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机理研究资料下载.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96709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93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机理研究资料下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机理研究资料下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机理研究资料下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机理研究资料下载.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机理研究资料下载.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机理研究资料下载.pdf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机理研究资料下载.pdf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机理研究资料下载.pdf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机理研究资料下载.pdf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机理研究资料下载.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机理研究资料下载.pdf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机理研究资料下载.pdf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机理研究资料下载.pdf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机理研究资料下载.pdf

《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机理研究资料下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机理研究资料下载.pdf(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机理研究资料下载.pdf

表面上看,对于环境与企业生存发展的理论研究已相当丰富,但理论的丰富反过来也说明了有关环境与企业生存问题的研究在理论研究中依然没有取得一致的研究结论,而且上述研究理论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环境风险识别、预防及应对并未做出清晰而充分的阐释。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问题,仅有少量的文献探讨了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李春玲等,2009)、财务风险(黄蕴洁等,2009)等问题。

马有才等(2004)虽然曾专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系统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安全对策,但他们并未深入地探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应对机制,从而并未从根本上诠释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何应对环境风险的问题。

从现有的理论研究文献来看,众多理论研究学者虽然强调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的重要性,但并未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应对机制构建以及风险应对机理进行深入的探讨。

在现有的理论研究框架下,一些企业现象依然无法得到圆满的解释。

比如,对环境变化反应最快的是中小企业,但为何很多中小企业在风险环境中仍然大批死亡(吕萍、王以华,2009)?

为什么许多积极创新的高科技企业面临困难(杨震宁、王以华,2008)?

更为遗憾的是,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环境下生存与发展问题的系统性研究不足,尤其有关风险环境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影响机理、科技型中小企业怎么样提升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以减轻并化解风险等问题缺乏深度分析。

最近,一些学者从生物学领域研究中的生物免疫系统得到启发,探究了组织在应对环境变化时所形成的组织免疫系统问题(杨震宁、王以华,2008;

吕萍、王以华,2009)。

借鉴这一研究视角,本文试图以案例研究的方法,探索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机制的理论框架模型。

二、文献回顾企业生态系统研究认为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生命有机体(Inasitietal.,2002)。

生物医学理论认为,免疫是人体对外部环境进行适应性反应的天然系统,其反馈机理能同步执行两个不同任务,即对外部物体的快速反应和快速稳定免疫系统(杨震宁、王以华,2008)。

正是结合企业生态系统视角和生物医学理论中生命有机体的免疫机理,组织免疫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组织与环境的适应性问题,从而弥补了现有理论的不足。

由于本文主要以现有的组织免疫理论的研究文献为基础构建本文的理论框架模型,因此我们将着重对组织免疫理论有关内容进行详细梳理。

(一)组织免疫行为及其维度免疫在医学中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排除异己以维持机体内部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机制。

从企业角度来看,组织免疫理论认为组织免疫是组织识别外部和内部异己,排除威胁因素并产生记忆,从而维护组织健康的能力(王以华等,2006)。

从组织免疫行为的维度来看,吕萍、王以华(2009)通过借鉴医学免疫的研究成果,以及对大量企业进行的深入访谈,将组织的免疫行为分为组织非特异性免疫和组织特异性免疫2个维度。

组织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企业针对内外部的有害因素,进行事先的、一般性的免疫应答行为,包括组织结构、制度规则和组织文化3个要素。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关于规章、职务及权利关系的一套形式化系统,它说明各项工作如何分配、谁向谁负责及内部协调机制(Jones,1995),它将个体组合成部门以及通过部门形成企业的运作方式,确保跨部门沟通、协作和资源整合(Child,1984)。

制度规则是企业控制和协调工作任务在内部单元的设计机制和分配模式,是企业员工可以遵守的清晰的指示、警告或说明(Schatzkit,2006),它能够使企业更加稳定。

Denison(1984)认为组织文化是构成组织或经营单位核心特性的一组规范、态度、价值观和组织模式,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能够指导人们的组织行为。

组织文化可以视为存在于特定企业内具有公开性、集体性和共享性的意义系统,可为企业提供一个诠释框架,用以有效处理企业内外部存在的问题(吕萍等,2009)。

组织特异性免疫是指企业在预先设置的组织结构、制度规则和组织文化的背景下,针对内外部的有害因素所采取的后天的、特定的免疫应答行为,因此是企业应对内外部有害因素的第二道防线,吕萍等(2009)认为组织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组织监视、组织防御和组织记忆3种机制发挥作用。

143-借鉴于生物学领域的免疫监视思想,并结合战略管理和组织理论文献的环境监视的内容,她们认为组织免疫过程中的组织监视包括识别与传递两个步骤。

组织防御是指在组织监视有效的前提下,组织抵抗和消灭内外部有害因素的行为,体现了企业能够做出反应的主动性和能力。

组织防御通过3个连续发生的行为过程实现:

变异快速建立或调整资源的配置,形成新的网络和对策;

选择快速准确地选择网络和对策;

协调调整行为措施的节奏和步骤,避免产生瓶颈和失衡。

组织防御的有效性以组织监视的有效性为前提,并受到变异、选择和协调环节有效性的影响(吕萍等,2009)。

最早在战略管理领域提出组织记忆概念的Walsh等(1991)等学者认为,组织记忆是通过能够存储过去决策信息的容器和空间形成的企业储存知识的方法和手段。

组织记忆能够用来帮助企业进行现在或将来的决策,学术界和企业界把组织记忆看作是企业成功运作和应对环境变化与挑战的一个重要因素(Huber,1991)。

(二)组织免疫行为作用机制组织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机制。

组织非特异性免疫是企业进行免疫应答的基础,因此是应对内外部有害因素的第一道防线,有助于保持企业的一致性和连续性(Weick,1982)。

在组织非特异性免疫作用阶段,企业需要根据所处环境的特征和领导者的意愿设计组织免疫系统,包括组织结构、制度规则和组织文化,这些要素的完善程度体现了组织免疫系统“先天”的完善程度。

但是,组织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健全不能保证企业抵挡住所有的内外部异己,因为组织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失灵同样会导致组织结构、制度规则和组织文化形同虚设。

因此,组织特异性免疫是组织免疫的应答阶段,其在组织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保证企业成功地应对内外部异己(吕萍等,2009)。

组织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机制。

根据组织免疫理论的研究,组织特异性免疫是企业在内外部异己的刺激下,真正进行免疫行为的重要阶段。

在组织特异性免疫阶段,组织监视、组织防御和组织记忆3个要素将发挥作用,通过衡量识别异己,进而优化选择应对异己的战略,最后对异己进行应对并在组织中形成记忆。

从时间维度上看,组织监视、组织防御和组织记忆形成一个动态有序的过程。

如果组织未能对内外部异己产生认知,就不可能发挥防御和记忆功能;

或者即使产生认知,但未实现及时有效性,也不可能正常发挥防御和记忆功能;

或者当组织进行了有效的认知和防御,但未能发挥记忆功能时,免疫系统也是不完善的。

同时,3个要素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认知指导行为,行为也会加强认知,即形成前向和后向反馈。

基于以上文献回顾,我们发现尽管有关组织免疫行为的研究也是从组织所面临环境的动态性、复杂性角度出发,试图借鉴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生物有机体免疫行为的思想,探索组织应对环境中威胁因素(内外部异己)的免疫行为及免疫机理。

但是现有文献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依然存在缺憾。

首先,现有研究文献仅仅是在借鉴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理论推理进而提出组织免疫理论,这使得采用规范的案例研究,从现象出发通过严谨的归纳从而确立并丰富这一理论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其次,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环境的复杂不确定性依然是一个笼统的背景式概念,环境中的“内外部异己”究竟是什么,这些“异己”可能对企业带来什么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依然未得到揭示;

第三,由于现有文献并未对环境中的“内外部异己”予以深入的剖析,因而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对不同“异己”的作用机理也未得以揭示;

第四,对于实践中企业如何在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组织免疫力以增强适应性依然值得探讨(吕萍等,2009)。

结合组织免疫理论和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本文将组织免疫理论提出的“内外部异己”具体化为企业在复杂、动态性环境下面临的各种环境风险,这些环境风险会对企业的运作产生急剧的影响,而不同的风险类型对企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借鉴组织免疫的思想,本文试图探讨企业如何应对潜在于环境中的各种风险,提升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本文的研究不仅能够对组织免疫的研究进行深化和发展,也有利于丰富和扩展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文献。

借鉴吕萍、王以华(2009)提出的组织免疫行为机制模型,将上文所讨论的组织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维度进行有机整合,本文首先构建出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企业风险应对机理模型。

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机理研究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144-管理世界(月刊)2011年第2期三、研究问题界定及研究方法根据文献回顾及相关论述,我们初步构建了基于组织免疫的企业风险应对机理模型,接下来,我们将以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明确研究问题,严格采用模式匹配的分析技术进行解释性案例研究,从而对初步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或修正,形成适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应对机理模型。

根据这一研究主题,并结合组织免疫理论和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我们认为组织免疫理论中的内部和外部异己与风险管理理论中的环境风险有着极其相似的特征。

基于此,本文认为可以借鉴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将环境中的企业“内外部异己”视为企业面临的环境风险,进而揭开组织免疫理论研究中“异己”的神秘面纱。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主要试图回答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

(1)在突发性风险环境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可能面临的影响企业运作的主要内外部异己即环境风险是哪些?

(2)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免疫行为维度下包括哪些子维度?

(3)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与特异性免疫机制及其所包含的各子维度对不同的环境风险如何发挥其免疫作用,从而形成组织的风险免疫力,降低风险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免疫过程的内在机理是什么?

基于以上研究问题,本文选择单一案例的研究方法。

单一案例研究是多案例研究的基础,需要在单一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再通过多案例研究来检验初步形成的研究框架(李飞等,2010)。

而且,单一案例研究能更加深入地进行案例调研和分析(周长辉,2005),更容易把“是什么”和“怎么样”说清楚(李飞等,2010)。

四、案例选择及数据分析在界定研究问题后,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及要开发的理论进行案例选择(毛基业、李晓燕,2010),进而更好地对案例进行分析。

因此,在本部分我们将首先对本文所选取的案例进行简要介绍,并阐述选择的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选择本文选择了位于天津市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天津市天堰医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天堰公司)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

天堰公司建立于2001年,是以现代化医学教学仪器、多媒体医学CAI教学平台、护理教学模型、临床诊断技能训练系统、妇幼爱婴产品、急救医学模型、中医辅助诊断及技能训练系统以及动物医学教学辅助系统等先进教学产品开发、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科技企业。

自2005年以来,天堰公司成为中国医学教学领域最大的设备提供商,并于2008年11月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Immersion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Immer-sion公司成为天堰公司产品在全球的销售合作伙伴。

本文选择天堰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天堰公司是一家典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天堰公司只有员工200余人,符合我国现阶段对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中的职工人数标准。

在科技研发方面,天堰公司不仅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软件企业认证,而且被清华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列为研究生实习基地,并且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还被认定为天津市企业技术中心。

因此,天堰公司可以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第二,从理论发展的角度看,选择什么样的案例、案例的数目与要开发的理论紧密相关,选用案例是根据它们是否特别适合发现和扩展构念之间的关系和逻辑来决定(毛基业、李晓燕,2010)。

天堰公司涉足的是医学及医学教学领域相关的产品和服务,部分管理者毕业于医学院校,对于理解组织免疫理论方面的知识有着较好的基础,因而更加有助于对本文依据组织免疫理论所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

第三,本研究组长期致力于企业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天堰公司曾长期作为本研究组的研究对象。

在本研究组的长期观察和研究中,我们发现虽然天堰公司也曾屡次遭遇各种环境风险,但图1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企业风险应对机理模型资料来源:

本研究设计。

企业面临的环境风险非特异性机制:

组织结构制度规则组织文化特异性机制:

组织监视组织防御组织记忆风险应对能力风险应对机理互动145-资料来源:

本研究总结。

该公司均通过组织内部的调整和变革最终克服环境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自2001年建立至今,企业呈现出了良好的成长性,已经成为该领域国内企业的领导者。

尤其是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虽然该企业也曾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与同行业中的其他企业相比,天堰公司显示出了较强的环境风险预防与应对能力,因而受到的冲击程度较小。

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本研究组也与天堰公司的高层领导形成了较好的私人关系,为我们收集研究所需的数据和素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

(1)来源广泛的档案资料,比如企业内外部的期刊、出版物、网络资源、公司档案材料等;

(2)访谈;

(3)参与到公司的会议、研发等活动中;

(4)从企业供应商及客户方面获取所需信息资料;

(5)一些非正式的信息获取渠道,比如电子邮件、电话及观察等(PinarOzcanetal.,2009)。

多层次多数据源的资料收集方法所形成的三角验证增强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Jick,1979)。

最为重要的数据来源还是半结构性访谈。

为了能获取充分的信息资料,我们先后同天堰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研发部负责人、市场部负责人、生产部负责人、部分员工等进行了多次的座谈、访问等,并对每次的访谈进行录音、整理,形成研究所需的定性及定量素材。

资料的具体收集路径见表1。

(三)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主要是通过定性分析方式进行,包括详细阅读参与式观察的笔记、访谈记录与手稿和文件资料,然后形成有关研究主题的丰富的记录性文字材料(Levinaetal.,2009)。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使用了数据编码和归类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其目的在于从大量的定性资料中提炼主题,进而论证理论研究部分所提出的问题(Lee,1999;

李飞等,2010)。

在资料分析和编码过程中,本文严格按照Strass(1987)的内容分析法并借鉴忻榕等(2004)、李飞等(2010)的做法。

首先由研究小组中的2名成员全面整理、通读案例资料,然后分别独立进行渐进式编码,在编码时,主要以本文初步构建的理论框架模型所涉及的主题、构念为参考依据。

编码的方法为:

第一步,按照资料来源对数据进行一级编码,对于第一手资料,凡是对管理层进行访谈获得的资料编为F1,一般员工的资料编为F0,而且对于同一人相同或相似的意思表达只计为1条条目;

对于二手资料,则统一编为S1,对于同一文档相同或相似的意思表达只计为1条条目。

通过对第一、二手资料的初始编码,本文得到了包含473个条目的条目库。

第二步,根据本文的理论研究框架所包含的内外部环境风险(异己)、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个构念,对条目库的条目进行二级编码。

意思表达属于环境风险构念的条目编为Z1;

意思表达属于特异性免疫构念的条目编为X1;

意思表达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构念的条目编为Y1。

2人同时编码一致的条目才进入构念条目库,对于意见不一致的条目,由研究小组全体成员讨论确定进入构念条目库或删除。

经过第二步的编码,剔除了17个初始编码条目,最终确定456个二级编码条目,其中属于内外部异己(风险)构念的条目为87条,属于特异性免疫构念的条目为196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构念的题目为173条。

第三步,根据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构念下的二级子构念进行三级编码。

其中特异性免疫构念根据组织监视(X11)、组织防御(X12)、组织记忆(X13)三个二级子构念进行编码;

非特异性免疫则根据组织结构(Y11)、制度规则(Y12)、组织文化(Y13)三个二级子构念进行编码。

不同表1案例资料收集路径?

?

!

#$%?

&

(?

)*+,?

-?

.?

/01%23456789:

;

A%B.?

C?

DEF?

/(?

GHIJB?

KLMNO2009?

11PQRBSMTU4VPMNB?

F?

/$W?

X?

YZ?

_.?

/ab?

Ec?

/def.gh%ijklmnlmop?

qrstuv?

#wx?

y#wx?

:

z?

|o?

|o%B?

q?

de.?

ab/?

x?

f.de/?

x%B?

lm?

4?

B?

2?

M?

kp?

p?

E3?

/de?

%B?

3?

9?

/?

/MBA?

78?

def.?

/gh?

)?

rsc?

“%?

=op?

ffi?

fl?

%?

.lm?

q/?

AGH?

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机理研究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146-管理世界(月刊)2011年第2期表2数据处理机编码表资料来源:

维度的条目数即为该维度的强度。

本研究的数据处理及编码见表2。

在对数据资料进行编码之后,我们以组织免疫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本文的研究主题为准绳,以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为主要依据,对编码后的数据资料进行深度分析,从而探究构念之间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毛基业、李晓燕,2010),进而形成验证及修正理论模型的命题。

这些作为分析依据的问题包括:

(1)是否存在内外部环境风险(异己)?

分别是哪些?

(2)这些环境风险(异己)如何对企业形成影响?

(3)特异性免疫及其子构念是否能在企业抵御内外部环境风险(异己)中发挥作用?

其内在机理是什么?

(4)非特异性免疫及其子构念是否能在企业抵御内外部环境风险(异己)中发挥作用?

(5)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在抵御内外部环境风险(异己)过程中的作用是否有差异?

有何差异?

五、案例分析及发现案例分析就是要从实证数据中得出涌现的理论(毛基业、李晓燕,2010)。

我们通过对本案例研究中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我们一方面发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风险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机理,另一方面,我们还借鉴组织免疫理论,揭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内在机理,从而既丰富了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也丰富了组织免疫理论,还证明了案例选择的适当性(李飞等,2010)。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企业内外部风险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在组织免疫研究中,王以华、吕萍等(2006)认为组织免疫是企业识别外部和内部异己(有益和有害),排除威胁因素并产生记忆,从而维护企业健康的能力,认为异己是组织免疫作用的客体。

他们进一步从企业组织的边界和异己对企业组织的利害关系两个维度将企业的内外部异己划分为四类,即有益的外部异己、有害的外部异己、有益的内部异己和有害的内部异己。

从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来看,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而造成的损失,并且损失也是不确定性的(许晖,2006)。

结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从对企业造成损失或者对企业形成不利影响的角度看,企业面临的风险应该属于对企业有害的内外部异己。

通过案例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企业面临的环境越来越近似于生物有机体生存的环境,充满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吕萍等,2009),这使得企业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各种风险之下,风险会冲击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甚至对企业的一些关键性环节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正如访谈中的公司高层所言:

“风险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比如原材料涨价、投入了巨大的研发经费却没有研发出理想的产品、核心技术人员跳槽等等,甚至有些风险企业很难处理,可能会使得企业突然倒闭、死亡”(天堰公司董事长刘霄飞)。

通过整理我们所获得的案例资料,结合编码形成的条目,并借鉴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我们将天堰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划分为宏观环境风险、行业环境风险及企业环境风险3个层面,处于不同层面的不同风险类型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并不一致,这些风险类型及其对企业的影响见表3。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获得的是天堰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最可能遭遇的风险类型总和,如同有机生物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有害异己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健康一样,企业在生产运作活动中遇到的所有环境风险都可能会对企业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同时,也正如有机生物遭遇的异己一样,有的异己对机体的影响并不会太严重,而有的则会引起机体严重病变,感染机体的关键器官,对机体产生致命打击,甚至导致机体死亡,这些异己对机体的健康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机体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防御措施加以防范。

从企业风险管理研究的视角来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是如此,有的风险对企业运作并无大碍,只需要进行一般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