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625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docx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docx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一.名词解释。

1.凋亡:

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由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其发生机制、生化特征及形态学变化都与细胞坏死不同。

2.交界性肿瘤:

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

3.肺褐色硬化:

慢性肺淤血时,肺泡壁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内可见大量心衰细胞,故肺组织质地变硬,肉眼观肺呈棕褐色,故称为肺褐色硬化。

4.风湿小体:

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意义,由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有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

5.软化灶:

神经组织发生局灶性坏死、液化,形成质地疏松、染色较淡的筛网状病灶。

6.假小叶:

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形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为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

7.大红肾(蚤咬肾):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双侧肾脏肿大,肾表面充血,有的可见散在的粟粒大小的出血点。

8.脂肪变性:

中性脂肪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性,常见于肝细胞。

9.结核瘤:

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常位于肺上叶。

10.趋化作用:

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是由趋化因子引起的。

11.鳞状细胞化生:

非鳞状上皮细胞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转化为鳞状上皮,增强局部抵抗力。

12.稳定细胞:

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增殖不明显,但受到组织损伤刺激时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13.早期肝癌:

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v3cm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v3cm的原发性肝癌。

14.膨胀性生长:

肿瘤生长推挤但不侵犯周围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有的可形成纤维包膜,多为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15.细动脉硬化:

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为细动脉管壁发生玻璃样变性,管壁增厚,僵硬,官腔缩小。

16.Primarycomplex:

肺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特征,由原发病灶,淋巴管炎

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组成

17.Spottynecrosis:

点状坏死,为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18.Granuloma:

肉芽肿,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

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19.Nephroticsyndrome:

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明显水肿和高脂血症。

20.Pseudoutubercle:

假结核结节,血吸虫感染时形成的慢性虫卵结节,由坏死物质、类上皮细胞及异物巨细胞等组成,形态上类似结核性肉芽肿,称为假结核结节。

21.红色梗死:

常见于肺、肠等具有双重血液供应或血管吻合支丰富和组织结构疏松的器官,并伴有严重淤血的基础上发生,因梗死灶内有大量的出血,呈红色,故称出血性梗死,又称红色梗死。

22.渗出物:

验证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叫做渗出,而这些渗出的成分称为渗出物。

23.肿瘤的转移:

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经淋巴道、血道或体腔等途径,到达其他部位继续生长,称为肿瘤的转移。

24.角化珠:

在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中,镜下可在癌巢中央见层状角化物,称角化珠或爱珠。

25.向心性肥大:

高血压病时,左心室壁肥厚,心脏体积增大,但心腔扩大不明显。

26.脑软化:

类似软化灶。

27.绒毛心:

纤维素性心包炎时,纤维蛋白原大量渗出,由于心脏不断搏动,心包脏壁两层发生不断摩擦,使渗出在心外膜上的纤维素在心包上呈绒毛状,故称绒毛心。

28.点状坏死(spottynecrosis):

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29.诊断性R-S细胞:

为最典型的R-S细胞,细胞核为双叶核,面对面排列,核仁突出,嗜酸性,对霍奇金淋巴瘤诊断有重要意义。

30.结核球:

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常位于肺上叶。

31.凝固性坏死:

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的状态,称为凝固性坏死。

32.假膜性炎:

纤维素性炎易发生于粘膜、浆膜和肺组织。

发生于粘膜者渗出的纤维蛋白原形成的纤维素、坏死组织和嗜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假膜,又称假膜性炎。

33.角化珠:

分化良好的鳞状细胞癌,镜下可在其癌巢中央区发现层状角化物,称为角化珠或癌珠。

34.减压病:

在高压环境中工作后,由于减压不当,体内原已溶解的气体超过了过饱和界限,在血管内外和组织中形成气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

主要发生于肱骨、股骨和胫骨。

35.小叶性肺炎:

是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的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急性化脓性炎症,起始于细支气管,然后随细支气管纵深蔓延到所属的肺泡管和肺泡,形成于肺小叶为单位的肺组织炎

症。

又称为支气管肺炎,多见于儿童、年老体弱、久病卧床者。

36.大叶性肺炎:

主要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泡内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病变起始于肺泡,迅速扩展到一个肺段甚至一个大叶,也可累计两个以上肺叶,多见于青壮年。

分为四个期:

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

37.肝细胞气球样变性:

由于肝细胞受损后水分增多引起肝细胞胀大、胞浆疏松化,进一步发展,肝细胞胀大如球形,胞浆几乎透明,称为气球样变。

38.结核结节:

在细胞免疫基础上形成,由上皮样细胞,狼韩式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聚集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特异性肉芽肿,是结核病的特异性病变,具有诊断意义。

39.槟榔肝:

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而肝小叶周边部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使肝脏切面肉眼呈现红黄相

间,形似槟榔切面的条纹,故称槟榔肝。

40.化生: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41.风湿小体:

为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具有诊断价值,由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和伴有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组成。

42.凋亡:

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由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引起的细胞主动性死亡,其发生机制,生化特征及形态学变化都与坏死不同。

(是体内单个或成团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坏,不引起死亡细胞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性反应)

43.交界性肿瘤:

指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

44.肺褐色硬化:

慢性肺淤血时,肺泡壁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内存在大量心衰细胞,使肺组织质地变硬,肉眼观呈棕褐色,故称肺褐色硬化。

45.风湿小体:

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具有诊断意义,由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和伴有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组成。

46.软化灶:

神经组织发生局灶性坏死、液化,形成质地疏松、染色较淡的筛网状病灶。

47.假小叶:

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有的肝小叶并包绕形成大小不等,圆形或类圆形肝细胞团,为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

48.大红肾: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

双侧肾脏肿大,肾表面有充血,有的可见粟粒状出血点,又称为蚤咬肾。

49.脂肪变性:

中性脂肪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性,常见于肝细胞。

50.结核瘤:

由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常位于肺上叶。

51.趋化作用:

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由趋化因子引起。

52.肺原发综合征(primarycpmplex):

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特征,是由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组成。

53.早期肝癌:

单个癌结节的最大直径v3cm或两个癌结节的累计最大直径v3cm的原发性肝癌。

54.蜂窝织炎:

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

炎,常发生在皮肤、肌肉和阑尾,主要由溶血链球菌引起。

55.新月体:

主要见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其组成成分为增生的肾小球囊壁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突向肾小球囊腔内,呈新月形,早期为细胞性新月体,以后演变为纤维-细胞性新月体、纤维性新月体,新月体的大量出现往往提示预后不良。

56.肿瘤的异型性:

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57.向心性肥大:

高血压病时,左心室壁肥厚,心脏体积增大,但心腔扩大不明显。

58.化生:

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在刺激因素下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59.嗜酸性脓肿:

寄生虫病时,如血吸虫病或丝虫病,在急性虫卵结节内,虫卵或虫体周围出现大量坏死物质和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病变类似脓肿,故称为嗜酸性脓肿。

60.噬神经细胞现象:

是指坏死的神经元被增生的小胶质细胞或血源性巨噬细胞吞噬,常见于乙型脑炎。

61.心衰细胞:

左心衰竭肺淤血时,有些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并将其分解,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这种细胞称为心衰细胞。

62.Aschoff小体(Aschoffbody):

即风湿小

体,在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及皮下结缔组织等处,胶原纤维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巨噬细胞增生并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后形成Aschoff

细胞,大量Aschoff细胞聚集即形成Aschoff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

意义

63.动脉粥样硬化:

血液中的脂质在弹力型动脉或弹力肌型动脉内膜沉积,引起内膜纤维性增厚,深部组织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质,使动脉壁变硬,管腔狭窄。

二.填空题

1.淤血的原因有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和心力衰竭。

2.胃溃疡的并发症有:

穿孔、岀血、幽门狭窄和癌变

3.肾病综合征表现为:

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和高脂血症。

4.坏死的结局有:

溶解吸收、分离排除、机化、包裹钙化。

5.骨肉瘤易经血道转移。

6.葡萄胎光镜下的主要特征是:

绒毛间质高度水肿、间质内血管减少或消失、滋养层细胞不同程度增牛。

7.化脓菌入血,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细菌随血流到达身体各处,引起肺、肝、肾、皮肤等处多发性小脓肿,称脓毒败血症。

8.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话应,形态学上表现为:

肥大、增生和萎缩。

9.血栓形成都是从内膜表面血小板粘附开始,血栓的类型可分为:

红色血栓、白色血栓、混合血栓、透明血栓。

10.炎症病灶中的病原物微生物通过血行蔓延,可引起:

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败血症。

11.恶性肿瘤血道转移多见干肝、肺脏器。

12.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胃溃疡主要发牛在胃窦部小弯侧,胃溃疡的合并症有:

岀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13.坏死分为:

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蛋白样坏死,坏死的结局有:

分离排出,溶解吸收、机化、包裹钙化。

14.修复过程可分为:

再生和纤维性修复,前者又包括牛理性和病理性两类。

15.肉芽组织由:

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构成,伴有炎症细胞浸润。

16.贫血性梗死常见于脾、肾、心等组织结构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够充分的实质器官。

17.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计弹力型动脉和弹力肌型动脉,病变特征时血中脂质在血管内膜沉积,其危险因素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

18.慢支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其痰液一般呈粘液状。

19.流行性脑脊髓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脊髓膜化脓性炎症。

20.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噬神经RNA病毒引起的,病变性质属于变质性炎症。

21.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是细胞内和间质中出现均质,噬伊红半诱明状蛋白质蓄积,可发生在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和细动脉壁等

处。

22.血栓对机体的不利影响有:

阻塞血管、引起'栓塞、心瓣膜变形、发牛广泛性出血,有利的影响有:

对创伤过程中破裂的血管起止血作

用,有助于创口愈合,局限感染区域,防止感染扩散。

23.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

变质、渗出和增牛。

24.恶性肿瘤经血道转移时,多转移至肝、肺脏

25.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有:

肺肉质变、中毒性

休克、败血症、脓毒败血症、肺脓肿和脓胸。

26.流行性脑脊髓炎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脊髓膜化脓性炎症。

27.继发性肺结核可分为:

局灶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样肺结核、结核球、结核性胸膜炎。

28.淤血的原因有:

静脉受压、静脉腔受阻和心力衰竭。

29.胃溃疡的并发症为:

穿孔、出血、幽门梗阻和癌变。

30.肾病综合征表现为:

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显著水肿和高脂血症。

31.坏死的结局有:

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和包裹钙化。

32.骨肉瘤易经血道转移。

33.葡萄胎光镜下的三大主要特征是:

绒毛间质高度水肿、间质血管减少或消失、滋养层细胞不同程度增生。

34.化脓菌入血,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细菌随血流到达身体各处,引起多发性小脓肿,称脓毒败血症。

35.肉芽组织的基本成分由成纤维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构成,肉芽组织的作用有:

1.抗感染,保护创面、2.填补伤口,接合其他组织缺损、3.机化、包裹无生机组织和异物等。

36.肠伤寒病变发展分4期,分别是:

髓样肿胀期、坏死期、溃疡期、愈合期,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有:

肠岀血、肠穿孑L和支气管肺炎。

37.白细胞游岀过程包括白细胞边集、粘附和游岀三个阶段。

38.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有血源性和上行性感

染,其中以上行性感染最为常见:

其病原菌以化脓菌为主。

39.血栓形成的条件有:

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

40.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途径:

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转移。

三.简答题

1.何谓肉芽肿性炎,试举五种肉芽肿性炎并说明其各自镜下特点。

肉芽肿性炎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以渗出的单核细胞和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如:

①结核结节:

典型病变中央有干酪样坏死,周围有巨噬细胞转变而来的类上皮细胞,其中可见朗格汉斯巨细胞等。

②伤寒小结:

主要由成团的巨噬细胞转变的伤寒细胞组成。

③风湿小体:

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由风湿细胞、纤维素样坏死形成的梭形结节。

④假结核结节:

血吸虫虫卵坏死后形成的慢性虫卵结节,其中有坏死的虫卵或成虫,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组成,缺少干酪样坏死组织。

⑤手术缝线残留:

手术后巨噬细胞增生吞噬缝线,形成异物多核巨细胞形成。

2.列表比较原发性及继发性肺结核。

原发性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

结核

菌感

初次

再次

好发人群

儿童

成人

对结核杆菌的反应

无免疫力

有免疫力

病理

原发综合征

病变多样,新旧

特征

不一

起始病灶

上肺下部,下肺上部近肺膜

肺尖部

三要播散途径

血道、淋巴道

支气管

病程

短,可自愈

长,需治疗

3.某青年男性,冒雨参加足球比赛,夜间出现寒战、高热,随后出现咳嗽,咳铁锈色痰,伴胸痛及轻度呼吸困难,可能诊断是什么?

并简述其病理发展过程,可以出现哪些并发症?

答:

可能的诊断为大叶性肺炎。

典型病变发展要经历四个期,充血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

可以出现的并发症有:

肺肉质变,中毒性休克,肺脓肿,脓胸,败血症、脓毒败血症。

4.列表比较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

好,异型性小

差,异型性大

核分裂

无或少,无病理

多,多见病理性核

性核分裂像

分裂像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外生性、膨胀性

外生性、浸润性

继发性

改变

少见

出血、坏死、溃疡

形成

转移

无转移

易转移

复发

不复发或少见

复发

易复发

对机体

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大,破坏性大,合并出血、坏死、感染、恶病质

5.某患者,男性,55岁,CT发现右肺有直径约

3cm大小包块,试举出该患者肺部可能性大的两种疾病,并分别简述其病变特点。

答:

①肺癌:

肉眼上呈结节状肿块,边界不

清,灰白色,常有坏死,显微镜下可能为腺

癌,癌细胞异型性大,腺样结构;最常见的

为鳞状细胞癌,细胞呈巢团状,细胞间桥可

见,可有角化珠出现。

②结核球:

由纤维组

织包裹干酪样坏死形成,境界清楚,中间可

有钙化。

6.简述急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当其发展为慢性心瓣膜病后有什么后果?

答:

风湿性心内膜炎主要侵蚀二尖瓣,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初期瓣膜肿胀,纤维素样坏死,粘液样变性,瓣膜闭锁缘形成单行排列,1~2mn疣状赘生物,即白色血栓,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病变后期,白色血栓机化,病变反复可形成慢性心瓣膜病,如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

7.简述血栓形成的过程?

血栓有哪些类型?

各有什么病变特点?

答:

①形成:

心血管内膜损伤t暴露出内皮下胶原纤维-激活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血液状态改变,流动变慢,停滞;血液凝固性增高,血小板增多,粘度大。

②类型:

白色血栓:

延续性血栓头部,小结节状,主要由血小板、纤维蛋白构成;混合血栓:

延续性血栓体部,血小板小梁,珊瑚状,小梁边缘有中性粒细胞,纤维蛋白网,网中富含红细胞,呈现灰白色或红色交替层状排列;红色血栓:

混合血栓上下游,血液凝固部分。

透明血栓:

微循环内,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均匀,常见于DIC。

8.列表比较癌和肉瘤的区别。

肉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

较常见

较少见

发病年龄

多见于40岁以

多见于青少年

大体特点

质较硬、灰白色、较干燥

质软、灰红色、湿润、鱼肉状

组织学特占

八\、

多形成癌巢,实质于间质分界清楚,常有纤维组织增生

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网状纤维

癌细胞间多无网

状纤维

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转移

: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9.高血压病的器官病变期时主要有哪些器官受

累?

各有什么病变特点?

答:

主要受累的器官有:

肾脏、脑、心脏、

视网膜。

肾脏:

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表面颗粒状,为原发性颗粒固缩肾。

脑:

脑水肿、脑软化、脑出血。

心脏:

左心室代偿性肥大,心腔扩张不明显,称为向心性肥大,超出其代偿能力,心腔扩张,称为离心性肥大。

视网膜:

视乳头水肿、视网膜渗出和出血、视力减退。

10.列表比较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组织分

好,异型性小

差,异型性大

核分裂像

少或无,无病理性核分裂像

多,大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像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外生性、膨胀性

外生性、浸润性

不复发或少见复发

易复发

不转移

易转移

继发癌变

少见

出血、坏死、溃疡

对机体

影响

轻微,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大,出血、感染、

坏死、恶病质

11.试述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答:

①病因:

与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营养不良和有毒物质损害等因素有关,在我国,肝硬化的病因主要为HBVHCV勺慢性感染,且可发展称为肝细胞癌。

②病变特点:

肝细胞变性坏死,形成结节较小,且大小较一致,纤维间隔较窄,宽窄较一致。

临床特点:

门脉高压明显,有肝功能不全表现。

③临床病理联系:

门静脉高压症:

脾肿大、脾亢、胃肠道淤血,腹水(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白蛋白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腹水为漏出液),侧枝循环形成(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直肠静脉丛曲张、脐周腹壁静脉

曲张),肝功能障碍(出血倾向,激素灭活下降,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蛋白质合成障碍,肝性脑病,氨类解毒障碍)。

12.举例说明创伤一期愈合、二期愈合伤口的特点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答:

两种愈合的特点

一期愈合

二期愈合

特点

主见于无菌性手术创口,其中只有少量血凝块

需清除异物,吸收机化大量坏死组织和血凝块、再生多量肉芽组织

组织破坏

破坏少

破坏大

创缘

整齐

不整齐

创口对

容易对合

不易对合

感染

无感染

有感染

愈合时

时间短

时间长

形成瘢痕

瘢痕小

瘢痕大

一期愈合:

组织缺损小,无感染,创缘整齐,

易对合,裂缝小,可严密缝合。

二期愈合:

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齐,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明显感染,往往需要清创后才能愈合。

对机体的影响:

一期愈合所需时间短,形成瘢痕少,抗拉力强度大,几乎不影响功能;二期愈合:

由于坏死组织多或感染,局部组织继续发生坏死、变形,炎症反应明显,影响肉芽组织形成。

伤口扩大,伤口收缩明显,需形成更多的肉芽组织。

愈合时间长,形成瘢痕多,抗拉力强度较弱,常影响组织和器官的外形或功能。

13.简述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答:

病理变化主要累及大肠,初期为急性卡他性炎,粘液分泌亢进,粘膜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随后出现假膜性炎(与纤维素、炎症细胞和红细胞及细菌形成假膜),假膜呈灰白色,糠皮或片状,形成溃疡,多为浅表性溃疡,形似地图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排便次数增加,全身中毒症状:

发热、头晕、头痛、乏力、食

欲减退、血中白细胞增高。

14.简述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答:

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明显血尿,轻到中度的蛋白尿和水肿,并伴有高血压。

病理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伴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病变由免疫复合物引起。

15.小叶性肺炎常见于什么情况下,病变特点如何?

有哪些并发症?

答:

小叶性肺炎多见于儿童、年老体弱、久病卧床者,多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出现。

特点:

起始于细支气管,然后经细支气管纵向蔓延到所属的肺泡管和肺泡,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的炎症。

(由化脓菌引起的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急性化脓性炎)病灶呈灶状分布于双肺各叶,以两肺下叶和背侧多见,病灶灰黄,0.5〜1cm左右,镜下可见病灶中央发炎的细支气管,周围肺组织化脓。

临床病理联系:

发热、咳嗽、咳脓性痰,X线小片状阴影。

并发症:

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症。

16.试以慢性肝炎为例,说明门脉性肝硬化形成的过程,并说明门脉性肝硬化主要临床表现。

答:

慢性肝炎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特别是伴网状纤维塌陷和界板破坏的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继发胶原纤维增生,后者主要来源于贮脂细胞的活化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及塌陷的网状纤维的融合,如果继续进展,小叶中央区和汇管区等处的纤维间隔由破坏的界板处相互连接,分割小叶,同时伴有肝的细胞结节状增生,致使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被改建而形成肝硬化。

门脉性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

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脾肿大、脾亢,胃肠道淤血,腹水,侧支循环形成及肝功能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