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97640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8.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料下载.pdf

调可做到:

调/配一体化;

配一体化;

调调/配配/集控一体化;

集控一体化;

调调/配配/集控集控/GIS/GIS一体化一体化国网公司农电部重点科技项目国网公司农电部重点科技项目县级电网调县级电网调/配配/集控集控/GIS一体化一体化系统(系统(OPEN2000D),),2006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首先在双流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首先在双流县供电局饮用,现已在中小型供电企业得到较广泛的推广使用。

县供电局饮用,现已在中小型供电企业得到较广泛的推广使用。

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DMS)DMS=DSCADA+DA+DPAS+DWM其中:

其中:

DWM=AM/FM/GIS+OMSOMS(停电管理系统)(停电管理系统)=TCM(故障报修管理)(故障报修管理)+SWITCHING(操作票和工作票管理)(操作票和工作票管理)+WFM(现场工作管理)(现场工作管理)+MOBILE-COMPUTING(移动作业管理)(移动作业管理)新一代配电网自动化管理系统新一代配电网自动化管理系统(OPEN-3200),获,获2007年国网公司年国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电力科学进步二等奖。

在世行贷款项目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电力科学进步二等奖。

在世行贷款项目南京城南京城区配电调度自动化项目中首先实施,现已在几个省会城市或大中城市得到区配电调度自动化项目中首先实施,现已在几个省会城市或大中城市得到应用。

应用。

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四步自愈法:

四步自愈法:

自愈控制系统将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定义为紧急状态、恢复状态、异常状态、警戒状态和安全状态。

四步自愈法的核心是:

根据城市电网所处的运行状态,通过一定的控制策略实施相应的控制,使配电网从当前运行状态向一种更好的运行状态转移。

紧急状态异常状态警戒状态恢复状态预防控制预防控制紧急控制紧急控制校正控制校正控制恢复控制恢复控制安全状态基于主站的自愈控制技术基于主站的自愈控制技术1.1.电压型就地控制电压型就地控制馈线自动化的实现方式馈线自动化的实现方式故障隔离和自动恢复送电由开关自身完成,不需要主站控制,因此在故障处理时对通信系统没有要求,所以投资省见效快;

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馈线自动化采用就地、集中两种方式实现。

其中,支线、幅射供电线路采用就地控制方式,局部范围内实现快速控制。

配电主干环路采用集中控制的方式,通过主站系统协调,借助通信信息传输来实现控制;

馈线自动化实现方式(续)馈线自动化实现方式(续)3.3.光纤光纤快速快速差动型差动型(就地或集中就地或集中)系统具备专用的保护信息通道,通过比较相连开关间流过的故障电流来快速隔离故障,可以通过主站,也可以通过局部范围内的通信共享来获取相关的信息来做出判断。

2.2.电流型集中控制电流型集中控制采用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加配电测控终端的方式实现。

由终端设备检测电流以判别故障类型,故障信息传送到主站,由主站确定故障区段,然后由主站系统发遥控命令控制开关动作,完成故障隔离并恢复非故障区供电。

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配电通信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分别为配电主站到配电子站(配电汇接站)通信网络,配电子站(配电汇接站)到配电终端设备的通信网络。

其中,配电主站和配电子站(汇接站)的通信一般利用现有骨干光纤通信网;

配电子站(汇接站)到配电终端的通信网络,一般采用光纤、载波、无线等,因地制宜。

配电通信系统目前采用多种通信技术组合,包括光纤专网、无线专网、无线公网、中压配电线载波等。

我们在配电载波技术和装置(PLC75系列)上取得突破,并在上海、福建、广东等地的电缆、尤其是混合线路上得到较广泛的使用。

配电自动化的通信方式配电自动化的通信方式几种通信方式的比较几种通信方式的比较通信电缆(双绞线)光纤通信无线电力线载波GPRS传输速率1Mpbs几个Gpbs几个Kpbs几个Kpbs115kpbs传输距离几个km适合长距离通信几个km几个km,可中继在GPRS网内不受限制可靠性可靠性:

高噪音影响:

小可靠性:

无可靠性:

中等天气有些影响,也受其他因素影响相线耦合干扰大,可靠性:

低利用电缆屏蔽层通信干扰小,可靠性:

中等可靠性:

中等同时通信数量过大时通信质量下降。

成本便宜稍微贵些便宜较为便宜运行费用与数据量相关安装及维护不方便,涉及路面开挖、移杆等麻烦不方便,涉及路面开挖、移杆等麻烦方便较为方便,涉及耦合设备安装方便评价适宜于站内通信适合配电主干通信或新建线路预先埋设城市建筑影响较大,适宜于郊区和农村适合城市电缆供电系统适合不带控制的配电监测系统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前阶段配电自动化应用存在的问题前阶段配电自动化应用存在的问题对配网自动化的认识和定位不清楚,应用主体不明确,导致后期的应用没有具体的受益者。

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缺乏统一细致的规划,存在“盲人摸象”的现象,提不出完整而准确的需求。

简单地将馈线自动化等同于配电自动化,只关注于局部区域的馈线自动化试点而没有立足对整个配电网实现科学管理,导致投入产出比很不明显。

容易套用调度自动化的建设思路,过分强调实时应用,而没有针对配电信息量大面广的特点,忽视了对其它系统的相关数据利用和整合,造成配电系统的信息缺口很大,模型不完整,后期的应用无法实用化。

GIS在配电建模上缺乏深入的研究,只满足了静态应用(即图资管理)而不能满足动态应用(如实时应用和分析计算)。

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配电网架比较薄弱,一次设备存在缺陷,配电自动化应用基础不牢固。

配电终端的稳定性、可控性、可维护性不够,尤其是抗恶劣环境和装置电源的性能有待提高。

针对配电的通信技术不够成熟,通信手段和方式应用不恰当。

配电自动相应的技术政策、标准、规范等出台很少,满足不了应用的需要,企业缺乏有强有力的部署和协调。

配电自动化涉及供电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环节较多,因此存在管理体制对自动化系统的不适应,或者说是自动化系统对不同的管理体制的适应性不强。

造成工作职责界定不清楚,运行管理工作跟不上,系统应用和数据维护工作很薄弱。

前阶段配电自动化应用存在的问题(续)前阶段配电自动化应用存在的问题(续)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二、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二、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配电自动化标准制定的现状配电自动化标准制定的现状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DL/T1080(即(即IEC61968)电力企业应用集成电力企业应用集成配电管理配电管理的系统接口的系统接口(陆续发布中)(陆续发布中)DL/T721-2000配电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配电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814-2002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正在修订)(正在修订)Q/GDWxx-2007城市配电网实用型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城市配电网实用型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未下发,待批)(未下发,待批)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制订中)(制订中)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制订中)(制订中)配电网调控一体智能技术支撑系统功能规范配电网调控一体智能技术支撑系统功能规范(待批)(待批)加快制定(或修订)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导则、技术标准和规范,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架、内容和建设模式等做出明确的定义和规定。

供电企业应根据本地区配电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规划以及本企业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做好总体设计和分步实施方案。

遵循IEC61970和IEC61968标准,针对配电的特点定义CIM模型和相关系统间的接口,这是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性的关键所在。

针对配电管理量大面广的特点,突出资源整合,将企业现有的各个与配电有关的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包括实时、准实时、非实时),通过信息交换总线(IEB)实现互连和共享,最大可能地扩大配电信息的覆盖面。

重点设计和解决好DMS/SCADA和GIS之间的关联,尤其是在模型导入、图形交换、和拓扑合并要考虑周密,形成有效的互补。

当前配电自动化的关注点当前配电自动化的关注点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以配网调度为首要应用主体,着重解决配调的“盲调”现象;

在全网拓扑的支持下,应具备具有配电特色的实用功能,例如,电源点追踪、接线分析、解合环潮流、区域潮流/负荷分析、配电线路/设备操作预演等。

强调对配电数据的监测(实现两遥),慎重选择对配电设备的控制(实现三遥),做到投资省,见效快,用较短的时间实现对整个配电网(即全部配电设备)的科学管理。

在提高配电终端的可靠性和耐用性的前提下增强其灵活性,可以方便地按需要配置和升级,支持多种通信方式;

加强配电终端的自身处理能力,满足相对独立于主站的区域配电故障智能化处理的需要。

考虑好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的扩展性和延伸性(尤其是与需方侧管理的结合)。

例如实现与95598客服中心的关联,建立停电管理系统,把配电和用电的应用结合起来,缩短停电处理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应急机制的完善,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如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等。

当前配电自动化的关注点(续)当前配电自动化的关注点(续)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实实时时信息:

信息:

EMSEMS、DSCADADSCADA、DADA、PLMSPLMS准实时信息:

准实时信息:

客户报修电话(客户报修电话(TCMTCM)、外勤巡视汇报()、外勤巡视汇报(MCMC)非实时信息:

非实时信息:

基础资料(电网模型、设备信息、客户信息、人员信息)、基础资料(电网模型、设备信息、客户信息、人员信息)、停电计划、操作票、气象数据等停电计划、操作票、气象数据等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SCADA配电调度外勤巡视配电数据库操作票客户报修工作计划排除故障排除故障恢复送电恢复送电事故处理事故处理DA(FA,SA)正常操作正常操作AM/FM/GIS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信息来源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信息来源客户来电客户来电接线员接线员/自动电话系统自动电话系统故障分析系统故障分析系统报警报警/事件事件数据库数据库抢修或生产任务派遣抢修或生产任务派遣现场工作人员现场工作人员配电调度员配电调度员故障数据库故障数据库配电管理系统配电管理系统(DMS)能量管理系统EMS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多媒体显示系统多媒体显示系统配电图形数据库配电图形数据库用户信息数据库用户信息数据库配电生产管理D-PMS统计报表统计报表客服客服CIS系统系统AM/FM/GIS-电网模型负荷管理系统LMS操作票操作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信息流程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信息流程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IEC61968(DL/T1080)标准为电力企业内部各应用系统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了接口规范和实现机制。

运用信息交换总线(IEB)可将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相互平行的应用系统/模块(信息孤岛)以松耦合机制整合起来,组成一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高效应用体系。

使其为配电的管理服务,也为后续的综合分析、辅助决策等高端应用创造必备的条件。

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IEC61968标准和系统集成标准和系统集成调度自动化系统EMS负荷管理系统PLMS配变监测系统DTM配电自动化系统DSCADA/DA故障报修系统TCM营销管理系统CIS生产管理系统PMIS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调度自动化系统EMS负荷管理系统PLMS配变监测系统DTM配电自动化系统DSCADA/DA故障保修系统TCM用电营销系统CIS生产管理系统PMIS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信息交换总线IEB配电系统接口方式的变革配电系统接口方式的变革遵循遵循61968标准的方式标准的方式原先的接口方式原先的接口方式三、配电自动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规则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以覆盖全部配电设备为基本考虑以覆盖全部配电设备为基本考虑以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为重要手段以配电调度以配电调度/生产指挥为应用主体生产指挥为应用主体以提高配电管理水平为主要目的以提高配电管理水平为主要目的构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原则和目标构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原则和目标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1.1.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系统构架和数据模型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系统构架和数据模型2.2.可以对超量实时数据进行准确可靠的处理可以对超量实时数据进行准确可靠的处理3.3.具备基于配电拓扑的分析应用和实用功能具备基于配电拓扑的分析应用和实用功能4.4.针对配网调度和故障抢修的针对配网调度和故障抢修的“停电管理系统停电管理系统”5.5.采用信息交换总线实现与相关系统的互联采用信息交换总线实现与相关系统的互联6.6.各种通信方式综合应用支持配电信息传输各种通信方式综合应用支持配电信息传输先进配电自动化的主要特征先进配电自动化的主要特征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强调监测强调监测慎选控制慎选控制突出管理突出管理分步到位分步到位力求实用力求实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配置和实施原则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配置和实施原则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五种建设模式(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五种建设模式(11)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简易型简易型1)系统简介简易型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基于就地检测和控制技术的一种系统基于就地检测和控制技术的一种系统。

它采用故障指示器获取配电线路上的故障信息,由人工现场巡视故障指示器翻牌信号获得故障定位,也可利用GSM等无线通信方式将故障指示信号上传到相关的主站,由主站来判断故障区段;

在一次设备具备条件的情况下,采用重合器或配电自动开关,通过开关之间的时序配合就地实现故障的隔离和恢复供电。

2)主要特点可不需要通信系统和主站而独立工作,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施。

3)适用范围适用于农村单辐射配电线路和城市中无专门通信条件区域的配电线路。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五种建设模式(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五种建设模式(22)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实用型实用型1)系统简介实用型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多种通信手段(如光纤、载波、无线公网/专网等),以两遥(遥信、遥测)为主,并具备简单遥控功能的实时监测系统以两遥(遥信、遥测)为主,并具备简单遥控功能的实时监测系统。

它的主站具备基本的SCADA功能,对配电线路、开闭所、环网柜等的开关、断路器以及重要的配变等实现数据采集和监测,对部分具备条件的一次设备可实行遥控。

根据配电终端数量或通信方式的需要,该系统可以增加配电子站(或通信汇接站)。

在一些没有条件或没有必要实时监测的线路,依然可以采用简易型的配电自动化模式。

该系统既可以是独立的配电监控系统,在有配调机构情况下也可做成调度和配电监控一体化的系统。

2)主要特点结构比较简单、以监测为主、具备简单的控制功能,对通信系统要求不高,投资比较节约、实用性强。

它主要为配电运行管理部门和配网调度服务。

3)适用范围适用于中等规模配电网且已设立或准备设立配网调度机构的供电企业。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五种建设模式(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五种建设模式(33)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标准型标准型1)系统简介标准型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在实用型的基础上在实用型的基础上增加基于主站控制的馈线自动化功能(即FA:

故障定位、隔离、恢复非故障区供电),有条件区域还可实现网络重构。

它对通信系统要求较高,一般需要采用光纤通信,它还需要比较完善的配电一次网架且相关的配电设备具备电动操作机构和受控功能。

该类型系统的主站具备完整的SCADA功能和FA功能,当配电线路发生故障时,通过主站和终端的配合实现故障区段的快速切除与自动恢复供电。

它与上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配电GIS应用系统的实现互连,具备完整的配网模型和丰富的配电数据,因此可以支持基于全网拓扑的配电应用功能。

它主要为配网调度服务,同时兼顾配电生产和运行管理部门的应用。

2)主要特点系统结构完整、自动化程度较高,成本较高。

3)适用范围适用于多电源、多分段的城市配网自动化建设,其中馈线自动化建议在新区或电缆化程度较高的区域里实施。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五种建设模式(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五种建设模式(44)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集成型集成型1)系统简介集成型是在标准型的基础上在标准型的基础上扩展配电管理功能和综合应用功能,通过基于IEC61968标准的信息集成总线实现与各类相关实时系统和管理系统(如:

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以及ERP系统)的接口,并具有配电网的高级应用分析软件功能。

2)主要特点系统结构完整、自动化程度高、管理功能完善、运行方式灵活,投资较大。

3)适用范围适用于大中型城市较大规模、结构复杂的配网自动化建设;

供电企业内部各类相关系统已经建立且应用比较成熟。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五种建设模式(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五种建设模式(55)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智能型智能型1)系统简介智能型是在集成型配电自动化系统基础上在集成型配电自动化系统基础上扩展对于分布式电源、微网以及储能装置等设备的接入功能,实现智能自愈的馈线自动化功能以及与智能用电系统的互动功能,并具有与输电网的协同调度功能,以及多能源互补的智能能量管理网分析软件功能。

2)主要特点系统结构完整、功能完善、智能化程度高、运行方式灵活,管理相对复杂、投资大,建成后综合效益好。

3)适用范围适用于配电一次网架结构完善、已完成集成型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的供电企业,且已开展分布式电源或微电网及储能建设、智能化用电营销系统建设等。

四、配电自动化与智能电网的关系四、配电自动化与智能电网的关系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配电自动化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之一,需要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采集尽可能多的配电信息,并向下延伸到低压用电信息的汇集。

配电自动化和用电营销自动化的有机结合,直接面向最终电力用户,是智能配电网的具体体现,它将极大地改进客户服务。

智能电网最终体现在配电和用电营销方面,渗透到家用电器,人们会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感受到它带来的许多益处。

智能配电网强调电力公司和电力客户之间的互动,用户可以通过家里的电力智能控制终端(ICT)随时了解电网的供电情况,及时调整家用电器的设定参数;

用户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登陆当地供电公司网站,方便直观地观察和了解电网供电/停电情况和事故处理信息等。

智能电网和配电自动化的关系智能电网和配电自动化的关系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面向智能配电网的自动化管理系统面向智能配电网的自动化管理系统智能企业服务总线智能企业服务总线(遵循遵循IEC61968/61970)GISCISTCMPMSLMSAMR基于基于GISGIS的统一建的统一建模管理模管理广域分布式广域分布式数据数据采集处理采集处理配电终端配电终端FTU/DTU/TTU运行监视及优化运行监视及优化综合停电管理综合停电管理智能操作票智能操作票馈线自动化馈线自动化以拓扑分析为主体的配网以拓扑分析为主体的配网应用软件应用软件网络优化网络优化客户电话进客户电话进入入接警分析接警分析抢修派遣抢修派遣抢修指挥抢修指挥检修申请检修申请调度计划调度计划计划执行计划执行计划存档计划存档可靠性分析报告可靠性分析报告实时数据实时数据静态电网模型静态电网模型配网络模型动态变化管理配网络模型动态变化管理配电网运行监视配电网运行监视EMS智能配电网一体化智能配电网一体化、可视化支撑平台可视化支撑平台配电网智能调度配电网智能调度配电网快速仿真配电网快速仿真配电网经济运行配电网经济运行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

智能配电网网架体系研究。

智能配电网标准模型及交换服务集成总线。

灵活、健全的通信体系,标准的信息模型。

智能设备、智能终端、智能电表、智能传感器的研究开发。

智能配电网实验室的建立。

智能配电网的研究方向智能配电网的研究方向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一阶段(续):

第一阶段(续):

智能配电网生产、管理、报修等子系统一体化、可视化支撑平台。

配电故障报修接警分析,95598呼叫中心的健全。

快速仿真、状态估计、潮流算法的研究。

在线风险预警技术分析研究。

储能技术的研究。

智能配电网的研究方向智能配电网的研究方向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智能配电网运行优化重构技术。

智能配电网智能监视及自愈控制的可视化展现技术。

配电智能调度技术。

设备的不停电检修技术。

智能自愈控制高级应用软件智能配电网的研究方向智能配电网的研究方向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二阶段(续):

第二阶段(续):

电能质量监测与协调机制的研究。

定制电力技术。

电动汽车充电站对配电规划、调度的研究。

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即插即用、智能接入及运行控制。

智能配电网的研究方向智能配电网的研究方向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谢谢各位!

谢谢各位!

实用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图实用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图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简易型配电自动化区域标准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图标准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图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上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简易型配电自动化区域配电GIS应用系统安全隔离馈线自动化区域集成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图集成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图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上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简易型配电自动化区域负控系统安全隔离基于IEC61968的信息交换总线或综合数据平台(安全I和II区)基于IEC61968的信息交换总线或综合数据平台(安全III和IV区)企业GIS应用系统配变采集与监测系统生产管理系统PMS营销管理系统CIS企业资源计划ERP馈线自动化区域智能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示意图智能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示意图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布式电源接入微网及储能装置接入与智能用电系统互动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