海、仆参等穴位。

漏肩风、冻结肩、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主穴:

肩髃、肩贞、臂臑、肩髎、阿是穴;配穴:

曲池、天宗、外关、合谷、条口、肩井、中渚、承山、臑俞等穴位。

肘痛、肘劳、伤筋(肱骨外上髁炎)主穴:

阿是穴(压痛点);配穴:

曲池、手三里等穴位。

四、操作方法与步骤

设备与用具超声波治疗仪;辅助设备:

包括水槽、水袋、漏斗、声头接管,它们用于特殊治疗;耦合剂:

减少声头与皮肤之间的声能损耗。

(1)直接接触法:

1)治疗前准备:

患者充分暴露治疗部位,均匀涂上接触剂。

2)治疗时操作:

接通电源,将声头置于治疗部位。

打开超声波治疗仪电源开关,选择输出波形的类型、输出强度和治疗时间。

固定法时将声头以适当压力固定于治疗部位,剂量宜小,连续波的中等剂量一般为0.3~0.4W/cm2,时间3~5分钟;移动法时将声头紧密接触治疗部位做缓慢往返或圆圈移动,声头移动速度以1~2cm/s为宜。

连续波的剂量一般为声强0.5~1.0~1.2W/cm2,不得>1.5W/cm2。

剂量选择脉冲超声波,常用的脉冲通断比为1:

5和1:

20。

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1~15分钟,多选用5~10分钟。

3)治疗结束:

将超声输出调回零位,关闭电源。

(2)水下法:

1)治疗前准备:

适用于表面凹凸不平、细小和痛觉敏感的部位。

2)治疗时操作:

患者将手足等治疗部位与声头放入水中,声头距离皮肤2~4cm。

调节时间和剂量,开机。

3)治疗结束:

按照与开机相反的顺序关闭仪器,再将声头移开。

清洁治疗部位,用75%的酒精消毒声头,置于声头架上。

(3)水囊法:

1)治疗前准备:

将水煮沸,冷却后缓慢灌注水袋,不得有气泡。

选择体表不平、治疗声头不易接触的部位。

2)治疗时操作:

将不含气体的水囊置于治疗部位,水囊与皮肤及声头之间均涂接触剂,剂量与方法参照固定法进行治疗。

3)治疗结束:

按照与开机相反的顺序关闭仪器,再将声头移开。

五、注意事项

(1)治疗中:

操作者不要用手直接持声头进行治疗,可戴双层手套操作。

治疗仪器连续使用时,注意检查声头温度,避免烫伤或损坏仪器。

声头不能空载,会导致声头损坏,声头尽可能垂直于治疗部位表面。

使用适量耦合剂,适当用力压紧使声头与皮肤表面紧密接触。

(2)水下法:

用去气水,检查皮肤上也不得有气泡。

(3)移动法:

声头的移动要均匀,使超声能量均匀分布。

(4)固定法:

皮下骨突部位治疗时,超声强度宜小。

声头不能在骨突部位停留,治疗不能引起疼痛。

如治疗局部过热或疼痛,应移动声头或降低强度以免发生烫伤。

(5)眼部超声波:

采用水囊法为宜,剂量应严格掌握。

(6)药物透入:

避免用腐蚀声头和有刺激的药物,注意药物禁忌、过敏反应等。

六、禁忌证

恶性肿瘤局部(高强度聚集超声波治疗肿瘤时除外)、化脓性炎症、活动性结核局部、出血倾向局部、植入心脏起搏器局部、孕妇腹部、儿童骨骺部。

 

中药熨敷技术操作规范

1.定义

中药熨敷疗法是将药物或其他物体炒热热熨或冷敷患处,借助药性及温度等物理作用,使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也是藏药特色疗法,可分为冷敷法和热熨法两种方法,本法通过药性和温度作用,使腠理开阖、气血通调,散热(或散寒)止痛,法风除湿,达到治疗效果。

2.操作步骤与要求

2.1环境要求

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2.2操作方法

冷敷法

  星水(星夜取的水)喷激或灌于牛羊胃中冷敷患处,治疗扩散伤热、波动热、热性刺痛等疾病。

星水浇淋,治瘟热、波动热热邪播散和陈旧热等。

目被利器创伤发肿,以星水灌入羊胃中冷敷。

肉类中毒引起喉闭发热,以白草乌研末,雪水调和,装入羊胃中冷敷,并挤出药汁滴入喉部。

痢疾,用白草乌、山矾叶研末,调以星水或雪水,灌入羊胃中冷敷腹部,血胆疾病、热性腹绞痛、木布急腹痛(胃溃疡)等,用水底冷石子敷患处。

热性刺痛、血胆症,用水底冷石和旧犁铁冷敷。

热性刺痛,用生长于雪山岩石边的紫堇研末,黄牛酪汁调拌,冷敷于患处。

鼻衄不止,用星水和水潭底的黑泥浆,在前额发际与脑后枕骨,处冷敷。

血热引起的齿痛,因风齿龈红肿,用水潭底黑泥浆冷敷。

痛风引起的足灼痛,用木藤寥与水调和进行冷敷,或用湿牛屎冷敷。

热熨法

  此法用于寒性疾病,但有时对热性疾病也有疗效。

用炒热的盐巴,布包裹热熨,治消化不良、宿食不化。

急腹痛等。

外伤炎肿与瘀血凝结者,用水中石子烤热后热敷,消肿止痛。

肝血瘀结,急痛者,用垣衣烘热与炒青稞交替热熨。

肾冷疼痛和尿清不利者,用于酒糟烘热,布包裹热熨。

产后小腹、肾腰及骶骨等疼痛者,用东向的旱獭洞口土,酒喷后烘热敷于患处。

木布病寒热相搏引起的急腹痛,用扁叶珊瑚盘、亚大黄叶、山矾叶加水浸泡煮热后,布包裹热敷,还可治各种中毒症、陈血、外伤出血落于胃中的疾病。

不消化引起的寒性痞瘤,用鸽粪烘热,布包裹热熨。

胃、肾、腰部的寒性疾病,用砖块或陶片置火中烧热熨敷。

虫病引起的急腹痛,用独活根叶、烘热后熨敷。

肛门蛲虫,用黑蒿烘热外敷。

因寒脱肛,用有油脂的布团烘热后热敷肛门。

隆病引起的刺痛,用油毡片烘热敷于患处,然后取水中石子烘热置于油毡上热敷。

腰肾受寒疼痛,用猞猁皮或狼皮裹包患处。

胃、小肠寒冷,以两手互相摩擦发热后温熨。

黄水降于关节者,以酒浸石子,加温后热敷。

或用干酒糟、墙上垣衣烘热外敷。

寒性尿闭,用油渣饼及鸽子粪烘热熨敷前后身的膀胱穴。

虚热与风刺痛者,用陈骨砸碎后,喷酒烘热,布包裹热熨风穴。

四肢黄水充斥者,以羊粪喷酒烘热后敷之。

3.适应症

凡培根病、剑突痞瘤、胃铁垢症、胃火衰败、湿痹、肌肉萎缩、风刺痛。

不消化症、急腹痛、黄水病、血冷凝,热性疼痛等,均可用本法治疗。

4.注意事项

在熨敷时若局部出现红、痒、皮疹等现象应立即停用。

如果痛经症状较重或经上述治疗无改善时应到医院治疗。

中药湿敷操作规范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目的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操作程序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

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三、中药湿敷疗法禁忌

(一)禁忌证

1、一般内科疾病不宜使用。

  2.大疱性皮肤病及表皮剥脱松解不宜使用。

(二)注意事项

l.纱布从药液中捞出时,要拧挤得不干不湿,恰到好处。

过干了效果不好,过湿了药液漫流。

2.药液不要太烫,防止烫伤。

3.药物组成可根据不同的疾病,作适当的调整和化裁。

4.在应用湿敷疗法的同时,还可根据病情适当配合熏洗、药物内服和针灸等疗法,以增强疗效。

 

5.注意保持敷料湿润与创面清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