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调查及分析论文资料下载.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98340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6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调查及分析论文资料下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调查及分析论文资料下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调查及分析论文资料下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调查及分析论文资料下载.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调查及分析论文资料下载.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调查及分析论文资料下载.pdf

《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调查及分析论文资料下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调查及分析论文资料下载.pdf(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调查及分析论文资料下载.pdf

本文拟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心理学研究方法调查身边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原因的认知,并提出解决策略,如媒体宣传,普及教育,法制保障等。

本文的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对于助人冷漠现象成因的看法,从而全面的分析该现象形成的原因,呼吁人们拒绝冷漠,传递温暖。

2调查情况问卷见附录一。

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有效作者简介:

周利,女,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段靓,女,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问卷446份,调查对象以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为主,其他地区的网络问卷为辅。

3数据统计与分析1男生4943,女生5057,比例接近1:

12家庭所在地:

城镇3352,农村66483独生子女占1932,非独生子女8O684当遇到陌生人需要帮助的情境时,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会伸出援助之手,数据显示:

遇到有人在大街上晕倒了,6193的人会选择拨打120或110对其帮助,3239的人会选择向周围人呼救;

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正在偷东西,仅有1477的人不予理会,其他人会采取相应措施给予一定援助。

56363的大学生认为当今社会助人冷漠事件很多和比较多,但当自己遇到需要帮助的情境31社会心理科学第30卷总第175期2015年第l0期理论研究管我也不管等等。

大学生认为改善助人冷漠问题的有效办法主要有:

普及教育,提高公民的人口素质;

制定相关法律,保障帮助他人的人群的利益和安全;

加强社会舆论和媒体的监督导向作用。

43思考从心理学角度,对助人冷漠现象有以下五种解释:

(1)责任扩散效应社会1、5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

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

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助人的责任和助人的失败所带来的可能成本应由大家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它人身上,从而对利他动机的形成促退作用。

如2011年1O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l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世。

(2)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积极的从众效应可以互相激励情绪,做出勇敢之举,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反之亦然。

在一般情况下,当他人表现消极时,则会抑制另一些人利他行为的产生;

当他人表现积极时,则会加强另一些人的利他动机和行为。

(3)去个体化去个体化是社会心理学家由费思廷格(Festinger)等人提出的。

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介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为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做去个体化。

去个体化包括个体责任感的丧失,以及对团体行为的敏感度增加。

(4)强化当生活中出现冷漠现象时,媒体的负性报道一次又一次强化了人们的行为,使越来越多的人冷漠看待别人的求助,也使一些道德观念薄弱的人看到了有利可图,从讹诈他人的事件中得到利益。

(5)助人者的特点人格因素:

其能力、价值观和动机与当时情境要求的匹配程度,人格特征在利他行为当中只是起到某种中介的作用;

当时的心境:

当一个人心情好的时候,会更愿意给予帮助,积极的心境可以增加利他行为的可能性,坏心情对利他行为的影响要更为复杂一些,如果坏情绪使得人们更多关注自身和自己的需要,就会降低对他人提供帮助的可能;

内疚感:

当人们做了一件自认为是错误的事而唤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

为了降低这种情绪,人们常常会选择帮助他人;

个人困扰和移情:

当我们自身对于他人困境所产生的情感反应,如震惊、恐惧、焦虑、无助或任何相类似的情绪会影响人们的助人行为。

由于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受的教育、环境影响、成长经历、生活道路等不同,以及在现实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而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个体的人格特征有着差异性。

正是由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实质上主要是社会责任感的差异,因而在一定群体或他人的利益发生危难之际,人们所作出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抉择必然有差别。

正是由于上述几种不良心理及其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障碍着新时代的人们战胜邪恶的大智大勇的发挥,削弱了人们身上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33理论研究社会心理科学第30卷总第175期2015年第1O期5总结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归纳出大学生认为助人冷漠现象的原因有:

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发生变化;

国家相关制度不完善,倡导措施执行不力;

片面追求经济,忽略了彼此的感情交流;

舆论监督不够,舆论导向不正确;

教育的失败(包括学校的或家庭的);

生活压力大,无闲顾及他人或社会。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建议:

1媒体的舆论,正向导向,如小品“扶不扶”,就宣扬了正能量;

2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助人者的利益和安全,建议采取“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从被扶者人手,拿出被撞或者被推倒的证据,而不是一味的让扶人者自证清白;

3普及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更应该在道德建设方面做出规范性的措施,公民必须遵循社会公德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等一般社会道德,这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要求;

4加强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情感连结,如积极支持抱抱团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如拥抱残障儿童、孤寡老人等;

5加强社会监控设施,同时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更多的考虑“如何助”,而不是“助不助”、“扶不扶”;

6完善医疗保障及保险制度,国家应建立社会保险和奖励基金,以从精神上物质上安抚因见义勇为而受伤、致残以至献身者的家庭和亲人,解除人们的后顾之优,必将振奋人们见义勇为的助人精神。

34附录一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及原因调查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辽宁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想对大学生就助人冷漠现象(当面临陌生人需要救助的紧急情境时,没有做出相应的施救行为的现象,如遇老人摔倒不扶等系列行为)的原因进行调查,该调查以不记名的形式展开,希望得到您的配合,谢谢支持!

请在与你的真实想法和实际情况相符合的选项前打“、”。

l、您的性别?

A、男B、女2、家庭所在地?

A、城镇B、农村3、是否是独生子女?

A、是B、否4、如果在大街上遇到外地人称自己丢了钱包,想要让你给买吃的你会怎么办?

A、不予理会B、视情况而定C、给他买D、给他钱5、如果遇见有人在大街上晕倒了,你会怎么办?

A、不予理会B、向周围人呼救C、拨打120或110,然后就不再理会D、拨打120或】1O,将其送到医院救治6、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正在偷东西,你会怎么做?

A、不予理会,以免小偷打击报复B、想办法到当事人身边,悄悄提醒他C、将小偷的样子拍下来之后报警D、当众揭发7、你会向陌生人求助么?

A、有需要就向陌生人求助B、怕和陌生人接触,能不问就不问c、怕遭到冷漠对待,不敢问D、会通过其他方式而不向陌生人求助社会心理科学第30卷总第175期2015年第lO期理论研究南京彭宇案】南京市民彭宇在汽车站主动扶起跌倒的老太太并送往医院,但后来老太太却指责其撞到她并要求索赔医疗费,后上诉法院,一审裁定彭宇索赔原告45876元。

二审时经调解,双方达成和解。

8、以后碰到有他人摔倒在地等现象你会上去扶他起来吗?

A毫不犹豫就扶起对方B拿手机等物品进行摄像或录音已得到自己清白证据后再去搀扶C拨打110或120D在一旁关注事态发展E转身走开9、如果老人摔倒在地,你选择不帮助扶老人的原因是?

或者你认为他人不扶老人的原因是?

A怕惹祸上身B事不关己C自身医疗知识不足,担心给老人带来更大的伤害10、你认为当今社会助人冷漠的事件多不多?

A、很多B、比较多C、一般D、比较少E、很少1l、你认为人们看到别人有需要时却不帮助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限选三项)A、社会道德低下,人们价值观发生了变化B、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招惹是非C、人心难测,“防人之心不可无”D、对乐于助人精神的倡导不够E、不清楚事情的缘由,怕被讹诈F、从众心理,大家都不管我也不管12、你认为社会上存在“助人冷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限选三项)A、舆论监督不够,舆论导向不正确B、国家相关制度不完善、倡导措施执行不力C、片面追求经济,忽略了彼此的感情交流D、生活压力大,无闲顾及他人或社会E、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发生变化F、教育的失败(包括学校的或家庭的)13、你认为改善助人冷漠问题的最有效办法是:

(限选三项)A、加强社会舆论和媒体的监督、导向作用B、对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加强德育教育c、普及教育,提高公民的人口素质D、努力改善人们的交流E、改变现在以利益为重的价值观F、制定相关法律保障帮助他人的人群的利益和安全G、加强社会监控设施14、你对助人冷漠现象的改善有何意见?

参考文献:

【1张博,大学生道德冷漠现象的伦理分析以大学生道德冷漠者为中心【D】20146【2】李科,公众助人的冷漠与助人者的出路】成都大学学报20131:

12153】屈智焕道德示范视角下的助人不乐现象归因分析U北京:

法制与社会,2008(5):

231【4】周军大学生助人意愿研究以T高校为例J北京: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3):

27【5】刘晓敏亲社会行为与利他主义U心理学探析2003(3)

【6何霞红助人行为两难现象的心理机制探析U教育评论2013(3):

5456【7】唐俐,“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其矫HiD2002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