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6032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docx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一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基因信息的传递

(一)

(总分:

4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

6,分数:

40.00)

∙A.链霉素

∙B.氯霉素

∙C.林可霉素

∙D.嘌呤霉素E.白喉毒素

(分数:

6.00)

(1).对真核及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都有抑制作用的是

 A.

 B.

 C.

 D. √

(2).主要抑制哺乳动物蛋白质合成的是

 A.

 B.

 C.

 D.

[解释]链霉素能与原核生物核糖体小亚基结合,抑制蛋白合成的起动,还可造成误译。

氯霉素、林可霉素能与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大亚基结合,阻断翻译的延长过程。

嘌呤霉素结构与酪氨酰-tRNA相似,可取代一些氨基酰-tRNA进入翻译中核糖体A位,当延长中的肽转入此异常A位时,容易脱落,终止肽链合成。

嘌呤霉素对原核、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均有干扰作用,其难用作抗菌药物。

白喉毒素是一种修饰酶,可对真核生物的延长因子-2(EF-2)起共价修饰作用,从而使其失活,造成蛋白质合成终止。

白喉毒素对人和哺乳动物的毒性极强。

(3).一个tRNA的反密码为5'-UGC-3',它可识别的密码是

∙A.5'-GCA-3'

∙B.5'-ACG-3'

∙C.5'-GCU-3'

∙D.5'-GCC-3'

 A. √

 B.

 C.

 D.

注意方向性,其次要注意是RNA,A—U;C—G。

(4).下列关于质粒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B.有些质粒常携带耐药性基因

∙C.为小分子环状DNA

∙D.含有克隆位点

 A. √

 B. √

 C. √

 D. √

[解释]质粒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的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

质粒分子本身是含有复制功能的遗传结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质粒带有某些遗传信息,如pBR322质粒其DNA分子中含有tet'和amp'抗药基因,分别为抗四环素、抗氨苄西林的酶编码,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还含有克隆位点,可接受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片段。

(5).在分子克隆中,目的DNA可来自

∙A.原核细胞基因组DNA

∙B.真核细胞基因组DNA

∙C.PCR合成的DNA

∙D.真核细胞mRNA反转录获得的cDNA

 A. √

 B. √

 C. √

 D. √

[解释]目前获取目的基因有4种:

①化学合成法;②基因组DNA文库;③cDNA文库;④聚合酶链反应(PCR)。

(6).能促进蛋白质多肽链折叠成天然构象的蛋向质有

∙A.解螺旋酶

∙B.拓扑酶

∙C.热激蛋白70

∙D.伴侣蛋白

 A.

 B.

 C. √

 D. √

新生肽链的折叠在肽链合成中、合成后完成,可能随着肽链的不断延伸丽逐步折叠,产生正确的二级结构、模体、结构域到形成完整空间构象。

几种具有促进蛋白质折叠功能的大分子。

①分子伴侣:

是细胞内一类可识别肽链的非天然构象、促进各功能域和整体蛋向质正确折叠的保守蛋白质。

分子伴侣有:

a.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

热休克蛋白属于应激反应性蛋白质,高温应激可诱导该蛋白质合成。

大肠杆菌中参与蛋白质折叠的热休克蛋白包括HSP70、HSP40和GrpE三族,各种生物都有相应同源蛋白质。

b.伴侣蛋白:

是分子伴侣的另一家族,如大肠杆菌的CroEL和GroES(真核细胞中同源物为HSP60和HSP10)等家族,其主要作用是为非自发性折叠蛋白质提供能折叠形成天然空间构象的微环境。

②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

二硫键异构酶在内质网腔活性很高,可在较大区段肽链中催化错配的二硫键断裂并形成正确的二硫键连接,最终使蛋白质形成热力学最稳定的天然构象。

③肽酰-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PI):

脯氨酸为亚氨基酸,多肽链中肽酰-脯氨酸间形成的肽键有顺反两种异构体,其空间构象有明显差别。

肽酰-脯氨酰顺反异构酶可促进上述顺反两种异构体之间的转换。

肽酰-脯氨酰顺反异构酶是蛋白质三维构象形成的限速酶,在肽链合成需形成顺式构型时,可使多肽链在各脯氨酸弯折处形成准确折叠。

∙A.不被转录的序列

∙B.被转录但不被翻译的序列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DNA上的内含子是指

 A.

 B. √

 C.

 D.

(2).DNA上的外显子是指

 A.

 B.

 C.

 D. √

[解释]最初认为DNA上的内含子是指DNA上被转录但不被翻译的序列。

DNA上的外显子是指DNA上既被转录也被翻译的序列。

目前定义应扩充为:

外显子是在断裂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上可表达的片段。

内含子是隔断基因线性表达的序列。

(3).下列哪种乳糖操纵子序列能与RNA聚合酶结合

∙A.P序列

∙B.O序列

∙C.CAP结合位点

∙D.Ⅰ基因

∙E.Z基因

 A. √

 B.

 C.

 D.

E.Coli的乳糖操纵子由三个结构基因(Z、Y、A),一个操纵序列O(O序列),一个启动序列P(P序列),一个调节基因(Ⅰ基因)组成。

P序列是由转录起始点、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及控制转录的调节组件组成,P序列的核苷酸序列会影响其与RNA聚合酶的亲和力,而亲和力大小则直接影响转录起动的频率。

O序列与P序列毗邻或接近,它是原核阻遏蛋白的结合位点。

CAP结合位点在启动序列附近,它与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CAP结合,Ⅰ基因编码一种阻遏蛋白,后者与O序列结合。

Z基因是结构基因,其编码β-半乳糖苷酶。

(4).DNA复制过程中,参与冈崎片段之间连接的酶有

∙A.RNA酶

∙B.DNA-polⅢ

∙C.DnaA蛋白

∙D.连接酶

 A. √

 B.

 C.

 D. √

[解释]复制不连续而生成的冈崎片段,其5'末端为RNA,所以需由细胞内RNA酶催化RNA水解。

RNA水解后留下片段与片段间的空隙,就需由DNA聚合酶Ⅰ来催化填补,而不是DNA聚合酶Ⅲ,方向也是由5'末向3'末端进行,这样直至在模板链指引下把空隙填满,亦即由DNA聚合酶Ⅰ催化延长的链3'-OH末端到达了复制片段除去引物的5'-p末端,这两个末端都是游离的,形成一个缺口,然后需由DNA连接酶把缺口连接,这样就完成冈崎片段间的连接。

(5).真核生物转录生成的mRNA前体的加工过程不包括

∙A.5'末端加帽

∙B.3'末端加多聚A尾

∙C.甲基化修饰

∙D.磷酸化修饰E.剪接去除内含子并连接外显子

 A.

 B.

 C.

 D. √

[解释]真核生物转录生成的mRNA前体的加工过程包括:

①5'末端加帽;②3'末端加尾;③剪接去除内含子并连接外显子;④甲基化修饰;⑤核苷酸编辑等。

但不包括磷酸化修饰。

∙A.mRNA

∙B.tRNA及5SrRNA

∙C.18S,28S,5.8S及5SrRNA

∙D.18S、28S及5.8SrRNAE.18S、28SrRNA

(1).RNA聚合酶Ⅱ催化生成之产物

 A. √

 B.

 C.

 D.

(2).RNA聚合酶Ⅲ催化生成之产物

 A.

 B. √

 C.

 D.

[解释]RNA聚合酶Ⅱ定位于核质,催化合成hnR-NA,再经加工修饰成mRNA;RNA聚合酶Ⅲ也定位于核质,催化合成tRNA及5SrRNA。

∙A.RNA聚合酶的α亚基

∙B.RNA聚合酶的σ因子

∙C.RNA聚合酶的β亚基

∙D.RNA聚合酶的β'亚基

(分数:

4.00)

(1).原核生物中识别DNA模板转录起始点的亚基是

 A.

 B. √

 C.

 D.

(2).原核生物中决定转录基因类型的亚基是

 A. √

 B.

 C.

 D.

[解释]大肠杆菌(E.coli)的RNA聚合酶。

由四种亚基α2ββ'σ组成五聚体的蛋白质。

α2ββ'亚基合称核心酶(coreenzyme)。

试管内的转录实验(含有模板,酶和底物NTP等)证明,核心酶已能催化NTP按模板的指引合成RNA。

但合成的RNA没有固定的起始位点。

加有σ(sigma)亚基的酶能在特定的起始点上开始转录。

可见σ亚基的功能是辨认转录起始点。

σ亚基加上核心酶(α2ββ'σ)称为全酶(holoenzyme)。

活细胞的转录起始,是需要全酶的。

转录延长阶段则仅需核心酶。

利福平(rifampicin)或利福霉素是用于抗结核菌治疗的药物,它专一性地结合RNA聚合酶的β亚基。

若在转录开始后才加入利福平,仍能发挥其抑制转录的作用,这说明β亚基是在转录全过程都起作用的。

β'亚基是RNA-pol与DNA模板相结合相依附的组分,也参与转录全过程。

α亚基决定转录那些类型和种类的基因。

(3).下列关于氨基酸密码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密码有种属特异性,所以不同生物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B.密码阅读有方向性,5'末端起始,3'末端终止

∙C.一种氨基酸可有一种以上的密码

∙D.一组密码只代表一种氨基酸

∙E.密码第3位(即3'末端)碱基在决定掺入氨基酸的特异性方面重要性较小

 A. √

 B.

 C.

 D.

遗传密码具有通用性,即所有生物均使用同一套密码,仅极少数例外。

(4).真核生物RNA聚合酶Ⅱ催化转录后的产物是

∙A.tRNA

∙B.hnRNA

∙C.5.8S-rRNA

∙D.5S-rRNA

 A.

 B. √

 C.

 D.

RNA聚合酶Ⅱ在核内转录生成hnRNA,然后加工成mRNA并输送给胞质的蛋白质合成体系。

mRNA是各种RNA中寿命最短、最不稳定的,需经常重新合成。

在此意义上说,RNApolⅡ是真核生物中最活跃的RNA-pol。

∙A.四环素

∙B.氯霉素

∙C.链霉素

∙D.嘌呤霉素E.放线菌酮

(1).能与原核生物核糖体小亚基结合,改变其构象,引起读码错误的抗生素是

 A.

 B.

 C. √

 D.

(2).能与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大亚基结合的抗生素是

 A.

 B. √

 C.

 D.

[解释]能与原核生物核糖体小亚基结合的抗生素有四环素族及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但除能与小亚基结合外,还能改变核糖体小亚基的构象,引起读码错误的抗生素有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备选项中只列出链霉素。

能与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大亚基结合的抗生素有氯霉素、林可霉素、红霉素及梭链霉素,备选项中只列出氯霉素。

嘌呤霉素虽能与核糖体结合,但其对原核及真核生物的蛋白质生物合成均有干扰作用,难用作抗菌药物。

放线菌酮可特异抑制真核生物核糖体的转肽酶,只限于作研究试剂。

∙A.氨基酸置换

∙B.读码框移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分数:

21.00)

(1).点突变(碱基错配)可导致

 A. √

 B.

 C.

 D.

(2).缺失或插入突变可导致

 A.

 B. √

 C.

 D.

[解释]点突变是由诱变剂引起碱基在DNA链上被置换,如发生在基因编码区域,则造成某三联体密码子的改变,所以致使氨基酸的被置换。

DNA上碱基的缺失或插入造成三联体密码阅读方式改变,为读码框移。

(3).原核生物的mRNA转录终止需要下列哪种因子

∙A.释放因子

∙B.Rho因子

∙C.信号肽

∙D.∑因子

∙E.DnaB

 A.

 B. √

 C.

 D.

原核生物转录终止有两大类,其中一类是需要蛋白质因子参与,这种因子称为Rho因子,其终止转录的作用是与RNA转录产物结合,然后Rho因子和RNA聚合酶都可发生构象变化,从而使RNA聚合酶停止沿DNA链向前移动,使转录终止。

原核生物需要α因子辨认转录起始点。

释放因子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终止过程所需的蛋白质因子。

各种新生的分泌蛋白质的N端具有的保守氨基酸序列称信号肽,是可被细胞转运系统识别的特征性氨基酸序列。

DnaB是参与复制起始称解螺旋酶。

(4).在体内,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时,其活化方式为

∙A.磷酸化

∙B.与蛋氨酸相结合

∙C.生成氨基酰辅酶A

∙D.生成氨基酰tRNA

∙E.与起始因子相结合

 A.

 B.

 C.

 D. √

氨基酸的活化方式为形成氨基酰tRNA。

(5).拓扑异构酶对DNA分子的作用有

∙A.解开DNA超螺旋

∙B.切断单链DNA

∙C.结合单链DNA

∙D.连接3',5'-磷酸二酯键

 A. √

 B. √

 C. √

 D. √

[解释]拓扑异构酶既能水解,又能连接3',5'-磷酸二酯键。

使复制中的DNA能解结、连环或解连环,以达到适度盘绕,其在复制全过程中都起作用。

拓扑异构酶Ⅰ能切断DNA双链中的一股链,使DNA解链旋转后又封闭缺口,而成松弛状态,即超螺旋被解开,反应中不需ATP。

拓扑异构酶Ⅱ在无ATP时,通过切断处于超螺旋状态DNA分子的某一部位,断端通过切口使超螺旋松弛,在利用ATP供能情况下通过切断、封闭等使恢复松弛状态的DNA再进入负超螺旋状态。

拓扑异构酶不具有结合单链DNA的功能。

(6).以下哪些代谢过程需要以合成的RNA为引物

∙A.体内DNA复制

∙B.转录

∙C.RNA复制

∙D.翻译E.反转录

 A. √

 B.

 C.

 D.

[解释]体内DNA复制引发阶段:

在引发酶(引物酶)催化下合成一个短RNA为引物,继而从此RNA引物的3'末端开始连续地进行DNA链合成。

转录、RNA复制及翻译等代谢过程均不需要引物。

反转录作用在反转录酶催化,DNA合成开始时,也需要引物,此引物为tRNA,它存在于病毒颗粒中。

(7).RNA转录与DNA复制中的不同点是

∙A.遗传信息储存于碱基排列的顺序中

∙B.新生链的合成以碱基配对的原则进行

∙C.合成方向为5'→3'

∙D.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

 A.

 B.

 C.

 D. √

[解释]可以用排除法,其他三项都对。

(8).在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拼接的酶是

∙A.DNA聚合酶Ⅰ

∙B.DNA聚合酶Ⅲ

∙C.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D.DNA连接酶E.反转录酶

 A.

 B.

 C.

 D. √

[解释]重组DNA技术中,构建重组DNA分子时,必须在DNA连接酶催化下才能使DNA片段(目的基因)与载体DNA共价相连,此外还有一些工具酶也是重组DNA时不可缺少的,如DNA聚合酶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反转录酶等,但它们不直接参与目的基因与载体DNA的拼接。

DNA聚合酶Ⅲ在重组DNA技术中是不需要的。

(9).下列有关反转录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转录酶以mRNA为模板。

催化合成cDNA

∙B.催化的DNA合成反应也是5'→3'合成方向

∙C.在催化DNA合成开始进行时不需要有引物

∙D.具有RNase活性E.反转录酶没有3'→5'核酸外切酶活性,因此,它无校正功能

 A.

 B.

 C. √

 D.

[解释]反转录酶催化以单链RNA为模板生成双链DNA(cDNA)的反应。

其反应过程首先是以基因组RNA为模板,催化合成一条单链DNA(RNA指导的DNA合成反应即反转录作用);产物与模板形成DNA/RNA杂化双链,然后杂化双链中RNA被水解(RNA的水解反应);此后,再以单链DNA为模板,催化合成一条单链DNA,产物与模板形成了双链DNA分子(DNA指导的DNA合成反应)。

DNA或RNA的合成均具有方向性,且都是5'→3'。

因反转录酶能催化RNA水解,所以具有RNase(RNA酶)活性。

反转录酶催化DNA指导的DNA合成反应,即具有DNA聚合酶活性,DNA聚合酶Ⅰ、Ⅱ及Ⅲ均具有3'→5'核酸外切酶活性,但反转录酶没有3'→5'外切酶活性,所以,它没有校正功能,故反转录作用的错误率相对较高。

反转录酶催化DNA合成反应开始进行时,是需要有引物的,该引物现认为是病毒本身的一种tRNA。

(10).下列选项中,含有RNA的酶有

∙A.核酶

∙B.端粒酶

∙C.反转录酶

∙D.Rnase

 A. √

 B. √

 C.

 D.

[解释]核酶是具有酶促活性的RNA。

端粒酶是一种RNA-蛋白质的复合体,在端粒的复制上,端粒酶既有模板,义有反转录酶的作用。

反转录酶是以RNA为模板,以dNTP为原料合成DNA的酶,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Rnase(RNA酶)是催化RNA降解的酶,本质为蛋白质。

(11).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控制点是

∙A.mRNA从细胞核转运到细胞质

∙B.转录起始

∙C.转录后加工

∙D.蛋白质翻译及翻译后加工

 A.

 B. √

 C.

 D.

尽管基因表达调控可发生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任何环节,但发生存转录水平,尤其是转录起始水平的调节,对基因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转录起始是基因表达的基本控制点。

(12).真核生物RNA聚合酶1转录后可产生的是

∙A.hnRNA

∙B.45SrRNA

∙C.tRNA

∙D.5SrRNA

∙E.snRNA

 A.

 B. √

 C.

 D.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有三种:

RNA聚合酶Ⅰ、RNA聚合酶Ⅱ及RNA聚合酶Ⅲ。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Ⅰ催化转录的产物是45SrRNA。

RNA聚合酶Ⅱ催化转录的产物足hnRNA。

RNA聚合酶Ⅲ催化转录的产物是5SrRNA、tRNA、snRNA。

(13).需要连接酶的是A.DNA复制时B.DNA损伤修复时C.DNA的体外重组D.RNA的转录

 A. √

 B. √

 C. √

 D.

[解释]DNA复制、DNA体外重组、DNA损伤修复等过程中均需要有连接酶参与,而RNA的转录不需连接酶参与。

DNA复制中合成出的前导链为一条连续的长链,而随从链合成的是一些不连续的、小的冈崎片段,需在连接酶催化下连接成一条长链。

DNA损伤修复合成中最重要的为切除修复,其首先是对DNA损伤部位进行切除,继之再进行正确的合成,补充被切除的片段,最后需在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成一条完整的DNA链。

(14).冈崎片段是指

∙A.复制起始时,RNA聚合酶合成的片段

∙B.两个复制起始点之间的DNA片段

∙C.DNA半不连续复制时出现的DNA片段

∙D.DNA连续复制时出现的DNA片段

∙E.E.coli复制起始点oric的跨度为245bp片段

 A.

 B.

 C. √

 D.

同一个复制叉上只有一个解链方向,顺着解链方向生成的子链,复制是连续进行的,产生连续的DNA链,另一股链因复制的方向与解链的方向相反,不能顺着解链的方向连续延长,必须等模板链解开足够长度后,才沿5'→3'生成引物并复制子链,从而出现一些不连续的DNA复制片段,这些不连续的片段就称为冈崎片段。

复制起始时,引物酶(RNA聚合酶)合成的是RNA片段,称为引物。

(15).下列关于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RNA引物较小

∙B.冈崎片段较短

∙C.片段连接时由ATP供给能量

∙D.在复制单位中,DNA链的延长速度较慢E.仅有一个复制起点

 A.

 B.

 C.

 D.

[解释]真核生物DNA复制与原核生物相似,如前导链合成是连续的,而随从链是合成很多冈崎片段,需在连接酶催化下合成一条长链,连接反应中需由ATP供给能量等。

真核生物DNA复制也有一些特点,如DNA复制过程中引物及冈崎片段的长度均小于原核生物。

复制速度慢'仅为原核生物的十分之一。

但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复制的起始点有多个。

(16).下列关于真核基因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不连续

∙B.基因组结构庞大

∙C.含大量重复序列

∙D.转录产物为多顺反子

 A.

 B.

 C.

 D. √

[解释]真核基因组结构特点:

①真核基因组结构庞大:

哺乳类动物基因组DNA由约3×109bp(碱基对)的核苷酸组成。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测定人的基因组大约有3万~4万个基因。

按每个编码基因含1500个核苷酸计算,这些基因约占全部基因组的6%。

此外尚有5%~10%的重复基因,其余80%~90%的哺乳类基因组可能没有直接的遗传学功能,这是真核基因组与原核截然不同之处。

此外,真核细胞DNA与组蛋白结合形成复杂的染色质结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更加复杂。

②单顺反子:

与原核不同,真核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mono-cistron),即一个编码基因转录生成一个mRNA分子、经翻译生成一条多肽链。

很多真核蛋白质由几条不同的多肽链组成,因此在真核细胞存在多个基因协调表达的问题。

③重复序列:

重复序列及基因重组均与生物进化有关。

某些重复序列发生在调控区,如转录终止区、衰减调控区及某些酶或蛋白因子结合位点,则可能对DNA复制、转录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④基因不连续性:

真核结构基因两侧存在有不被转录的非编码序列,往往是基因表达的调控区。

在编码基因内部尚有内是基因表达的调控区。

在编码基因内部尚有内含子(intron)、外显子(exon)之分,因此真核基因是不连续的。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重组DNA技术常用工具酶的是

∙A.拓扑异构酶

∙B.DNA连接酶

∙C.反转录酶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A. √

 B.

 C.

 D.

常用的重组DNA工具酶有:

①在所有工具酶中,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所谓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就是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

②DNA连接酶。

③DNA聚合酶Ⅰ。

④Klenow片段。

⑤反转录酶。

⑥多聚核苷酸激酶。

⑦末端转移酶。

⑧碱性磷酸酶。

拓反异构酶参与复制,但不是工具酶。

(18).紫外线对DNA的损伤主要是

∙A.引起碱基置换

∙B.导致碱基缺失

∙C.发生碱基插入

∙D.使磷酸二酯键断裂

∙E.形成嘧啶二聚物

 A.

 B.

 C.

 D.

紫外线对DNA的损伤主要是形成嘧啶二聚物,因嘧啶对紫外线照射敏感,紫外线可造成DNA分子中胸腺嘧啶以环丁基环形成二聚物,在DNA链上相邻近的胸苷酸间易发生。

(19).下列哪些因子参与蛋白质翻译延长

∙A.IF

∙B.EFG

∙C.EFT

∙D.RF

 A.

 B. √

 C. √

 D.

[解释]原核生物的延长因子有EF-T和EFG。

EF-T是由EF-Tu和EF-Ts两种亚基形成的二聚体。

真核生物的延长因子有Ef1和EF2,其中Ef1也相应有两种亚基即EF1-α和Ef1-β.γ。

IF是肽链合成起始阶段所需的蛋白质因子,称为起始因子。

RF是肽链合成终止阶段所需的蛋白质因子,称为释放因子。

(20).下列有关遗传密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密码只代表氨基酸

∙B.一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密码子

∙C.一个密码子可代表多种氨基酸

∙D.每个tRNA上的反密码子只能识别一个密码子E.从病毒到人,丝氨酸的密码子都是AGU

 A.

 B.

 C.

 D.

[解释]61个密码子代表各种氨基酸,但有3个密码子(UAA、UAG、UGA)不代表任何氨基酸,是肽链的终止信号。

组成天然蛋白质的二十种氨基酸中,除色氨酸及蛋(甲硫)氨酸只有一个密码子外,其余氨基酸有2个以上甚至多达6个密码子。

虽然同一个氨基酸可有多个密码子,但其中会有l或2个是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