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98515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文档格式.doc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文档格式.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文档格式.doc

一、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 

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

1+9=10,3+7=10, 

2+8=10,4+6=10,5+5=10。

又如:

11+89=100,33+67=100, 

22+78=100,44+56=100,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 

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

一 

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

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 

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87655→12345, 

46802→53198,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 

巧算下面各题:

36+87+64 

① 

②99+136+101 

③ 

1361+972+639+28 

解:

①式=(36+64)+87 

=100+87=187 

②式=(99+101)+136 

=200+136=336 

③式=(1361+639)+(972+28) 

=2000+1000=3000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 

①188+873 

②548+996 

③9898+203 

二、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例 

3① 

300-73-27 

② 

1000-90-80-20-10 

①式= 

300-(73+ 

27) 

=300-100=200 

②式=1000-(90+80+20+10) 

=1000-200=8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4① 

4723-(723+189) 

2356-159-256 

①式=4723-723-189 

=4000-189=3811 

②式=2356-256-159 

=2100-159 

=1941 

3.利用“补数”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变整,再运 

算(注意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①506-397 

②323-189 

③467+997 

④987-178-222-390 

三、加减混合式的巧算 

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 

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 

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

如果 

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 

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即:

a+(b+c+d)=a+b+c+d 

a-(b+a+d)=a-b-c-d 

a-(b-c)=a-b+c 

2.带符号“搬家” 

计算 

325+46-125+54 

原式=325-125+46+54 

=(325-125)+(46+54) 

=200+100=300 

注意:

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是这个数的符号.如+46,-125, 

+54.而325前面虽然没有符号,应看作是+325。

3.两个数相同而符号相反的数可以直接“抵消”掉 

例9 

计算9+2-9+3 

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规律,灵活地进行计算。

课外xx小学三年级数学特训小组活动记录

20102017年10月20日早读早操

科艺楼二层教室

图形找规律

通过找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观察图形变化规律时,应抓住一下几点来考虑问题:

⑴图形数量的变化;

⑵图形形状的变化;

⑶图形大小的变化;

⑷图形颜色的变化;

⑸图形位置的变化;

⑹图形繁简的变化. 

对于较复杂的图形,也可分为几部分来分别考虑,总而言之,只要全面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抓住规律,解决问题. 

板块一 

数量规律

板块二 

旋转、轮换型规律

板块三 

其他 

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规律,灵活地解决问题。

xx小学三年级数学特训小组活动记录

20102017年10月27日早读、早操

143

国数列找规律

1、认识数列,会按规律填数。

2、通过综合观察、分析,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就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其中第1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第2个数称为第2项,…,第n个数就称为第n项.

根据数列中项的个数分类,我们把项数有限的数列(即有有穷多个项的数列)称为有穷数列,把项数无限的数列(即有无穷多个项的数列)称为无穷数列。

观察下面的数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数. 

①2,5,8,11,(),17,20。

②19,17,15,13,(),9,7。

③1,3,9,27,(),243。

④64,32,16,8,(),2。

⑤1,1,2,3,5,8,(),21,34… 

⑥1,3,4,7,11,18,(),47… 

⑦1,3,6,10,(),21,28,36,(). 

⑧1,2,6,24,120,(),5040。

⑨1,1,3,7,13,(),31。

⑩1,3,7,15,31,(),127,255。

分析与解答 

①不难发现,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减去它前面一项所得的差都等于3.因此,括号中应填的数是14,即:

11+3=14。

同①考虑,可以看出,每相邻两项的差是一定值2.所以,括号中应填11,即:

13—2=11。

不妨把①与②联系起来继续观察,容易看出:

数列①中,随项数的增大,每一项的数值也相应增大,即数列①是递增的;

数列②中,随项数的增大,每一项的值却依次减小,即数列②是递减的.但是除了上述的不同点之外,这两个数列却有一个共同的性质:

即相邻两项的差都是一个定值.我们把类似①②这样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 

此数列中,从相邻两项的差是看不出规律的,但是,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其前面一项的3倍.即:

3=1×

3,9= 

3, 

27=9×

3.因此,括号中应填 

81,即 

81= 

27×

3,代入后, 

243也符合规律,即 

243=81×

3。

④64,32,16,8,(),2 

与③类似,本题中,从第1项开始,每一项是其后面一项的2倍,即:

因此,括号中填4,代入后符合规律。

综合③④考虑,数列③是递增的数列,数列④是递减的数列,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每列数中,相邻两项的商都相等.像③④这样的数列,我们把它称为等比数列。

各项都等于其前两项之和的无穷数列,就是数学上有名的斐波那契数列

每一项等于它的项数与其前一项的和

除第1项以外的每一项都等于其项数与其前一项的乘积.

每一项都等于从1开始,以其项数为最大数的n个连续自然数的和.

寻找数列的规律,通常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①寻找各项与项数间的关系;

②考虑相邻项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归纳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20102017年11月3日早读、早操

国加减算式中的数字谜

通过综合观察、分析,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题目不同,分析的方法不同,其“突破口”也就不同。

通过不断的“学”和“练”,逐步积累知识和经验,总结提高解题能力。

在右边的竖式中,A,B,C,D各代表什么数字?

显然,C=5,D=1(因两个数 

字之和只能进一位)。

由于A+4+1即A+5的个位数为3,且必进一位(因为4>3),所以A+5=13,从而A=13-5=8。

同理,由7+B+1=12,即B+8=12,得到B= 

12-8=4。

故所求的A=8,B=4,C=5,D=1。

求下面各竖式中两个加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

分析与解:

(1)由于和的个位数字是9,两个加数的个位数字之和不大于9+9=18,所以两个加数的个位上的两个方框里的数字之和只能是9。

(这是“突破口”) 

再由两个加数的个位数之和未进位,因而两个加数的十位数字之和就是14。

故这两个加数的四个数字之和是9+14=23。

(2)由于和的最高两位数是19,而任何两个一位数相加的和都不超过18,因此,两个加数的个位数相加后必进一位。

(这是“突破口”,与

(1)不同) 

这样,两个加数的个位数字相加之和是15,十位数字相加之和是18。

所求的两个加数的四个数字之和是15+18=33注意:

(1)

(2)两题虽然题型相同,但两题的“突破口”不同。

(1)是从和的个位着手分析,

(2)是从和的最高两位着手分析。

例3 

在下面的竖式中,A,B,C,D,E各代表什么数?

解减法竖式数字谜,与解加法竖式数字谜的分析方法一样,所不同的是“减法”。

首先,从个位减起(因已知差的个位是5)。

4<5,要使差的个位为5,必须退位,于是,由14-D=5知,D=14-5=9。

再考察十位数字相减:

由B-1-0<9知,也要在百位上退位,于是有10+B-1-0=9,从而B=0。

百位减法中,显然E=9。

千位减法中,由10+A-1-3=7知,A=1。

万位减法中,由9-1-C=0知,C=8。

所以,A=1,B=0,C=8,D=9,E=9。

例4 

在下面的竖式中,“车”、“马”、“炮”各代表一个不同的数字。

请把这个文字式写成符合题意的数字式。

例3是从个位着手分析,而这里就只能从首位着手分析。

由一个四位数减去一个三位数的差是三位数知,“炮”=1。

被减数与减数的百位数相同,其相减又是退位相减,所以,“马”=9。

至此,我们已得到下式:

由上式知,个位上的运算也是退位减法,由11-“车”=9得到“车”=2。

因此,符合题意的数字式为:

例5 

在右边的竖式中,“巧,填,式,谜”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字,它们各等于多少?

由(4×

谜)的个位数是0知,“谜”=0或5。

当“谜”=0时,(3×

式)的个位数是0,推知“式”=0,与“谜”≠“式”矛盾。

当“谜”=5时,个位向十位进2。

由(3×

式+2)的个位数是0知,“式”=6,且十位要向百位进2。

由(2×

填+2)的个位数是0,且不能向千位进2知,“填”=4。

最后推知,“巧”=1。

所以“巧”=1,“填”=4,“式”=6,“谜”=5

在关键数的判断上(找准突破口)还有待训练。

xx小学三年级数学特训小组活动记录

20102017年11月17日早读、早操

543

国周期问题

判断其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也就是找出循环的固定数,然后利用除法算式求出余数,最后根据余数得出正确的结果。

典型例题:

【例题1】小丁把同样大小的红、白、黑珠子按先2个红的、后1个白的、再3个黑的的规律排列(如下图),请你算一算,第32个珠子是什么颜色?

从上图可以看出,珠子是按“两红一白三黑”的规律重复排列,即6个珠子为一周期。

32÷

6=5(组)„„2(个),32个珠子中含有5个周期多2个,所以第32个珠子就是重复5个周期后的第2个珠子,应为红色。

练习1:

1.如图,算出第20个图形是什么?

○△△□□□○△△□□□○△△„„ 

2.“数学趣味题数学趣味题„„”依次重复排列,第2001个字是什么?

【例题2】2001年10月1日是星期一,问:

10月25日是星期几?

【思路导航】我们知道,每星期有7天,也就是说以7天为一个周期不断地重复。

从10月1日到10月25日经过25-1=24天,24÷

7=3(星期)„„3(天),说明24天中包括3个星期还多3天。

所以从10月1日开始过3个星期,最后一天还是星期一,从这最后一天起再过3天就应是星期四。

【例题3】100个3相乘,积的个位数字是几?

【思路导航】这道题我们只考虑积的个位数字的排列规律。

1个3.积的个位是3;

2个3相乘积的个位数字是9;

3个3相乘积的个位数字是7;

4个3相乘积的个位数字是1;

5个3相乘积的个位数字是3„„可以发现,积的个位数字分别以3、9、7、1不断重复出现,即每4个3积的个位数字为一周期。

100÷

4=25(个),因此100个3相乘积的个位数字是第25个周期中的最后一个,即是1。

【例题4】有一列数按“432791864327918643279186„„”排列,那么前54个数字之和是多少?

【思路导航】上面一列数中,从第1个数字开始重复出现的部分是“43279186”,周期数是8。

要求出这列数字的和,就要先求出这列数里共有多少组“43279186”。

54÷

8=6(组)„„6(个)因此,前6组数字和是(4+3+2+7+9+1+8+6)×

6=240,余下6个数字之和是4+3+2+7+9+1=26。

所以,这列数中前54个数字之和是240+26=266。

能较准确判断其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找出循环的固定数,然后利用除法算式求出余数,最后根据余数得出正确的结果。

20102017年11月27日大课间和第三节课

5543

国行直线植树问题

1、弄清总距离、间隔长和棵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解答植树问题先要考虑植树的方式,一般在不封闭的线路上植树,棵数=总距离÷

间隔长+1;

在封闭的线路上植树,棵数=总距离÷

间隔长。

【例题1】小朋友们在路的一边植树,先植一棵树,以后每隔3米植一棵,已经植了9棵,问第一棵和第九棵树相距多少米?

【思路导航】要得出正确的结果,我们可以画出如下的示意图:

根据“已经植了9棵”,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棵树和第九棵树之间的间隔是9-1=8(个),每个间隔是3米,所以第一棵和第九棵相距3×

8=24(米),具体列式如下:

 3×

(9-1)=3×

8=24(米)答:

第一棵和第九棵树相距24米。

【例题2】在一条长42米的大路两侧栽树,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栽了14棵,已知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问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思路导航】根据“在路的两侧共栽了14棵树”这个条件,我们可以先求出每一侧栽了14÷

2=7(棵)树,那么从第1棵树到第7棵树之间的间隔是7-1=6(个)。

42米长的大路平均分成6段,每段是42÷

6=7(米)。

列式如下:

 42÷

(14÷

2-1)=42÷

(7-1)=42÷

6=7(米)

【例题3】把一根钢管锯成小段,一共花了28分钟,已知每锯开一段需要4分钟,这根钢管被锯成了多少段?

【思路导航】我们先求出钢管被锯开了28÷

4=7(处),因而被锯开的段数有7+1=8(段)。

28÷

4+1=7+1=8(段)答:

这根钢管被锯成了8段。

【例题4】甲、乙两人比赛爬楼梯,甲跑到4楼时,乙恰好跑到3楼,照这样计算,甲跑到16楼时,乙跑到了多少楼?

【思路导航】解答爬楼梯问题时,不能以楼层进行计算,而要用楼梯段数进行计算,因为第一层楼是不用爬的,“楼层数-1”才是要走的“楼梯段数”,根据题意“甲跑到4楼时,乙恰好跑到3楼”,实际上是说“甲跑3段楼梯与乙跑2段楼梯所用的时间相同。

”照这样计算,甲跑到16楼,也就是跑了15段楼梯,应是甲跑3段楼梯所用的时间的5倍,在同一时间里,乙跑的楼梯段数也是他跑2段楼梯的5倍,也就是这时乙跑了10段楼梯,即他跑到了第10+1=11(楼)。

  (3-1)×

[(16-1)÷

(4-1)]+1=2×

5+1=11(楼)

【例题5】一个圆形跑道长300米,沿跑道周围每隔6米插一面红旗,每两面红旗中间插一面黄旗,跑道周围各插了多少面红旗和黄旗?

【思路导航】在圆周上插旗,插的面数正好等于分成的段数,所以插了红旗300÷

6=50(面),由于每两面红旗中间插一面黄旗,所以黄旗的面数就等于红旗的面数,也是50面。

  300÷

6=50(面)  

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与和倍问题一样,先要在题目中找到1倍量,再画图确定解题方法。

学生的迁移能力得到培养。

20102017年12月4日大课间和第三节课

国行圆周植树问题

1、学会运用画图线的方法帮助理解圆周植树问题就是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植树问题。

2、弄清植树棵数=间隔数 

复习:

②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有“点”时,“点数”=“段数”+1。

② 

非封闭线只有一端有“点”时,“点数”=“段数”

③ 

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没有“点”时,“点数”=“段数”-1

新授:

封闭线上,“点数”=“段数”。

例1:

一个圆形水池的围台圈长60米。

如果在此台圈上每隔3米放一盆花,那么一共能放多少盆花?

这属于第(4)种情形,共能放花60÷

3=20(盆)。

许多应用题都可以借助或归结为上述植树问题求解。

2工程队打算在长96米,宽36米的长方形工地的四周打水泥桩,要求四角各打一根,并且每相邻两根的距离是4米,共要打水泥桩多少根?

分析:

先求出长方形的周长是(96+36)×

2=264米,每4米打一根桩,因为是沿着长方形四周打桩,所以段数和根数相等,可用264÷

4来计算. 

解 

(96+36)×

4=132×

4=66(根).

一个圆形水库,周长是2430米,每隔9米种柳树一棵.又在相邻两棵柳树之间每3米种杨树1棵,要种杨树多少棵?

沿着封闭的圆形水库四周植树,段数与棵数相等,沿着2430米的四周,每隔9米种柳树一棵,共可种2430÷

9=270棵,也就是把水库四周平分成270段.又在相邻两棵柳树之间,每隔3米种杨树一棵,每段可种9÷

3-1=2棵,总共可种杨树2×

270=540棵. 

(9÷

3-1)×

(2430÷

9)=2×

270=540(棵) 

植树问题在生活中很有实际运用价值,学生基本掌握了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能较准确地判断是植树问题的哪种类型,从而灵活地解决问题。

20102018年12月11日大课间和第三节课

国练线段和角的计数问题

掌握数角和数线段的方法。

一、定义 

在直线上任意取出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所取出的两点叫做该线段的端点。

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了角。

角有一个顶点,这两条射线都称做角的边,一个角有两条边。

二、线段与角的计数方法 

仔细观察,寻找规律。

有条理、有次序地计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1、线段的计数方法:

线段总数=1+2+3+…+n。

(n为基本线段数) 

基本线段就是指内部不含有其他线段的线段。

2、角的计算公式:

角总数=1+2+3+…+n。

(n为基本角数) 

基本角就是指内部不含有其他角的角。

对于两条线段,只要有一个端点不同,就是不同的线段,我们以左端点为标准,将线段分5类分别计数:

(1)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AC,AD,AE,AF共5条;

(2)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BD,BE,BF共4条;

(3)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CE,CF共3条;

(4)以D为左端点的线段有DE,DF共2条;

(5)以E为左端点的线段只有EF一条. 

所以,不同的线段一共有 

5+4+3+2+1=15(条). 

一般地,如果一条线段上有n+1个点(包括两个端点),那么这n+1个点把这条线段一共分成的线段总数为 

n+(n-1)+„+2+1=n(n+1)/2

xx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校本课程教案

项目名称:

三年级奥数高级班授课内容:

智巧问题

授课目标

1、让学生在思维上得到锻炼 

2、从其他角度上去思考问题 

资源准备

课件

授课流程设计

小明把若干枚棋子放入12只盒子中,把这些盒子排成一排,然后离开去做其它事情了。

小华进来后从每只盒子中取出一枚棋子,然后把这些棋子放入其中一只盒子里,再把这些盒子的顺序调整一下,然后离开了。

小明回来后检查了一下,发现没有人动过盒子,问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