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古建筑中建筑细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5818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当山古建筑中建筑细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武当山古建筑中建筑细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武当山古建筑中建筑细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武当山古建筑中建筑细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武当山古建筑中建筑细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武当山古建筑中建筑细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武当山古建筑中建筑细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武当山古建筑中建筑细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武当山古建筑中建筑细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武当山古建筑中建筑细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当山古建筑中建筑细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武当山古建筑中建筑细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当山古建筑中建筑细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当山古建筑中建筑细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1.1武当山概况

武当山是世界著名的道教圣地,真武大帝道场,太极拳发源地,张三丰隐仙地。

以其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饮誉海内外的武当武术、绚丽多姿的山岳风光而闻名于世。

以下主要从道教文化、真武大帝与武当山、武当山古建筑构成这三个方面来介绍武当山概况。

1.1.1道教文化

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

武当山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清之际,这里属于全真教龙门派,其发展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支持和推崇,成为全国最大的道场和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影响深远,在中国道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其道教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保存完好的道教古建筑群: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道教古建筑群,是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特色突出,主要包括太子坡建筑群、金顶建筑群、南岩宫建筑群等。

名扬四海、自成一派的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中最重要流派之一,由明代著名的道士张三丰创建,张三丰当年因在武当山看到蛇鹊相斗,而悟出太极拳,至今武当山上还有三丰派,武当功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份宝贵的遗产,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如今武当拳、太极拳、太极剑已是闻名天下,深受民众的喜爱。

富有仙乐神韵特色的道教音乐:

武当道教音乐是中国道教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乐是道士们念经和进行法事活动时表演的,由于历史及所处地域等原因,武当道乐内涵极为丰富,虽属地方道乐,但却有着宫廷音乐的庄严典雅。

武当韵,悦耳动听,它是武当山宗教文化遗产中极富特色的一部分。

道教文物:

武当山所存各种文物,现在已经注册者共计七千四百余件,从质地上看,武当山现存文物质地主要包括:

金、银、铜、铁、木、石质、绢纸等等,其中以真武为题材相关文物,乃是我国最多,这些文物包括地面古建筑、神祗雕塑、道教法器、绘画、匾额、楹联等等,武当山特别是真武神塑像,涵盖真武从幼年到神化,材质也有石质、木质、金质等等,真武样式也是多变的,有站立,还有坐着的,还有手执神器的。

另外还有其他道教神仙,如九天玄女、救苦天尊、三清像,财神像,青龙白虎像等等,还有许多关于真武大帝的绘画,道教法器有莲花灯、海灯、天乙真庆宫钟、铁罄、香炉、铜花瓶等等,还有宫观悬挂的匾额,楹联都是研究道教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早就道教医学:

武当山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中药材,是我国现存野生药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初步确定武当山现有野生药材617种。

俗话说“十道九医”,道教素有重视医药学研究的传统,结合其博大精深的道教养生文化加上丰富的医药资源,武当山道教医学服务于当地山民和道士,是中国道教医学一部分。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武当山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本地留下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其中以道教气息浓郁的民俗文化为特征:

如武当真武信仰民俗、进香、斋膳禁忌等习俗;

如三月三、九月九等与道教信仰密切相关的游艺节日民俗。

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武当民俗文化还表现出来源广泛、南北相融、多姿多彩的显著特点。

1.1.2真武大帝与武当山

武当山被道教尊奉为“北极真武玄天上帝”的得道圣地,道教不仅仅认为真武大帝是北方之神,更是水神,水克火,故而在北方多火灾环境下,信奉真武大帝人也越来越多,明以后,真武大帝更被神化成战神、雷祖、司命之神,保一地平安,当地一直流传着真武大帝“无幽不察,无愿不成”说法。

在造神过程中,虚构了真武大帝为净乐王子,舍弃皇位,在紫府元君指点下,修道武当山,苦学于太子坡,磨针井受老妪点化刻苦求学,剑河斩断真武思母之情,随后降服黑虎,斩妖伏魔,于梳妆台梳妆,飞升崖五龙捧圣,得道成仙,后一步八百里向无量佛借得武当山作为自己道场,就像关公羽化成神有相应从神,真武大帝在神化过程中,也构成庞大真武神系。

真武大帝的从神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真武大帝视察三界、斩妖除魔时候所帅天兵天将、雷神电母等,另一类是从祀真武大帝左右,为其服务,执掌仪仗礼仪。

最后一类便是真武修道成仙时候收复山精妖怪,如黑虎、乌鸦等,武当山可以说的上是将真武神从幼年求学到修仙到位列仙班一个完整的过程演示。

1.1.3古建筑构成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唐姚简建“五龙祠”乃武当山建筑之始,但后来焚毁,现存五龙祠乃是后代重建,随后五代和北宋时期,又陆续在山上兴建五龙观、紫虚宫、云霞观、延长宫、佑圣宫、冲虚庵、黑虎祠、紫极宫等。

宋末元初,武当山古建筑颇具规模,依元《白浪双峪黑龙洞记碑》记载,当时武当山古建筑有“山列九宫八观,而五龙居先”,九宫为五龙宫、紫霄宫、太和宫、真庆宫、紫虚宫、延长宫、紫极宫、天宫;

八观为:

缘和观、回龙观、三清观、太玄观、佑圣观等,明代,永乐大帝崇信玄武,以玄武主水避北方之火,在武当山大修道观,这一时期在武当山兴建了大批建筑,建筑规模大、档次高,主要建筑采取故宫修建手法,如庑殿顶、琉璃瓦等的使用,玉虚宫更是有南故宫之美誉,从永乐帝到嘉靖三十一年“治世玄岳”牌坊建成,历经百余年建造,武当山建筑群方才形成今天以八宫两观为主体的庞大规模。

玄岳门:

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

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高12米、宽12.8米,石凿榫卯而成。

坊额正中上刻“治世玄岳”四字,系明嘉靖帝亲书,笔势隽永刚健,意为“以武当玄岳之道来治理天下”。

石坊刻有仙鹤游云、八仙迎宾等图案,雕工精细,为明代石雕艺术的精品,玄岳门上刻有楹联“好大胆,敢来见我;

快回头,切莫害人。

”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虚宫:

全称“玄天玉虚宫”。

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嘉靖三十一年(1552)维修。

原为五进三路院落,东中西三院共建有宫门、朝拜殿、龙虎殿、年殿、父母殿、启圣殿、元君殿、无梁殿、望仙台、御花园及祠、堂、庙、坛、楼、阁等各种建筑二千二百余间,后焚毁,现仅存遗址及四个龟驼碑雕塑,玉虚宫于2001年被宣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子坡建筑群:

太子坡又名复真观。

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修建。

现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剑河旁武当山最大建筑群,包括回龙观、磨针井(纯阳宫)、老君堂、八仙观等,其中以磨针井规模最大,磨针井又名纯阳宫。

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有厢房50余间,面积1700平方米。

现存建筑修建于咸丰二年,包括祖师殿、回心庵,祖师殿中所绘《真武修真图》,是武当山少有绘画精品。

另外还有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等建筑奇观。

南岩宫建筑群:

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包括天乙真庆宫、两仪殿、飞升崖、梳妆台、龙头香等21栋建筑,天乙真庆宫为石质仿木结构建筑,其中包括大至屋顶、梁柱,小至斗拱,皆是石雕。

其中供奉的“太子卧龙床”乃是雕刻中精品,龙头香更是千古奇谈,由一截悬于半空石柱雕刻而成,精美至极,是历代香客祈福公认最虔诚地方。

1996年被宣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琼台观:

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

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

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光绪年间重建部分宫观,琼台观分为上观、中观、下观三观。

上观叫“白玉龟台”,中观叫“紫岳琼台”,下观叫“玉乐霄台”。

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

紫霄宫建筑群:

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紫霄宫背依展旗峰;

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

右为雷神洞;

左为禹迹池、宝珠峰。

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主要包括紫霄殿、父母殿、龙虎殿、十方堂、钟鼓楼等建筑物,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明嘉清三十一年扩建。

紫霄殿是武当山紫霄宫的正殿,这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筑物,面宽进深均为五间,碧瓦丹墙,雕梁画栋,雄伟壮观。

【2】其额枋、斗拱、天花,遍施彩绘,殿内供有玉皇、真武、灵官诸神像。

四门悬挂有“始判六天” 

“云外清都” 

“协赞中天”“仁慈远被” 

“泽被群生” 

“万法归宗”多块匾额,另有楹联“三世有缘人涉水登山朝圣境, 

一声无量佛惊天动地振玄都”“金殿重辉看鸟革翚飞势化山河维社稷,帝容复整仰龙章凤姿光同日月炳乾坤”等多幅。

紫霄宫于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顶建筑群:

包括中观、黄龙洞、朝天宫、古神道上的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和太和宫的金殿、皇经堂、紫金城、朝拜殿,以及元代古铜殿等古代建筑,金殿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在海拔1612米的武当天柱峰之巅,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

重檐庑殿式建筑、汉白玉台基,是武当山建筑规格最高宫殿,进深为三间,长4.4米、宽3.15米、高5.54米,全为铜铸鎏金。

其构件先在北京筑成,然后运上金顶组装。

皇经堂始建年代不详,为清代改建,主要供奉三清、玉皇、真武、吕祖、灵官等道教神像,上悬金匾一块,匾书“生天立地”四个金色大字,为清代道光皇帝御赐,皇经堂正门悬挂有“白玉京中”匾。

整个金顶建筑群是仿造道教仙境所建造,凡人登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入金顶,如入仙境。

龟驮碑:

玉虚宫门前和净乐宫内。

其中玉虚宫宫门内外各有碑亭一对,亭内各置一巨大赑屃,背驮一碑,碑为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为重修太和山而下的“圣旨”碑和嘉靖三十二年(1553)《重修太和山宫殿纪成碑》;

门内两碑,一是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为保护武当山道教而下的一道“圣旨”碑,一是明代永乐十六年(1418)太和山道宫碑记。

四个建筑物体积庞大,雕刻精细,各重约90余吨,形象生动,雄浑刚健,是武当山石雕艺术的珍品。

武当山古桥:

元明清三代,武当山先后修建了四十多座石拱桥,其中以青羊桥和天津桥最为有名,青羊桥位于五龙宫前,青羊涧中,明代文学家谭元春《游玄岳记》,明代徐学谟《游太岳记》中都有对这座古桥记载,称其寂静立高林,幽然处深山,赋予其超越尘世意境美;

天津桥又名剑河桥,位于湖北省武当山十八盘下2公里,横贯九渡涧,海拔355.8米。

一端接上十八盘一端连下十八盘,是武当山古神道上重要通道。

这座三孔石桥,始建于元代,方石砌筑,饰望柱石栏。

1984年维修,新装望柱石栏19套,增建石阶,补添桥墁石。

桥长52.1米,宽9.42米,高8.85米,中孔跨度9.6米,边孔跨度6.7米。

数百年来,历经无数次山洪冲击,仍安然无恙。

剑河桥虽位于深山旷野,但这里古树参天,河水清幽,加上龙泉观和照壁两处建筑,让人有身在庭院的感觉。

图1.2武当山建筑群构成示意图

1.2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塑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窟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等地带。

武当山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在布局、规制、风格、材料和工艺等方面都保存了原状。

建筑主体以宫观为核心,主要宫观建筑在内聚型盆地或山助台地之上,庵堂神祠分布于宫观附近地带,自成体系,岩庙则占峰踞险,形成“五里一底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巨大景观。

因其古建筑群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具有天才创造力的规划与建筑杰作;

类型多样,用材广泛,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和技术成就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思想信仰等意义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二章:

武当山建筑细分

2.1屋脊及屋脊以上

屋脊分为正脊、垂脊、戗脊、角脊,正脊两端分布有鸱吻,垂脊上有垂兽,戗脊上分布有戗兽,角脊上分布有“仙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一般建筑做七个走兽,高等级一般十个走兽。

屋顶高等级建筑屋顶为琉璃瓦,一般建筑为灰瓦或者青瓦。

屋檐下则是瓦当和滴水,瓦当自汉代以后便是房屋建构中不可或缺部分,在古遗址考古中经常会发掘出保存完好瓦当,如汉代的“延寿万岁常与天久长瓦当”“长毋相忘瓦当”“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瓦当”等等,瓦当是研究当时历史和建筑史重要组成部分。

武当山所存建筑瓦当主要为明永乐年间瓦当,以及后来清朝、民国修葺时候替换清朝或者民国瓦当,无论紫霄宫还是南岩宫、金顶、太子坡。

瓦、瓦当、走兽在经历六百多年风吹雨淋,多次修葺,仍有损伤,但保存完整。

2.2门窗、楹联、匾额、柱础、台基、墙面砖画

武当山古建筑多兴建于明代,门窗也为常见明代门窗格式,多用几何和图案,加上道教题材绘画,绘画题材又多为真武大帝显灵和真武大帝修道题材。

窗子多为几何图形中加绘植物图案,如忍冬枝。

另外还有道教代表图案,阴阳八卦,八仙传说等等。

楹联:

多为明清撰写,如紫霄宫楹联“功成武当名扬梵地,积善南岩德比苍天”,“三世有缘人涉水登山朝灵境,一声无量佛惊天动地震玄都”,“跣足云为履游三界踏破真空佛号西方无量,披发天作冠荫九州覆冒实境道称北极至尊”,另外还有许多名家手笔,如洪异圣题三天门“门裂双岩容马度,天开一径许人通”,王世贞题雷神洞“山疑鞭石就,室似凿空悬”,贾大亨题皇经堂“希夷丹气满,邋遢剑光妍”武当山上每逢宫观,不论大小皆有楹联,这些楹联是研究道教文化和真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研究价值。

匾额:

匾额一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

在古建筑中横者为匾,竖者为额,当建筑四面都有门时,四面都可以挂匾,但正面的门上是必须要有匾的,匾额如同楹联一样,是将古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画、印、雕的大成之作,往往三四字之间,意境深远,如皇经堂的“白玉中天”便是匾,而“皇经堂”三字便是额,再如复真观匾额“复真观”三字为平极式木质横额,隶书,黑地金字。

匾高一米,宽二米四,出自民间信士之手。

清乾隆三十二年,由湖北均州城南浪河泰山庙各信士敬献。

有的匾额上准确记录有时间和敬献匾额名字和缘由。

另外武当山九宫八观等大宫观上还保存有匾额,如:

“道济群生”、“孚佑下民”“法开元武”“慈航普渡”“生天立地”悬挂于皇经堂,“三教祖师”“黎庶沾恩”悬于金顶朝拜殿,“北极通枢”“圣恩普沛”悬于金顶灵官殿,“云外清都”“始判六天”“仁慈远被”“协赞中天”悬于紫霄大殿。

等等

台基:

一般台基按规格分为普通和高等级,普通台基由夯土筑城,然后在外表面包砌砖石,高等级则为俗称须弥座,即汉白玉栏杆。

武当山金顶为传统的三层须弥座汉白玉台基属于高等级台基,紫霄宫则为普通台基,为三层饰栏丹墀崇台,在中国古典建筑中,只有正殿以及等级很高的殿才有台基,台基作用显得建筑更加宏伟高大。

柱础:

随着佛教传入不论佛教还是道教建筑一般柱础多为莲花瓣样式,但除了莲花瓣式柱础样式繁多,在营造法式中,就记载有“其所造花纹制度有十一品;

一曰海石榴花;

二曰宝相花;

三曰牡丹花;

四曰蕙草;

五曰方文;

六曰水浪;

七曰宝山;

八曰宝阶;

九曰铺地莲花;

十曰仰俯莲花;

十一曰宝装莲花。

或于花纹之间,间以龙凤、狮兽以及化生之类者,随其所宜分布用之”明清时柱础形态和雕饰更加丰富,柱础在形制上出现了鼓形、瓶形、兽形、瓜形等多种新样式,图案也有常见的龙、凤、云、水、鹤、花卉,以及佛教八宝、民间八宝,道家八宝,武当山古建筑多用道教八宝,如渔鼓、玉笛、宝剑、葫芦、花篮、拍板、芭蕉扇、荷花。

金顶柱础则做宝装莲花。

2.3斗拱、雀替、藻井、彩画

这些传统建筑中木构件也大量应用于武当山古建筑当中,只要是木构建筑就离不开斗拱,在木构架之衡梁及立柱间过渡处,施横材方木相互叠加,前后伸出作斗拱,斗拱因为处于不同位置称呼也不一样,有齐心斗、交互斗、慢拱、泥道拱、瓜子拱等,武当山古建筑以紫霄宫、玄帝殿和重修后的玉虚宫斗拱数量最大,样式最完备,重檐歇山式的屋顶依靠这些斗拱将屋顶原有重力被分解,屹立多年历经风吹雨淋依然安然无事,另外还有太乙真庆宫为石质仿木构建筑,其所用斗拱也是青石雕凿而成。

雀替,又称“撑拱”“角替”“替木”位于古建筑中梁或者阑额与柱交接处,将屋檐重力传到柱础,使建筑更加美观。

复真观有撑拱。

彩画主要在紫霄宫、父母殿,南岩宫玄帝殿,多为绘制道教故事或者花卉,属于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第三章:

总结

总之,武当山是中国明代建筑及道教建筑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明清建筑学和道教建筑学重要史实,是古代匠人艺术思维结晶,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物质文物,故而做好武当山古建筑研究、保护和修复工作意义深远,让武当山古建筑留存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