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687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docx

六年科学实验教案上

台江县城关二小实验教案纸

实验名称

 杠杆的研究

实验目的

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实验器材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

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

(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2、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        支点用力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  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

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  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  教师问题的提出:

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 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现象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结论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等臂杠杆;

台江县城关二小实验教案纸

实验名称

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

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器材

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实验过程

一、导入实验:

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

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阀门式水龙头)

  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

1、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2、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  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

(请学生进行大胆推测)

2、  示范操作实验:

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  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4,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四、巩固与应用

实验现象

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实验结论

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台江县城关二小实验教案纸

实验名称

定滑轮和动滑轮

实验目的

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实验器材

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实验过程

一、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

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

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二、会移动的轮子

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

“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

并思考:

“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

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5、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三、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1、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2、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四、想一想: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实验现象

 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动滑轮的作用是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省力。

实验结论

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动滑轮的作用是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省力。

台江县城关二小实验教案纸

实验名称

滑轮组

实验目的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

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实验过程

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a) 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b) 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

请学生猜想,

c) 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

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

(实验要求:

1、明确分工。

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

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提出疑问:

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

 

(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

 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实验结论

滑轮组不仅可以省力,还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台江县城关二小实验教案纸

实验名称

斜面的作用

实验目的

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实验器材

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实验过程

一、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实验要求:

1)指导如何用测力计测斜面上的拉力。

(拉动中,当测力计处于匀速运动时,读出其读数)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反馈交流实验方案。

3)分工提升不同的物体(每人一次,每次操作3遍)

4)在操作员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取其正确的值,做好记录。

二、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问:

刚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和其他组的数据相比较,你还发现了什么?

(发现每个组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小组坡度高,有的小组坡度低)。

那么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

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一下?

2、分组设计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工作

  1)制定实验计划表(教师准备)

  2)交流计划中的要点,并进行相互修改。

 3)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

(提醒:

每个坡度做3次实验,取平均值填入表中P17)

 4)观察数据表格,讨论发现数据规律,进行总结。

实验现象

 在操作员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取其正确的值,做好记录。

斜面的状况      提升不同的物体      我们的发现

      A      B      C      D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                              

实验结论

发现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台江县城关二小实验教案纸

实验

名称

拱形的力量

实验目的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实验器材

为小组准备:

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教师自己准备:

相关的图片资料。

学生自己准备:

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实验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学生看一些拱桥的图片。

问为什么桥要做成拱形,特别是在古代,材料还不是很多,强度也不是很好的年代。

其原因在那里?

同学们原意和老师一起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謎吗?

二、拱形承受压测试。

1、实验:

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压力吗?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分工与记录)

3、要求:

测试纸拱能承受多大压力。

观察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强,形状有什么变化。

4、分组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三、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1、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

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3、学生组实验:

要求学生做好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

实验现象

 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实验结论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台江县城关二小实验教案纸

实验

名称

做框架

实验目的

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实验器材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

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

教师自己准备:

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或影像。

实验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现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

二、  研究简单框架

1、实践体会

利用筷子捆一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观察经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哪一个容易变形?

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

2、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

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

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

三、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请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

2、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

3、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

多少根竖杆?

多少根斜杆?

它们的长短一样吗?

4、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

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5、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

在我们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

实验现象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实验结论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台江县城关二小实验教案纸

实验名称

电和磁

实验目的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实验器材

1.学生自备:

一号电池

2.教师准备:

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

实验过程

(一)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

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

请你们先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

2.学生活动

3.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

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

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4.学生活动

5.有什么发现?

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

6.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

再试试。

(二)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1.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

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

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

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

2.学生活动

3.汇报:

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4.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

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

电可以产生磁。

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

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实验现象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实验结论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台江县城关二小实验教案纸

实验名称

电磁铁

实验目的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

实验器材

1.学生自备:

大头针、透明胶

2.教师准备:

绝缘导线、大铁钉、砂纸、指南针

实验过程

(一)制作铁钉电磁铁

1.阅读P50制作铁钉电磁铁的部分,按照书上的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

(1)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2)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3)制作完成后,要通电试一试是否制作成功。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电磁铁做好了没有?

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

(注意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描述,指导正确的实验方法。

4.电磁铁做好以后,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具有磁性吗?

为什么?

(介绍磁化现象)

(二)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1.你们发现电磁铁的磁性哪里比较强?

哪里比较弱?

怎么知道的?

2.组织学生讨论:

对于普通的磁铁来说,磁性强的地方是磁极。

电磁铁有磁极吗?

我们可以验证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吗?

怎么做?

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实验方法。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实验发现:

电磁铁是否有磁极?

南北极各在那一端?

6.各小组电磁铁的磁极位置一样吗?

为什么?

实验现象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实验结论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台江县城关二小实验教案纸

实验名称

电磁铁的磁力

(一)

实验目的

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

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实验器材

1.学生自备:

一号电池、大头针

2.教师准备:

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实验过程

(一)作出我们的假设

1.上节课我们制作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

电磁铁的磁性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

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

2.如果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应该怎么做?

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

指导填写P52表格。

4.全班交流,教师简要板书。

(二)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1.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

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

2.以研究线圈圈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

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磁铁的线圈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线圈的圈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

3.看书P53表格,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

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小组填写的研究计划。

5.根据计划,各小组开始实验。

6.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填写实验记录表。

实验现象

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磁铁的线圈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线圈的圈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

实验结论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

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台江县城关二小实验教案纸

实验名称

电磁铁的磁力

(二)

实验目的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

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实验器材

1.学生自备:

一号电池

2.教师准备:

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不同的铁螺栓3个、粗细不同的铁螺栓3个、直径不同的线圈3个、强力电磁铁1个。

实验过程

(一)小组检验所选择的假设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拟定研究计划。

填写P55表格。

2.全班交流研究计划。

3.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领取实验材料。

4.各小组验证假设。

教师巡视,强调根据P56“2.准备小组的汇报发言”边实验边准备如何发言。

(二)汇报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1.全班交流

(1)实验前的假设是什么?

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怎样改变要改变的条件?

怎样控制不改变的条件的?

(3)取得了哪些实验数据?

数据能说明什么或不能说明什么?

2.总结这2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有什么样的关系?

实验现象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

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实验结论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

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台江县城关二小实验教案纸

实验名称

手摇发电机的探索

实验目的

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实验器材

1.学生准备:

一号电池、玩具小电机、溜溜球上的绳子、透明胶

2.教师准备:

小电珠、导线、指南针,手摇发电机

实验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你知道我们使用的电能都从哪里来吗?

(板书课题:

电能从哪里来?

(二)各种各样的电池

1.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可以带着走的“电能”吧。

2.看书P62,它们是用在什么地方的电池?

这些电池里的电是什么能量转化出的呢

3.除了这些电池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里得到电?

(三)我们来发电

1.大家看老师这里的手摇发电机,转动摇杆它就可以发出电来。

演示发电。

2.介绍手摇发电机的结构(磁铁、线圈、导线、底座和摇杆)

3.看了这个结构之后,你联想到我们之前学习的什么装置?

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4.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小电机发电吗?

可以怎么做?

5.要知道是否发出电来,我们应该怎么检验?

(四)发电站的电是从哪里来的

1.自从奥斯特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特殊的关联之后,人们继续研究,不久就发明了发电机,从此人类全面进入了电器化时代!

发电机被广泛的使用在各种不同的发电站里。

2.你们知道目前有哪些类型的发电站?

这些发电站都是使用什么能源发电的?

3.介绍三峡发电站

实验现象

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实验结论

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台江县城关二小实验教案纸

实验名称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器材

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

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

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实验过程

一、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

(合适)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

哪种是费力的?

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

(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

为什么?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

(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

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

7、小结:

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

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

(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二、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

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

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

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实验现象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等臂杠杆;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台江县城关二小实验教案纸

实验名称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实验目的

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实验器材

每个小组自带一辆自行车(最好能变速)

实验过程

一、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1、在自行车上的各个部分中,你最好奇的是哪个部分?

(一般学生会指向链条和齿轮)

思考:

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能起到什么作用?

2、观察前后2个齿轮,你发现了什么?

齿轮的大小对自行车速度有什么影响?

3、对自行车的前后2个齿轮进行观察研究,并做好记录工作。

观察内容      记录数据

大齿轮齿数      

小齿轮齿数      

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几圈?

      

小齿轮转一圈,大齿轮转几圈?

      

4、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发现2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总结(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      )。

二、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

2、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出记录下来。

自行车部件      简单机械类型      所起到的作用

    3、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自行车的机械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开展研究。

实验现象

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   快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    慢  )。

实验结论

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台江县城关二小实验教案纸

实验名称

神奇的小电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