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6265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1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x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九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单项选择题(类型说明:

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叙述与标准电极电位有关的是()

A.环境温度为15℃

B.电对氧化型、还原型浓度均为lmol/L。

C.电对氧化型、还原型活度均为lmol/L。

D.电对的电极电位表示为EOx/Red

E.环境湿度一定

2.下列关于条件电极电位叙述正确者为()

A.不考虑浓度的影响

B.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C.在特定条件下,电对氧化型、还原型的浓度均为lmol/L时的实际电位,因其校正了离子强度和各种副反应的影响,故用

代替

处理问题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D.电对氧化型、还原型活度均为lmol/L时的电位值。

E.在特定条件下,电对氧化型、还原型活度均为lmol/L时的电位值。

3.电对的氧化还原半反应如下:

Ox+ne→Red

则其电极电位最准确,科学的计算式为()

A.

=

+

lg

B.

C.

=

+

lg

D.

E.

4.用相关电对的电极电位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情况,但用它不能判断()

A.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B.氧化还原反应的次序

C.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D.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序

E.氧化还原滴定突跃的大小。

5.下列因素不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者()

A.反应物浓度B.反应温度C.催化剂

D.诱导作用E.两电对的△

6.电对Ce4+/Ce3+的条件电极电位可表示为(

为电对Ce4+/Ce3+的条件电极电位,

为其标准电极电位)(25℃)()

A.

(I为离子强度)

B.

(α为副反应系数)

C.

(Y为活度系数)

D.

E.

7.已知:

F2/F-=2.87伏,

Cl2/Cl-=1.36伏,

I2/I-=0.535伏,

Fe3+/Fe2+=0.77伏。

则下述说明正确者为()

A.在卤族元素离子中,除I-外均不能被Fe3+氧化。

B.卤离子中,Br-、I-均能被Fe3+氧化

C.卤离子中,除F-外均能被Fe3+氧化

D.F2能氧化Fe3+

E.Cl2能氧化Fe3+

8.已知:

AgCl(固)+e=Ag+C1-(Ksp(AgCl)=1.8×10-10)

AgBr(固)+e=Ag+Br-(Ksp(AgBr)=5.0×10-13)

AgI(固)+e=Ag+1-(Ksp(AgI)=9.3×10-17)

Ag2S(固)+2e=2Ag+S2-(Ksp(Ag2S)=2.0×10-49)

Ag2SO4(固)+2e=2Ag+SO42-(Ksp(Ag2SO4)=1.4×10-5)

则下述电对中标准电极电位值最小的是()

A.AgBr/AgB.AgCl/AgC.AgI/AgD.Ag2S/AgE.Ag2SO4/Ag

9.已知有关电对的半反应如下:

AgCl+e=Ag+C1-(Ksp(AgCl)=1.8×10-10)

AgBr+e=Ag+Br-(Ksp(AgBr)=5.0×10-13)

AgI+e=Ag+1-(Ksp(AgI)=9.3×10-17)

Ag2S+2e=2Ag+S2-(Ksp(Ag2S)=2.0×10-49)

AgCN+e=Ag+CN-(Ksp(AgCN)=1.2×10-16)

则下述电对中标准电极电位值最大的是()

A.AgCl/AgB.AgBr/BrC.AgI/AgD.Ag2S/AgE.AgCN/Ag

10.下列电对是可逆氧化还原电对者()

A.Cr2072-/Cr3+B.MnO4-/Mn2+C.BrO3-/Br-

D.CO2/C2O42-E.Ce4+/Ce3+

11.下列电对是不可逆氧化还原电对者()

A.I2/I-B.Fe3+/Fe2+C.CO2/C2O42-D.Ce4+/Ce3+E.Cu2+/Cu+

12.已知:

Ox1/Redl=1.26伏,

Ox2/Red2=0.83伏,

Ox3/Red3=0.92伏,

Ox4/Red4=0.61伏,下述反应可视为进行完全者(反应中电子转移数为1)()

A.Ox3+Red2=Red3+Ox2

B.Ox1+Red2=Red1+Ox2

C.Ox3+Red4=Red3+Ox4

D.Ox1+Red3=Red1+2Ox3

E.Ox2+Red4=Red2+Ox4

13.已知:

Ox1/Redl=1.14伏,

Ox2/Red2=0.85伏,

Ox3/Red3=0.76伏,

Ox4/Red4=0.62伏,下述反应可视为进行完全者(反应中电子转移数为2)()

A.Ox1+2Red2=Red1+2Ox2

B.2Ox2+Red3=2Red2+Ox3

C.Ox3+2Red4=Red3+2Ox4

D.Ox2+Red4=Red2+2Ox4

E.2Ox3+Red4=2Red3+Ox4

14.已知:

Ox1/Redl=1.09伏,

Ox2/Red2=0.89伏,

Ox3/Red3=0.84伏,

Ox4/Red4=

0.66伏,下述反应可视为进行完全者()

A.Ox1+Red2=Red1+Ox2

B.Ox1+2Red2=Red1+2Ox2

C.Ox1+3Red3=Red1+3Ox3

D.Ox2+3Red3=Red2+3Ox3

E.Ox2+3Red4=Red2+3Ox4

15.在一体系内有如下反应:

MnO-4+5Fe2++8H+=Mn2++5Fe2++4H2O(主反应)

2MnO-4+10Cl-+16H+=2Mn2++5Cl2+8H2O(诱导反应)

则下列组分中是诱导体者为()

A.MnO4-B.Fe2+C.Cl-D.H+E.Cl2

16.在一体系内有如下反应:

MnO-4+5Fe2++8H+=Mn2++5Fe2++4H2O(主反应)

2MnO-4+10Cl-+16H+=2Mn2++5Cl2+8H2O(诱导反应)

则下列组分中是作用体者为()

A.MnO4-B.Cl-C.Fe2+D.H+E.H2O

17.在一体系内有如下反应.()

MnO-4+5Fe2++8H+=Mn2++5Fe2++4H2O(主反应)

2MnO-4+10Cl-+16H+=2Mn2++5Cl2+8H2O(诱导反应)

则下列组分中是诱导体者为()

A.MnO4-B.Fe2+C.Cl-D.H+E.H2O

18.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明正确者()

A.催化剂可提高反应进行程度

B.催化剂可提高反应速度

C.催化剂并不改变反应历程及反应所需活化能

D.反应前后催化剂组成发生改变

E.催化剂可改变反应方向

19.已知:

Fe3+/Fe2+=0.77伏,

Cu2+/Cu+=0.15伏,则反应:

Fe3++Cu+=Fe2++Cu2+的平衡常数K为()

A.5.0×108B.1.0×108C.3.2×1010D.5.0×1010E.1.0×1012

(20)对于反应:

Ox1+2Red2=Red1+2Ox2,其平衡常数K为何值时即可视为反应完全?

()

A.1.0×106B.5.0×108C.1.0×107D.1.0×108E.1.0×109

21.对于反应:

Ox1+Red2=Red1+Ox2,其平衡常数K不少于何值时即可视为反应完全?

()

A.1.0×106B.1.0×105C.0.5×106D.1.0×109E.1.0×108

22.某滴定反应为:

mOx1+nRed2=mRed1+nOx2

若m=2n=1(或m=1n=2),要使上述反应进行完全(99.9%以上),则两电对的△E

的理论值为()

A.≥0.27伏B.≥0.35伏C.≥0.24伏D.≥0.17伏E.≥0.21伏

23.以Ce(SO4)2标准溶液滴定Fe2+时,为增大滴定突跃,以便使二苯胺磺钠为一适用的指示剂,(原滴定突跃为0.86~l.26伏,

In=0.84伏),下列措施正确者()

A.加入适量H3PO4B.加入适量H2SO4C.加入适量洒石酸

D.加入适量HCIE.加入适量NH4F

24.碘量法测定Cu2+时,需向Cu2+试液中加入过量KI,下列作用与其无关的是()

A.降低EI2/1-值,提高I-还原性

B.I-与I2生成I3-,降低I2的挥发性

C.减小CuI↓的离解度

D.提高ECu2+/Cu+值

E.使CuI↓不吸附I2

25.下列基团可用碘量法测定的是()

A.—COHB.C==0C.—COOHD.—NH2E.C—OH

26.以基准K2Cr2O7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淀粉作指示剂,到达终点5分钟后又出现蓝色,下列情况与此无关的是()

A.向K2Cr2O7溶液中加入过量KI后,于暗处放置2分钟

B.滴定速度太慢C.酸度太高D.酸度较低

E.向K2Cr2O7溶液中加入的KI未达过量程度

27.用85%乙醇提取中药某成分,用碘量法测该成分含量,淀粉作指示。

下列操作正确

者()

A.提取液回收乙醇至醇含量为60%

B.提取液回收乙醇至醇含量为50%

C.提取液回收乙醇至醇含量为40%

D.提取液不必回收乙醇

E.提取液回收乙醇至醇含量为30%以下。

28.以基准Na2C2O4标定KMnO4溶液浓度,下列操作正确者()

A.加热至100℃并快速滴定B.不必加热并慢慢滴定

C.保持溶液[H+]≈0.lmol/LD.保持溶液[H+]≈lmol/L

E.在中性溶液中滴定

29.以KMnO4法测Fe2+时,需在一定酸度下进行滴定,下列酸适用的为()

A.H2SO4B.HCIC.HNO3D.H2C2O4E.H3AsO3

30.以重氮化反应为基础的重氮化滴定法可用来测定()

A.芳伯胺类B.芳伯酸类C.芳仲胺类D.芳仲酸类E.芳香醇类

31.用KMnO4滴定C2O42-时,开始时KMnO4的红色消失很慢,以后红色逐渐很快消失,其原因是()

A.开始时温度低,随着反应的进行而产生反应热,使反应逐渐加快

B.反应开始后产生Mn2+,Mn2+是MnO4-丁与C2O42-反应的催化剂,故以后反应加快

C.反应产生CO2,使溶液得到充分搅拌,加快反应进行

D.反应消耗H+,H+浓度越来越低,则KMnO4与C2O42-在较低酸度下加快进行

E.KMnO4氧化能力强,开始干扰多,影响反应速度,以后干扰逐渐减少,反应速度加快。

32.①上述因素可改变反应方向的是()

②上述因素可改变反应速度的是()

A.改变介质酸度B.环境温度的微小变化C.如人催化剂

D.改变离子强度E.环境湿度的微小变化

33.①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范围为()

②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一般为()

A.pKHIn±1B.pKMIn±1C.

D.pKb±1E.IgK±1

34.①KMnO4法常用的指示剂为()

②碘量法常用的指示剂是()

A.专用指示剂B.外用指示剂C.氧化还原指示剂

D.荧光指示剂E.自身指示剂

35.①标定KMnO4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

②标定Na2S2O3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

A.Na2C2O4B.K2Cr2O7C.邻苯二甲酸氢钾D.Na2CO3E.KI

36.①用碘量法测胆矾中铜时,为消除Fe3+的干扰和影响,可加入()

②KMnO4法分析样品时,为控制适当酸度,常加入()

A.H2C2O4B.NH4HF2C.NH4OHD.HClE.H2SO4

37.①碘量法分析样品时应()

②K2Cr2O7法分析样品时,一般应()

A.增加压力B.控制溶液为中性或弱酸性

C.控制溶液为强酸性D.强碱性E.弱碱性

38.①碘量法测Cu2+时,滴定剂Na2S2O3与Cu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②用碘量法标定KBrO3溶液浓度时,滴定剂Na2S2O3与KBr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

1B.2:

1C.3:

1D.5:

1E.6:

1

39.①氧化还原滴定用电位法确定终点,则两电对的△

(或△

)一般应为()

②氧化还原滴定用指示剂法确定终点,则电对的△

(或△

)应为()

A.≥0.059伏B.≥0.40伏C.0.20~O.40伏D.≥0.15伏E.≥0.10伏

二、多项选择题(类型说明:

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

1.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物之间有电子转移

B.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反应系数一定相等

C.反应物中原子的氧化数不变

D.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必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E.反应中一定有氧参加

2.对于mOx1十nRed2—mRed1+nOx2滴定反应,影响其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为()

A.两电对的△

值(或△

值)B.反应物的浓度

C.滴定速度D.加入催化剂E.m和n

3.影响电对电极电位的主要因素是()

A.环境湿度B.催化剂C.电对的性质

D.诱导作用E.电对氧化型和还原型的活度比(或浓度比)

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者()

A.可提高反应进行的程度

B.可以改变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C.可以改变反应历程或反应所需活化能

D.可以改变氧化还原滴定的突跃范围

E.可以改变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5.碘量法测Cu2+时,常向溶液中加入KSCN,其作用是()

A.消除Fe3+的干扰和影响

B.起催化剂作用

C.使CuI↓转化为CuSCN↓

D.减小CuI↓对I2的吸附作用

E.防止I-被空气申O2氧化为I2

6.用基准Na2C2O4标定KMnO4溶液浓度时,下列操作中正确者为()

A.将Na2C2O4溶液加热至70~90℃进行滴定

B.滴定速度可适当加快

C.在室温下进行滴定

D.滴定速度不宜太快

E.用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

7.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可能因素有()

A.相关电对的△

值(或△

值)B.相关电对氧化型和还原型浓度的改变

C.体系酸度的改变D.环境湿度的改变E.改变催化剂种类

8.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可能因素有()

A.氧化剂、还原剂的电子层结构B.相关电对的△

值(或△

值)

C.反应物浓度D.体系温度E.环境湿度的改变

9.下述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者为()

A.几种还原剂共存于一溶液中,加入一种氧化剂时,总是先与最强的还原剂反应

B.可根据相关电对的△

值(或△

值)定性地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

C.氧化剂得到电子,本身被氧化

D.还原剂失去电子,本身被还原

E.同一体系内所有可能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总是有关电对△

(或△

)相差最大的电位高的氧化型与电位低的还原型先反应

10.对于反应mOx1+nRed2=mRed1+nOx2

若m=3、n=2,下述何种情况的反应可视为能进行完全()

A.

Ox1/Redl=0.88伏

Ox2/Red2=0.65伏

B.

Ox1/Redl=0.28伏

Ox2/Red2=1.06伏

C.

Ox1/Redl=0.91伏

Ox2/Red2=0.73伏

D.反应平衡常数K=4.5×1021

E.反应平衡常数K=8.0×1018

11.影响电对电极电位的因素有()

A.电对的性质

B.氧化还原半反应中得失电子数

C.电对氧化型或还原型发生配位、沉淀等副反应

D.催化剂

E.湿度

12.下列叙述正确者为()

A.电对的氧化型能氧化另一电对的还原型

B.

Ox/Red大的氧化型能氧化

Ox/Red小的还原型

C.

Ox/Red大的氧化型有较强的氧化能力

D.

Ox/Red大的还原型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E.

Ox/Red小的还原型具较强的还原性

13.配制Na2S2O3标准溶液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使用新煮沸放冷的蒸馏水

B.加入适量酸,以便杀死微生物

C.加少量Na2CO3,抑制微生物生长

D.配制后立即标定,不可久放

E.配制后放置7~10天,然后予以标定

14.下列药物可用碘量法测定的是()

A.HOOC-Ar-SO2NCl2(哈拉宗)(对位)B.胆矾:

(CuSO4·5H2O)

C.二巯基丙醇:

HSHC-CHSH-CH2OHD.Na2B407E.HAc

15.配制KMnO4标准溶液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一般取稍多于计算量的KMnO4

B.将新配的KMnO4液液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1小时

C.加入适量的HCI,以保持其稳定

D.将标定好的KMnO4溶液贮于棕色瓶申

E.KMnO4溶液可于配好后立即标定

16.KBr03法分析样品时,为使终点敏锐,信用甲基红或甲基橙作指示剂。

为此应注意的问题是()

A.近点时加入指示剂

B.应快速滴定至终点

C.滴定过程中不必随时振摇

D.终点时最好再加入少许指示剂以检验终点是否真正到达

E.滴定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振摇

17.下列药物可用KBrO3法及Br2量法测定的是()

A.Ar-OHB.Cl-Ar-Cl(对位)C.Ar-NH2D.Na3AsO4E.Na3AsO3

18.应用重氮化滴定法测定芳伯胺类药物含量时,下列操作正确者为()

A.因矿酸的存在有利于反应快速进行,所以酸度应尽量高些

B.温度高有利于加快反应进行,故可适当加热

C.酸度高时易发生副反应,故控制溶液酸度约为[H+]1~2mol/L

D.因重氮化反应较慢,故滴定速度不宜太快

E.为避免副反应,滴定速度应快些

19.下列药物可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的是()

A.HCOOHB.CaOC.H2O2D.Na2B407E.磁石

20.下列滴定可用滴定剂本身作指示剂者为()

A.直接碘量法测Vc含量

B.铈量法测Fe2+含量

C.K2Cr2O7法测土壤中有机质

D.KMnO4法测Na2C2O4含量

E.重氮化滴定法测劳伯胺类药物

21.下列滴定既可用滴定剂或被测物本身作指示剂,也可用另外一种指示剂指示终点者

为()

A.KBrO3法及Br2量法B.碘量法C.K2Cr2O7.

D.重氮化滴定法E.KMnO4法

三、填空题(类型说明:

请将正确答案填于试题预留的横线上。

1.一般来说,电极电位高的电对的氧化型,可以氧化。

2.几个氧化还原电对共存于同一体系时,首先进行反应的是。

3.在氧化还原平衡体系中,凡使电对的氧化型或电对的还原型,则其电极电位就升高。

4.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完全的主要因素有及等。

5.对于mOx1+nRed2=mRed1+nOx2滴定反应,允许滴定误差为0.1%,当m=n=1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可视为反应能进行完全。

6.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有、、、及等。

7.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主要因素有、、等。

8.因为条件电极电位(

)考虑了和等的影响,所以用

代替

处理问题时,较为符合实际情况。

9.影响氧化还原滴定突跃电位范围的主要因素是和。

10.对于下述滴定反应:

mOx1+nRed2=mRed1+nOx2其滴定突跃电位范围为。

11.氧化还原指示剂的

为0.84伏,则其可能最大变色电位范围为。

12.已知

MnO4-/Mn2+=1.51伏,

Fe3+/Fe2+=0.77伏,则反应:

MnO4-+5Fe2++8H+=Mn2+

+5Fe3++4H2O其平衡常数K的对数值(即lgk)为。

或lgk为。

13.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

14.从碘量法方法本身来说,引入误差的主要因素是和。

15.间接碘量法分析样品时,适宜的酸度条件为。

为防止滴定过程中滴定剂Na2S2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副反应,还应注意和。

16.碘量法常用的淀粉指示剂在条件下最灵敏。

醇类存在可降低其灵敏度,而当乙醇含量在以上时,碘与淀粉甚至不发生显色反应。

17.间接碘量法分析盐酸黄连素片中盐酸小檗碱含量,主要反应如下:

2B+(小檗碱)+Cr2072-→B2Cr2O7↓

(一定量过量)

Cr2072-+6I-+14H+→2Cr3++3I2+7H2O

(余)

I2+2S2O32-→S4062-+2I-

若不做空白试验,则盐酸小檗碱(B·HCI)的含量计算式为。

18.配制Na2S2O3标准溶液时,应使用新煮沸放冷的蒸馏水,其原因是和。

19.测定Na+含量时,可先将其沉淀为NaZn(UO2)3(Ac)9·9H2O,然后再将沉淀用稀H2SO4溶解,将UO22+还原为UO2+,用K2Cr207标准溶液滴定UO2+,滴定反应为:

Cr2072-+3UO2++8H+=2Cr3++3UO22++4H2O

则Na+百分含量计算式为。

20.碘量法常用淀粉作指示剂。

其中直接量法淀粉指示剂可加入;滴定碘量法(间接碘量法)应于加入。

四、名词解释(类型说明:

请将正确答案填于预留空白处。

1.电对

2.可逆氧化还原电对

3.不可逆氧化还原电对

4.标准电极电位

5.条件电极电位

6.催化剂

7.正催化剂与负催化剂

8.诱导作用

9.诱导反应

10.电极电位

五、简答题(类型说明:

把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