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点评作业用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859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师点评作业用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导师点评作业用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导师点评作业用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导师点评作业用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导师点评作业用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导师点评作业用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导师点评作业用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导师点评作业用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导师点评作业用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师点评作业用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量.docx

《导师点评作业用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师点评作业用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导师点评作业用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量.docx

导师点评作业用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量

导师点评作业: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说明:

标注红色及蓝色为导师点评意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48页,练习十第4-8题。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是数,不是数量(下同)。

2.在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具体意义的基础上,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

重、难点与关键:

1.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方法。

2.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请看一看,你们的数学课本是多少钱?

如果要买一本数学课本和一本数学课外读物一共要多少钱?

学生可能会问课外读物多少钱一本,或不回答,这时教师指出:

既然不知道课外读物的价钱,能否用一个字母表示?

现在谁能说出一本数学课本和一本数学课外读物一共要多少钱?

再请学生回答:

5.35+x表示的是什么?

师:

这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数量,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教师的这句话不通。

“也”是什么意思?

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板书课题: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这正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4第

(1)题。

可从本班的实际情况中选取题材,如老师比XX大24岁,XX同学的年龄比他爸爸小30岁等。

师:

如果我告诉你们,我比刘星大25岁,请算一算刘星同学从1岁、2岁、3岁……到现在11岁时,老师各是多少岁。

随着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刘星的年龄(岁)老师的年龄(岁)

11+25=26

22+25=27

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接着写下去,其他学生在草稿本上写。

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感到厌烦。

师:

求老师岁数的问题提完了吗?

(没有)为什么?

学生会说因为刘星在不断成长,刘星的岁数每增加一岁,老师的岁数页增加一岁。

师:

正因为我们的问题还没有提完,所以还应该在这些算式后面打上省略号。

(教师板书省略号)

师:

虽然刘星和老师的岁数都在变化,但是什么没有变?

(老师比刘星大25岁)

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能不能用一个简明的式子表示老师的年龄呢?

这是本节课第一个关键问题,所以,还是用课本上的问题比较好:

“谁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老师的年龄吗?

学生可能有两种回答:

1.用含有文字的式子表示:

刘星的年龄+25=老师的年龄。

2.(用字母a表示刘星的年龄)老师的年龄是a+25。

上面的答案有两个用途:

第一,为学生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提供研究、思考的材料;第二,体会字母的价值(也就是在比较两个式子的过程中,感受符号既简明又概括的作用。

)这里要比较上面两个式子,你更喜欢哪一个?

说说喜欢的理由。

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时机,不能放过。

在刘星和老师的岁数下面接着板书:

a和a+25。

师:

从a+25这个式子里,你们知道些什么信息?

这里要提出的是这节课第二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的作用比第一个问题还重要,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问题。

学生同桌议论或小组讨论,然后交流汇报:

要充分估计到学生体会这两方面意义(既……又……)的困难。

我这里有一份小材料——《同样的青蛙,别样的效果》,供你体会借鉴。

a+25既表明了老师的岁数,又表明了“老师的岁数比刘星的岁数大25岁”这个数量关系,所以,我们只要知道刘星的岁数(a),就能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得到老师的年龄。

师:

对,只要知道了刘星任何一个岁数,就可以求出老师的岁数,我们可以试一试。

如果刘星7岁入学,这时老师几岁?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当a=7岁时,a+25=7+25=32

师:

当刘星19岁考入大学,老师几岁?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当a=19岁时,a+25=19+25=44

师:

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它有什么优点?

“有什么优点?

”的问题,与前面让学生说说“更喜欢哪种方法”有相似的地方,只是这里要总结出自己的体会了。

这是一个认识升华的过程。

仅仅经历了一道题的解答,让学生谈体会,教师要有思想准备,学生可能回答不出来。

怎么办?

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思考。

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师不一定非得让学生说出个一、二、三。

而是抛出问题以后,停顿一下,给学生想一想的机会,这时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前面的算式、含有文字的式子和含有字母的式子。

从比较中体会到:

算式具体但不概括(要写好多好多);含有文字的式子,意思表达的明确,但不够简洁;含有字母的式子既明确又简洁。

总之,老师设计、安排教学活动的时候,一是要明确目的,二是要想到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事前先做好预案。

2.教学例4第

(2)题。

这以后的教学安排都很好。

出示:

在月球上,人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地球上的6倍。

读题,引导学生按照下面的过程自己推算,并填写下表。

在地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kg)

在月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kg)

1

6×1=6

2

 

3

 

……

 

x

 

师:

这里的x表示什么?

你是怎样理解6x的?

师:

那么课本插图中的小男孩在月球上能举起的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

6x=6×15=90(kg)

让学生看课本第47-48页,再说一说第

(1)题、第

(2)题中的字母分别表示哪些数?

师:

但是要注意的是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能举起的质量也是有限的。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师:

成年男子与成年女子的标准体重通常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身高用厘米数,体重用千克数。

出示:

成年男子的标准体重=身高-105

成年女子的标准体重=身高-110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成年男子或成年女子的标准体重。

教师告诉学生自己的身高,让学生选择一个式子,算出教师的标准体重,再告诉学生自己的实际体重,与计算结果比较,评价教师的实际体重是否符合标准。

(教师提示:

与标准体重相差2千克之内都属于正常范围)。

师:

回去后可以根据这两个式子测算一下你的父母的标准体重各是多少。

让学生说说体会。

师:

从这几个问题可以看出,用字母表示一些不确定的数量,可以很方便的帮助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4题。

(填写在课本上,独立完成后集体核对)

2.练习十第5题。

(先独立思考,再填写在课本上,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后交流)

3.练习十第8题。

先同桌互相说出第三小题中字母或式子所表示的含义,再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略)

小结并不简单。

是要学生谈,还是由教师说?

谈什么?

说什么?

都要有具体安排,正所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附短文

同样的“青蛙”别样的效果

“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能表示数,又能表示数量关系”是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怎样突出这个重点,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可以从下面的课例比较中得到启示。

(其实,原义务大纲教材的编排更好一些)

【第一次教学片断】

1.出示情境图,教师用语言描述:

夏天来了,美丽的湖水吸引了许多可爱的小青蛙。

“扑通、扑通”调皮的小青蛙在跳水呢!

同学们记得那首描写青蛙条水的儿歌吗?

(画面上出示: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两张嘴……)

师:

同学们能接着往下说吗?

我们比一比,看谁一分钟内,数得最多。

……

师:

如果有时间还能继续说下去吗?

能说得完吗?

有办法用一句话把儿歌说完吗?

生1:

许多只青蛙,许多张嘴。

生2:

几只青蛙,几张嘴。

生3:

只青蛙,?

张嘴。

生4:

a只青蛙,a张嘴。

师:

a表示什么?

生4:

a可以表示1只、2只、3只等等只青蛙。

生5:

a可以表示许多许多只青蛙。

生6:

a可以表示全世界的青蛙。

(全班学生大笑)

师:

看来字母a的本领可真大,它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可以表示不确定的数。

那么,可以用别的字母表示吗?

“a只青蛙,a张嘴”为什么两个地方都用a?

(让学生明白同一个数,要用同一个字母表示)

2.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

师:

儿歌的第2句也能用字母表示吗?

师出示完整的儿歌:

1只青蛙,1张嘴,两只眼睛4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4只眼睛8条腿;

…………

()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生1:

(脱口而出)a只青蛙,b张嘴,c只眼睛,d条腿。

生2:

应该是a只青蛙,a张嘴,d只眼睛,c条腿。

(同学们没有异议)

师:

有不同意见吗?

生3:

n只青蛙,n张嘴,x只眼睛,y条腿。

师:

谁还有更好的想法?

师:

再读一读儿歌,想一想谁还有更好的表示方法?

教室内一片寂静、学生茫然。

师:

眼睛的只数是嘴的几倍?

腿的条数是嘴的几倍?

所以,我们可以说:

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

“2n”即表示眼睛的只数,也表示眼睛只数是嘴的2倍这个数量关系。

【思考】

教师把课本(是其他版本的教材)中例1“摆三角形”与例2“兴趣小组人数的比较”的情境用有趣的“数青蛙”代替串起了两道例题,让学生在统一的情境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这节课的认知目标,使一节课的学习活动自然和谐,亲切生动,浑然天成,反映了教师有“用教材教”的课程意识。

第1个环节,教师用儿歌的第一句,让学生经历了“具体事物(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青蛙,两张嘴……)——个性化表示(许多只青蛙,许多张嘴;几只青蛙,几张嘴……)——字母表示(a只青蛙,a张嘴)”的逐步抽象的过程,初步体验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的特点,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第2个环节,“儿歌的第2句也能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却茫然不知所措,陷入了“千呼万唤不出来”的局面。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不妨重新审视教学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知识学习开始。

字母表示数的思想(符号意识)深刻地提示和指明了存在于一类问题中的共性和普遍性,把人们的思维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而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尤其是学生的思维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

这恰恰对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产生负迁移——大多数学生把字母当成是具体的数,不认为字母可以表示更广义的数以及可以表示变量。

这就是知识的特点与学生的数学显示,它决定了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

从用数字表示数到用字母表示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经历大量的活动,积累丰富的经验,在具体的情境中反复体会才能够掌握。

至此,我们反而释然了。

上面第2个环节教学的尴尬,正是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在理解过程中反复的表现,学生初学用字母表示数,直接让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太仓促、缺乏从具体到抽象过程的支撑。

于是,我们可以重新设计这部分的教学活动。

【第二次教学片断】

1.同样的情境图,第1个教学环节基本相同。

(因为第一次教学证明这部分是成功的)

2.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

画面的荷叶上还停留着5只青蛙。

(1)师:

想知道湖水里还有多少只青蛙吗?

——这时画面映出,湖水中露出一只青蛙说:

“湖水里的青蛙比荷叶上的多,有(5+10)只青蛙。

师:

从(5+10)你能知道什么?

生:

知道湖水里有15只青蛙。

师:

还知道什么?

生1:

湖里的青蛙比荷叶上的多10只。

生2:

荷叶上的青蛙比湖里的少10只。

师:

(小结、提升)从(5+10),我们可以知道“湖水里的青蛙数”,也可以知道“湖水里青蛙数比荷叶上的多”这样的数量关系。

(2)画面上探出一只胖青蛙:

“不对,不对,我们湖水里有(5+x)只青蛙。

师:

咦!

这(5+x)又表示什么?

生1:

(5+x)是湖水里的青蛙的只数。

生2:

(5+x)还表示湖水里的青蛙比荷叶上的青蛙多x只。

(3)草丛里也有青蛙,想知道有多少只吗?

——这时画面映出,草丛中露出一只青蛙说:

“草丛里的青蛙比荷叶上多b只,你知道草丛里有几只青蛙吗?

生:

有(5+b)只。

师:

这(5+b)表示什么?

生3:

(5+b)表示草丛里青蛙的只数。

生4:

表示草丛里青蛙的只数比荷叶上多5只。

师:

(小结、提升)从(5+x)和(5+b),与我们过去学的式子有什么不同?

像这样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什么?

…………

【思考】

这次实践,同样还是利用“青蛙”的情境串起例题展开教学,只是老师正视了学生的特点。

从“从(5+10)你能知道什么?

”先利用熟悉的、具体的式子让学生理解它代表的意义,给学生一个台阶、一种暗示:

式子也可以表示数量。

而后“(5+x)又表示什么?

”让学生直面含有字母的式子,类推其表示的含义。

这样,从(5+10)到(5+x),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理解它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紧接着,反过来,“草丛里的青蛙比荷叶上多b只,你知道草丛里有只青蛙吗?

”让学生经历运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的过程。

与前一个教学过程相比较,一正一反,一而再,再而三的实例,拉长了学生的认知过程,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比较充分的模仿、感悟、领会的机会。

学生轻松地达到了学习目标。

【给我们的启示】

1.帮助学生找到获取新知识的生长点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2.重组教材,仅仅孤立地解读教学内容,把握课本的教学目标是不够的。

仅仅考虑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现实性、挑战性也是不够的。

必须瞻前顾后地把握教材,了解知识背景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寻找最贴近学生的知识呈现方式,才是我们重构教材的关键。

李老师,在阅读您写的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写出了一些意见,仅供您参考。

附上的一篇小文,也是想帮助您突破“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又表示一个数”这个教学重点和难点,供您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