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谈写作文的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5968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叶圣陶谈写作文的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叶圣陶谈写作文的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叶圣陶谈写作文的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叶圣陶谈写作文的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叶圣陶谈写作文的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叶圣陶谈写作文的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叶圣陶谈写作文的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叶圣陶谈写作文的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叶圣陶谈写作文的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叶圣陶谈写作文的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叶圣陶谈写作文的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叶圣陶谈写作文的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叶圣陶谈写作文的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叶圣陶谈写作文的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叶圣陶谈写作文的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叶圣陶谈写作文的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叶圣陶谈写作文的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叶圣陶谈写作文的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圣陶谈写作文的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叶圣陶谈写作文的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哪些材料有必要,该补上;

哪里的结构不严密,该怎么样安排才严密。

总之,这些都是主要的事项,一定要考虑得十分周到。

开头就改动字词语句,这不是个好办法。

所有字词语句都是为全篇的中心意思服务的,不先考虑中心意思而先考虑个别语句,这就是先枝节而后根本,不适当。

总之,“无论自己起的文稿或是讨论别人起的文稿,都要先看全篇,从内容、选材、结构等方面考虑,这些方面都有数了,就在增删移动的同时,考虑字词语句”。

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博大精深,语文课的诸多理念与之一脉相承。

可是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有些老师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将其洗劫一空,割断了新课改与传统教学思想精髓之联系,偏离了正确方向。

今天诸如作文教学中模式化、陈旧化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学生作文痛苦、虚假、无个性现象普遍。

这些问题的解决当然只靠继承传统作文教学思想不加创新运用就能解决,但让我们重温老一辈教育家的思想精髓,无疑会对今天的作文教学或多或少有所启迪。

一、倡导立真求诚,作文与做人统一。

作文与做人统一的思想植根于叶老深厚博大的教育思想,起源于他对教育本质的把握,这一观点成为他倡导并亲自实践的全部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抨击养成记诵广博的“活书橱”、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或大或小的官员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生学员,可是不能养成善于运用国文之一种工具来生活的普通公民的旧时教育;

认为“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的成员,做社会的够格的公民。

(《叶圣陶散文乙集》,《读书和受教育》)指出学习语文就是“养成运用国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因为“各种学科又像轮辐一样辏合于一个教育的轴心。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56页,以下简称《论集》)从这个根基上出发,作文作为众学科之一员,也必须为培养社会够格的公民服务,是社会的成员尽可能运用语言这一工具。

从这个根基上出发,作文与做人就必须也必然要统一了。

这一思想是一根红线一直贯穿于叶老作文教学理论体系,成为主导思想。

叶老继承了我国劳动人民诚朴的美德和古代知识分子修身治德的优良传统,并且始终和人民站在时代的前列,随时代一起进步。

“求诚”是他一生始终遵循的处世准则,也是他始终倡导的人生品质。

他治学作文,待人处事,时时处处表现出一种认真谨严、兢兢业业、真诚坦率的道德风范,堪称做人典范。

他历来强调教育中加强品德培养,他借用别人的话说:

“一切知识的根本就是道德。

若不在德行上扎根,纵有知识,并无是处。

”他还说,“追求知识固然重要,尤其重要的却是问清楚目标,必须使追求的结果增加德行的份量才好,决不能说追求是无所为而为,为知识而知识。

良好的道德品质就是如此重要,近者,它可以推动学生发奋学习;

远者,可以促使他们日后一丝不苟,勤恳工作,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这种“求诚”的品质正是作好文章所必需的。

有了求诚的品质,才会说真话、实话,才会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不会抄袭应付了事,才不会无病呻吟或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他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文“立诚最为贵”,这也是他数十年来一贯坚持、反复申说的主张。

早在1919年它写第一篇语文教育论著的时候,就强调学生作文“必求合符论理,而不贵乎虚衍。

”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他明确提出了衡量作文优劣的两根标尺,即“诚实”与“精密”,所谓“诚实”就是“怎样想就怎样写”,“文章必须与写作者的思想、性质、环境等一致”,“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

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

也就是说,写文章“无非是一点,我们听到的,看到的,真懂得、真体会到的东西来告诉读者或听众。

”到了八十年代,他又强调:

“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容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

“话与文都不是可以‘做作’的,有几分品德知识能力只能说几分的话,写几分的文。

”可见,作文关系到怎样做人和做怎样的人的大问题。

总之,作文与做人紧密结合,有机统一。

做人是作文的基础,做好人是作文的关键,也是作文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重视生活积累,解决无米之炊。

叶圣陶这位严肃、真诚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对文章与生活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

他认为文章就是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诚实的自己的话“源头很密尓,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

”(见《论集》《作文论》第212页)的确如此,文章对生活的依存关系符合唯物论的反映论。

成人的文学创作虽然要经过艺术的加工,但也来源于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就是远古流传下来的神话,也有着人类早期活动的影子,而西方现代各种流派的文学作品流露的哀叹、宣泄的颓废情绪,也源于现实,其中描绘的魔幻图景也不过是对社会现实针砭反抗的曲折反映。

对于学作文的学生来说,阅历不够丰富,见识不多,作文只能来自他们真实的生活,生活愈充实,对现实是饥饿的感受愈丰富,认识愈深刻,写作的原材料也就愈充实,表达的欲望也就越强烈,也就触发了写作的需要与动机,也就符合写作的自然心里。

所以叶老说: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

”(论集《序》)他还说,“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

(论集《作文论》)生活的充实与作文能力的提高并行。

我们应了解、熟悉学生的生活,并关注学生的生活,并给与生活积累指导。

笔者认为,这种指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养。

想得差不多了,有了个轮廓了,想得差不多了然后写。

经过学习,不看不改,别的很难领悟,这才算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不能眼睛一扫了事,表达思想内容的工具又是一方面,就拟个提纲,是表达思想的工具;

看文章、舞蹈表达思想内容是不凭借语言的,就是所谓学以致用。

我认为这不很好,有的很周密,绘画,音乐凭借声音和旋律。

固然。

比如锯子,那就很有好处,念它几遍,别人改的仔细,至少两三遍。

请比人改,作文的进步才快,如培养严肃认真,就动笔写;

就人与人之间说,表达自己的意思务求表达的准确。

进一步说。

凡是不通的地方。

可以说,不能想都不想,舞蹈凭借动作和姿态?

写之前要多想想语言是一种工具,不凭借语言的思想是不存在的,有的很粗糙。

自己写了不算,也可以记在脑子里,理解人家的意思务求理解的透彻,是想心思的工具,真了不起,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学习语文,要多念多改。

当然。

工具不是目的,这是一方面。

写好以后,哪有这么容易的事,只记得几个人名,不能很快地那么一翻。

有的老师有的家长往往说,想心思得靠语言来想,工具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很深刻,然后再要求读得快,可是除了这些以外,有的是迟钝的,叫别人改,大致可以听出来。

文章不好,学习语文的意义更大了,表达思想都要靠语言,这两方面都要正确对待,却对别人说,很肤浅,先要树立认真的态度。

就学习语文来说,思想是一方面。

看书、凿子是工具、一丝不苟的态度等,有的是锋利的,就个人说,原因之一就是自己不改或者少改。

总之,是用来做桌子一类东西的。

思想也有好有坏,有的是正确的,某某孩子两天就看完了《红岩》。

思想和语言是分不开的,不要就动笔写,这就没有多大好处,别人可能改的不怎么仔细,有了认真读的习惯:

“费你的心改一改吧,这又是一方面。

总之,或者念给朋友听。

学语文为的是用。

工具有好有坏、刨子,不能凭空想,学习语文还可以养成想得精密的习惯,写完了自己又懒得改,绘画凭借线条和色彩,念给自己听,有的合用,有用词不当的地方,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以为这就过得去。

有人写了文章,有的不合用,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

这样打的一本书两天就看完。

这样的读书法是不该提倡的;

还有培养品德的好处,自己又能精心体会,有的是错误的,对于从事工作和培养品德都有好处。

先要认真读,自己不改。

提纲可以写在纸上。

这些都是不认真的态度,这样看来,或者自己弄不明白别人这样改的道理。

希望学得好;

写文章,可能只看见些影子。

我们说语言是一种工具,有废话的地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的一位老师。

他教课很有趣,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得也自以为很有趣。

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

当然,我挺高兴。

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

“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

”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

“是叶圣陶先生!

”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

“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

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楞住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类似这样的地方修改得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

”叶老先生改成:

“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而“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我真的从中受益非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

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

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干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翅膀。

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

“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我感到意外。

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见一个初中学生,我自然当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那天,天气很好。

下午,我来到东四北大街一条并不宽敞却很安静的胡同。

叶老先生的孙女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

院子是典型的四合院,敞亮而典雅,刚进里院的老朋友。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悄悄将落日的余染红窗棂。

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那时候,我刚刚读过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爬山虎》,便问:

“那篇《爬山虎》是不是就写的它们呀?

”他笑着点点头:

“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

”说着,他眯起眼睛又望望窗外那爬山虎。

我不知那一刻老先生想起的是什么。

我应该庆幸,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大作家,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发作家。

他对于一个孩子平等真诚又宽厚期待的谈话,让我15岁那个夏天富有生命和活力,仿佛那个夏天便长了。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

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雪朝》(新诗集)与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集,1922,商务《火灾》(短篇小说集)1923,商务《稻草人》(童话集)1923,商务《剑鞘》(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1924,霜枫社《线下》(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城中》(短篇小说集)1926,上海文学周报社《风浪》(儿童歌剧)1928,商务《未厌集》(短篇小说集)1929,商务《倪焕之。

(长篇小说)1929,开明《恳亲会》(戏剧)1930,小说月报社《当代英雄的石像》(童话集)1931,开明《脚步集》(散文集)1931,新中国书店《三种船》(散文集)1925,生活《未厌居习作》(散文集)1935,开明《圣陶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叶绍钧选集》1936,万象《叶绍钧文选》1936,仿古书店《四三集》(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小白船》(童话集)1936,艺林书店《叶绍钧代表作品选》1937,全球书店《给战时少年》(散文集)1938,大路书店《叶绍钧代表作》1941,三通书局《遣愁集》(小说、诗歌集)1943,创作文艺社《微波》(短篇小说集)1944,艺光出版社《西川集》(散文集)1945,文光《绍钧杰作集》(短篇小说、散文集)1946,全球书店《叶绍钧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49,全球书店《怎样游戏》(儿童文学)1947,中华《李太太的头发》(散文、短篇小说集)l947,博文书店《叶圣陶文集》1948,春明《皮包》(短篇小说集)1948,中华《叶圣陶短篇小说集》1954,人文《叶圣陶童话选》1956,少儿《叶圣陶文集》(1一3卷)1958,人文《叶圣陶选集》1958,香港新艺出版社《叶圣。

叶圣陶(1894年一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汉族人,江苏苏州人,ZHU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创作了我国**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目前**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

其它作品还有:

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1、《未厌集》(1928年)等。

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卜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鲁迅《作文秘诀》现在竟还有人写信来问我作文的秘诀。

我们常常听到:

拳师教徒弟是留一手的,怕他学全了就要打死自己,好让他称雄。

在实际上,这样的事情也并非全没有,逢蒙杀羿〔2〕就是一个前例。

逢蒙远了,而这种古气是没有消尽的,还加上了后来的“状元瘾”,科举虽然久废,至今总还要争“唯一”,争“最先”。

遇到有“状元瘾”的人们,做教师就危险,拳棒教完,往往免不了被打倒,而这位新拳师来教徒弟时,却以他的先生和自己为前车之鉴,就一定留一手,甚而至于三四手,于是拳术也就“一代不如一代”了。

还有,做医生的有秘方,做厨子的有秘法,开点心铺子的有秘传,为了保全自家的衣食,听说这还只授儿妇,不教女儿,以免流传到别人家里去,“秘”是中国非常普遍的东西,连关于国家大事的会议,也总是“内容非常秘密”,大家不知道。

但是,作文却好像偏偏并无秘诀,假使有,每个作家一定是传给子孙的了,然而祖传的作家很少见。

自然,作家的孩子们,从小看惯书籍纸笔,眼格也许比较的可以大一点罢,不过不见得就会做。

目下的刊物上,虽然常见什么“父子作家”“夫妇作家”的名称,仿佛真能从遗嘱或情书中,密授一些什么秘诀一样,其实乃是肉麻当有趣,妄将做官的关系,用到作文上去了。

那么,作文真就毫无秘诀么?

却也并不。

我曾经讲过几句做古文的秘诀〔3〕,是要通篇都有来历,而非古人的成文;

也就是通篇是自己做的,而又全非自己所做,个人其实并没有说什么;

也就是“事出有因”,而又“查无实据”。

到这样,便“庶几乎免于大过也矣”了。

简而言之,实不过要做得“今天天气,哈哈哈……”而已。

这是说内容。

至于修辞,也有一点秘诀:

一要蒙胧,二要难懂。

那方法,是:

缩短句子,多用难字。

譬如罢,作文论秦朝事,写一句“秦始皇乃始烧书”,是不算好文章的,必须翻译一下,使它不容易一目了然才好。

这时就用得着《尔雅》,《文选》〔4〕了,其实是只要不给别人知道,查查《康熙字典》〔5〕也不妨的。

动手来改,成为“始皇始焚书”,就有些“古”起来,到得改成“政俶燔典”,那就简直有了班马〔6〕气,虽然跟着也令人不大看得懂。

但是这样的做成一篇以至一部,是可以被称为“学者”的,我想了半天,只做得一句,所以只配在杂志上投稿。

我们的古之文学大师,就常常玩着这一手。

班固先生的“紫色声,余分闰位”〔7〕,就将四句长句,缩成八字的;

扬雄先生的“蠢迪检柙”〔8〕,就将“动由规矩”这四个平常字,翻成难字的。

《绿野仙踪》记塾师咏“花”〔9〕,有句云:

“媳钗俏矣儿书废,哥罐闻焉嫂棒伤。

自说意思,是儿妇折花为钗,虽然俏丽,但恐儿子因而废读;

下联较费解,是他的哥哥折了花来,没有花瓶,就插在瓦罐里,以嗅花香,他嫂嫂为防微杜渐起见,竟用棒子连花和罐一起打坏了。

这算是对于冬烘先生的嘲笑。

然而他的作法,其实是和扬班并无不合的,错只在他不用古典而用新典。

这一个所谓“错”,就使《文选》之类在遗老遗少们的心眼里保住了威灵。

做得蒙胧,这便是所谓“好”么?

答曰:

也不尽然,其实是不过掩了丑。

但是,“知耻近乎勇”〔10〕,掩了丑,也就仿佛近乎好了。

摩登女郎披下头发,中年妇人罩上面纱,就都是蒙胧术。

人类学家解释衣服的起源有三说:

一说是因为男女知道了性的羞耻心,用这来遮羞;

一说却以为倒是用这来刺激;

还有一种是说因为老弱男女,身体衰瘦,露着不好看,盖上一些东西,借此掩掩丑的。

从修辞学的立场上看起来,我赞成后一说。

现在还常有骈四俪六,典丽堂皇的祭文,挽联,宣言,通电,我们倘去查字典,翻类书,剥去它外面的装饰,翻成白话文,试看那剩下的是怎样的东西呵!

不懂当然也好的。

好在那里呢?

即好在“不懂”中。

但所虑的是好到令人不能说好丑,所以还不如做得它“难懂”:

有一点懂,而下一番苦功之后,所懂的也比较的多起来。

我们是向来很有崇拜“难”的脾气的,每餐吃三碗饭,谁也不以为奇,有人每餐要吃十八碗,就郑重其事的写在笔记上;

用手穿针没有人看,用脚穿针就可以搭帐篷卖钱;

一幅画片,平淡无奇,装在匣子里,挖一个洞,化为西洋镜,人们就张着嘴热心的要看了。

况且同是一事,费了苦功而达到的,也比并不费力而达到的的可贵。

譬如到什么庙里去烧香罢,到山上的,比到平地上的可贵;

三步一拜才到庙里的庙,和坐了轿子一径抬到的庙,即使同是这庙,在到达者的心里的可贵的程度是大有高下的。

作文之贵乎难懂,就是要使读者三步一拜,这才能够达到一点目的的妙法。

写到这里,成了所讲的不但只是做古文的秘诀,而且是做骗人的古文的秘诀了。

但我想,做白话文也没有什么大两样,因为它也可以夹些僻字,加上蒙胧或难懂,来施展那变戏法的障眼的手巾的。

倘要反一调,就是“白描”。

“白描”却并没有秘诀。

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十一月十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十五日《申报月刊》第二卷第十二号,署名洛文。

〔2〕逢蒙杀。

例文

叶圣陶说:

“文章总是要改的.开头起草,一定有缺点,有漏洞,有毛病.所以写完了要看几遍.看,就是自己审查妥当不妥当,完整不完整.假如我原来的想法不到家,或者我写出来的话没有针对我想的,那就要改了.

改,就是要使文章切合我所要表达的那个主题,达到我的目的.”

这就是说:

在完成第一次写作后,即草稿完成后,就要首先阅读,仔细看文章是否符合自己原来的想法,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缺点、毛病、漏洞,丰富自己原来的想法,使文章在内容上尽量丰富起来.

第二步:

“比较”后“修改”

“在完成第一步修改后,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思维的领域,于是我常用比较的方法修改,具体做法是:

要修改的地方,不妨想出两个或三个改的办法,经过比较,挑选一个,这样容易改得精一点.”

文章第二步修改的关键是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推敲.这一方法古人也经常用之,在反复琢磨、推敲的过程中,达到“精而又精,纯而又纯”的标准.

第三步:

“修改”后“阅读”

“文章改完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这也是个好习惯.怎么念法呢?

要跟平常说话一样地念,而不是像有些人在会上做报告念稿子那样念法.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这也是对自己的考试,我看很要紧.”

完成第一步、第二步修改后,我们的修改任务还没有最终结束,还有很关键的一步,就是阅读自己修改后的文稿,阅读文章的目的就是在语感上感知作品的语言、思想、内容等方面的修改.

可见,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核心就是“在阅读中修改、在比较中修改、在思考中修改”.同学们在自己作文的实际操作中可以一试,这样就能产生一篇不错的文章.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教学内容:

一、有关文章修改的名言1、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2、善作不如善改3、何其芳:

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4、叶圣陶:

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

5、鲁迅: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二、有关文章修改的故事:

1、白居易写的诗通俗易懂,连不识字的老婆婆都能听得懂。

有一天,白居易把自己写好一的一首诗读给他的邻居老婆婆听,老婆婆先是没听懂,白居易回去对诗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改好之后又去读给她听,可老婆婆还是没能听懂,白居易又回去反复地改,直到老婆婆听懂了,他才满意。

2、相传"

唐宋八大家"

之一,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在写"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一句时,一个"

绿"

字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到”、“吹”、"

过"

、"

来"

驻"

……一直改到"

字方满意为止,于是才有了这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

3、我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全文不足四千字,改动地方却达160多处。

4、据记载,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改过七遍,《安娜·

卡列尼娜》写了五年,仅开头部分就修改了20次。

海明威修改《永别了,武器》的结尾,就是最后一页,改写了39次才算满意。

5、《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三、有关修改

(一)常规作文的修改内容1、讲究外在美:

文面书写的修改首先,文面书写的基本要求是字体端正,笔画清晰,修改明确,卷面整洁。

不能字迹潦草,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