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12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8145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12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12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12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12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12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12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12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12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12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12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12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12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12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12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12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12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12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12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

一练实题——随堂小练

1、阅读《岳阳楼记》(节选)。

(11分)

(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

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

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去国怀乡()②把酒临风()

【答案】①离开②端着

【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如:

“去”这里是古今异义,古义,离开;今义,到某地。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感极而悲者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殚其地之出

C.然则何时而乐耶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答案】B

【解析】中考中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用法的考查上。

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虚词的用法多进行归类和总结,掌握重要虚词的一般分类,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其准确含义。

B中二者都是代词;A:

承接/转折;C:

这样/……样子;D:

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没有实在意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①不因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解析】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

信、达、雅。

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这里①为互文句式,学生将上下句结合起来,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②为宾语前置,学生要调整句式。

(4)作者在

文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忧乐观?

你认为这种忧乐观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3分)

【答案】作者表达了“先忧后乐”的忧乐观;第二问,能联系生活实际即可。

【解析】联系生活实际,个性化感悟是近几年文言文中考种常见的题型之一,是课内文言文阅读的拓展迁移。

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

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2、阅读下面文言文。

(12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带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亲旧知其如此旧:

旧亲戚B.箪瓢屡空,晏如也晏:

安乐,安然

C.造饮辄尽造:

往,到D.既醉而退退

回去,回家

【答案】(2分)A

【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A中应是“旧:

老朋友”

(2)下列带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或置酒而招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B.以乐其志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不戚戚于贫贱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无怀氏之民欤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答案】(3分)A

【解析】中考中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用法的考查上。

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虚词的用法多进行归类和总结,掌握重要虚词的一般分类,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其准确含义。

这里A中都是“有时”;B:

来/认为;C:

对/在;D:

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不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

环堵萧然

,不蔽

风日;短褐穿结。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答案】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挡不住风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们一类的人吧?

【解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

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这里注意关键词环堵、萧然、穿结、兹、俦等的理解。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一句,点明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B.文章主要写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

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

C.文章在写作上,多用否定句,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守。

D.文末的“赞”,是传记的一种体式,是称赞、赞美的意思。

在这里,是赞美自己如古人一样高尚。

【答案】(3分)D

【解析】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

即,读懂文本内容。

然后,要先审题干,审出命题点和做题要求与范围,再进行理解内容,进行比较辨别,这样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这里D中“赞”,是传记结尾表评论性的句子。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面山而居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B.杂然相许高可二黍许

C.且焉置土石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帝感其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答案】C

【解析】文言实虚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虚词要能辨出一词多义;实词,要识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

C中二者都是“疑问代词,哪里”;A:

居住/停留;B:

赞成/上下、左右;D:

诚心/果真

(2)请将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答案】

(1)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2)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不再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解析】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

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

所谓“翻译句子:

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

这里注意“以”“穷匮”“加”等关键词的理解,及“如……何”“何苦……”等句式的调整。

(3)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各持怎样的态度?

请联系上文回答。

(4分)

【答案】愚公妻子并不反对移山,只是从关心的角度对移山中土石的安置问题提出疑问;智叟则反对移山,斥责愚公不聪明,认为愚公自不量力。

【解析】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

即,读懂故事。

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

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

这里主要理解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在态度上的本质区别,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4、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期年之后陈太丘与友期

C.朝服衣冠有时朝发白帝D.时时而间进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答案】C

【解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A项:

身高;修建。

B项:

一周年;约定。

D项:

偶尔、间或;夹杂。

C项都是“早上、早晨”的意思。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吾与徐公孰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虽欲言,无可进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乃下令乃不知有汉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若听茶声然

【答案】B

【解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A项:

介词,跟、和;通“欤”,语气词。

C项:

连词,于是、就;副词,竟然。

D项:

介词,比;副词,像、好像。

B项都是连词“即使”的意思。

(2)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本文记叙了战国初期邹忌劝谏齐王采纳群言,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B.妻、妾、客三者在回答邹忌

与徐公谁美的问题上,都是由衷赞美,语气也一致。

C.齐王纳谏,颁布政令,并取得巨大成效,这表明他是个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君主。

]

D.邹忌劝谏齐王讲究策略,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己及君,由家到国,道理由浅入深。

【答案】B

【解析】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抓住各项内容要点与文中相关语句一一比较判断。

B项错,不都是由衷赞美,三者语气明显不同。

(3)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案】

(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美”1分,“私”1分。

(2)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此”1分,句意准确完整1分。

【解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美”“私”“所谓”,最后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5、文言文阅读(10分)

崔昭行贿事

李肇

裴佶①尝②话:

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

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

“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

如此安得不乱?

”言未竟,阍者③报寿州崔使君候谒。

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

良久,束带强出。

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④,又令秣⑤马饭仆。

姑曰:

“前何倨而后何恭也?

”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

“且憩学院中。

”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⑥千匹。

选自《唐国史补》)

【注释】①裴佶(jí):

人名。

②常:

通“尝”,曾经。

③阍(hūn)者:

看门人。

④馔(zhuàn):

食物,多指美食。

⑤秣(mò):

喂牲口。

⑥絁(shī):

粗绸子。

(1)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会其朝退(适逢,正赶上)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B.如此安

得不乱(怎么)窥谷忘反(通“返”)

C.束带强出(勉强)皆朝于齐(朝廷)

D.又令秣马、饭仆(用饭招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答案】C

【解析】先要判断句子出自哪篇作品,大致了解其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判断正误。

C项中“朝”用动词“向……朝拜”。

(2)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佶至宅看其姑门人弟子填其室

B.将鞭之公将鼓之

C.前何倨而后何恭也面山而居

D

.乃昭赠官絁千匹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答案】A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以。

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

A项两句中的“其”皆为代词“他”。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崔昭是一个靠行贿博得“众口称美”的朝廷官员。

B.裴佶姑父“呵阍者”“良久,束带强出”,表明他是一个素有雅望、为官清廉的人。

C.这则小故事揭露了封建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D.文章塑造崔昭这一人物形象运

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答案】B

【解析】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各项表述的要点与短文内容一一比照,判断正误。

B的分析错误,根据“乃昭赠官絁⑥千匹”这一句话以衣裴佶姑父的言行来看,裴佶姑父是一个表里不一虚伪的人,并非为官清廉。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2分)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知经叩问。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分)

【答案】

(1)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

(2分;句式把握准确1分,表达通畅1分)

(2)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2分;“趋”“叩问”翻译准确1分,表达通畅1分)

【解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翼然”“临”“趋”“从”“先达”,最后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二练真题——实战提升

【浙江宁波中考卷】阅读下面文言文。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伏伽①曰:

“臣闻‘性相近,习相远’。

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

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

泛观前世子姓②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愿选贤才,澄僚友③之选。

帝④大悦,即诏:

“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

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

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

传第二十八》)

【注释】①伏伽:

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

②子姓:

子孙,子孙辈。

③僚友:

指官职相同的人。

④帝:

指唐高祖。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答案】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解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

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

【答案】D

【解析】阅读两文,梳通文意,把握内容,再读懂各选项语句的意思,分析表述的要点,梳理两文的内容,找到相关的信息点,比较判断正误。

本题用反选排除法,A“讽刺”一解说是错误,B“燕、赵、韩、魏”皆向齐称臣,并不是齐国打败了它们,C“备驱驰”意思是为主要骑马服务。

答案为D。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5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答案】泛(l)一年以后(过了一年),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2)周、隋两朝的晚期(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亡国(一言堂会让一个国家灭亡)。

【解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

“期”“虽”“进”“结”“丧”,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

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4、劝谏有多种方式。

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

(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答案】王之蔽甚矣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

【解析】阅读两文,梳通文意,把握内容,再根据题中的信息提示,一一梳理内容,找到相关的语句填答即可。

5、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子,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

(4分)

王曰:

“善。

”乃下令……大悦,即诏……

【答案】“乃”为“于是、就”的意思,“即”为“立即、立刻”的意思,说明齐王下令和唐高祖发布诏书速度快,行事果断。

说明他们都是虚心纳谏、心胸宽广、广开言路的帝王。

【解析】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本题可以从两人纳谏的行为和结果来分析两个的形象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