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6865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一)  单项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的作者是(    )  

 A、张景岳      B、雷敩    C、张仲岩

 D、缪希雍      E、李时珍

2、指出下列哪项炮制原则属于“从制”(    )

 A、胆汁制天南星         B、胆汁制黄连

 C、酒制地黄          D、姜炙黄柏

 E、酒制黄连

3、对含生物碱的药物,常选择何种辅料炮制以提高其溶出率()

 A、食醋    B、盐水  C、米泔水  D、蜂蜜   E、姜汁

4、藤黄的炮制方法是(      )

 A、姜炙         B、甘草制       C、荷叶制

 D、米炒         E、麸炒

5、麸炒白术的炮制作用是(      )

 A、缓和辛燥之性,以免伤中

 B、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

 C、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和胃作用

 D、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止泻作用

 E、炒后性偏温补,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

6、具有清热凉血、软坚散结、强筋骨、引药下行、解毒防腐等   

 作用的炮制辅料是(      )

A、米泔水  B、甘草汁  C、黑豆汁D、盐水  E、胆汁

7、一般药物的干燥温度是(      )

 A、40-50℃     B、50-60℃   C、60-70℃      

 D、70-80℃   E、80-90℃

8、欲发挥黄柏清上焦湿热作用,宜选用的炮制品是(   )

 A、生黄柏      B、萸黄柏      C、姜黄柏

 D、酒黄柏      E、黄柏炭

9、具有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等作用的辅料是(  )

 A、食盐水      B、酒        C、生姜汁

 D、甘草汁      E、米醋

10、清除骨碎补表面的绒毛的方法是(   )

 A、刷净法      B、刮除法      C、砂烫法

 D、挖净法       E、火燎法

11、以100公斤药材计算,炙法中生姜的常用量是(      )

 A、5㎏        B、10㎏        C、10-15㎏

 D、15-20㎏      E、10-20㎏

12、欲缓和大黄泻下作用,增强活血祛瘀功效,宜选择(   )

A、生大黄      B、大黄炭      C、蜜大黄

D、酒大黄      E、熟大黄

13、能缓和麻黄辛散发汗力,增强宣肺止咳平喘作用的炮制品是

A、生麻黄        B、炙麻黄   C、麻黄绒   D、炙麻黄绒   E、泡麻黄

14、炮制朱砂成细粉的方法与哪项无关(   )

A、水飞水粉    B、碾成粉      C、研磨成粉

D、煅烧成粉    E、以上都不是

15、芒硝的炮制辅料是(      )

 A、胆汁    B、白矾    C、甘草

 D、萝卜    E、童便

16、石膏煅制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疗效          B、降低毒性

C、减少副作用          D、便于制剂和调剂

E、产生新疗效

17、发酵法的适宜温度是(       )

A、18℃-25℃      B、30℃-37℃    C、5℃-10℃

D、25℃-30℃      E、45℃-50℃

18、炮制法半夏的辅料是(      )

A、生姜        B、白矾    C、生姜、白矾    

D、生姜、甘草   E、生石灰、干草

19、黄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水浸软后切薄片      B、温水浸软后切薄片

C、水沸后,蒸30分钟      D、水浸煮30分钟

E、水沸后,蒸2至4小时

20、常用鳖血制的药物是(   )

 A、香附  B、益智  C、当归  D、柴胡  E、白芍

(二)  多项选择题

21、党参的炮制品有(      )

A、党参      B、炙党参    C、醋党参

D、米炒党参    E、酒炒党参

22、《药典》炮制通则的分类方法之内容是(      )

A、净制    B、切制      C、炮制

D、水制    E、火制

23、常用煅炭的药物是(        )

 A、灯心草    B、荷叶     C、棕榈

 D、血余炭   E、地榆

24、醋炙法常用于炮制的药物有(      )

 A、散瘀止痛药    B、疏肝理气药  C、攻下逐水药      D、补肝肾药   E、治疝气药

25、常用甘草汁制的药物有(        )

 A、巴戟        B、远志      C、吴茱萸

 D、黄精        E、杜仲

26、制备姜汁常用的方法有(        )

 A、姜汤煮法    B、姜汁煎法    C、捣汁法

 D、煮汁法      E、姜汁炒法

27、生地黄制成熟地黄后(        )

 A、药性由寒转温        B、仍有凉血作用

 C、味由苦变甜          D、滋阴补血     E、兼具益精填髓之功

28、常用先炒药后加辅料拌炒法操作的药物有(       )

A、  知母  B、乳香  C、黄连D、五灵脂E、没药

29、可以用吸湿回润法软化的药物是(      )

 A、灯心草      B、当归      C、棕榈

 D、怀牛膝      E、川芎

30、加热炮制后能达到杀酶保甙目的的药物有(    )

 A、地黄        B、木通      C、黄芩

 D、苦杏仁       E、菊花

二、  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内容()

2、修制是炮制的意思()

3、药物煮制时,一般是加水过药面2mm-3mm,以文火共煮    

 至内无干心,药透汁尽为度。

()

4、神曲原料组成有苦杏仁、赤小豆、鲜青蒿、鲜辣蓼、鲜

  苍耳草等。

(  )

5、麦芽炒制后可增强消食开胃、疏肝之功。

()

6、自然铜、炉甘石的炮制方法是煅红后醋淬。

()

三、  填充题(每空格1分、共32分)

1、  中药炮制常用的固体辅料有▁▁▁▁▁▁▁▁▁等。

2、常见的饮片类型有▁▁▁▁▁▁▁▁▁▁  等。

3、清除杂质的主要方法有 ▁▁▁▁▁▁▁▁。

4、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其中清半夏是用▁▁为辅料炮制,功效长于▁▁;姜半夏是用 ▁▁  、▁▁为辅料炮制,功效长于▁▁▁。

5、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处理,             

  ▁▁处理, ▁▁▁ 处理等。

6、当归的炮制方法是 ▁▁▁;干姜的炮制方法是▁▁▁  ;山药的炮制方法是▁▁;枳壳的炮制方法是▁▁;淫羊藿的炮制方法是▁▁ 。

四、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  中药炮制 

2、  看水性 

3、  煅  炭 

4、  水飞法   

五、  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  试述中药炮制的目的,举例说明。

(1)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

草乌经水制加热及辅料炮制后,毒性下降

(2)转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大黄生品苦寒泻下,熟品平和,缓和药性

(3)增强药物疗效。

延胡索醋制后增强止痛效果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生莱菔子升多于降,用于涌吐风痰,炒莱菔子降多于升,用于消食除胀

(5)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

黄连生用入心经,姜汁炙后入胃经

(6)便于调剂和制剂。

质地坚硬的矿物类,甲壳类,动物化石类难粉碎,加热使其酥脆,如炉甘石

(7)净洁药物,利于贮藏。

桑螵蛸清蒸后,可保存药效,消除副作用并杀虫卵

(8)矫臭矫味,利于服用。

紫河车酒炙,利于服用

(9)产生新功效,扩大用药范围。

丹皮炒炭后可产生止血功效

(10)提高了商品价值

2、  试述川乌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炮制原理。

中药炮制试题答案:

一、

(一):

1-5BBACC、6-10DDDEC、11-15BDBDD、16-20EBECD

(二):

1-5ABCDABCABCDABCABC、6-10CDACDEABDEBDCD

二、√、×、√、×、√、√

三、1、麦麸、豆腐、稻米、蛤粉、滑石粉、砂子、伏心土、白矾

2、片段、丝块、粉末、颗粒

3、水选、风选、筛选、挑选

4、白矾、燥湿化痰、生姜、白矾、降逆止呕

5、水、加热、酒醋辅料

6、酒炙、炒炭、土炒、麸炒、油炙

四、1、  中药炮制  :

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制剂调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  看水性   :

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要检查其软化程度是否符合切制要求,习称看水性

3、  煅  炭 药物在高温缺氧的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  

4、  水飞法   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质,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的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五、  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  试述中药炮制的目的,举例说明。

(1)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

草乌经水制加热及辅料炮制后,毒性下降

(2)转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大黄生品苦寒泻下,熟品平和,缓和药性

(3)增强药物疗效。

延胡索醋制后增强止痛效果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生莱菔子升多于降,用于涌吐风痰,炒莱菔子降多于升,用于消食除胀

(5)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

黄连生用入心经,姜汁炙后入胃经

(6)便于调剂和制剂。

质地坚硬的矿物类,甲壳类,动物化石类难粉碎,加热使其酥脆,如炉甘石

(7)净洁药物,利于贮藏。

桑螵蛸清蒸后,可保存药效,消除副作用并杀虫卵

(8)矫臭矫味,利于服用。

紫河车酒炙,利于服用

(9)产生新功效,扩大用药范围。

丹皮炒炭后可产生止血功效

(10)提高了商品价值

2、  试述川乌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炮制原理。

(1)川乌,取原药材,除杂质,用时碾粉

(2)制川乌,取净药材川乌,浸泡至药材无干心,用水煮沸4-6小时,直到药材无白心,口尝稍有麻舌感,取出,晾成五六成干,切片,干燥

作用:

川乌生品有大毒,内服慎用,多用于冷风牙痛,疥xian

制川乌,毒性下降,可以内服,用于风寒,跌打损伤,肢体疼痛等

原理:

水加热后,内双酯型生物碱如乌头碱,次乌头碱等水解成单酯型生物碱,后生成醇胺型生物碱,毒性仅为原本的2000分之一—4000分之一

 

一、选择题

A型题(单选,20’)

1.生姜制半夏属于A

A、相畏制法B、相资制法C、相恶制法D、相反制法

2.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人工干燥的温度不宜超过C

A、80℃B、60℃C、50℃D、40℃

3.清炒王丌留行应炒至D

A、外表黄白色,稍具斑点B、外表深黄色,具香气

C、外表焦黄色戒焦褐色D、爆裂成小白花

4.炒黄法的火力一般为C

A、武火B、中火C、文火D、文武火

5.具有通血脉、行药势、散寒、矫臭、矫味作用的辅料是A

A、酒B、醋C、盐水D、姜汁

6.水软化处理药材的原则是D

A、少润多泡B、少淋多洗C、少洗多淋D、少泡多润

7.“伤水”是指药材软化时B

A、未完全软化B、内部含水过多C外部含水过多D、软化后未及时干燥

8、焦山楂擅长亍C

A、活血止痛B、活血化瘀C、消食止泻D、消食化积

9、当药物形体大小丌等时,净制应选用B

A、挑选B、筛选C、风选D、水选

10、含鞣质类的药物丌能用哪种工具进行炮制B

A、竹器B、铁器C、木器D、砂锅

11、砂炒时,辅料砂主要是起()作用C

A、协同作用B、中和作用C、中间传热体作用D、吸附油性作用

12、米炒斑蝥能降低药物毒性,其原理是D

A、斑蝥素分解B、斑蝥素氧化C、斑蝥素还原D、斑蝥素升华

13、用亍治疗血虚便溏时应首选C

A、酒炙当归B、油炙当归C、土炒当归D、当归炭

14、醋炙柴胡的目的是B

A、助其发散,增强解表退热作用B、缓其升散,增强疏肝解郁作用

C、抑其升浮,增强清肝退热截疟功效D、助其升浮,增强升丼阳气作用

15、首乌蒸制后消除了滑肠致泻的副作用,其原因是C

A、蒽醌衍生物含量升高B、游离型蒽醌衍生物含量降低

C、结合型蒽醌含量降低D、卵磷脂含量增加

★16、制天南星时100kg天南星,所用生姜、白矾的含量分别是D

A、10kg、10kgB、10kg、12.5kgC、12.5kg、10kgD、12.5kg、12.5kg

17、发芽法炮制药物时,要求种子发芽率丌低亍D

A、100%B、95%C、90%D、85%

18、哪项丌是蜜炙的目的D

A、增强润肺止咳B、增强补中益气作用C、缓和药性D、增强实脾涩精的作用

19、若蜜不能与药物拌匀时,可以B

A、增加蜜的用量B、加适量开水稀释C、加适量冷开水稀释D、加适量自来水稀释

20、如引药上行,治上焦热邪,可选用大黄炮制品为C

A、生大黄B、熟大黄C、酒大黄D、醋大黄

B型题(多选,20’)

★21、常用的水处理方法有ABCDE

A、淋法B、洗法C、泡法D、漂法E、润法

22、干姜炮制品有BCE

A、生姜B、炮姜C、姜炭D、炒干姜E、干姜

23、传统贮存保管方法有ABCDE

A、通风法B、吸湿法C、密封法D、对抗同贮法E、晾晒法

24、宜用豆腐制的药物有ABC

A、硫磺B、藤黄C、珍珠D、吴茱萸E、远志

25、药材去皮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BCD

A、栓皮B、根皮C、果皮D、种皮E、其他

26、下面哪些药材适宜切极薄片BCE

A、山药B、羚羊角C、苏木D、大黄E、降香

27、净制中其他加工包括以下哪几项ABDE

A、碾捣B、制绒C、水洗D、揉搓E、拌衣

★28、炒黄法的炒制程度可以从以下哪几个方面判断ABCD

A、对比看B、闻香气C、看断面D、听爆声E、其他

29、净选加工的目的有ABCDE

A、去除泥沙杂质B、分离药用部位C、大小分档D、除去非药用部位E、除去虫蛀霉变品

30、下列哪几种药物由亍所含鞣质氧化造成泛红AD

A、槟榔B、知母C、三七D、白芍E、柴胡

31、辅料炒时,先将辅料加热至冒烟,再投入药物共炒的方法是AB

A、麸炒法B、米炒法C、土炒法D、砂炒法E、滑石粉炒法

32、炒后能降低挥发油的含量,缓和药性的药物是AE

A、苍术B、僵蚕C、地榆D、山药E、白术

★33、盐炙药物的炮制目的有ABD

A、引药入肾,增强药物补肝肾的作用B、引药下行,增强药物疗疝止痛的功效

C、协同疗效,增强滋阴降火、清热凉血功效D、缓和辛燥之性,增强补肾固精作用

E、升提药力,增强药物活血化瘀作用

34、六神曲制备过程包括BCDE

A、部分药料煎B、部分药料粉碎后不面粉混匀C、拌曲D、成形E、堆曲、发酵

35、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ABCDE

A、净制B、制霜C、水飞D、加热E、加辅料制

36、复制法的炮制目的是ABCE

A、增强疗效B、改变药性C、降低戒消除药物的毒性D、易亍保存E、矫臭矫味,便亍服用

37、发酵法操作时所需要条件有ABCDE

A、微生物B、一定的营养基C、30℃~37℃的温度

D、70%~80%的相对湿度E、PH值4~7.6,并有充足的氧气戒二氧化碳

38、关亍麸炒和麸煨的区别,描述正确的是ABC

A、辅料用量丌同B、加热温度丌同C、加热时间丌同D、炮制目的丌同E、使用设备丌同

39、酒炙的炮制目的是ABC

A、缓和苦寒药性,引药上行,清上焦邪热B、利亍溶出,协同发挥作用,增强活血通络功能

C、除去戒减弱腥臭气味,便亍服用,发挥疗效D、引药入肝,增强活血化瘀,疏肝止痛的作用

E、引药下行,增强滋阴降火、疗疝止痛的作用

40、姜制法的炮制目的有AB

A、制其寒性,增强和胃降逆止呕作用B、缓和副作用,增强药物疗效

C、引药下行,增强药物疗疝止痛的功效D、引药入肾,增强药物补肝肾的作用

E、缓和苦寒药性,引药上行,清上焦邪热

二、填空(20’;1’/空)

1、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雷公炮炙论》

2、净选加工分为清除杂质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其他加工等三部分。

3、发芽法的最佳温度以18-25oc为宜,浸渍后含水量应控制在42%-45%为宜。

4、根据所用辅料的丌同,炙法可分为洒炙法、醋炙法、盐炙法、姜炙法、蜜炙法、油炙法。

5、米炒的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米20kg。

6、饮片切制的目的有便于有效成份的煎出,利于炮炙,利于调配和制剂,便于鉴别和利于贮存。

7、酒炙法所用的酒以黄洒为主,酒的用量一般15%-20%。

三、名词解释(10’;2’/题)

1、中药炮制学2、酒制升提3、泛油4、火候5、燀法

四、简答(10’;5’/题)

1、中药炮制品变异的原因有哪些?

2、简述暗煅观察火候的方法。

五、问答(20’;10’/题)

1、简要论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2、试述制川乌的炮制工艺、炮制作用及炮制注意事项。

中药炮制学名词解释

1.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临床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炮炙:

炮炙古代是指用火加工处理药物的方法,现代一般是指除净制、切制以外的其他炮制方法。

3.饮片:

饮片系指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制剂生产使用的所有中药。

4.反制:

药性相对立的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制约药物的偏性或副作用,称为反制。

5.从制:

药性相同或相似的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增强药物的疗效,称为从制。

6.炮制辅料:

炮制辅料是指炮制过程中对药物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

7.炮:

炮古代指将药物埋在灰火中,“炮”到焦黑。

现代指高温砂烫至发炮(泡)鼓起。

8.净度:

净度系指饮片的纯净度,亦即中药饮片中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分的限度。

9.泛油:

泛油是指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成分,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其表面出现油状物质或返软、发黏、颜色変浑、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10.变色:

变色是指饮片的天然色泽发生了变化。

11.风化:

风化是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矿物类药物,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脱水而成为粉末状态的现象。

12.潮解溶化:

潮解溶化是指固体药物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并在湿热气候影响下,其外部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的现象。

13.对抗同贮法:

对抗同贮法是采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与药物同贮而起到相互克制,抑制虫蛀、霉变、泛油的贮存方法。

14.气调养护技术:

气调养护技术是采用降氧、充氮气,或降氧、充二氧化碳的方法,人为地造成低氧或高浓度二氧化碳状态,达到防虫、防霉防止泛油、变色、气味散失等目的。

15.净制:

净制又称净选加工,是指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剂、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和泥沙等杂质,除去虫蛀品和霉变品,区分疗效不同的药用部位,将药材分档或进行简单加工的一类炮制方法。

16.净药材:

净制后达到药用净度标准的中药材称为净药材。

17.分档:

为了便于炮制,把药物按大小、粗细进行分类的方法,称为分档。

18.挑选:

挑选是用手挑拣去混在药材中的杂质、霉败品;或区分不同药用部位;或将药材分档的方法。

19.筛选:

筛选是根据药材和杂质的体积大小的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筛或罗,以除去杂质或进行分档的方法。

20.风选:

风选是利用药材与杂质的轻重不同,借助风力,将药材与杂质分开的方法。

21.水选:

水选是用多量清水洗涤或浸漂药材,以除去杂质的方法。

22.芦:

芦又称芦头,一般指药材残留的根头、根茎、残茎、叶基等非药用的部位。

23.心:

心一般指根类药物的木质部或种子类药物的胚芽。

24.拌衣:

拌衣是指将药物表面用水湿润,使辅料粘附于药物表面上,从而起到一定治疗作用的方法。

25.败片:

中药饮片切制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不符合切制规格和片型标准的饮片,统称为败片。

26.吸潮回润:

吸潮回润是将药材摊放于湿润而垫有席子的地上,使其自然吸潮回润,达到合适切制程度的方法。

27.个货:

个货是指需单个或2~4个一起切制的药材。

在中药行业中,对于未被切制的完整中药材,不论何种形状,也习称个货。

28.把货:

把货是指需要理成一把(一束)切制的药材。

29.伤水:

伤水是指药材吸水过多,成分流失的现象。

30.看水头:

看水头是指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要检查其吸水量是否合适,其软化程度是否符合切制要求。

31.下色:

下色是指某些药材在浸泡时所含成分渐向水中扩散,致使浸泡液呈现一定色泽的现象。

32.淋法:

淋法水中用清水喷淋或浇淋药材的方法。

33.泡法:

泡法是将药材用清水浸泡一定时间,使其吸入适量水分的方法。

34.润法:

润法是指保持润湿的外部环境,使已浸湿药材的外部水分,徐徐渗入内部,使其柔软适宜切制的方法。

35.洗法:

洗法是用清水洗涤药材的方法,由于药材与水接触时间较短,又称抢水洗。

36.火力:

火力是指火的大小(强弱)或温度的高低。

37.火候:

火候是指药物炮制的时间和程度。

38.清炒法:

清炒法是指药物不加辅料的炒法。

39.炒黄:

炒黄是将净药物置温度适宜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色泽加深,或鼓起爆裂,并透出香气的方法。

40.炒焦:

炒焦是将净药材置温度适宜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色或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