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质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7554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物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矿物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矿物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矿物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矿物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矿物质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矿物质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矿物质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矿物质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矿物质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矿物质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矿物质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矿物质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物质教案.docx

《矿物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物质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物质教案.docx

矿物质教案

 

《食品营养学》

教案

课程名称:

食品营养学

课程类型:

ⅴ理论课□理论、实践课□实践课

授课教师:

罗正明

教材名称:

《食品营养学》王莉主编

章节:

第六章水和矿物质

第二节矿物质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

第六章水和矿物质第二节矿物质

教学时数:

2学时

授课类型:

ⅴ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矿物质的分类、特点和生理功能。

2、掌握重要矿物质钙、磷、铁、锌、碘等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及相应的缺乏症状。

3、了解主要矿物质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钙、磷、铁、锌、碘等矿物质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及相应的缺乏症状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和课堂提问、讨论等。

主要教学内容:

1.矿物质概述

1.1矿物质的分类

1.2矿物质的特点

1.3矿物质的功能

2.重要的矿物质

2.1钙

2.2磷

2.3铁

2.4锌

2.5碘

参考资料:

孙远明主编,《食品营养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王尔茂主编,《食品营养与卫生》,科学出版社,2004年

吴坤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王莉主编,《食品营养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

课后小记: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备注

课程导入:

矿物质作为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虽然在体内含量很少,但是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矿物质摄入不足,会引起缺乏症。

我国人群普遍缺乏矿物质,所以了解矿物质的特点和生理功能知识非常有意义。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第二节矿物质

一、矿物质概述

人体重量的96%是碳、氢、氧、氮等构成的有机物和水分;其余4%则由20余种不同的无机元素组成,均称为矿物质,即无机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类物质。

食物中的矿物质含量通常以灰分的含量来衡量。

1.矿物质的分类

(1)常量元素常量元素又称宏量元素。

每种常量元素的标准含量均占人体总质量的万分之一以上,需要量在每天100mg以上。

这些元素包括钙、磷、钾、钠、氯、硫和镁7种元素。

(2)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又称痕量元素。

它们在体内存在的浓度很低,每种微量元素在0.01%以下。

微量元素虽然需要量很少,但却很重要,其中一些为人体所必需,称为必需微量元素。

现在已知有14种微量元素为人和动物所必需,即铁、锌、铜、碘、锰、钼、钴、硒、铬、镍、硅、氟、钒。

此外,食物中的矿物质元素按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以分为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毒元素三类。

其中有毒元素常指某些重金属元素,其中以汞、镉、铅最为重要。

当食物收到“三废”污染,或者食品加工过程中受到设备的污染时,大量的重金属元素进入食品后可使人体中毒。

2.矿物质的特点

①矿物质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和饮水中摄取。

矿物质与其它营养素不同,不能在体内生成,且除非被排出体外,不可能在体内消失。

因此必须通过膳食补充。

②体内分布极不均匀。

如钙和磷主要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铁主要分布在红细胞,碘在甲状腺,锌分布在肌肉组织中。

③矿物质相互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

如膳食中钙和磷比例不合适时,可影响这两种元素的吸收。

过量的酶干扰钙的吸收;过量的锌影响铜的代谢;过量的铜可以抑制铁的吸收。

④某些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很少,但是其生理剂量和中毒剂量范围较窄,摄入过多易产生毒性作用,如硒易因摄入过量引起中毒,对硒的强化应注意不宜用量过大。

根据矿物质在食物中的分布及其吸收、人体需要特点,在我国人群中比较容易缺乏的有钙、铁、锌。

在特殊地理环境或其它特殊条件下,也可能有碘、硒及其他元素的缺乏问题。

3.矿物质的功能

①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

如钙、磷、镁为组成骨骼、牙齿的成分,铁为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②维持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

钙为正常神经冲动传递所必需的元素,钙、镁、钾对肌肉收缩和舒张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③维持组织细胞渗透压与机体的酸碱平衡。

矿物质可以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以保持细胞内外液中酸性和碱性无机离子的浓度,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

④组成激素、维生素、蛋白质和多种酶类的成分。

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中含硒和锌,细胞色素氧化酶中含铁,甲状腺素中含碘及维生素B12中含钴等。

⑤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与营养价值。

矿物质中很多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它们对改善食品的感官质量和营养价值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重要的矿物质

机体中每一种必需矿物质元素至少有一种特殊的生理作用,一些常量矿物质元素常具有多种功能,如钙、磷等。

若膳食中长期缺乏或由于其他原因引起摄入不足,可影响相应的生理机能。

1.钙

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其含量仅次于碳、氢、氧、氮,居第五位。

正常成年时体内钙含量约1200克,相当于人体体重的2%。

体内的钙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存在形式主要为羟磷灰石结晶,1%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这部分钙称为混溶钙池。

1.1生理功能

 钙不仅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还有维持神经与肌肉活动、促进体内某些酶(如脂肪酶、淀粉酶)的活性以及参与血凝过程、激素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等作用。

1.2缺乏与过量

我国人群中钙的缺乏比较普遍,钙摄入量仅为推荐摄入量RNI的50%以下。

长期缺乏钙和维生素D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骨软化,骨骼变形,严重缺乏者可导致佝偻病,中老年易患骨质疏松症;钙的缺乏易患龋齿,影响牙齿质量。

过来的钙摄入可能导致肾结石的危险性。

持续摄入大量的钙可使降钙素分泌增多,以及骨硬化。

 

1.3吸收与代谢

吸收  钙在小肠通过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吸收,一般钙吸收率为20%~60%不等。

钙吸收受膳食中草酸盐、植酸盐、膳食纤维的影响,脂肪消化不良,可使未被吸收的脂酸与钙形成皂钙,而影响钙的吸收。

膳食中如维生素D、乳糖、蛋白质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

此外,钙的吸收还与机体状况有关。

排泄  钙在体内代谢后主要经肠道排出,钙从尿中排除量约为摄入量的20%左右。

高温作业和哺乳期可通过汗和乳汁排除。

储留  钙在体内的储留受膳食供给水平及人体对钙需要程度等所左右。

1.4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钙的AI值为0岁~300mg,0.5岁-400mg,4岁-800mg,11岁-1000mg,18岁-800mg,50岁-1000mg,孕妇1000mg,乳母1200mg。

钙的食物来源应考虑钙含量及利用率。

含钙较高的食物如奶与奶制品、小虾皮、海带、发菜和豆与豆制品。

2.磷

磷是人体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磷在成人体内含量为650克,85%~90%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10%~15%与蛋白质、脂肪、糖类及其他有机物结合,分布在细胞膜、骨骼肌、皮肤、神经组织及体液中。

2.1生理功能

磷是构成骨骼、牙齿及软组织的重要成分,也是许多维持生命物质如核酸、酶、磷蛋白等的重要成分,参与能量代谢和调节酸碱平衡。

2.2吸收与代谢

磷主要在小肠吸收,摄入混合膳食时,吸收率达60%~70%。

磷主要从肾脏排出。

2.3参考摄入量

 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中均含丰富的磷,当膳食中能量与蛋白质供给充足时不会引起磷的却反,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磷AI值,成人700mg。

3.铁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总量为4~5克。

体内铁60%~75%存在于血红蛋白中,3%在肌红蛋白,1%为含铁酶类。

以上铁存在形式又称之为功能性铁。

其余25%为贮存铁,主要以铁蛋白和铁血黄素形式存在于肝、脾和骨髓。

3.1生理功能

  ①参与体内氧的运送和组织呼吸过程;②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③参与其它重要功能,铁与维持正常免疫功能有关,缺铁可引起淋巴细胞减少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④铁在促进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脂类从血液中转运以及药物在肝脏解毒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3.2吸收与代谢  

植物性食物中铁吸收率较动物性食物(除蛋类)为低。

铁在食物中主要以三价铁(非血色素铁)形式存在,少数食物中为还原铁(血色素铁)形式。

非血色素铁在体内吸收过程受膳食因素的影响,如粮谷和蔬菜中的植酸盐、草酸盐以及存在于茶叶及咖啡中多酚类物质等均可影响铁的吸收。

此外,无机锌与无机铁之间有较强的竞争作用,互有干扰吸收作用。

但维生素C、某些单糖、有机酸以及动物肉类有促进非血色素铁吸收的作用。

核黄素对铁的吸收、转运与储存均有良好影响。

3.3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    

当体内缺铁时,铁损耗可分三个阶段,即铁减少期、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和缺铁性贫血期。

铁缺乏对人体的影响:

工作效率降低、学习能力下降、冷漠呆板;儿童表现为易烦躁,抗感染能力下降。

3.4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婴幼儿由于生长较快,需要量相对较高,需从食物中获得铁的比例大于成人;妇女月经期铁损失较多;孕期铁需要量增加,为此摄入量应适当增加。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铁的AI值成年男子15mg,成年女子20mg孕妇、乳母25mg。

铁良好来源为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

4.碘  

人体内含碘约20~50克。

甲状腺组织含碘最多约占体内总碘量的20%左右。

4.1生理功能

 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故其生理作用也通过甲状腺素的作用表现出来。

4.2吸收与代谢  

食物中碘离子极易被吸收,进入胃肠道后1小时内大部被吸收,3小时完全吸收。

吸收后的碘,迅速转运至血液,与血液中蛋白质结合,并遍布各组织中。

4.3碘缺乏和过量

  碘缺乏可引起甲状腺肿大。

因碘缺乏多由于环境、食物缺碘造成,常为地区性,是为地方性甲状腺肿。

孕妇严重缺碘,可殃及胎儿发育,是新生儿生长损伤,产生呆小病。

采用碘化食盐(也有采用碘化油)方法,可以预防碘缺乏。

  碘摄入过量可造成高碘甲状腺肿。

常见于发生摄入含碘高的饮水、食物,以及在治疗甲状腺肿等疾病中使用过量的碘制剂等情况。

这只要限制高碘食物,即可防治。

4.4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RNI值为成人150µg,孕妇、乳母200µg。

含碘较高的食物有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淡菜、海参等。

5.锌

人体含锌2~2.5克,主要存在于肌肉、骨骼、皮肤。

5.1生理功能

锌的生理作用表现在多方面:

①是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

人体约80多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如碳酸酐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羧肽酶、RNA聚合酶、DNA聚合酶等。

②促进生长发育与组织再生。

锌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等过程都有关。

③促进食欲。

锌参与构成唾液蛋白而对味觉与食欲发生作用。

④促进维生素A代谢和生理作用。

⑤参与免疫功能。

5.2吸收与代谢

锌在小肠吸收后,与血桨白蛋白或运铁蛋白结合、分布于各器官组织。

5.3缺乏与过量

锌缺乏表现为:

生长迟缓、食欲不振、味觉迟钝甚至丧失、皮肤创伤不易愈合、易感染、性成熟延迟等。

锌过量常可引起铜的继发性缺乏,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

5.4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锌的RNI值为成年男子15mg,成年女子11.5mg,50岁-11.5mg,孕妇16.5mg乳母21.5mg。

锌的食物来源广泛,但动植物性食物的锌含量与吸收率有很大差别。

牡蛎含锌量最高(每100g含锌高达100mg以上)。

6.硒

硒在人体总量14~20mg,广泛分布于组织和器官中。

6.1生理功能

①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成分  硒在体内能特异地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与过氧化物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保护生物膜免受损害,维持细胞正常功能。

②硒与金属有很强亲和力  在体内硒与金属如汞、镉和铅等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物而解毒,并使金属排除体外。

③保护心血管、维护心肌的健康  在我国以心肌损害为特征的克山病,发现缺硒是一个重要因素。

④促进生长、保护视觉器官以及抗肿瘤的作用。

6.2吸收与代谢

硒在小肠吸收,无机硒与有机硒都易于被吸收,其吸收率大都在50%以上。

6.3硒缺乏与过量

硒缺乏已被证实是发生克山病的重要原因。

临床主要症状为心脏扩大、心功能失代偿、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心率失常、心动过速或过缓等。

生化检查可见血浆硒浓度下降,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

此外,缺硒与大骨节病也有关。

硒摄入过量可致中毒。

主要表现为头发变干、变脆、易断裂及脱落。

6.4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RNI值为成人50µg。

动物性食品肝、肾、肉类及海产品是硒的良好来源。

7.铜

铜在人体内约为50~120mg,分布于体内各组织器官中,其中以肝和脑中浓度最高。

7.1生理功能

铜在体内与十余种氧化酶的活性有关,因此也以这些酶的形式参与许多作用。

①铁代谢  参与铜蓝蛋白催化Fe2+氧化为Fe3+,对于形成运铁蛋白促进铁的转运与贮存有重要作用。

②蛋白交联  参与赖氨酰氧化酶的作用而形成醛赖氨酸,有利于胶原的合成。

③超氧化物转化  铜是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成分。

它们催化超阳离子成为氧和过氧化氢,从而保护活细胞免受毒性很强的超氧离子的毒害。

④与多巴胺-β羟化酶、酪氨酸酶等含铜酶与儿茶酚胺的生物合成、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酪氨酸转化为多巴以及黑色素都有关。

7.2吸收与代谢

铜主要在胃和小肠上部吸收,吸收率约为40%。

吸收后的铜,被运送至组织器官,用以合成铜蓝蛋白和含铜酶。

7.3缺乏与过量

在某些情况下如长期完全肠外营养、消化系统功能失调、早产儿可能发生铜缺乏。

主要表现为皮肤、毛发脱色、精神性运动障碍、骨质疏松等。

铜缺乏还会引起低色素性小红细胞性贫血。

过量的铜摄入可致急性中毒,引起恶心、呕吐、上腹疼痛、腹泻以及头痛、眩晕等。

7.4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铜的RNI值为成人2.0mg。

含铜丰富的食物有肝、肾、鱼、坚果与干豆类,牡蛎含量特别高。

作业:

1、什么是微量元素?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钙、铁和锌的良好来源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