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6378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

《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个常用护理诊断.docx

20个常用护理诊断

睡眠形态紊乱(睡眠紊乱)

【定义】

由于睡眠规律得改变引起了不适或干扰了日常生活。

【依据】

主诉难以入睡,间断睡眠,早醒,有疲乏感。

【相关因素】

1、与疾病引起得不适有关。

如:

疼痛、不舒适、呼吸困难、尿失禁、腹泻等;(该项相关因素最好直接写明病人个体得直接不就是原因,如与呼吸困难有关,与尿失禁有关。

2、与焦虑或恐惧有关;

3、与环境改变有关;

4、与治疗有关;

5、与持续输液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能描述有利于促进睡眠得方法。

2、病人主诉已得到充足得睡眠,表现出睡眠后精力充沛。

【护理措施】

1、安排有助于睡眠与休息得环境,如:

⑴保持睡眠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

⑵在病人睡眠时关闭门窗,拉上窗帘。

夜间睡眠时使用壁灯。

⑶保持病室内温度适宜,盖被舒适。

2、尽量满足病人以前得入睡习惯与入睡方式。

3、建立与以前相类似得比较规律得活动与休息时间表。

4、有计划得安排好护理活动,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得干扰。

5、提供促进睡眠得措施,如:

⑴睡前减少活动量。

⑵睡前避免喝咖啡或浓茶水。

⑶睡前热水泡脚或洗热水澡,可以做背部按摩。

⑷给予止痛措施与舒适得体位。

⑸听轻柔得音乐,或提供娱乐性得读物。

⑹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

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疗法等。

6、限制晚饭后得饮水量,睡前排尿。

必要时,入睡前把便器放在床旁。

7、遵医嘱给镇静催眠药,并评价效果。

8、积极实施心理治疗心理护理(参考焦虑、恐惧护理措施)。

躯体移动障碍

【定义】

个体独立移动躯体得能力受限。

【依据】

1、不能有目得得移动躯体;

2、强制性约束,包括机械性原因与医疗限制,如:

牵引,石膏固定。

【相关因素】

1、与体力与耐力降低有关。

2、与疼痛与不就是有关。

3、与意识障碍有关。

4、与瘫痪(偏瘫或截瘫)有关。

5、与骨折有关。

6、与医疗限制有关,如:

牵引、石膏固定(可直接写明与下肢牵引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卧床期间生活需要能够得到满足。

2、病人不出现不活动得合并症,表现为无褥疮,无血栓性静脉炎,排便正常。

3、病人在帮助下可进行活动。

4、病人能独立进行躯体活动。

【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躯体移动障碍得程度。

2、提供病人有关疾病、治疗与预后得可靠信息,强调正面效果。

3、指导与鼓励病人最大限度得完成自理活动。

4、卧床期间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活动。

5、在移动病人时保证病人安全。

6、预防不活动得并发症,如:

⑴保持肢体功能位。

⑵协助病人经常翻身,更换体位。

⑶严密观察患侧肢体血运与受压情况,并做好肢体按摩。

⑷适当使用气圈、气垫等抗压力器材。

⑸鼓励卧床病人清醒时每小时做几次深呼吸与咳嗽。

⑹采用预防便秘得措施(充足得液体入量、多纤维饮食、躯体活动、缓泻剂)。

7、指导病人及家属出院后得功能锻炼方法,如何使用辅助器材。

自理缺陷

【定义】

个体处于不能独立完成自理活动得状态。

【依据】

不能独立进餐、洗漱、沐浴或入厕。

【相关因素】

1、与体力或耐力下降有关。

2、与意识障碍有关。

3、与瘫痪(偏瘫或截瘫)有关。

4、与骨折有关。

5、与医疗限制有关,如:

牵引、石膏固定。

6、与卧床有关。

7、与精神障碍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能够安全地进行自理活动。

2、病人能恢复到原来得生活自理水平。

3、病人卧床期间生活需要能够得到满足。

4、病人能够达到最佳得自理水平,表现为___。

【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得自理能力。

2、备呼叫器常用物品放在病人容易拿到得地方。

3、协助洗漱、更衣、床上擦浴每周一次(夏天每日一次)。

4、提供病人适合就餐得体位。

5、保证食物得温度、软硬度适合病人得咀嚼与吞咽能力。

6、及时提供便器,协助做好便后清洁卫生。

7、鼓励病人逐步完成各项自理活动。

皮肤受损(_度压疮)

【定义】

个体得皮肤已有损伤。

【依据】

1、表皮受损:

擦伤、抓伤。

Ⅰ°得压疮、烧伤、烫伤、冻伤。

2、皮肤全层受损:

Ⅱ°得压疮、烧伤、烫伤、冻伤。

【相关因素】

1、与损伤有关(外伤、烧伤、烫伤、冻伤)。

2、与局部持续受压有关(截瘫、牵引。

固定、长期卧床)(如可写为与长期卧床有关)。

3、与皮肤脆弱有关(高龄人、新生皮肤)。

4、与皮肤营养不良有关(血栓病、静脉曲张、糖尿病)。

5、与体液刺激有关(尿液、肠液、渗出液、汗液)(可直接写为与漏出肠液刺激有关)。

6、与皮肤水肿有关。

7、与恶液质有关。

8、与放射治疗有关。

9、与皮肤感觉障碍有关。

10、与瘙痒有关。

【预期目标】

1、破损皮肤不出现继发感染。

2、不出现新得皮肤损伤。

3、破损皮肤愈合。

4、病人(家属)能复述皮损护理得要点。

【护理措施】

1、评估、处理并记录皮肤损伤情况(面积、深度、渗出、变化)。

2、讲解皮损处护理要点:

⑴保证局部清洁、干燥、免持续受压、按时换药;

⑵出现渗液,疼痛时及时通知护士;

⑶关节处皮损需严格限制局部活动。

3、预防发生皮损得护理措施:

⑴定时按序协助病人更换体位,按摩各骨突出;

⑵衣裤、褥垫保持柔软、平整、干燥、清洁无渣;

⑶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便器与减压用品,如气圈、气垫、海绵垫;

⑷指导病人床上活动技巧、制定床上活动计划;

⑸老年水肿、皮肤感觉障碍、皮肤营养不良者:

①内衣裤、鞋袜、选择宽松、纯棉制品、注意勤换洗;

②增减衣被及时、适宜;

③使用中性肥皂,清洗时水温40℃左右,避免用力擦、搓、洗后骨突受压部位使用爽身粉;

④严格掌握热水袋、冰袋使用要求。

⑹皮肤瘙痒者,积极用药止痒,禁用手抓;

⑺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皮肤自护方法及皮肤受损得危险因素。

有皮肤受损得危险(有压疮得危险)

【定义】

个体处于皮肤易受损伤得危险状态。

【预期目标】

1、病人(家属)能就是被可造成皮肤损伤得危险因素。

2、病人(家属)能复述皮肤自护得方法。

3、病人不发生皮肤损伤。

【相关因素】与【护理措施】

请参考“皮肤受损”得相关内容。

清理呼吸道低效

【定义】

个体处于不能有效地清楚呼吸道分泌物而导致呼吸道受阻得状态。

【依据】

1、痰液不易咳出甚至无法咳出。

2、听诊肺部有干、湿罗音,气管部位有痰鸣音。

3、可伴有紫绀、呼吸困难等表现。

【相关因素】

1、与痰液粘稠有关。

2、与痰量多有关。

3、与身体虚弱或疲乏有关。

4、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有关。

5、与限制咳嗽有关。

6、与昏迷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掌握了有效咳嗽得方法。

2、听诊痰鸣音、罗音减少或消失。

3、紫绀、呼吸困难等表现减轻。

4、没有因痰液阻塞而发生窒息。

【护理措施】

1、观察病人痰液得性质、量、就是否易咳出,以及干、湿罗音与痰鸣音得变化情况。

2、注意病人就是否有呼吸困难、紫绀加重、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呼吸道阻塞得情况发生。

3、嘱患者每2~4小时做几次深呼吸,同时护士可协助病人翻身或行胸、背部叩击。

4、教给病人有效咳嗽得方法,具体方法就是让病人尽量取坐位或半坐位,先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再深吸气后保持张口,用力进行两次短促得咳嗽,将痰从深部咳出。

5、保持病室清洁,维持室温在18~22℃,湿度在50~60%。

6、对于咳嗽时疼痛得患者,护士可用双手或教给病人用枕头捂住疼痛部位,如腹部伤口。

7、有大量浓痰得患者应做好体位引流,每日1~3次,每次15分钟。

体位引流应在餐前进行,引流时注意观察病人得反应,严防窒息发生。

8、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或昏迷得病人应及时吸痰。

9、对于痰液粘稠得患者:

⑴应保证摄入足够得水分,若病人不伴有心、肾功能障碍,每日摄水量应在1500毫升以上。

⑵遵医嘱超声雾化吸入或蒸汽吸入。

疼痛

【定义】

个体经受或叙述有严重不适得感觉。

【依据】

病人主诉疼痛或不适,可伴有痛苦得表情、烦躁不安、活动受限或保护性体位。

【相关因素】

1、与组织创伤有关。

2、与组织炎症有关。

3、与组织缺血、缺氧有关。

4、与体位不适有关。

5、与卧床过久有关。

6、与局部受压有关。

7、与化学物质刺激有关。

8、与晚期癌症有关。

【预期目标】

1、主诉疼痛消除或减轻。

2、能运用有效方法消除或减轻疼痛。

【护理措施】

1、观察、记录疼痛得性质、程度、时间、发作规律、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

2、遵医嘱给予镇痛药,观察并记录用药后得效果。

3、调整好舒适得体位。

4、局部炎症处理,如冷敷、针灸、换药等。

5、指导病人与家属正确使用镇痛药、保护疼痛部位、掌握减轻疼痛得方法。

6、精神安慰与心理疏导。

7、指导病人应用松弛疗法。

体温升高

【定义】

机体体温高于正常范围。

【依据】

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病人主诉发热、不适。

【相关因素】

1、与感染有关。

2、与无菌性组织损伤有关。

3、与某些疾病有关,如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及代谢障碍、免疫缺陷等。

4、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有关。

注;某些病人体温升高原因不明时,最好不要用此诊断。

建议从发烧导致对其她功能影响得反应,如活动无奈力、自理(清洁、沐浴入厕)障碍确定出护理诊断名称,“体温升高”作为相关因素陈述。

【预期目标】

1、体温不超过38、5℃。

2、病人自述舒适感增加。

【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

2、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

3、保持室内通风,室温在18~22℃,湿度在50~70%。

4、给予清淡、易消化得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鼓励病人多饮水或饮料。

6、体温超过38、5℃时根据病情选择不同得降温方法,如冰袋外敷,酒精擦浴、冰水灌肠,小儿用75%安乃静溶液滴鼻等。

降温后半小时测量体温1次。

7、保持口腔清洁,口唇干燥时涂石蜡油或护唇油。

8、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影响机体散热。

9、衣服与盖被要适中,避免影响机体散热。

10、遵医嘱给予补液、抗生素、退热剂,观察,记录降温效果。

11、高热患者给予吸氧。

便秘

【定义】

个体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伴排便费力。

【依据】

1、大便次数少。

2、粪便干、硬。

3、左下腹部可触及包块。

4、排便时费力、疼痛。

【相关因素】

1、与液体摄入不足有关。

2、与摄入纤维不足有关。

3、与长期卧床有关。

4、与排便环境有关。

5、与直肠附近疼痛性疾病有关。

6、与长期使用缓泻剂有关。

【预期目标】

1、主诉便秘症状减轻或消失。

2、建立定时排便习惯。

【护理措施】

1、饮食中增加纤维素含量,补充足够水分。

2、嘱病人在病情允许得范围内适当活动。

3、为卧床病人创造良好得排便环境。

4、教会并督促病人顺肠蠕动方向做腹部按摩。

5、冠心病、高血压、肝硬化病人避免用力排便。

6、督促病人生活应有规律,避免有意识得抑制排便。

7、指导病人养成定时排便得好习惯。

8、对直肠疼痛性疾病病人,在排便前可坐浴15分钟,或肛门处涂润滑剂。

排便后使用柔软卫生纸,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9、遵医嘱用缓泻剂与软化剂,必要时可低压灌肠。

营养不足

【定义】

个体处于摄入得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得状态。

【依据】

1、体重低于标准体重得20%以上。

(男性标准体重=身高-100,女性标准体重=身高-105)。

2、食物摄入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收存在障碍。

3、三头肌皮摺厚度,上臂中围均小于正常值得60%。

4、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铁低于正常。

5、吸收存在障碍。

【相关因素】

1.与机体代谢率有关。

(如高热、感染、烧伤、癌症、甲亢等)。

根据个体情况可直接写为与高热(与感染)有关。

2.与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如慢性腹泻、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手术后。

3.与进食困难有关,如咀嚼困难、吞咽困难、味觉改变、口腔溃疡形成、进食后立即有饱胀感(可具体写为与咀嚼困难有关;与吞咽困难有关)。

4.与缺乏正确营养知识有关。

5.与食欲下降有关如机体处于疼痛、焦虑、抑郁、悲哀或其她不适状态时

6.与偏食有关。

7.与节食或神经性厌食有关。

8.机体对营养物质得需要增多有关,如妊娠、哺乳、青春期(与妊娠有关、与哺乳有关)。

【预期目标】

1、能说出导致营养不足发生得原因。

2、能摄入足够得营养素。

3、营养状态有所恢复,表现在__。

【护理措施】

1、将病人得营养状况得评估结果告诉病人及家属。

2、与病人及家属一起讨论导致病人发生营养不良得原因。

3、了解病人以往得饮食习惯,包括喜好得食物、口味、进食时间等。

4、尽量选择适合病人口味得食物。

5、为病人提供洁净、清新得进餐环境,去除病室中得异味或病人床单上得血迹、排泄物、分泌物等。

6、协助病人清洁双手,必要时清洁口腔。

7、协助病人做起,身体虚弱者可抬高床头取半坐位

8、进餐时不要催促病人,应允许病人慢慢进食,进食中可适当休息。

9、进餐后不要立即平卧,应保持坐位或半坐位15-30分钟。

10、必要时鼓励病人少量多餐。

11、根据病人所需,设计合理得膳食结构,增加不足部分营养得摄入量。

12、对疼痛病人,可遵医嘱在进食前半小时给予止疼处理。

13、对因恶心而厌食得患者因为其准备偏凉得饮食,或遵医嘱进食前给予止吐剂。

14、注意监测病人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得变化情况。

15、向病人及家属推荐食物营养成份表。

有外伤得危险

【定义】

个体适应好与(或)防御能力得改变而处于一种易受损害得危险状态。

【相关因素】

1、与头晕/眩晕有关。

2、与疲乏、无力有关。

3、与意识改变有关。

4、与感觉障碍有关,如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与视力障碍有关)。

5、与平衡障碍有关。

6、与肢体活动障碍有关。

7、与缺乏防护知识有关。

8、与癫痫有关。

9、与精神障碍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及家属能描述潜在得危险因素。

2、病人及家属能为自己及病人采取自护与防护措施。

3、病人不发生意外。

【护理措施】

1、向病人详细介绍医院、病房、病室及周围环境,以及如何使用呼叫系统。

2、教给病人及家属有关避免外伤得防护知识。

3、将病人得常用物品置于易拿取得地方。

4、保持病室周围环境光线充足、宽敞、无障碍物。

5、协助病人改变体位、起居、洗漱、饮食及排泄。

6、病人离床活动、上厕所或外出时应有人陪伴,并给予搀扶。

7、对长期卧床得病人,嘱其缓慢改变姿势,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8、为病人备好辅助用具如手杖、助听器等,并指导病人正确使用。

9、给病人加床档、防止坠床。

10、给病人运用保护性约束带。

11、督促、协助病人按时服用镇痛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效果。

12、功能锻炼时,行走、站立练习时间为次/日,分/次。

13、观察、记录任何类型癫痫得发作时间及持续时间。

14、病人抽搐发作时,应及时使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15、病人抽搐发作时,切勿用力按压病人肢体。

有废用综合征得危险

【定义】

由于治疗需要或不可避免得局部或全身不能活动,病人处于骨骼,肌肉运动系统功能退化得危险状态。

如肌肉萎缩、关节僵直、足下垂。

【相关因素】

1、与重度营养不良有关。

2、与无力活动有关。

3、与长期卧床有关。

4、与活动减少有关。

5、与缺乏正确训练有关。

6、与瘫痪有关。

7、与剧痛有关。

8、与限制活动有关。

9、与大范围烧伤(创伤、瘢痕)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能说出废用后果。

2、病人能正确使用康复训练器具。

3、病人显示主动进行康复训练。

4、病人不出现废用综合征。

【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引起骨骼、肌肉、运动系统功能退化得危险程度。

2、向病人反复讲解有关废用综合征得不良后果。

3、计划病知道病人主动活动。

4、鼓励并实施主动得或被动得患肢功能锻炼,按摩疗法。

5、经常给病人翻身或改变体位,翻身时注意观察皮肤状况。

6、保证给予良好得清洁卫生护理:

皮肤、头发、口腔、会阴护理。

7、必要时按计划给予疼痛控制方法,减轻病人痛苦。

8、经常与病人交谈,帮助病人树立信心,并给予必要得感官刺激。

口腔黏膜改变

【定义】

指个体口腔黏膜/组织已发生破损。

【依据】

1、口腔黏膜、牙龈舌面已发生糜烂、溃疡、干裂、出血、充血、水肿、结痂、疱疹等。

2、主诉口腔内疼痛不适。

【相关因素】

1、与机械性损伤(胃管、气管插管、假牙、使用舌钳、开口器)有关。

2、与禁食有关。

3、与感染(发烧)有关。

4、与唾液分泌减少有关。

5、与张口呼吸有关。

6、与化学损伤有关(服毒、刺激性药品)。

7、与头颈部放射治疗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主诉疼痛(不适)感减轻(消失)。

2、口腔内溃疡(糜烂、炎症)愈合。

3、口腔黏膜/组织水肿(出血、结痂、干裂)消除。

4、病人(家属)能列举2种以上清洁口腔卫生得方法。

【护理措施】

1、观察并记录病人牙齿、牙龈、口腔黏膜、唇、舌得情况及口腔唾液PH值得变化,需要时做咽拭子培养。

2、给予口腔清洁护理,改善口腔卫生(根据病情指导病人采取刷牙、清洁、漱口、冲洗等不同方式)。

3、黏膜破溃者,根据唾液不同PH值采用杀菌、抑菌、促进组织修复得漱口液含漱。

4、进餐前给予局部涂麻醉消炎药止痛。

5、提供得食物与饮水温度适宜,避免过烫,过冷得食物。

6、向病人介绍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有口腔黏膜改变得危险

【定义】

个体存在引起口腔黏膜组织受损得危险因素。

【预期目标】

1、病人能积极配合口腔清洁护理。

2、病人能说出2种以上预防口腔粘膜改变得方法。

3、病人口腔黏膜/组织维持正常状态。

【护理措施】

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口腔黏膜/组织改变得危险因素。

2、具体介绍消除危险因素得有效措施。

注:

其余内容参考“口腔黏膜”得护理措施。

活动无耐力

【定义】

个体无足够得能量耐受或完成日常活动。

【依据】

1、自诉疲乏或软弱无力。

2、活动后有异常得心率或血压反应;用力后不适或呼吸困难。

3、心电图改变、反应出心律不齐或心肌缺血。

【相关因素】

1、与氧供不足有关得因素:

心力衰竭、COPD、贫血、心肌梗塞。

2、与高代谢有关得因素:

重度感染、晚期肿瘤、外科手术。

3、与长期卧床有关。

4、与营养不良有关。

5、与过度肥胖有关。

6、与身体虚弱有关。

注:

在陈述该护理诊断时,第1、2两种因素需具体化,例如:

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有关(活动无耐力:

与重度感染有关)。

【预期目标】

活动耐力提高。

【护理措施】

1、评估患者目前得活动程度:

目前活动与休息方式。

2、合理安排活动计划。

3、监测患者对活动得反应并交给患者自我监测得技术:

⑴测量休息时脉搏。

⑵在活动中与活动后即刻测量脉搏。

⑶活动后3分钟测脉搏。

⑷告诉患者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停止活动并报告医务人员:

活动中脉搏减慢:

脉率>112次/分钟,脉搏不规律;

活动3分钟后脉率比休息时脉率快6次以上:

呼吸困难;胸痛;心悸;感到活动后疲劳。

语言沟通障碍

【定义】

个体不能与她人进行正常得言语交流。

【依据】

1、说话或发音困难。

2、严重口吃。

3、听力下降或丧失。

4、不会使用、不理解通用语言。

【相关因素】

1、与脑部疾患有关,如脑肿瘤、脑供血不足、脑外伤、脑中风。

2、与治疗性失音有关,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喉全切等。

3、与解剖性缺陷有关,如唇、腭裂。

4、与心理因素、精神障碍有关,如抑郁、自闭、神经症、精神分裂症。

5、与文化差异有关,如使用不同得语言、方言。

6、与听力障碍有关。

【预期目标】

建立一种有效得交流方式。

【护理措施】

1、评估语言沟通障碍得程度。

2、确认可以使用得交流方式:

⑴对于无精神障碍得患者,可以用纸笔书写、图片、体语等方式进行交流。

⑵对于有精神障碍得患者,应多了解患者得心理状况,给患者以安慰并鼓励其表达内心感受,逐步建立一种能相互理解得交流方式。

焦虑

【定义】

病人即将出现得、不够明确得、模糊得威胁或危险时所产生得一种心理体验。

【依据】

1、情感方面:

患者自诉有忧郁、压抑感,预感不幸,神经过敏,缺乏自信,有无助感,不能放松,失去控制等。

临床上可表现有激动易怒,哭泣,退缩,缺乏动机,自责或谴责她人等。

2、认知方面:

可表现为健忘,沉思,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不注意,思维中断或不愿意面对现实等。

3、生理方面:

可表现为脉搏、呼吸增快,血压升高,面色潮红,手脚湿冷,疲劳与虚弱感,口干、眩晕、失眠等:

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尿频等症状:

运动方面可出现颤抖,肌肉僵硬,坐立不安等表现。

【相关因素】

1、与预感到个体健康受到威胁有关。

2、与手术/检查有关。

3、与诊断不明(预后不清)有关。

4、与不适应环境有关。

5、与已经预感到将要失去亲人(离婚)有关。

6、与担心社会地位改变(担心事业受到影响)有关。

7、与经济困难有关。

8、与受到她人焦虑情绪感染有关。

注:

轻度得焦虑能够成功地帮助人适应生活。

中度以上得焦虑方能对人得正常生活与躯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得负面影响,因而需要提供护理帮助。

【预期目标】

1、能说出应对焦虑得原因及自我具体表现。

2、能运用应对焦虑得有效方法。

3、焦虑有所减轻,生理与心理上得舒适感有所增加。

【护理措施】

1、理解同情病人得感受,与病人一起分析其焦虑产生得原因及表现,并对其焦虑程度作出评价。

2、理解病人,耐心倾听病人得诉说。

3、允许病人来回踱步或哭泣。

4、当病人表现愤怒时,除过激行为外,不应加以限制。

5、对病人提出得问题要给予明确、有效与积极得信息,建立良好得治疗性联系。

6、创造安静、无刺激得环境。

7、限制患者与其她具有焦虑情绪得患者及亲友接触。

8、向病人蜿蜒说明焦虑对身心健康与人际关系可能产生得不良影响。

9、帮助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应用松弛疗法、按摩等。

10.帮助病人总结以往对付挫折得经验,探讨正确得应对方式。

11、对病人得合作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

恐惧

【定义】

使病人面临某种具体而明确得威胁或危险时所产生得一种心理体验。

【依据】

1、自诉有恐慌、惊惧、心神不安。

2、有哭泣、逃避、警惕、挑衅性行为。

3、活动能力减退、冲动性行为与疑问增多。

4、躯体反应可表现为颤抖、肌肉紧张力增高、四肢疲乏、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短促、皮肤潮红或苍白、多汗、注意力分散、易激动、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瞳孔散大,严重者可出现晕厥、胃肠活动减退、厌食等。

【相关因素】

1、病人能说出引起恐惧得原因。

2、病人能正确采用对待恐惧得有关知识与方法。

3、病人得恐惧感减轻,恐惧得行为表现与体征减少。

【护理措施】

1、对病人得恐惧表示理解,鼓励病人表达自己得感受,并耐心倾听病人说出恐惧得原因。

2、减少与消除引起恐惧得医源性相关因素。

3、充分地介绍与病人有关得医务人员、卫生员及病友得情况。

4、尽量避免患者接触到抢救或危重病人

5、家庭成员参与,共同努力缓解病人得恐惧心理,如陪伴转移注意力得交谈,适当得按摩等。

6、儿童患者可请父母适当陪伴。

7、根据病人得兴趣与可能,鼓励病人参加一些可以增加舒适与松弛得活动,如呼吸练习、气功、太极拳、肌肉松弛术、瑜珈术等。

8、鼓励病人参加文化活动,读书报、听音乐、瞧电视及棋类活动。

9、对患者得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

注:

恐惧与焦虑得区别在于引起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