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7337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5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docx

如何准确正确测光

测光的意义

接连两期,我们介绍了相机的快门与光圈,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自动测光系统。

简言之,有了光圈和快门的相机,具有控制入光量的能力。

可是到底要进来多少“光”,才不会 Under 或 Over 曝光标准呢?

过去在电子摄影科技尚未起步的阶段,相机的光圈和快门端赖使用者手动调整,类似现今“M”全手动模式。

摄影师要想获得准确的主体光线,必须使用手提的测光表,量测光线以期达到准确的曝光效果。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傻瓜相机、数码相机,甚至高阶的单眼相机皆以具有 CPU 运算能力的测光技术,应用在现代机身上,使其对焦更快,测光更准,操作也更人性化。

TTL测光

在规格表上常见的一个名词“TTL测光”?

这是一种以经过镜头的测光方式(英文:

Through The Lens)量测光线的方法,简称为TTL测光。

这项技术发展于1964年,主要的目的是在取代测光表这一类需要外带的测光工具。

在摄影时,使用者半按快门之后,激活 TTL 测光机制,光线先经过镜头的折射,进入机身内的测光感应器,这个有点类似今日 CCD 感光器的原件,会将光讯号转成电子讯号,交于 CPU 运算之后得出适当的光圈和快门值。

TTL测光的最大好处就是,所测得的光量,就是标准底片曝光量,特别适用于习惯在镜头前加装滤境,或是使用大型蛇腹相机等,透过 TTL 就不需要再增减曝光补偿,直接按下快门拍照。

四大测光标准

大多数的数码相机或传统傻瓜相机,都会在规格表之中罗列以下这四种测光模式:

中央平均测光

最广为采用一种测光模式,也是相机厂商内定之测光模式之一。

这个模式是考量到一般摄影者大多习惯将对焦部位置于画面中间,因此负责测光的感光原件,会根据来自画面中央某一比例的测光值,搭配另外一搜集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经过 CPU 对数值加权平均之后的比例,取得到拍摄的建议测光数据。

以 Nikon 系列的相机来说,其著名的中央重点测光模式,以中央部位占75%(范围依照各种相机厂牌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余占了25%逐渐延伸至边缘。

在一般正常拍摄条件下,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测光模式,但是果画面主题不在中央或是逆光拍摄,中央重点测光就不适用了。

中央部分测光

这种模式不同于“中央平均测光”是对画面占大范围的平均区域((约为 3~12%)视相机厂牌不同而有所区别)进行测光。

中央部分测光模式是适合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摄影人士的需求而设计的,可针对一些特殊的恶劣的拍摄环境应用之,能更加确保算出画面中主要表现对象部分所需要的曝光量。

应用范围包括:

舞台、逆光等场景中这种模式最为合适,不过由于区域测光(矩阵测光)模式的兴起,这种模式现在已经较少于相机中出现了。

点测光(SPOT)

为了克服中央平均测光的不足之处,厂商研发出此种点(SPOT)测光模式(1~3%),来避免逆光状态下对主体测光的影响;点测光的范围是以观景窗中央的一极小范围区域作为曝光基准点,根据这个区域测得的光线,作为曝光数据。

这是一种相当准确的测光方式,但对于新手来说,怎样去区别一个测光点,变成了一个需要学习的技巧,错误的测光点所拍出来的画面不是Under 就是 Over,造成严重的曝光误差。

由于点测光技巧,还可以用在日益盛行的数码相机“Macro 微距拍摄”上,因此初学者必须尽力学好这种测光方式,初步可以选则主景中的中间调来作为测光基准点。

区域测光(或称评价测光)

这种测光方式属于近代新开发的技术,约在 15 年前 Nikon 率先开发这种独特的区域测光功能,其余中央重点测光之最大不同点,便是它将画面区域成数个区域,各自独立运算后再统合整理,取得一个完整曝光值。

早期的 Nikon 机种将测光区域区域成八大块,各自独立运算每个测光区所得的数值,并由相机内建的数据库来作曝光值的统合与判断。

剔除画面中的边界值,例如OVER的部位,所求得的曝光值,不但具有准确的效果,连带着带动新一代相机自动化之发展。

目前,Nikon 不管是传统相机或是数码相机多配备有 256区域区域测光功能,其它厂牌如:

 Canon、Minolta 也有类似的设计,不过相机内建之数据库与处理能力不同罢了。

也就是说,区域测光的准确性,不仅在于所属的硬件能力,还在于背后的数据库大小与辨别能力。

过去,Nikon 为求曝光准确度,在构建数据库时拍摄了近万张照片后,分析归纳其曝光数值,作为数据库判断的依据。

经过使用者的验证,这种模式适合用于拍摄风景、团体照片等,实际上也是众多业余,甚至是专业摄影师于平时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模式,特别是在拍摄顺光、前侧光,或者大面积亮度均匀的场景时最为有效。

一般民用的便携数码相机已经相当傻瓜化了,但傻瓜化并不表示按快门就可以。

很多使用者都反应,经常照出人物不是很暗就是很亮的照片,结果表情都浪费了!

实际上,这都是因为测光不正确的原因。

虽然自动相机或手动相机的P档都可以自动完成相机的设置,但测光的错误绝对不是相机的问题。

 

   测光是相机拍照前的一个重要步骤,为了保证照片能正确曝光,正确的测光是根本保障。

测光的目的是计算拍摄画面所需要的曝光量,并由此来决定光圈与快门的组合。

但由于并不是每张照片都是风景照,有时候我们只需要保证画面中某一区域或物体的曝光是准确的就可以了,因此我们需要更复杂的测光模式。

错误的测光可能会导致拍摄出的照片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直接的结果就是照片白得看不到或黑得看不到物体。

 这样的照片大家是不是都照出来过呢(典型的测光失误)

   在照相机没有自动测光功能之前,一般光圈快门的组合多凭经验判断。

用一位职业摄影师的话讲就是“蒙”,当然,高手对光线有着比较准确的判断,“蒙”起来也八九不离十。

而需要精确掌控曝光时,则需要使用测光表来计算需要的光圈快门组合了。

而目前,不仅数码相机装备有测光装置,胶片相机也同样装有测光装置,因此非闪光环境的测光就可以交给相机来进行了。

    

 左侧使用点测光右侧使用平均测光注意盆景上的细节

   可能有的人要说,我们使用傻瓜相机,没有、也不需要那些专业的功能。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概念,目前的多数数码相机虽然都可以直接使用P挡或场景模式进行拍照,但翻翻菜单就会发现,它们都拥有测光方式这个选项,因为相机只有在被指定了测光方式后才能“傻瓜化”地自动计算光圈快门组合。

因此设置测光方式就好像取景构图一样,需要使用者自己来完成。

 S9600的背面直接提供了测光的切换开关

   目前的数码相机产品基本都具有多种测光方式,比较基本的两种为中心测光和平均测光。

另外,包括重点测光,分区测光等,也都是比较常见的测光方式。

那么我们日常使用数码相机时,到底哪些不漂亮的照片是由于没有用对测光方式而造成的呢?

看过下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就会清楚得多了。

   正如前面所说,测光是为了决定曝光量,但由于拍摄场景的不同,有时我们需要画面中的某个目标或区域能得到更加准确的曝光,而其他的非主要或背景区域的曝光则不那么重要,这时就需要选择不同的测光了。

通过选择不同的测光方式,我们可以控制只对某些位置的物体进行正确曝光。

下面我们先看选择错误曝光模式导致的失败照片。

(从下面样片可以看出,当对人物测光时,窗外的景色全都过曝,只剩下一片白;而当对整个画面测光时,为了照顾窗外的强光,人物会变得欠曝,照出这样的照片恐怕要挨揍的!

)。

    

 逆光环境下左侧为点测光右侧为平均测光

目前的相机测光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分别是内测光和外测光。

其中外测光方式,测光元件与镜头的光路是各自独立的,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而内测光方式通过镜头来进行测光,即所谓TTL(ThroughTheLens)测光,与摄影条件一致,在更换相镜头或摄影距离变化、加滤色镜时均能进行自动校正。

由于其测光目标与实际成像一致度高,而且能适合更换镜头的变化,因此目前的单反相机都使用这种方式。

就目前的数码相机来说,使用外测光方式的只有消费类DC,而使用内测光的则是消费类DC与DSLR均有。

 富士S9600采用了外测光方式

   除了这两种测光方式外,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测光模式被不断开发出来,精度也越来越高,例如尼康DSLR的点测光能够准确对中心2%面积内的光线进行分析。

目前主要的测光模式包括:

点测光、中央部分测光、中央权重测光、平均测光、多分区测光等。

   点测光:

测光元件仅测量画面中心很小的范围,适合瞄准大场景中的某一小面积的目标。

该测光方式适合拍摄“到此一游”时,可以先以人物的脸部为中心半按住快门测光对焦,然后构图拍照。

   中央部分测光模式:

相当于点测光的范围的拓展,这种模式是对画面中心处约占画面12%的范围进行测光。

这种模式适合拍摄目标集中在中央区域的照片,例如合影,雕塑或建筑物等。

    

 左侧为尼康D80,右侧为D200。

尼康在测光方面的技术实力很强

   中央权重测光模式:

这种模式下,相机会同时兼顾中央与整个照片的光线条件。

在决定曝光量时,会以一定的权重值来优先计算中央区域的曝光值,之后,会根据周边的光线强度来适当调整之前计算的曝光值,以求照片曝光的一致。

这种模式下拍出的照片主题的曝光不是最准确的,但整张照片中的主题和背景会比较自然。

   平均测光模式:

它测量整个画面的平均光亮度,适合于画面光强差别不大的情况,尤其适合拍摄风景照片。

 佳能的评价测光是性能相当突出的多区测光模式

   多区测光模式:

这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测光模式,它对画面分区域由独立的测光元件进行测光,由照相机内部的微处理器核对存储的资料库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求得合适的曝光量,曝光正确率高。

由于能应对光线条件复杂的场景,这种模式很适合逆光摄影或景物反差很大的场景,得到的照片一般无需人工校正。

   很多傻瓜相机的使用者都没有调整过测光方式,因此经常会有一些很好的景色都因为测光不正确而又不会分析、设置,导致最终只能留下遗憾。

如果将使用测光模式的规律简单总结就是按照画面中重点目标的位置与大小按:

全部,大面积,小面积分别对应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以及点测光。

  

  

 左起分别适用平均、中央重点、点测光模式

   测光的模式很多,但基本各个品牌都会设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模式:

评价测光、中央重点测光以及点测光。

有些品牌会采用一些其他名称,下面我们整理了几个品牌的测光模式,并给大家解释。

佳能:

采用评价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以及点测光。

其中评价测光是一种分区综合测光,它是将画面分成若干区,对各区同时测光后,由计量电路进行综合。

比较起来,这种方式的测光精度更高一些。

尼康:

采用256分区矩阵测光,这种测光方式实际就是一种分区综合测光,由于采用了256个分区,因此其测光的精度相当高。

另外,尼康分区测光还会探测该分区的距离,综合距离判断分区后,尼康的测光系统选择的曝光相当准确。

索尼:

采用多重测光,中央偏重重点测光以及定点点测光。

其中多重测光为分区综合测光方式,具有相当高的精确度。

奥林巴斯:

采用数码iESP测光,点测光以及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奥林巴斯的数码iESP测光代表IntelligentElectroSelectivePattern(智能电子选择模式),实际上也是一种分区,测量整个画面的光线强度分布,然后根据内部储存的参考数据来判断,在光比不是很大的场景下,多数奥林巴斯用户都采用ESP测光的模式。

富士:

采用256分区测光,点测光。

富士数码相机的输出表现相当不错,除了在CCD以及镜头方面的优势外,智能度非常高的测光系统也功不可没。

富士预存的参考数据库相当全面,对场景判断相当准确。

柯达:

采用多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以及中心点测光。

实际上,我们可以将柯达的多点测光理解为一种分区测光,这种模式下,相机同样在画面中的多个位置同时测光,并比对参考值,而后判断分析,得到曝光值。

小结:

数码相机的测光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后才能从中体会出一定的规律。

对于目前使用全自动档拍摄照片的数码相机用户来说,如果拍摄到的照片中人物过黑或者过白,那么不妨检查一下测光模式,你的创作水平很可能会因此而又提升一步。

相信大家都熟练掌握测光模式的选择规律和使用技巧后,使用者们所拍出的照片还会更加漂亮。

一、3D彩色矩阵测光系统

说到D70曝光不能不先谈谈它的测光系统,特别是它的3D彩色矩阵测光系统。

D70的3D彩色矩阵测光系统同F5和D1系列、D2H是一样的。

这次尼康公司把专业旗舰产品的专有技术下放到入门级相机有其革命性意义。

可以预见D100的升级版没有理由不采用3D彩色矩阵测光系统,只是使用第1代还是刚刚发布的第2代还有存疑。

3D彩色矩阵测光系统按我的理解好像也是一个“伪彩色”测光,它最终还是把彩色信息转化成了灰度值。

不知我理解的对吗?

这一条其实也不重要,对于指导实际拍摄没什么用处,暂且存疑。

但这个测光系统的准确率得到了国外尼康用户的一致推崇。

台湾摄影家手札、国内一些刊物的评测结果好像这个测光系统并没有太大优势,其实他们这里都存有一个误区。

首先实验设计有问题,他们不知道各种测光系统80%的情况下都是相同的,90%的情况下各种分区测光也是相同的,而3D彩色矩阵测光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测光准确率,而不能单纯看成提高测光准确性,也就是说别人最高90%的场景测光准确,而3D测光是95%的场景下是正确的。

用最普通的场景来测试各个分区测光系统的准确性,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由此可见实验设计思想之大谬。

其次,尼康公司的矩阵测光系统有一个共同的趋势,那就是在场景反差超过胶片曝光宽容度的情况下(一般是6档左右,也有人认为只有5档),测光系统有欠曝保护高光细节的趋向。

所以,如果你的拍摄场景反差过大,比如8档EV的水平,按照矩阵测光得到的片子肯定整体欠曝了。

F5上矩阵测光是如此,D70上也是如此,超过6档的反差,肯定要欠曝。

这只是体现了尼康公司的设计思路,保护高光,所以这个时候的欠曝是正常现象。

作为一个摄影师只要掌握这条规律,使用各种手段扬长避短就可以了。

现在咱们言归正传,谈谈D70的3D彩色矩阵测光系统的使用。

首先说明,3D测色矩阵测光系统使用取景器里的1005像素CCD感光器来收集信息。

这块感光器只覆盖了D70取景器的80%(F5的情况不祥,好象是100%)。

也就是说,在画面边缘,矩阵测光系统没有感知到光线变化。

最后测光系统会把CCD采集的信息与储存的几万张照片信息作比较给出恰当的曝光值。

红框内是矩阵测光系统CCD覆盖区域

其次,D70测光系统依据4个关键因素来判断曝光值

1画面整体亮度

2画面反差

3焦点亮度

4对焦距离

在这里面最关键的是第2条,整体画面的反差。

这个测光系统非常智能,它把整个测光区域分为上下两半,上半部分如果比较明亮,它会自动认为这是天空,如果下半部分有物体在焦点上,它会认为是要拍摄以物体为主以天空作背景照片,从而忽略天空在画面曝光中的重要性。

而且如果你是逆光摄影,只要主体还在对焦区,它在大部分情况下(画面反差没有超出动态范围,主体大于画面1/3)也会根据画面反差自动判别出来,给出比较合适的曝光值。

当画面反差超出动态范围的时候,矩阵测光系统倾向于保护高光细节,而使整体画面欠曝。

因为在数码摄影中,高光过曝后后期无法挽回,而暗部欠曝仍可以挽回(代价是暗部噪音显著增加)。

当画面整体亮度非常昏暗的时候,中心区域的加权值最大,测光系统会认为这个地方最重要。

当整体画面非常明亮的时候,它要不就取各处平均值要不就取各处测光的最小值。

如果画面各处反差极低,矩阵测光系统将只取中间区域的测光值而不管整体画面亮度。

如果画面反差很大,主体不在中间,主体甚至整个画面都很可能欠曝。

如果画面反差很大,而主体在中间,但没有超过画面1/3大,主体也肯定欠曝。

因为这个时候测光系统会平均各处测光值,主体由于没有足够大小所以不足以影响平均值。

通观网上各家D70评测,都一致对D70的3D彩色矩阵测光系统赞誉有加。

当然也有人指出,尼康公司处于保护高光的目的,把它所有的DSLR矩阵测光系统都调整为欠曝倾向。

但是即使有欠曝倾向也是一致性非常强的,也就是说都曝光补偿+0.3-0.7EV将得到正确的曝光。

按说矩阵测光系统在厂家开发时已经进行了各种补偿,用户不应该自行补偿,但考虑到数码摄影的特殊性(保护高光,以免后期处理难于挽救),尼康公司在曝光考虑上倾向于更保守一些,所以用户自行补偿也说得过去。

二、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很成熟的,相对比较“老派”的测光方式,但很多职业摄影师仍然长期坚持使用。

因为在他们职业培训的年代只有这种相对先进的测光模式,并且在大量的摄影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直到今天他们仍然对矩阵、分区测光存有疑虑,相信自己积累起来的基于中央重点测光的经验。

这个只是个人习惯而已,应当受到尊重。

D70的中央重点平均测光,跟其他相机大同小异。

这里指出一点,这个中央重点测光区域在D70上是可以通过菜单调节大小的。

调节范围从6mm,8mm(默认),10mm,12mm可选。

其中默认8mm区域比中央测光圈要稍小一点。

一般选择默认8mm即可,改变中央测光区大小的情况并不常见。

这种测光系统的特点是测光值的75%权重分配给了中央区,另外25%分配给了其它区域。

使用这种测光系统必须遵循“白加黑减”的补偿原则,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

中央测光区比中央测光圈实际上要小一些。

三、点测光

点测光也是一种常见的测光模式。

这种测光模式对于广大业余摄影爱好者来说:

看上去很高档,用起来很潇洒,出来照片很沮丧。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多数人不知道应该点测哪里,是否需要补偿,补偿多少?

它需要不断地摸索各种情况下的、不同拍摄主体之间的关系。

必须深刻领会这里面的奥秘,积累丰富的经验。

所以我不推荐一般爱好者特别是摄影初哥使用这种测光模式。

D70的点测光是与取景器里的5个对焦点联动的。

那5个对焦点就是点测光区域。

点测光范围是以对焦框为中心,比对焦框面积再大50%的区域,也就是整个画面的1%。

如果你在菜单自选功能第3项“AF区域模式”中选择了“动态对焦区域”而不是单点对焦,在连续对焦模式如果被摄主体从一个对焦框移动到另一个对焦框,点测光感应器会自动移动到相应的对焦框。

非常棒!

但是如果你选择了“最近主体优先”方式的对焦,点测光感应器将一直固定在中央对焦框!

这点要引起注意,避免测光失误。

点测光分布情况

四、D70测、曝光特性

1D70更像彩色反转片:

一方面相对彩色负片很小的曝光宽容度,需要精确曝光。

另一方面宁欠勿过。

彩色反转片欠曝宽容度大,而且有时候反转片欠曝会呈现一种意料外的浓郁色彩。

D70欠爆主要考虑的是后期加工的可能性,因为RGB值一旦达到255,255,255,就不可挽回了。

2D70彩色矩阵系统倾向于欠曝,我们可以在相机内预置自定义反差曲线,用以调整画面色调反差。

也可以在后期通过Photoshop的curve工具来做简单调节就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曝光准确的基础上)。

由于D70采用12位NEF文件,允许我们进行深度后期加工而不用付出很大的像质代价,我们又有强大的工具可以灵活控制曝光特性,这就是数码单反的一大优势。

3避免使用任何“情景自动曝光模式”(自动、人像、风景、夜景、夜景人像、运动、微距这7种曝光模式)。

这些曝光模式取消了用户对测光模式的选择,只允许你使用3D彩色矩阵测光模式,并且关闭曝光补偿功能,使你永远也不能按自己的意志来控制相机。

更糟糕的是,在这种自动模式下菜单内的“优化影像”部分被整体屏蔽,把D70真正变成了“口袋小DC”。

4D70机内有很好的指导曝光的工具:

直方图和高光显示。

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两个工具确保曝光准确。

直方图的解读将在以后讨论。

这里说一下高光显示。

D70的高光显示与D1系列不同,D1系列高光数值到255,255,255时,相应区域才会闪烁,而D70在接近255,255,255时相应区域就已经闪烁,但具体多少数值高光区域就开始闪烁目前还不知道。

通过这一改进也说明尼康公司非常关注高光过曝的情况发生,想尽办法防止画面中高光区域被洗白。

五、直方图的解读

D70的机背直方图显示不同于Photoshop。

D70直方图显示的是亮度通道,水平轴用0(纯黑)到255(纯白)的灰度值来表示,左侧是纯黑色(亮度为0),右侧是纯白色(亮度为255)。

纵轴表示像素多少,也就是有多少像素堆积在特定的灰度值上。

Photoshop的直方图则是RGB图,显示RGB通道。

所以两者图形是不一样的。

D70直方图的显示:

1直方图右侧像素溢出,左侧无像素。

提示:

a曝光过度,应减少曝光量。

b画面失去高光细节,后期无法挽回。

摄影师应该避免此类情况出现,除非画面里有纯白的物体。

2直方图左侧像素溢出,右侧无像素。

提示:

a曝光不足,应增加曝光量。

b画面失去暗部层次,溢出部分如使用NEF格式后期不保证能完全挽回。

JPEG格式下基本上不能挽回。

3像素两边溢出。

提示:

画面反差超出动态范围。

如果是逆光人像或其他近距离高反差主体,可以使用闪光灯平衡补光。

如果是风景照,请使用中灰渐变镜。

有时候高亮度画面同时出现黑白两色也可以出现这样的图形,这种情况下可以判定为正常。

4像素堆积成很窄的尖峰。

提示:

拍摄了灰板或整个画面是纯色的。

或者是整个画面极低反差。

如果极窄的尖峰在最左侧或最右侧的格子里,分别说明欠曝和过曝。

如果是画面极低反差造成的情况,可以在后期用photoshop的curve工具调整。

5像素从左到右均匀分布在整个直方图内。

提示:

整个画面极高反差。

解决方法:

a改变拍摄角度,避免照度强烈变化。

b使用闪光灯等手段给暗部补光。

6任何左右两侧没有溢出,中间有波峰波底的图形。

提示:

正常曝光。

如果画面中出现纯黑色或纯白色,或极暗淡的背景,左右分别溢出可以理解。

尽量不要曝光过度,而使像素从右侧溢出。

在保证右侧不溢出的情况下,鼓励尽量使波峰向右色移动。

这样保证了在不高光洗白的条件下充分曝光,以减少D70产生的噪音。

当然,曝光从来都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故意欠曝的,也有故意稍稍过曝的。

大家还是自己多实践,总结经验,理解并利用好直方图,更灵活的指导我们曝光。

六、复杂情况下的一些测光技巧

实际上,这部分内容已经超出了D70这个特定相机的测光范畴,而是讲普遍意义上测光的一些小诀窍。

这样可以使很多摄影入门者可以更快地找到准确曝光的捷径。

1别忘了蓝天。

拍摄朝阳、夕阳、晴天雪景下的风景、华灯初上的黄昏夜景、黄昏月升,用中央重点或矩阵测光读取天空的数值,按照它曝光,你将会有惊喜地发现!

拍摄朝阳、夕阳最大的苦恼就是太阳在画面里起到很强的干扰作用,从而使画面曝光不足。

这个时候把镜头对准太阳旁边,画面里不包括太阳,读取数值,就是它!

你的曝光正确了。

雪景下如果是用常规中央重点曝光经常是白雪变灰雪,没问题,读取蓝天数值,你又可以轻松搞定烦恼的曝光补偿。

但此法有禁忌:

阴天。

别去读取阴天的天空,那样你会死得很惨。

2时时看看绿草绿树。

遇到森林里的瀑布,遇到阴天下的田野。

中央重点测光方式把整个画面框住绿色植物,读取数值,然后做-2/3档(普通绿色)到-1.3档(暗绿)的补偿,那就是正确的曝光值。

3伸出你的手掌,那是你的肉灰板。

当你拿不准曝光值的时候,在同等光线条件下,伸出手掌,把手掌充满整个画面或接近充满整个画面,用中央重点测光读取数据,然后作+2/3档补偿(胶片机),D70很多时候可能要做到+1档补偿,那就是你的曝光数据。

4数码摄影遵循的总原则应该是:

人像不要欠曝,风景不要过曝。

人像摄影时,观众的眼睛对画面通透性要求高,对噪音容忍度低,对背景曝光不很关注。

这个时候要求人物主体脸上光滑不要有杂质,稍稍过曝一点点有助于消除脸上斑点。

即使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