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5章 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 第3节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8526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5章 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 第3节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第5章 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 第3节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第5章 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 第3节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第5章 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 第3节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第5章 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 第3节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第5章 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 第3节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第5章 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 第3节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第5章 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 第3节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第5章 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 第3节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第5章 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 第3节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第5章 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 第3节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第5章 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 第3节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第5章 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 第3节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第5章 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 第3节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第5章 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 第3节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第5章 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 第3节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5章 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 第3节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

《高中历史 第5章 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 第3节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5章 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 第3节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5章 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 第3节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

高中历史第5章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第3节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学案北师大版选修3

第三节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

课 程 标 准

重 点 难 点

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1.掌握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的基本史实。

(重点)

2.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难点)

印巴之间的边界纠纷和战争

1.原因

(1)历史根源

①1947年6月3日,英印总督路易斯·蒙巴顿公布《印度独立方案》,即《蒙巴顿方案》,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②1947年8月,印度斯坦自治领和巴基斯坦自治领正式宣布成立。

③印度于1950年1月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1956年3月巴基斯坦宣布成立伊斯兰共和国。

(2)重要原因:

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大规模仇杀和冲突。

(3)直接原因:

克什米尔问题是英国殖民者留下的祸患,埋下了印巴长期交恶的祸根。

2.概况

次数

时间

概况

结果

第一次

1947年10月

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

双方停火,未从根本上解决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纠纷依存

第二次

1965年8月

克什米尔的印度占领区爆发反印武装斗争,印度进攻巴基斯坦

签署《塔什干宣言》,双方停火,未从根本上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关系未实现真正缓和

第三次

1971年12月

诱因:

东巴基斯坦问题。

印度在苏联支持下,入侵东巴、西巴

印度在东巴取胜;东巴独立,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两伊战争

1.原因

伊拉克与伊朗两国之间既有长期存在的民族矛盾、教派纠纷、边界和领土争端,也有在海湾地区竞相称雄所产生的对立和冲突。

2.过程

(1)开始爆发: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首先对伊朗发动攻击。

(2)四个阶段:

伊拉克进攻;伊朗反攻;双方进入地面拉锯战和空中、海上袭击战;伊拉克再度攻入伊朗境内。

3.结果

1988年7月,伊朗被迫宣布接受安理会598号决议。

8月20日,双方实现全面停火。

4.影响

战争给两国造成严重破坏,双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受到极为惨重的损失,极大地削弱了两国的综合国力。

5.特点

(1)是二战后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地区冲突。

(2)是一场大量使用现代化武器装备、最终难分胜负的战争。

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1.原因

(1)历史根源:

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之间,存在着民族、宗教矛盾或领土、边界纠纷。

(2)现实原因:

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是第三世界国家之间频频发生战事的一个重要原因。

2.教训

(1)发生冲突的国家往往两败俱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遭受灾难性的破坏。

(2)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应当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3)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当受到尊重。

(4)国与国的争端,应当遵循国际关系准则,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加以解决,而不应当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印巴冲突不断的主要原因

1.英国殖民者实行的“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居民之间的隔阂与敌视,成为印巴国家关系中经常存在的因素,引发了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冲突。

2.印度和巴基斯坦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原则,导致了严重的宗教排斥和对立,加剧了居民之间的不和,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同时宗教信仰不同的两国占有的自然资源极为不同,从而成为引发印巴冲突的又一个诱因。

3.印度和巴基斯坦长期难以确定边界和领土的归属问题。

特别是克什米尔地区,作为不同宗教信仰居民的混居地,其归属一直没有得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同时认可,从而成为引发印巴战争的“火药桶”。

4.大国的介入与武器出售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美、苏两国加紧对南亚次大陆的争夺,但又尽量避免直接的武装对抗,以出售武器的方式支持印度、巴基斯坦,为印巴战争提供了军事支持。

 

1.印度总理尼赫鲁说:

“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位置。

”同样,巴基斯坦总督真纳也曾说:

“克什米尔就像巴基斯坦头顶上的帽子,如果我们容忍印度摘走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印巴两国把克什米尔当作双方争夺的外交砝码

②印巴两国都十分重视克什米尔的战略位置 ③克什米尔问题是美国蓄意制造的 ④印巴两国都力图把克什米尔地区纳入自己的版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本题可以采取排除法。

克什米尔问题是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并不是美国蓄意制造的,故③错误,可排除含有③的选项。

【答案】 C

两伊战争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1.原因

(1)领土争端:

矛盾主要集中在阿拉伯河的河界划分问题上。

(2)宗教纠纷:

两国虽然同属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伊朗95%的居民是什叶派穆斯林,而伊拉克境内虽有什叶派,却是由逊尼派掌权的国家,两国存在着尖锐的教派分歧。

(3)民族矛盾尖锐:

伊朗居民主要是波斯人,而伊拉克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两国均有库尔德人。

宗教纠纷和领土争端引起民族矛盾尖锐。

(4)大国插手:

两伊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其成为大国争相控制的对象,从而增加了两伊矛盾的复杂性。

(5)两国领导人的恩怨:

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和伊朗领导人霍梅尼的个人恩怨导致了两伊矛盾的加剧。

2.影响

(1)巨额的军费支出、沉重的兵役负担、互相攻击石油工业等因素,严重影响了两国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国民经济的全面衰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残酷的战争手段、大量的人员伤亡、严重的环境污染等现象,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而且给两国人民的心灵投下了巨大的阴影。

(3)中东国家分成了支持伊朗的国家、支持伊拉克的国家和中立国三大阵营,形成更为复杂尖锐的矛盾,给本来就不稳定的中东局势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4)两伊战争的现代化程度较高,使中东国家认识到提高军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性,开始谋求引入导弹、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导致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5)美、苏两国为争夺地区霸权和世界霸权,趁机插手中东地区事务,加强了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程度,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总之,两伊战争与历史矛盾、现实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多种因素直接相关,是一场大量使用现代化武器装备、双方最终两败俱伤的局部战争。

 

2.伊朗和伊拉克均为海湾地区强国,两国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导致两国之间爆发战争的矛盾主要有(  )

①边界和领土争端 ②民族矛盾 ③教派纠纷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D.①③

【解析】 教材中明确提到①②③都是引发两伊战争的原因,故A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A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小的民族国家是注定要灭亡的。

它可以作为文化上的自治地区苟延残喘,但不能成为独立的政治单位;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

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中间地位不能打动我,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

印度虽然并非一个直接的太平洋国家,却不可避免地将在那里发挥重要的影响。

在印度洋地区,在东南亚一直到中亚西亚,印度必将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尼赫鲁

材料二 伊拉克文明是阿拉伯文明中“最优秀”的部分。

伊拉克军队不仅是伊拉克国家的军队,而且是整个阿拉伯民族的后代,是阿拉伯民族的军队,它必须对阿拉伯世界面临的危险做出反应……统一有不道德想法的阿拉伯,是英雄的伊拉克军队必须完成的使命。

我们的雄心甚至超出阿拉伯民族广阔的地平线。

……(伊拉克)将用自己的经验和地位影响世界。

——萨达姆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尼赫鲁、萨达姆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印巴战争、两伊战争造成地区灾难的共同原因。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亚洲频发局部战争带给我们什么反思?

【思路分析】

考查角度

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的比较

材料解读

材料一:

尼赫鲁主张印度应在南亚次大陆和世界扮演重要大国的角色。

材料二:

伊拉克应统一整个阿拉伯世界,成为阿拉伯世界甚至是世界文明的中心

解答思路

(1)题逐一分析材料,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如“印度必将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中心”“(伊拉克)将用自己的经验和地位影响世界”进行分析归纳。

(2)题迁移所学知识中关于印巴战争、两伊战争的原因和目的可知,都是为了争夺领土资源,都有西方国家的干预等。

第(3)题属于开放性题目,从两场战争都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这一主题来谈反思

【尝试解答】 

(1)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共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共同之处:

地区霸权主义;大国(或文明)的优越感;称雄世界的野心。

(2)共同原因:

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导人的野心(或地区霸权主义);领土争端;大国的干涉;长期以来运用武力手段解决纷争。

(3)反思:

战争不是解决矛盾的手段,它带来的是两败俱伤的后果;珍爱和平、睦邻友好、合作交流才是强国之道。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巴分治的原则是基于(  )

A.自然地理条件    B.宗教信仰不同

C.民族构成差异D.历史传统区别

【解析】 英国《印度独立法案》是将印度按照印度教派和伊斯兰教派分别建立符合自己宗教的共和国实行分治,故B项正确。

【答案】 B

2.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直接起因是(  )

A.民族矛盾B.宗教冲突

C.英国挑拨D.克什米尔地区归属

【解析】 1947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第一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导火索是双方争夺克什米尔地区。

【答案】 D

3.下列对两伊战争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场两败俱伤、没有胜者的战争

B.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东国家的团结

C.战争造成了两国经济的全面倒退

D.战争为中东地区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解析】 两伊战争使中东国家分成了三个阵营,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

【答案】 B

4.两伊战争的教训主要有(  )

①妥善处理边境争端 ②相互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 ③避免大国势力的介入 ④妥善处理国内民族矛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总结教训应从战争的起因和影响等方面入手。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记得那是1984年2月27日的早上,在我们听见一阵战机轰隆飞过上空不久后,我们手上的枪与其他武器的表面就沾上了一层黑色物质。

然后,我就感觉身体火烫,鼻孔很疼痒。

接着……不……是马上感觉呼吸困难,像是窒息一样。

6个小时后,眼睛发炎、视力减退,身体的许多部分更是疼痛不已。

——一位遭到化学武器袭击的伊朗士兵的回忆

材料二 

遭袭后,石油码头燃起大火

(1)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4)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解析】 第

(1)题主要结合材料分析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及严重环境污染。

(2)(3)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争带来危害的原因及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第(4)题结合战争的危害及现实,深刻认识两伊战争留给人们的教训。

【答案】 

(1)两伊战争使士兵遭到惨重的人身伤害,严重污染环境。

(2)是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袭城战、袭船战、对对方石油设备和基地进行攻击造成的。

(3)原因:

领土争端是最主要的原因;两伊之间还存在着很深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萨达姆奉行地区霸权主义。

(4)教训:

军事冲突使交战双方往往两败俱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应当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在解决国际矛盾时,应当遵循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平等协商,和平解决。

一、选择题

1.在《蒙巴顿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利用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实行“分而治之”政策,这样的结果是(  )

A.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

C.可以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解析】 以宗教原则实行印巴分治,导致印度伊斯兰教与印度教两大教派之间矛盾尖锐,不断发生流血冲突。

【答案】 B

2.有人认为第一次印巴战争实现停火“只是暂时的休战”,其主要依据是(  )

A.没有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B.苏联蓄意肢解巴基斯坦

C.巴基斯坦内部矛盾激化

D.英国殖民统治根深蒂固

【解析】 第一次印巴战争停火后,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印巴的难解之“结”,必然导致新的矛盾和战争。

【答案】 A

3.1947-1971年间,三次印巴战争的主要相同点是(  )

A.以克什米尔问题为导火线

B.因联合国进行调解而停火

C.与印度肢解巴基斯坦有关

D.没有最终解决印巴的矛盾

【解析】 三次印巴战争以后,两国之间小规模的冲突依然不断,且军备竞赛不断升级,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第一、二次印巴战争的相同点,C项与第三次印巴战争直接相关。

【答案】 D

4.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之间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是(  )

A.越南战争     B.朝鲜战争

C.印巴战争D.两伊战争

【解析】 两伊战争持续8年,战争的消耗是二战以来局部战争历史上罕见的。

【答案】 D

5.20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

A.两国之间存在领土争端

B.伊朗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C.两国居民宗教教派不同

D.两国之间民族矛盾严重

【解析】 本题实质考查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伊拉克推行地区霸权主义,是导致两伊冲突演变成战争的原因之一,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6.两伊战争经历了四个阶段,其先后顺序依次是(  )

①伊朗反攻 ②伊拉克进攻 ③双方拉锯战 ④伊拉克再次进攻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

【解析】 两伊战争耗时长达8年之久,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伊拉克进攻;第二阶段是伊朗反攻;第三阶段是双方进入地面拉锯战和空中、海上袭击战;第四阶段是伊拉克再度攻入伊朗境内。

【答案】 B

7.两伊战争被称为一场没有胜者的战争,主要是因为(  )

A.战争使交战双方两败俱伤

B.战争最后以停火而告终

C.战争使美苏等国从中渔利

D.战争造成中东国家分裂

【解析】 两伊战争长达八年之久,交战双方死伤惨重,经济发展受到阻碍,都蒙受了重大损失。

因此,这场战争是一场没有胜者的战争。

【答案】 A

8.两伊战争对中东局势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

A.给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B.中东阿拉伯国家进一步结盟

C.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

D.使伊朗和伊拉克长期对峙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词“对中东局势”。

A、D两项是两伊战争对两国的影响,但不是对中东局势的影响;B项不符合史实;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7年2月20日,英国首相艾德礼在下议院发表对印度政策声明,宣布最迟在1948年6月前把政权转让到“负责的印度人”手里,蒙巴顿被选派来印度办理交接事务。

来到印度后,他的主要助手伊斯梅回忆说:

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载满炸药而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

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

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外,在我们眼前别无选择的余地。

材料二 1947年7月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法案》,主要内容为:

1.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国家。

2.各土邦有权选择加入哪个自治领;抑或两者都不加入,保持原来与英国的关系,但不能自治。

——《世界近现代史》有关资料

材料三 

图一 印度独立和分治示意图

图二 印巴战争后的克什米尔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巴分治的原则,并说明英国的重要目的。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蒙巴顿方案》的影响。

【解析】 第

(1)题中的“现象”可依据材料一中“转让到‘负责的印度人’手里”等信息进行概括,“主要原因”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2)题中的“原则”应依据材料二中“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等信息进行归纳,“重要目的”可从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等方面进行说明。

第(3)题可联系材料三中“印度独立”“印度实际控制区”等信息,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角度进行思考。

【答案】 

(1)现象:

英国决定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原因:

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的实力;印度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

(2)原则:

依据宗教信仰划分印巴领土,但允许土邦自由选择。

目的:

削弱印度力量,避免印度强大;继续保留在印度的政治影响。

(3)适应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结束了英国在印度的长期殖民统治,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的进程;但是,它具有殖民主义的烙印,造成了印度的民族分裂,给印、巴两国人民带来了不利影响,埋下了印巴矛盾和冲突的种子,造成南亚次大陆局势的紧张。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名伊拉克妇女伏在丈夫的棺材上痛哭 被伊拉克使用的化学武器杀死的

一名库尔德族父亲和他怀里的孩子

两伊战争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为使这场战争早日结束,联合国、伊斯兰国家、不结盟运动及有关大国对两伊进行了大量调解工作。

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结束两伊战争的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战,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

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这项决议。

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这项决议。

在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后,两伊同意从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战。

材料二 根据美国《时代》周刊提供的数字,日本从海湾地区进口的石油占其国内石油消费量的64%,法国占35%,美国占21%,意大利占32%,英国占14%,德国占15%。

两伊战争开始后,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特别是在双方展开“袭船战”“袭城战”之后。

在纽约,美国中质石油每桶上涨近3美元;在欧洲,原油每桶上涨近5美元,涨幅最高时,一周之内,每桶油价就上涨了3.5-9美元。

美国一些报刊曾发表评论说,如果战争再拖下去,“纽约夜晚的灯火将不会那么明亮”。

请回答:

(1)促使两伊战争结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两伊战争产生的国际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解决两国间矛盾的正确途径有哪些。

【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会概括归纳材料中心、实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1)题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即可回答。

(2)题根据材料中“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等信息去总结概括,或从对双方的影响、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第(3)题既要考虑材料,又要结合所学知识按照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去概括回答。

【答案】 

(1)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使人民厌倦战争;两伊作战过程中危及非交战国安全,遭到抗议;联合国安理会多次进行协调。

(2)战争摧毁两国的石油设施,造成国际油价的飞涨。

(3)解决两国之间的矛盾,必须走和平对话之路,应遵循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