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5864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4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docx

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化学试题卷全解析

2013年嘉兴市高中学科基础测试

化学试题卷(全解析)(2013年9月)

夏宾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存一个最佳选项,共24小题,第1-8小题每小题1分,第9-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B.“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C.从海水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D.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

【答案】D

【解析】A选项错,石英用于生产光导纤维只是一种用途,石英还可用作制造玻璃、搪瓷的原料,还可用作研磨材料、建筑材料等,压电石英,其切割成单晶片,可制成高频谐振器、滤波器,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上。

B选项正确,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以用于制肥皂。

C选项错,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把海水引入盐田,利用日光和风力蒸发浓缩海水,使其达到饱和,进一步使食盐结晶出来。

这种方法是物理变化。

D选项错,煤的气化和液化是化学变化,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下: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CO2的电子式:

B.对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为

C.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乙烯的比例模型:

【答案】D

【解析】A错,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

;B错,硝基中的氮原子应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相连,对硝基苯酚的结构简式为

;C错,钾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正确,由比例模型可知黑色球为碳原子,白色球为氢原子,分子式为C2H4,为平面结构,原子顺序,相对大小,空间结构都与乙烯符合,故正确;

3、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SO2、SIO2、CO均为碱性氧化物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答案】D

【解析】A选项中,CO是非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

B选项中,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是溶液。

C选项中,四氯化碳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

D选项,福尔马林是35%至40%(一般是37%)的甲醛的水溶液;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氨水中含有NH3·H2O、NH3、H2O等分子和NH4+、OH-、H+等离子,氨水是混合物。

这三种物质均为混合物,分类正确。

4、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B.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

C.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

D.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答案】C

【解析】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氘(D)原子是氢元素的一种核素,核内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核外有1个电子;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0;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不同的单质,这些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A、B、D正确;选项C中,H2O和D2O是化合物,不属同素异形体,故不正确。

5、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是

A.NaOHB.SiO2C.FeD.C3H8

【答案】D

【解析】NaOH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只有阳离子(钠离子)和阴离子(氢氧根离子),没有分子;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原子晶体中不存在分子;铁属于金属晶体,金属晶体中只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没有分子(也没有阴离子);丙烷是由丙烷分子构成的,因此,丙烷的化学式(分子式)C3H8,,既可以表示丙烷这种物质,表示丙烷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也可以表示丙烷的1个分子,丙烷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的,D选项正确。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为4,7-二甲基-3-乙基壬烷

B.元素分析仪可以同时对碳、氢、氧、硫等多种元素进行分析

C.乙醇、乙酸均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是因为它们所含的官能团相同

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

【答案】B

【解析】按照最低系列原则,该烷烃按系统命名法应命名为3,6-二甲基-7乙基壬烷,A选项错;现代化学分析测试中,常借助一些仪器来分析化学物质的组成,用元素分析仪可以确定物质中是否含有C、H、O、N、S、Cl等元素,故B选项正确;乙醇的官能团为羟基,而乙酸含有的官能团为羧基,两者含有的官能团不同,乙醇能与金属钠反应,是乙醇羟基的O—H易断裂,羟基上的氢原子相对较活泼,钠置换了羟基上的氢原子,而乙酸能与金属钠反应是羧基能电离,电离出H+,Na与H+反应,C选项错;糖类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糖类和油脂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缩合形成的,故蛋白质的组成元素除了C、H、O外,还有N元素,D选项错。

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某无色溶液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后,下层溶液显紫色,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I-

B.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滴加足量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D.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试管,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红,则说明溶液中一定含NH4+

【答案】A

【解析】A选项,因氯气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碘在四氯化碳中为紫色,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处于下层,故某无色溶液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后,下层溶液显紫色,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I-,正确;

B选项,X溶液中如果存在的是Fe3+,加入适量新制氯水,Fe3+不与氯水反应,再加几滴KSCN溶液,同样溶液变红,故B错误。

所以检验亚铁离子时,应先加几滴KSCN溶液,再滴加新制氯水;

C选项,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滴加足量稀HNO3,若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可能是含Ag+或SO32-或SO42-,但Ag+与SO32-、SO42-不能共存。

若含有SO32-,滴加BaCl2溶液,同样可生成BaSO3白色沉淀,再滴加足量稀HNO3,BaSO3可被稀HNO3氧化为BaSO4,同样沉淀不溶解,故C错误;

D选项,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试管,检验氨气产生,氨气为碱性气体,应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NH4+,故D错误;

8、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

硅太阳能电池B:

锂离子电池C:

太阳能热水器D:

燃气灶

【答案】D

【解析】A.硅太阳能电池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锂离子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太阳能热水器是太阳能转化为热能;D.燃气灶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选D选项。

9.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见右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

B.通电使CuCl2发生电离

C.阳极上发生的反应:

Cu2++2e-=Cu

D.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

【答案】A

【解析】A、电解时,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一极为阳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一极为阴极,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

所以从图中所示的CuCl2溶液中离子移动方向可知,U型管左侧电极是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a端是电源的负极,故A选项正确;

B、电解质的电离是指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时,能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这一过程,电解质的电离不需通电。

电解质的电离需要通电,所以,通电使CuCl2发生电解,不是电离,故错误;

C、电解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Cl-在阳极放电的电极反应是2Cl--2e-=C12↑,故C错误;

D、在阴极是Cu2+放电,发生还原反应,析出铜。

而Cl-是在阳极放电,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12,故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是观察不到黄绿色气体,D错误。

10、某学生用0.1000mol·L-1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实验可选石蕊作指示剂,

B.锥形瓶用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2~3次

C.移液管取盐酸后,垂直放入稍倾斜的锥形瓶中并使管尖与内壁接触

D滴定过程中眼睛应始终注视滴定管内液面变化

【答案】C

【解析】A选项不正确,石蕊因颜色变化不明显(变色不灵敏),一般不作滴定指示剂。

强碱滴定强酸一般可选用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剂。

B选项不正确,锥形瓶用水洗净后不能再用待测液润洗,否则会使滴定结果偏高。

C选项的操作正确。

D选项不正确,滴定过程中眼睛应始终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1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ClO-的数目为NA

B.78g苯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3NA

C.常温常压下,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D.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答案】C

【解析】A选项,由于次氯酸根离子水解,该离子数目会变小,错误;B选项,苯分子中无碳碳双键,错误;C选项,由于氮气与C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总质量一定原子数一定,正确;D选项,反应中电子转移数错误,Cl2+H2O

HCl+HClO,1molCl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1mol电子,2.24LCl2为0.1mol,与水充分反应转移0.11mol电子,即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故错误。

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A.NH4HCO3溶于过量的浓KOH溶液中:

NH4++2OH-=NH3↑+2H2O

B.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

Al3++3OH-=Al(OH)3↓

C.检查未燃烧过的火柴头中的氯元素:

ClO3-+3NO2-+Ag+==AgCl↓+3NO3-,

D.醋酸除去水垢:

2H++CaCO3=Ca2++CO2↑+H2O

【答案】C

【解析】A选项中,NH4HCO3为酸式盐,电离出来的HCO3-也能与KOH反应,所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应为NH4++HCO3-+2OH-=CO32-+NH3↑+2H2O,故A错。

B选项中,氨水为是弱碱,为弱电解质,应写化学式,所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应为:

Al3++3NH3·H2O=Al(OH)3↓+3NH4+,故B错。

C选项正确。

(见苏教版《实验化学》34页)

D选项中,醋酸是弱酸,应该以化学式的形式写入离子方程式,所以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应为:

2CH3COOH+CaCO3=Ca2++CH3COO-+CO2↑+H2O,故D错。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铜锌原电池”中,盐桥中的阴离子移向铜电极

B.在“铜锌原电池”中,当导线中有0.2mol电子通过时,锌极质量增加6.5g

C.当马口铁(镀锡)和白铁皮(镀锌)的金属镀层损坏后,白铁皮更易被腐蚀

D.钢铁是铁和碳的合舍,它可以与表面的一层电解质溶液形成很多微小的原电池

【答案】D

【解析】①在“铜锌原电池”(见右图)中,由于锌比铜活泼,因此锌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Zn-2e-=Zn2+,负极的锌溶解;铜电极上Cu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u2++2e-

Cu,析出铜。

盐桥中阴离子向负极(锌电极)移动,盐桥中阳离子向正极(铜电极)移动,从而平衡电荷;沟通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

当导线中有0.2mol电子通过时,在铜极理论上析出6.4g铜(质量增加6.4g),故选项A、B错误。

②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活动性Zn>Fe>Sn,马口铁镀的是锡。

铁比锡活泼,镀层破坏后,与周围电解质溶液接触,形成原电池,铁为原电池负极,失去电子,加速了氧化(腐蚀);白铁皮是镀锌铁,表面镀锌,锌比铁活泼,镀层破损后,与周围电解质溶液接触,形成原电池,锌为原电池负极,失去电子先腐蚀,直到锌腐蚀掉后,铁再被腐蚀。

所以白铁皮比马口铁较耐腐蚀,C选项错。

③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吸附一层薄薄的水膜,里面溶解了少量的氧气、二氧化碳,含有少量的H+和OH-形成电解质溶液,它跟钢铁里的铁和少量的碳形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铁作负极,碳作正极,发生吸氧腐蚀:

负极:

2Fe-2×2e-=2Fe2+,

正极:

O2+4e-+2H2O=4OH-,选项D正确。

1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

Mg2+、K+、SO42-、NO3-

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

Na+、Cu2+、HCO3-、NO3-

C.0.1 mol•L-1AgNO3溶液:

H+、K+、SO42-、I-

D.0.1 mol•L-1NaAlO2溶液:

H+、Na+、Cl-、SO42-

【答案】A

【解析】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pH<3.1,溶液显酸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故A正确。

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pH>8,溶液显碱性,Cu2+、HCO3-分别能与碱反应,则不能共存,故B错误。

C.Ag+、I--结合生成AgI为黄色沉淀;Ag2SO4微溶,Ag+、SO42-结合生成的沉淀;则不能共存,故C错误;

D.AlO2-能与H+反应,酸少量时生成Al(OH)3沉淀,酸过量时生成铝离子Al3+,则不能共存,故D错误;

15、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NO2球浸泡在冷水和热水中

B.

t/℃

25

50

100

KW/10-14

1.01

5.47

55.0

C.

D.

C(氨水)/(mol•L-1)

0.1

0.01

pH

11.1

10.6

【答案】C

【解析】A.存在平衡2NO2(红棕色)

N2O4(无色),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气体颜色加深;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颜色变浅。

能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故A不选;

B.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H2O

H++OH-,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增大,水的离子积也增大,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不选;

C.过氧化氢分解,加入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但平衡不移动,故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C选;

D.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NH3•H2O

NH4++OH-,稀释促进电离,使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浓度越稀,电离程度越大,故0.1mol/L的氨水稀释至0.01mol/L,稀释10倍时,pH变化小于1个单位,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D不选;

16、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X元素的原子内

X

Y

Z

W

Q

层电子数是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与Y可能形成Na2Y2化合物

B.由Z与Y组成的物质在熔融时能导电

C.W得电子能力比Q强

D.X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Y不存在同素异形体

【答案】A

【解析】根据表中短周期元素X、Y、Z、W、Q所示的位置,可知X元素是处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由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可推知X为C元素,据此可推知Z为Si,Y为O,W为S,Q为Cl。

Na与O可形成化合物Na2O2,A选项正确。

Z与Y组成的物质是SiO2,SiO2是原子晶体,所以在融熔时,不能导电,B选项错。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自左至右,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Cl原子得电子能力比S原子强,选项C错。

C、O元素都能形成多种同素异形体,碳有金刚石、石墨、C60等同素异形体,而氧也存在如O2、O3等多种同素异形体,选项D错。

17、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 

B.已知4P(红磷,s)=P4(白磷,s)△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C.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aOH(ag)+1/2H2SO4(ag)=1/2Na2SO4(ag)+H2O(l);

△H=-57.4kJ/mol 

D、己知C(s)+O2(g)=CO2(g)△H1;C(s)+1/2O2(g)=CO(g)△H2;则△H1>△H2 

【答案】C

【解析】A、燃烧热是指在101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所以生成的水应为液态水,且H2的燃烧热也不为-241.8kJ•mol-1,故A错误;

B、根据C(石墨,s)═C(金刚石,s)△H>0,该转化反应为吸热反应,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故B错误;

C、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时,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aOH(aq)+1/2H2SO4(aq)=1/2Na2SO4(aq)+H2O(l);△H=-57.4kJ/mol,正确;

 

D、根据盖斯定律,△H1=△H2+△H3,也就是说,C(s)完全燃烧放出

的热量多,若设热量值为Q,因为是放热反应,则△H1=-Q,Q值越大,-Q越小,即△H1越小,所以△H1<△H2,故D错误。

18、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H2、CO2、Cl2、NH3等气体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氢,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氢

【答案】C

【解析】A选项、装置①为蒸馏装置,常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故A错;

B选项、导气管插在水中,仍然会引起倒吸,装置②起不到防倒吸的作用,故B错;

C选项、装置③作集气瓶时,可根据气体的密度大小从不同的导气管进气,当用该装置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时,用向下排空气法,应从短导气管进入气体;当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时,用向上排空气法,从长导气管进气,故C正确。

该项装置也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对于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使用此装置用排水法进行收集。

D选项、因碱石灰是由固体NaOH和固体CaO混合而成的,能与HCl反应,装置④不可用来干燥HCl,故D错。

19、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正确的的是

A.熔点:

CO2>KCl>SiO2B.水溶性:

HCl>H2S>SO2

C.沸点:

乙烷>丙烷>戊烷D.热稳定性:

HF>H2O>NH3

【答案】D

【解析】原子晶体熔点很高,离子晶体熔点较高,分子晶体熔点较低,A项错。

氯化氢极易溶于水(1:

500),二氧化硫易溶于水(1:

40),硫化氢能溶于水(1:

2.6),二氧化硫的溶解度大于硫化氢,B项错。

随着碳原子数增多,烷烃的沸点升高,C项错。

非金属元素的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D项正确。

20、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右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迷迭香酸属于芳香烃

B.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9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迷迭香酸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取代反应和酯化反应

D.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含5mol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

【答案】C

【解析】根据迷迭香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有2个苯环,含有4个酚羟基、1个碳碳双键、1个羧基和1个酯基,因此该化合物是芳香族化合物,但不是芳香烃,芳香烃只由C、H两种元素组成,A不正确;苯环、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羧基和酯基不能发生加成反应,因此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7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不正确;迷迭香酸含有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苯环上连有酚羟基能发生取代反应,含有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故C正确;1mol迷迭香酸含有4个酚羟基、1个羧基和1个酯基,所以最多能和含6mol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D不正确。

答案选C。

2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某反应2A(g)+B(g)=3C(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B.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

 的值增大

D.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 固体,CO32-水解程度减小,溶液的pH 减小

【答案】A

【解析】A选项,反应2A(g)+B(g)=3C(s)为混乱度减小的反应,所以反应的△S<0,该反应可自发进行,则必须是△H<0,故A正确。

B选项,CH3COONH4为弱酸弱碱盐,CH3COONH4能发生双水解反应,由于发生双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B错。

C选项,加水稀释促进水电离,越稀越电离,所以溶液中醋酸与醋酸根离子浓度比减小,C错。

D选项,Na2CO3溶液加少量Ca(OH)2固体,由于Ca(OH)2微溶,抑制碳酸根离子水解,但pH值随着Ca(OH)2固体的加入而增大,D错。

22、反应A+B→C分两步进行:

①A+B→X,②X→C,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E1表示反应A+B→X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E2表示反应X→C的活化能。

B.反应A+B→C的△H<0

C.X是反应A+B→C的催化剂

D.加入催化剂可改变反应A+B→C的焓变

【答案】B

【解析】A选项,由图象可知,E2表示反应C→X的活化能,A错。

B选项.由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反应A+B→C为放热反应,△H<0,故B正确;C选项,若X是反应A(g)+B(g)→C(g)的催化剂,则X应是反应①的反应物,又是反应②的生成物,而事实X是反应的中间产物,故C错误。

D选项,由图象可知,加入催化剂,只降低活化能,而不能改变A+B→C的焓变,加快反应速率。

23、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CO2 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肯定只有Cl2和NOB.可能有SO2、O2和NO

C.肯定有SO2和NOD.Cl2和SO2至少有一种,肯定有NO

【答案】D

【解析】由题给信息:

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可能含有Cl2或SO2,则一定没有H2S,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说明含肯定有气体NO,则一定没有O2,故选项A、B、C不正确,选项D正确。

24、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1.0mo1·L-1的Na2CO3溶液中:

c(OH-)=c(HCO3-)+c(H+)+c(H2CO3)

B.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

c(Na+)>c(CH3COO-)>c(H+)>c(OH-)

C.0.1mol·L-1NaHCO3溶液中:

c(Na+)>c(HCO3->c(CO32-)>c(H2CO3)

D.一定量(NH4)2SO4与NH3·H2O混合所得的酸性溶液中:

c(NH4+)<2c(SO42-)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