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发展历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6031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发展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物流发展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物流发展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物流发展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物流发展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物流发展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物流发展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物流发展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物流发展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物流发展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物流发展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物流发展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物流发展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物流发展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物流发展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物流发展历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物流发展历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物流发展历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物流发展历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物流发展历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发展历史.docx

《物流发展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发展历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流发展历史.docx

物流发展历史

物流发展历史

物流发展情况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

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

近年来,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

  中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物流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运行日益成熟和规范。

  2009年以来,我国物流行业逐步走向复苏的,物流市场整合步伐加快,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结构性变化。

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物流高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灾后重建等物流需求大幅增长;农产品、食品和日用消费品等物流需求稳定增长;与此相关的城市配送、仓储中转、货运快递等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

从区域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物流业受外需萎缩影响较大,增速放缓;中西部地区以内需为主,加上产业转移,物流行业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的经济研究中几乎没有使用过“物流”一词。

自80年代初由日本引入物流概念之后,开始了对物流的研究。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物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成为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

但也应看到,在对物流的研究及应用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离,有些问题不解决将影响我国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将加大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对物流的需求呈加速增长态势,我国物流运行在2009年企稳回升的基础上,重回快速发展通道。

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基础和支撑保障作用,另一方面也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拓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

  未来中国物流产业将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并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物流产业规模将继续快速扩张;与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相适应,物流产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随着物流市场的不断扩大,物流产业内的分工将越来越细;物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将日趋规范,市场秩序与环境条件也将进一步优化。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各级政府陆续出台的相关配套政策,为我国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物流行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农村物流、零售业物流等细分市场投资前景乐观

一、我国物流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一)现状

•流通企业物流研究较多,工业企业物流系统研究较少

•物流被动性认识较多,物流主动性认识较少

•对物流的专业化认识不足,片面强调做大做全

•物流的合理化、社会化、共同化认识不足

•物流企业普遍信息化管理薄弱

•物流成本计算体系尚未建立

•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凤毛麟角

 

(二)展望

•政府开始重视物流政策和物流产业的发展

•产业资本开始渗透流通产业

•物流企业为增加竞争势力开始出现联合、并购

•外商独资物流企业将逐渐增多,同时,很多外资企业通过兼并和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物流市场

•物流发展将摈弃急功近利,进入脚踏实地的务实阶段

•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设将逐步提高技术含量

•企业开始重视物流对于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并提高对物流合理化的认识

 

二、上海物流发展状况

现代物流业是上海着力培育和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上海发挥综合优势,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选择。

物流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高。

随着立体化交通网络的初步形成,物流规模不断扩大,货运总量快速增长。

信息港骨干工程的加快建设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从流通企业到职能部门,都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并已初步形成覆盖面广、横向纵向相结

业和领域。

3、简化审批手续。

对浦东新区工商分局登记权限内的外商投资现代服务业企业,实行直接登记办法。

4、保障土地供应。

对物流、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的用地优先供应,确保项目落地。

5、积极引进人才。

对文化、金融、物流、港航、信息服务、会展等服务业领域,引进高层次、国际化和紧缺急需人才的,在申请办理《上海市居住证》时,可按照要素计分办法,增加产业导向分值。

6、重点建设物流基地。

采取市政府与交通集团、区政府共同出资成立开发公司,由开发公司负责园区规划、土地开发和招商引资的模式,重点建设外高桥物流园区、深水港物流园区和西北综合物流园区等重点物流基地。

(二)、发展特状况

(1)上海现代物流发展迅猛

  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5年上海物流产业总产出达2550亿元,比2004年增长18%,物流业增加值为1189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5%。

2006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5、37亿吨,稳居世界第一大港,集装箱吞吐量2171万标准箱,居世界第三。

上海已初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不同经营模式的现代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2)国家物流相关政策的出台与上海市市政府的重视

  国家“十一五”规划把发展现代物流业放在了重要位置。

2004年8月国家发改革委等9部委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上海市政府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把推进现代物流业持续发展作为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市发、改委牵头制定“十五”和“十一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支持现代物流业的政策。

  (3)物流“软件”建设成绩斐然,口岸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上海口岸“大通关”工程的启动,“上海大口岸物流信息和电子商务统一平台”建成并成功运营,“一站式”服务,“52”通关制度的实施,“电子口岸”的启用,航运信息平台的构建,使上海口岸“流”得更快。

通关快、货流畅、效率高为上海物流发展提供了好环境。

(三)、上海物流的其他

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居我国18000公里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扼长江入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

上海市外贸物资中99%经由上海港进出,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

上海港也是世界著名港口,2009年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二。

荣获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世界纪录。

上海港依江临海,以上海市为依托、长江流域为后盾,经济腹地广阔,全国31个省市都有货物经过上海港装卸或换装转口。

上海港的主要经济腹地除了上海市以外,还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和重庆市。

上海港的水陆交通便利,集疏运渠道畅通,通过高速公路和国道、铁路干线及沿海运输网可辐射到长江流域甚至全国,对外接近世界环球航线,处在世界海上航线边缘。

另外,上海还有发达的航空运输。

香港港口发展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588万标准箱,比香港多出38万箱,至此,上海已经取代香港,成为仅次于新加坡的世界第二大集装箱港口。

据外高桥边检部门的快速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尽管集装箱吞吐量冠居全国单列港之首,但因受金融危机影响集装箱货轮入出境数、集装箱吞吐量较去年同比略有下降。

据边检部门统计,2008年,外高桥口岸共办理入出船舶17270艘次、入出境人员24.3万人次,较2007年同比分别下滑了3%和7%。

这也是外高桥码头集装箱外轮、入出境人员、集装箱吞吐量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增长后,首次出现数据下滑。

水路客运年流量1216万人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404万TEU,内河码头货物吞吐量3500万吨,拥有水路、道路货物运输及服务企业5700户,仓储企业415户,仓储面积574万平方米。

 

(四)、上海的物流平台

 

三、西安物流发展

西安物流业发展虽然已经有一定的起步,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要形成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物流产业,西安任重而道远。

目前,西安有些企业也将一部分物流作业委托给第三方去做,但只限于中短距离运输等业务,且很多委托还不具有长期稳定性,而产品的保管、配送等物流服务,仍以企业自行完成为主。

有的企业对运输的时效性和运输质量有严格的要求,他们对物流公司能否满足自己个性化的需求普遍存在疑虑,总觉得所有事情自己搞才更可靠。

生产企业对物流认识上的不够深刻,对物流企业的不够信任,导致了西安物流产业发展步子迈得还不够快。

其次,在西安目前为数不多的物流企业中,真正有实力、竞争能力强的还不是很多。

他们所提供的业务,大多数还停留在提供运输、仓储服务等传统业务上,物流设计、存货管理等物流增值服务尚欠缺,距离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同时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又受到一些外部条件的制约。

物流业是一个涉及多个产业和多个部门的社会化体系,而现实情况是,每一个物流环节都有不同的管理部门,自然而然地降低了物流业务的流程速度,这种体制上的条块分割客观上制约了现代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如二环以内禁止大货车通行,这对于缓解西安城市交通拥堵当然有促进作用,但对于运输货物来说,货物就必须经过小型货车中转才能到达客户手中,公路运输的“门—门”和方便灵活的优势便大打折扣,无形之中就增加了运输成本,“最后一公里”已成为物流业发展的一大困扰。

西安交通运输管理处的白世昌处长说,西安要成为西北物流中心,使物流产业成为拉动西安区域经济发展的起搏器,首先要改变大中型生产企业和产品销售企业的观念,树立现代物流的新理念。

通过改革物流管理、经营体制,逐渐淘汰自货自运的“企业物流”,把这部分工作交给专业物流公司去完成。

同时西安要尽快拿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总体规划,积极扶持和引导具有现代特征的生产流通企业进行物流开发和运作。

通过存量资源的整合和对传统组织方式的改造,引导大型的仓储、货运企业向专业化物流企业转型,使之具备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核心业务能力。

同时我们要学习国外先进物流公司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市物流业的组织形式、营运流程和服务理念不断创新,以全新的经营模式和优质周到的服务赢得市场,逐渐增强与国外有名的美集物流、马士基、美国百利等物流公司的竞争能力。

 此外,还要加快物流信息的网络化建设。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差异,很大一部分就在于信息配载是否完备。

目前,西安的物流信息建设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与全国大多数城市进行货运的信息网上交流还没有实现,因此西安物流产业要从传统物流嬗变为现代物流,信息网络化建设就必须加快速度,建立包括物流配送信息系统,集装箱运输信息服务系统等内容的综合信息服务网络,为现代物流企业实现快速准时的运输、货物跟踪、科学制定运输仓储计划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

(一)、西安市物流环境和物流现状分析

1、基础条件

目前,西安市公路总里程2801公里,有5条国道和12条省道经过市区,是连接省内及西北、中南、西南的重要枢纽。

贯通西安的陇海铁路与京沪、京广、焦枝、宝成等国内南北干线衔接,并与西安市到侯马、延安、铜川等支线相连,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铁路运输网络。

西安站每天都有通达各大城市的列车,年平均发送货物2800万吨。

西安航空港咸阳机场是国内四大机场之一,年飞行量可达24万架次,年货物周转量达4800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达26亿人公里。

目前有71条航线直通国内大中城市,并与香港、日本、新加坡等直接通航。

据悉,在未来十年间,中国将在西部地区规划建设公路15万公里,争取将公路通到所有具备条件的西部乡村。

在2010年前,中国将基本建成8条连通西部的国道主干线,其中大部分将以高速公路的标准建设。

西部地区目前国道主干线在建里程4600多公里,另外还有4000多公里将陆续开工。

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用二十年左右时间,使西部地区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公路运输服务网络,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据悉,西部铁路网的建设、完善将分为三个层次分期、逐步展开。

第一层次以连接与东部的骨干通道为主,包括宝鸡至兰州增建二线和新建西安至南京铁路。

此外还有西北华北通道、西北西南通道。

第二层次以西部各省区间的铁路网通道为主。

第三层次以欧亚大陆桥国际通道为主。

这些项目对于拓展铁路网规模、强化内外通道、提高运输能力,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趋势上看,西安的交通状况将会对西安物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经济环境

西安作为西北地区的商贸中心之一,其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在西北地区占有很大比重,西安市目前拥有百货商店四十几家,其中,上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场就有21家,此外还有近500家批发市场,这些批发市场70%的客源都是零售。

199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亿余元。

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西安是桥头堡,在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线路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和西安有着密切关系的。

另外,从西安市政府的发展规划来看,到2010年,西安市商业网点总数将达到18万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1000亿元,商贸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将达到35%。

按照年平均增长10%左右的速度计算,到2002年西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400亿元左右,到2010年将接近1000亿元。

西安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其机械、纺织、电子、电力设备、汽车等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生产加工企业密集。

近几年来高新技术发展迅猛,西安高新开发区技工贸收入名列全国高新区前茅,区内已有一批以生产加工高新产品的高新企业,许多国际知名大企业也在这里开设工厂。

长安产业园就是西安高新开发区的产业转化基地,在那里将建设一批生产加工企业。

而新型的生产加工企业对现代物流服务有旺盛的需求。

3、物流发展现状

目前,西安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总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潜力巨大。

据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和批零商业,对西安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从1993年的16.1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亿元。

物流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7.98%提高到2002年的13.5%。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物流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索降低经营成本、开辟新的利润源的途径。

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别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代理企业等)发挥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利用建立配送中心拓展了服务范围。

西安石油公司、西安十九粮贸公司、陕西邦家食品营销公司还被列为"全国发展物流配送重点企业"。

中储等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改造已经开始启动现代物流的营运。

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发展动力已经形成;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西安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规划

可见,西安在关中乃至西部地区的大都市和中心城市的定位是历史积淀的结果,今后这种定位的优势只会加强而不会削弱。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安与咸阳联手,提出了逐步实现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八同"和"四个一体化"(即城市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和环保一体化)的思路及模式。

2002年底,陕西提出了以关中公路环线圈定的城市化地区为主体、以陇海线和310国道两侧的高新技术和星火产业带为支持,构筑以西安为中心北至铜川、东到渭南、西至宝鸡、南到秦岭北麓的西安大都市圈及关中城市群的思想。

这意味着西安将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而建立具有产业优势的物流园区则会起到"增长极"的作用,并向周边区域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全面辐射。

针对西安作为东西部商品聚散中枢的地位优势,结合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多为东进西运的流向特点,以及公路、铁路交通运输为主、航空交通运输为辅的实际情况,西安市物流园区规划布局的基本模式采用:

"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三层节点模式。

不同层次的物流节点对应的物流服务功能不同,高层节点对于底层节点的服务范围和内容有"包涵"或者"次序"关系,因此三层之间的关系应当有机衔接、合理分工。

从2006年到2010年,加快"1-7-10"即一个物流园区、七个物流中心、十个配送中心的建设布点步伐。

1、一个物流园区---新筑物流园区

新筑物流园区位于新筑组团内,面积6平方公里,规划为综合性物流园区,北邻规划的西安市铁路北货运站,东接西安---阎良高速公路,靠近西安市北三环,绕城高速路和西安---铜川高速路,交通和地理位置优越。

该园区是西安最大的物流产业开发区和物流企业集中地,其业务涵盖西安及周边地区物流业的口岸、货物集散中转、仓储配送、国际国内货运代理、国内外空运速递、物流信息管理及服务等多个领域。

2003年---2006年该园区完成土地分区规划,2006年---2008年完成企业招标入驻;2010年完成园区全面启动运转。

2、七个物流中心

专业化物流中心规划思想是:

主要对于专业化的商品物流进行规划,合理整合与专业化商品密切相关的各种物流资源。

具体原则为:

立足现有经营专业物流基础,综合考虑产品的预期性;依托大型专仓储基地和批发市场;用地条件宽松;物流增值的潜力较大;商品对于腹地的辐射力较强。

规划建设的七个专业物流中心是:

(1)纺织城纺织品、服装物流中心---依托纺织城雄厚的工业基础,随着西安纺织学院新校区的建设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业,纺织城将重新焕发生机。

在纺织城西北部建立的这个以纺织和服装类为主的东郊物流中心,占地为2平方公里,且靠近三环路、西安---蓝田高速路和西安---安康铁路,交通便利。

该中心将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存储、加工、批量转运的基地。

该中心2002年---2003年完成选址和企业招标入驻;2006年前实现正常运转。

(2)韦曲科技物流中心---此中心规划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位于绕城高速公路以南、韦曲组团西北角,依托韦曲科技园和西安市南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西安信息产业发展提供高新技术产品的储存和流通服务。

2003年-2004年完成该中心土地分区规划和入驻企业确定,2006年全面完成中心建设。

(3)三桥汽车物流中心---此中心是以西部车城为主、市级机动车市场为辅的汽车物资存储和流通中心,规划占地2.3平方公里,位于西安宝鸡高速公路后围寨立交和铁路南环线,交通优势明显,该中心将成为西部地区汽车,机电产品及其配件产品的最大的存储、转运基地。

2003年-2004年该中心完成扩大规模、提升技术改造,2006年实现正常运转。

(4)草滩果品物流中心---此中心依托华圣果业和西安农业综合开发区,规划占地2平方公里,西邻西安铜川高速公路,靠近铁路北客站,交通优势明显。

陕西是水果大省,苹果、猕猴桃果业发展迅速,建立果品物流中心有利果品产业化和外销经营。

该中心将成为西部地区水果农副产品存储、加工、分拣、包装和转运的基地。

2003年-2004年该中心完成入驻企业认定,2006年完成全面建设投运。

(5)北石桥物流中心---此中心位于星火路西、陇海铁路北、大兴路以南区域,主要依托现有西安铁路西货站北的大片仓储区和西安中储公司,铁路、公路交通联系便捷,靠近市中心区商贸流通和生产企业,将发展成为以日用消费品、食品类等工业产品物流集散中心。

2003年-2004年完成入驻企业认定、改造和提升服务功能,2006年实现全面营运。

(6)中储物流中心---中储是我市较大规模的物流公司,已形成集仓储、配送、经销、贸易、加工、货运代理、信息交流、铁路公路运输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实体,依托现有中储西安物流公司和其方便的铁路和城市道路联系,将中储现用地扩大至1平方公里,使其发展成为钢铁、家电产品和纸制品类为主的专业物流中心。

2003年-2004年完成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技术能力,2006年实现物流配送占企业营业总量的70%。

(7)新丰镇物流中心---此中心距西安30公里,有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占地3平方公里,拥有18条铁轨,是陇海线、西延铁路、西韩铁路的交会点,西潼高速、108国道、新阎二级公路也在此汇集,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同时,新丰镇作为首批确定的西北地区惟一的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其道路、通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丰镇物流中心的建成,将为西安市集货物中转、仓储配送、货运代理、信息服务为一体,业务辐射省内外的大型现代配送中心。

3、十个配送中心

物流配送节点规划与设置主要考虑物流配送速度,为生产和生活提供真正的"JIT"配送服务。

配送中心的服务功能有限,与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有一定的隶属关系。

同时节点的用地规模较小,尽可能接近消费地,周围的交通条件较好。

根据现有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和物流中心位置,在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资源的基础上,在咸宁路、华清路、太华北路、大白洋路、枣园路、友谊路等处规划划定10个物流配送中心位置,作为联系物流中心和生产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和最终消费者的纽带。

(2003年-2004年完成布局规划和企业认定,2006年全面建成投运);与此同时,在现有大型超市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在二环外的广大城郊结合部(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曲江开发区、西郊电工城和东郊金华路地区)再重点建设8个左右大型超市,改变城市人流和物流集散格局,改善城市交通,完善西安三级商业服务网络。

(三)、图片信息

 

四、北京物流情况

(一)、北京市物流产业总的情况是:

1、,北京市物流业市场需求比较旺盛,物流产业初具规模。

每年的物流业务总量大概在3.87亿吨,全市涉及物流业务的企业超过4500家,从业人员大概是11万多人。

其中以物流为主业的企业大概是一千家左右。

这一千家企业每年的业务收入在50亿元左右,营业收入是107亿,实现的增加值大概是50亿元。

在2003年中外的投资者都对北京的物流市场看好,因此在2003年全市物流方面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86亿元,新增的固定资产是13亿元。

2、第二,北京市物流基础设施和存量资源比较丰富,空间布局在逐步优化。

北京由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因此公路铁路都是国内一流水平,北京市公路已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

北京拥有全国最大的一个环状的铁路网络。

首都机场也是国内一流的航空设施。

物流的仓储设施等存量资源也非常丰富,全市的仓库有13000多个,仓容是500万平米,涉及容量的一些设施,主要是车辆超过2万辆。

北京市物流的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这几年经过空间格局的调整,四环以外的物流设施占到了全市物流设施的76%,应该说主体已经转移到了城市的外围地区。

在六环路附近,北京正在建设三个较大的物流基地,三个物流基地经过两三年快速的发展,目前已经吸引了中外七十多家物流企业登记注册,其中有二十多家物流企业已经在园区里面开工建设,其中有5家已经正式开始营业了。

3、北京市物流业多元化的主体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服务水平和能力在逐步的提高。

除了铁路和民航这种国营的经营以外,主流企业当中法人是个人以及外商和港澳级投资已经占到了73.3%,特别是外资和合资的物流企业现在已经达到了三十多家。

同时,国内物流企业也开始发展,比如说宅急送等等,本地物流也在迅速的崛起。

在医药、快递一些新兴的物流企业也在迅速的发展。

4、代表行业的物流协会组织正在兴起,并且很快地开展服务

5、北京物流的功能结构在逐渐升级,专业化、社会化的特征有增强。

由传统的方式向现代物流方式转化的过程当中,代表现代物流增值服务的一些配送、加工等等一些功能的业务量正在逐步增长,比如配送量这几年的增长速度达到50%;另外像在某些行业里面,如在批发零售行业里面,加工占到整个流程费用的10%。

代表社会化和专业化方向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几年迅速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地快速发展起来。

(二)、北京发展物流业的不足

1、物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