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8652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

(满分100分)姓名得分

一、古诗文默写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1),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3),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7),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8),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

(9)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10)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11)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12),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3)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4),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5)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6),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7),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8)回乐烽前沙似雪,。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9),秋风吹散马蹄声。

(谭嗣同《潼关》)

(20)河流大野犹嫌束,。

(谭嗣同《潼关》)

(21)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22),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23),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二章》)

(24)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25),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

(2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十二章》)

(27)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十二章》)

(28)

,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

 

 

 

 

 

 

 

 

一、古诗词鉴赏

(一)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秋思”是这首散曲的,这首散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图。

2.请写出这首散曲的主旨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写景诗表达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展示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广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不仅写景逼真,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

史。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

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三)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二)《论语》十二章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C)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吾日/三省吾身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择其/善者而从之

(解析: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吾/日三省吾身;D.择其善者/而从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说:

(2)非学无以广才广才:

(3)淫慢则不能励精淫:

(4)遂成枯落枯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险躁则不能治性/日中不至,则是无信B.夫君子之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年与时驰/元方时年七岁D.静以修身/可以为师矣

(解析:

A.就;B.品行/走;C.时光/当时;D.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介词,凭借、依据。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4.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四)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

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止有剩骨止:

(2)缀行甚远缀:

(3)屠大窘窘:

(4)一狼洞其中洞: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久之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人不知而不愠

C.恐前后受其敌/屠自后断其股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以刀劈狼首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从屠户与狼的关系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五)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因往晓之晓:

(2)奈何忧崩坠乎奈何:

(3)只使坠只使:

(4)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

2.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不亦说乎B.其人舍然大喜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尊君在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4.杞人担忧什么?

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参考答案一、古诗文默写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8)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

(9)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10)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1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4)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5)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6)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7)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8)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9)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谭嗣同《潼关》)

(20)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

(2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2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2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二章》)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

(2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

(2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十二章》)

(2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二章》)

(2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

(2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十二章》)

(3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3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3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3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诫子书》)

(34)《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2.整体默写。

(1)默写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默写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后四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3)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默写刘禹锡的《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6)默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古诗文阅读一、古诗词鉴赏

(一)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曲牌名,“秋思”是这首散曲的题目,这首散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2.请写出这首散曲的主旨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旨句: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达出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二)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首写景诗表达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展示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广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不仅写景逼真,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

史。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

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表现了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的自然理趣。

首先,通过景物描写,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时序交替的自然现象。

其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使自然之理表现得既生动又形象。

(三)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

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2.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思想内容:

这四句写出大海的广阔浩大,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答对其中一点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与友期行期:

约定

 

(二)《论语》十二章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C)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吾日/三省吾身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择其/善者而从之

(解析: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吾/日三省吾身;D.择其善者/而从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不亦说乎

说:

同“悦”,愉快

(2)

人不知而不愠

愠:

生气,恼怒

(3)

不逾矩

逾:

越过

(4)

人不堪其忧

堪:

能忍受

3.

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替别人谋划事情有没有竭尽自己的心力呢?

与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守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

请说明理由。

示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它告诉我们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那就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三)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淡泊无以明志明:

明确,坚定

(2)非学无以广才广才:

增长才干

(3)淫慢则不能励精淫:

放纵

(4)遂成枯落枯落:

凋落,衰残,文中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险躁则不能治性/日中不至,则是无信B.夫君子之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年与时驰/元方时年七岁D.静以修身/可以为师矣

(解析:

A.就;B.品行/走;C.时光/当时;D.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介词,凭借、依据。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应该)屏除杂念和干扰,用宁静专一来修缮自身,用俭仆来修养品德。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人最终会年老志衰。

4.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立功与立德)两方面展开论述。

中心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四)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

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止有剩骨止:

仅,只

(2)缀行甚远缀:

连接,紧跟

(3)屠大窘窘:

处境困迫,为难

(4)一狼洞其中洞:

挖洞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是(BC)

A.主谓之间,不译

两狼之并驱如故/久之助词,不译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人不知而不愠C.恐前后受其敌/屠自后断其股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以刀劈狼首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前面。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4.从屠户与狼的关系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示例:

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

(或:

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言之成理即可,从狼的角度作答亦可)

(五)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因往晓之晓:

告知,开导

(2)奈何忧崩坠乎奈何:

为何,为什么

(3)只使坠只使:

纵使,即使

(4)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

伤害

2.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

A.不亦说乎B.其人舍然大喜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尊君在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4.杞人担忧什么?

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因为杞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嘲讽了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瞎担心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