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常用计算公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7142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docx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常用计算公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docx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

名称

公式

说明

直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

R=U/I

U—电路两端电压(伏)

I—电路中的电流(安)

R—电路中的电阻(欧)

直流电路功率

P=UI=I2R=U2/R

P—电路中的功率(瓦)

U—负载两端的电压(伏)

I—通过负载的电流(安)

导体电阻

R=рL/S

L—导体的长度(米)

S—导体的截面积(米2)

Р—导体的电阻率(欧?

米)

电阻与温度关系

R=R0{1+a(t—t0)}

t—t0=(R—R0)/R0a

tt0---分别为导体的温度(℃)

R0—温度为t0时导体的电阻(欧)

R—温度为t时导体的电阻(欧)

a---导体电阻的温度系数

电阻串联的总值

图略

R=R1+R2+R3+…+Rn

R---总电阻(欧)

R1R2R3---分电阻(欧)

电阻并联的总值

图略

1/R=1/R1+1/R2+…+1/Rn

电阻复联的总值

图略

R=R1+R2R3/(R2+R3)

电流

I=Q/t(安)

Q---电荷量(库)

t----时间(秒)

电压

U=W/Q(伏)

W---单位正电荷由高电位移向低电位时电场力所作的功(焦)

Q---电荷量(库)

名称

公式

说明

电池的串联

I=nE/(R+nr)

当R?

r时I≈nE/R

当R?

r时I≈E/r

R----外电阻(欧)

r----电源的内电阻(欧)

E—电源电压(伏)

I—电路中电流(安)

n—每串电池数

m—电池串数

电池的并联

I=E/(R+r/n)

当R?

r时I≈E/R

当R?

r时I≈nE/r

电池的混联

I=nE/(R+nr/m)

n个电池串联后又与m串电池并联

电能

W=pt=UIt=I2Rt=(U2/R)t

W—负荷所消耗的电能(焦)

U—负荷两端的电压(伏)

I—通过负荷的电流(安)

t----用电时间(秒)

R—负荷电阻(欧)

电池的串联

E总=E1+E2+…+En

I总=I1=I2=…=In

电池的并联

E总=E1=E2=…=En

I总=I1+I2+…+In

电流的热效应

Q=I2Rt(焦)

由欧姆定律

Q=I2Rt=(U2/R)t(焦)

Q---电流在电阻上产生的热量(焦)

I----通过导体的电流(安)

R----导体的电阻(欧)

t-----通过电流的时间(秒)

电流的化学效应

M=10.36A/nIt×10-8(克)

M----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克)

A----物质的原子量

I----电流(安)t----时间(秒)

n----物质的原子价

名称

公式

说明

电容值

C=Q/U(法)

Q--进入电容器的电荷量(库)

U—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伏)

C—电容器的电容量(法)

电阻星型连接

变为三角形连接

R1=r2+r3+r2r3/r1

R2=r1+r3+r1r3/r2

R3=r1+r2+r1r2/r3

简图略

电阻三角型连接

变为星形连接

r1=R2R3/(R1+R2+R3)

r2=R1R3/(R1+R2+R3)

r3=R1R2/(R1+R2+R3)

简图略

交流电路的周期(T)、频率(f)、角频率(ω)

T=2π/ω=1/?

(秒)

Ω=2π/T=2π?

(弧度/秒)

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

U=Um/1.414=0.707Um

I=Im/1.414=0.707Im

E=Em/1.414=0.707Em

U---电压有效值

I---电流有效值

E---电动势有效值

Um---电压最大值

Im---电流最大值

Em---电动势最大值

Up---电压平均值

Ip----电流平均值

Ep---电动势平均值

交流电的平均值与最大值的关系

Up=2/πUm=0.637Um

Ip=2/πIm=0.637Im

Ep=2/πEm=0.637Em

纯电阻电路

简图略

URm=ImR(伏)

UR=IR(伏)

I=UR/R(安)

P=URI

URm—电阻上电压的最大值(伏)

UR—电阻上电压的有效值(伏)

I—流过电阻上电流的有效值(安)

Im—流过电阻上电流的最大值(安)

P—有功功率(瓦)

名称

公式

说明

纯电容电路

简图略

Ucm=Im/ωC(伏)

Uc=I/ωC(伏)

I=Uc/Xc(安)

Xc=1/ωC(欧)

Qc=UcI=I2Xc=ωCUc2=2π?

CUc2

Xc—容抗(欧)

Ucm—电容两端电压最大值(伏)

Uc—电容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伏)

I—流过电容的电路有效值(安)

Im—流过电容的电流最大值

Qc—电容上的无功功率(乏)

纯电感电路

简图略

ULm=ωCIm(伏)

UL=ωCI(伏)

I=UL/XL(安)

QL=ULI=ωCI2=2π?

LI2(乏)

ULm—电感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伏)

UL—电感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伏)

Im—流过电感上电流的最大值(安)

I—流过电感上电流的有效值(安)

QL—电感上的无功功率(乏)

电阻、电感串联

简图略

Z=(R2+XL2)1/2

XL—感抗(欧)XL=2π?

L

L—电感(亨)

?

—频率(赫)

电阻、电容串联

简图略

Z=(R2+Xc2)1/2

Xc—容抗(欧)

Xc=1/2π?

C=1/ωC

C=电容(法)

电阻、电感、电容串联

简图略

Z=(R2+X2)1/2

={R2+(XL-XC)}1/2

X—电抗(欧)X=XL—Xc

当XL>XC时电路呈电感性

XL<XC时电路呈电容性

电阻、电感并联

简图略

1/Z={(1/R)2+(1/XL)2}1/2

1/R=g---电导(西)

1/Z=y----导纳(西)

电阻、电容并联

简图略

1/Z={(1/R)2+(1/Xc)2}1/2

名称

公式

说明

电阻、电感、电容串联

简图略

1/Z={(1/R)2+(1/X)2}1/2

X=XL—XC

1/XL—1/XC=b—电纳(西)

交流电路中功率与

功率因数

有功功率

P=UIcosφ=Scosφ(瓦)

P=IUR=I2R(瓦)

U—电源电压(伏)

UR—电阻两端电压(伏)

I—电流(安)

R—电阻(欧)

无功功率

QL=ULI=I2XL(乏)

QC=UCI=I2XC(乏)

QL—电感线圈的无功功率(乏)

QC—电容器中的无功功率(乏)

UL—电感线圈两端电压(伏)

UC—电容器两端电压(伏)

XL—感抗(欧)

XC—容抗(欧)

三相交流电路负载的星形连接(Y)

简图略

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式

U线=1.732U相

线电流与相电流关系式

I线=I相

U线—线电压(伏)

U相—相电压(伏)

I线—线电流(安)

I相—相电流(安)

三相交流电路负载的角形连接(Δ)

简图略

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式

U线=U相

线电流与相电流关系式

I线=1.732I相

对称三相交流

电路功率

有功功率

P=3U相I相cosφ

=1.732U线I线cosφ(瓦)

U线—线电压(伏)

U相—相电压(伏)

I线—线电流(安)

I相—相电流(安)

φ—相电压与相电流的相位差

无功功率

Q=3U相I相sinφ

=1.732U线I线sinφ(乏)

视在功率

S=3S相=3U相I相=1.732U线I线(伏安)

功率因数

Cosφ=P/S

名称

公式

说明

不对称三相

交流电路功率

有功功率

P=PA+PB+PC(瓦)

PA、PB、PC—每相有功功率(瓦)

QA、QB、QC—每相无功功率(乏)

无功功率

Q=QA+QB+QC

电流对平行导体的

电动力效应

F=2.04×10-7I1I2/d(牛)

I、I2—通过各导体的电流(安)

d—两平行导体中心线间的距离(米)

F—电动力(牛)

力的方向;如果两导体中流过的电流方向相同,则为吸力;反之,则为斥力

正弦波磁场在直导体和线圈中的感应电势

直导体中

e=BVLsinα

线圈中

E=4.44?

NФM

e—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伏)

E—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伏)

B—磁感应强度(特)

L—导体在磁场中的有效长度(米)

?

—电源频率(赫)

ФM—磁通最大值(韦)

N—线圈匝数

α—导体与磁力线夹角(度)

电磁铁吸力

直流

F=4B2S×10

F—电磁铁吸力(牛)

B—磁感应强度(特)

S—铁芯截面积(厘米2)

交流

Fm=4Bm2S×10

F=2Bm2S×10

Fm—一个周期内吸力的最大值(牛)

F—一个周期内吸力的平均值(牛)

Bm—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特)

S—铁芯截面积(厘米2)

交流电动机的转矩

交流

n1=60?

/P

S=(n1—n)/n1

M额=9.75×103p额/n额(牛?

米)

n1—同步转速(转/分)

P—磁极对数

?

—电源频率

S—转差率

M额—电动机额定转矩(牛?

米)

P额—电动机额定功率(千瓦)

n额—电动机额定转数(转/分)

名称

公式

说明

直流电动机的转矩

直流

E反=KФn

I枢=(U—E反)/R枢

n=(U—I枢R枢)/ФK

=U/KФ—R枢/(KCmФ2)Μ

M=CmФIm

E反—反电势(伏)

K、Cm—常数

Ф—主磁通(韦)

Im—电枢电流(安)

n—电动机转数(转/分)

U—外加电压(伏)

R枢—电枢绕组的电阻(欧)

Μ—电动机转矩(牛?

米)

电容电压

U=Q/C(伏)

Q—电容电荷(库)

C—电容(法)

电感储能

WL=1/2LI2(焦)

L—电感(亨)

I—电感电流(安)

电容储能

WC=1/2CU2

C—电容(法)

U—电容电压(伏)

空心单层线圈电感

当L/D≥20时

L=(πND)2×10-3/L

ι---线圈轴向长度(厘米)

D—线圈平均直径(厘米)

N—线圈匝数

C—1/2(线圈外径—内径)(厘米)

空心多层线圈电感

L=10.5N2DKλ×10-3

式中K=D/2(ι+c)

λ=3/4(当0.3<K≤1时)

λ=0.5(当1<K≤3时)

鼠龙式交流电动机确定能否直接起动的经验公式

IQ/IH≤3/4+变电所容量(千伏安)×{4×电动机额定容量(千瓦)}—1

IQ—电动机起动电流(安)

IH—电动机的额定电流(安)

电机绝缘电

阻的计算

绝缘电阻(兆欧)

=电机额定电压(伏)/{电机额定功率(千瓦)/100+1000}

或绝缘电阻(兆欧)

=电机额定电压(伏)/{1000+电机额定功率(千瓦)}

名称

公式

说明

农用电动机

的功率计算

电梨

P=FV×10/102η(千瓦)

F—电梨最大牵引力(牛)

V—电梨速度(米/秒)

η—从电动机转轴到农田机械轴间的总传送效率。

一般取0.7~0.9

水泵

P=KQH/102η(千瓦)

Q—水泵排水量(米3/秒)

H—供水高度(米)

K—疏水管损失系数。

取0.1~0.2

η—总效率。

η=0.5~0.9

脱粒机

P=KLDZ/102η(千瓦)

L、D—脱粒机滚筒的长度和直径(厘米)

Z—谷物稻秆数

K—复杂系数,取0.134

η—总效率

斗式升运机

P=KQH/102η(千瓦)

Q—升运机出力(吨/小时)

K—升运系数,取0.28

H-谷物被提升高度(米)

η—总效率,取0.4~0.7

刮板输送机

P=K1Q(KL+H)/102η(千瓦)

L、H—输送机长度和作物被提升高度(米)

Q—输送机出力(吨/小时)

K—总阻力系数,K=2

K1—综合起动系数,K1=0.071

η—总效率

螺旋运输机

P=KQL/102η(千瓦)

Q—运输机出力(吨/小时)

L—运转机长度(米)

K—谷物摩擦系数,K=0.58

η—总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