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课内阅读《黄河颂》.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95798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课内阅读《黄河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下课内阅读《黄河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下课内阅读《黄河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下课内阅读《黄河颂》.doc

《六下课内阅读《黄河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课内阅读《黄河颂》.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下课内阅读《黄河颂》.doc

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

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3、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黄河?

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勇往直前,坚不可摧……

4、这首诗歌是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

诗是从歌颂黄河、赞美中华儿女的角度来表达爱国之情的。

因为黄河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

5、结构:

6、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赞颂黄河的精神?

自然特点(奔向东南——结成九曲连环)

地理特点(从昆仑山下——劈成南北两面)

历史贡献(啊!

黄河——发扬滋长)

7、朗读“颂黄河”部分,思考:

诗人从几方面来歌颂黄河?

黄河养育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中华民族

黄河激励中华民族

8、“望黄河”这个层次中,诗人望黄河的视角有哪些?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远镜头——近镜头——俯瞰——纵向——横向

远近结合,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雄浑开阔、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势不可挡、坚不可摧的黄河立体画卷。

9、开头的朗诵词的作用是什么?

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的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

10、“颂”前对黃河的描绘有什么作用?

为“颂”蓄势

11、歌词反复出现“啊!

黄河!

”有何作用?

(1)使得歌词主体部分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即“颂黄河”部分可清楚地划分为“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三个层次。

由实到虚,逐步深入。

(2)有利于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表达对黄河的礼赞之情。

简而言之:

加强了抒情语气,又体现了诗歌的内容层次。

12、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本诗首尾呼应,但序曲部分重点在“黄河”上,尾声部分重点在“中华儿女”上。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绘黄河”部分所写的内容及其作用。

从三方面实写黄河之景,表现颂歌气势,为“颂黄河”蓄势。

14、根据“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划分层次并能概括大意

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望黄河——颂黄河

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15、诗人反复吟唱:

“啊!

黄河!

”, 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层的情感与气魄呢?

是摇篮,舒缓深沉

是屏障,坚强有力

是臂膀,高亢激昂

16、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

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