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8757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docx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docx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

政经复习提纲(简约版)

1、广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方面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何?

P6

A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方面。

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关系是狭义的生产关系。

B生产起着决定作用。

生产的决定作用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从物质内容看,分配的对象、交换的对象、消费的对象都只能是生产的结果。

C二是从社会形式看,生产的社会形式,即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但是,分配、交换、消费也同样对生产起着积极的反作用。

2、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P7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起反作用。

如果离开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而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就无法理解国家对经济的作用。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如果离开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许多重要的基本原理就不能有正确的理解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是什么?

P4

答:

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B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

C科学的抽象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应用。

4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P6

答: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从根本方面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

生产资料所有制总是要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方面关系得到实现,而且后者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反作用。

5.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P13

答:

统一性表现为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矛盾性表现为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

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6.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P10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需具备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一: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前提条件。

二: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7、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

P14

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2.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它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抽象劳动是实质,具体劳动是形式。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作为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只表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作为价值源泉的抽象劳动,只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

8.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和变动的?

P15

商品的价值量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而劳动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算的。

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就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生产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而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9、什么是价格与价值在量上的背离,这种背离是如何产生的?

P30

背离:

商品价格与价值不一致。

产生:

商品价格除了由价值决定外,还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生产者争着出卖商品,其价格就会跌落到价值以下;反之,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销售者待价而沽,价格就会涨到价值以上。

10、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价值规律是如何实现自己要求的?

P30

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实现要求:

①不管商品价格如何涨落,总是围绕着价值这个中心而上下波动;

②从商品交换的长时期看,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这种高于或低于的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因而总体上看,价值与价格相等。

11、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

P31

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分配社会劳动。

第二,自发推动创新,优胜劣汰,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12、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货币本质是什么?

P18,22

货币的产生:

(1)偶然的物物交换;

(2)扩大的物物交换;

(3)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交换;

(4)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之所以能成为货币,是因为它本身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它可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

商品交换体现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现在,商品交换要通过货币媒介来进行,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通过货币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货币也就具有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这就是货币的本质。

13.如何理解“金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P26

A金银天然不是货币――金银最初只是普通的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在物物交换中充当过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最后凭借其特点取得了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独占权。

B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本身也是包含一定价值的商品,具有体积小而价值大,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不易腐烂,便于保存,便于收藏和携带等自然属性,因而便于执行货币的职能。

14.货币有哪些职能?

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15、货币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形式?

P24

答:

其形式演变主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四个阶段。

16、纸币流通规律及其基础是什么?

P26

答:

纸币流通规律就是指纸币发行量取决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的规律。

纸币流通规律的基础是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17、什么是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的特点是什么?

P28

商业信用是指以赊账的方式出售商品或劳务时,买卖双方相互提供的信用。

特点:

第一,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商品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

第二,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赊购商品的是从事生产或流通的职能资本,而提供商业信用的也是掌握商品的职能资本;

第三,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18、什么是银行信用?

与商业信用相比银行信用有哪些特点?

P29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货币所有者以贷款形式提供给职能资本的信用。

第一.银行能够把社会上的各种闲置资本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借贷资本。

因此,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制;

第二.银行信用的对象不是商品资本,而是货币资本。

银行信用对于企业来说,属于间接融资。

第三.银行信用可能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信用的规模和范围。

这是由于银行信用既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的限制,又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可以投向任何部门。

19、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P34

答:

根据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它的产生必须以流通过程作为媒介),要实现价值增值,资本家就必须在G-W阶段购买到这样一种特殊商品,其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

因此,劳动力成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资本价值增值的前提。

20、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的产生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

P34

答:

A流通过程是价值增值的必要条件,离开了流通过程,就无法产生剩余价值。

但按照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的基本要求,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价值是不能发生增值的,所以说剩余价值的产生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

B剩余价值是在生产的过程中由工人创造出来的。

但是,生产的原材料、劳动力等要来自流通领域,而且,生产出的商品要在流通中交换,才能实现剩余价值。

所以说剩余价值的不在流通中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21、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P35

马克思运用劳动二重性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从劳动过程看,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首先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相结合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

资本的生产过程又是价值的增殖过程,这一过程分为价值形式和价值增殖过程两部分。

所谓价值形成过程,就是工人的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过程,也就是价值的创造过程。

新创造价值大于劳动力的价值,多出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这也就是价值增殖过程。

22.比较说明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及其生产方法。

P38

1)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工人的工作日必须大于必要劳动时间,这取决于雇佣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力量对比。

3)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

4)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构成。

要降低生活资料价值就必须提高这些生产部门以及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相关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5)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实现了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6)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7)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却又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出售,就会取得超额剩余价值。

23.简述述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关系。

P38

A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是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

实际工资是工人用货币工资实际买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者的变动是一致的。

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C但两者也常常不一致,即名义工资虽然不变甚至提高,而实际工资却可能降低。

因为实际工资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名义工资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物价的高低。

名义工资不变,物价水平上涨,或者名义工资的增长速度赶不上物价的上涨速度,实际工资就会降低。

24.什么是资本积累?

为什么说企业进行资本积累有其客观必然性?

P42

(1)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客观必然性:

1.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的本性,这种绝对的致富欲是无止境和无限制的。

对剩余价值的追逐,是推动资本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抑制的内在冲动。

2.竞争的外部强制支配着每一个资本,迫使他们不断积累,扩大再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在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

25、简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和联系。

P43

区别在于:

第一,资本积累表现为资本产生了“增量”,因为资本积累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从而增加了全社会资本的总量;而资本集中则是社会资本存量的调整与重组。

第二,资本积累受到剩余价值量绝对增长的限制,因而增长缓慢;而资本集中通过兼并或联合中小资本则可以在短时间内使企业规模迅速膨胀。

联系:

一方面,资本积聚越多,越能增强大资本竞争的力量,促使其加速资本集中,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本。

资本积聚水平决定着资本集中的能力。

另一方面,资本集中速度的加快反过来又会促进资本积聚的发展。

26、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P43

答:

资本有机构成从两个方面来考察:

A从物质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其比例取决于生产技术水平,称之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B从价值形态看,资金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二者之间也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称之为资本的价值构成。

27、决定与制约资本积累量的因素有哪些?

P42

答:

决定因素:

一方面,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的本性,这种绝对的致富欲是无止境和无限制的。

对剩余价值的追逐,是推动资本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另一方面,竞争的外部强制支配着每一个资本,迫使他们不断积累,扩大再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已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限制因素:

第一,在剩余价值一定的条件下,积累的规模取决于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的比例。

积累所占比分成为积累率,积累率越高,积累的规模也就越大。

第二,在积累率一定的条件下,资本积累的规模取决于剩余价值的总量。

28、产业资本的循环要经过哪些阶段?

与这些阶段相适应的资本形式和职能是什么?

P45

答:

分为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

A购买阶段,即用资本购买生产资料和生产力。

在此阶段,资本表现为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职能是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物质条件。

B生产阶段,资本家将购买到的生产资料和资本结合起来,生产出有剩余价值的新产品。

资本表现为生产资本的形式,其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

C销售阶段,生产的产品将要在市场上销售,转化为货币资本,实现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

资本表现为商品资本,只能是实现剩余价值。

29.产业资本循环保持连续性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P48

第一,资本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资本按一定比例分成三部分,各自执行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职能。

第二,资本循环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产业资本的各个部分要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转换三种职能形式,不停地进行循环运动。

30.生产资本有哪两种划分?

简述两种生产资本划分的区别?

P51

第一种划分: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第二种划分: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A.划分的根据不同。

前者的根据是生产资本的各部分价值转移的不同方式;后者的根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B.划分的内容不同。

固定资本是指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不变资本是指以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流动资本是指以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和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指以购买到的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C.划分的目的不同。

前一种划分是为了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后一种划分则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31、简述固定资本的磨损和补偿。

答:

固定资本的磨损包括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有形磨损是指机器、厂房、设备等固定资本在物质形态上的损耗,所以又称物质损耗。

其成因有两个:

(1)由于固定资本的使用本身引起的磨损,如机器的使用频率越高、强度越大、年限越长,损耗程度就越大。

(2)由于自然力作用引起的磨损,如机器设备上的零件锈蚀、木材的腐朽等。

无形磨损又称精神磨损,是指机器设备等在有效使用期间由于技术进步而造成的价值上的损失。

产生无形磨损的成因也有两个:

(1)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生产同样机器设备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从而使原有的机器设备发生贬值。

(2)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出质量更高、效率更好的机器设备,引起原有机器设备的价值贬值。

为了保证再生产的继续,就必须把固定资本已经转移的那部分价值提取并积累起来,用于固定资本的更新。

32、预付总资本的周转是怎样计算的?

P51

答: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33、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P51

答:

一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

在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慢;反之,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快。

二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在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所占比重既定情况下,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也就越快;反之,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也就越慢。

34、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是什么?

P51

课件上的答案:

答:

1.可以节省预付资本2.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3.可以提高固定资本的投资效率

课本上的答案:

1.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减少固定资本无形磨损带来的损失

2.加速资本周转,能够大大节省流动资本的数量

3.加速资本周转,能够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35、什么是平均利润率?

影响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P54

答:

率是同预付总的比率,表示社会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

影响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各部门利润率水平,二是利润率不同的各部门的量在中所占的大小。

36、什么是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为什么不能否定价值规律?

P55

答:

生产价格就是由部门平均生产成本和社会构成的价格;

因为社会的生产价格总额等于总额,这只是价值规律在新条件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而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受到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制约。

37、平均利润率是怎样形成的?

答:

不同的部门之间通过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竞争及由此引起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停下来,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实质上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38、简述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的内在联系。

P55

在利润率平均化的条件下,各部门的资本家便可以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与其投资量大小相适应的利润,即平均利润;随着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为前提的,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P=投资资本ˣ平均利润率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K+平均利润P

39、价值怎样转化为生产价格?

P55

随着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此时,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40、商业利润的来源和获得的途径是什么?

P56

答:

商业利润来自于生产领域中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由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

由于商业资本家为产业资本家销售商品,产业资本家就必须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以商业利润的形式转让给商业资本家。

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让渡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

这种售价大于买价之差,就是商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商业利润。

41、什么是商业流通费用?

它是如何补偿的?

P57

答:

商业资本家从事商品经营,除了垫支一定数量的资本购买商品外,还要支付一定的流通费用。

这些费用,称为商业流通费用。

商业流通费用分为两类:

1、生产性流通费用。

它们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继续所需要的费用,随着商品的售卖、价值与剩余价值的实现,这部分支出就会从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并可获得平均利润。

2、纯粹流通费用。

这类费用与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无关,纯属非生产性开支,对它的补偿,从现象上看,是通过商品售卖价格的加价来补偿;从源泉上看,只能来源于剩余价值,即从剩余价值的扣除中得到补偿。

42、影响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P58

答:

①平均利润率的高低②借贷资本的供给状况

43、试述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条件与源泉。

P60

答:

地租

原因

条件

源泉

级差地租

土地的有限性引起的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级差地租I.土地的肥沃程度和位置不同

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级差地租II.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资本产生不同的劳动率

绝对地租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44、简述极差地租的两种形成。

P60

级差地租Ⅰ是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和位置不同造成生产率差异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Ⅱ是知连续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投资所产生的超额利润。

45、土地价格是怎样决定的?

P62

土地价格是土地可以提供的地租收入的资本化,土地价格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地租,二是存款利息率。

土地价格与地租正相关,与存款利息率反相关。

用公式表示为:

土地价格=

 

46、为什么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垄断?

P69

答:

因为,一方面,当一个部门的生产集中到一定的程度,该部门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几家或十几家大公司来生产和销售时,大企业之间容易达成联合协议,并且他们实力雄厚,也有力量操纵和控制该部门的生产和流通,这就为垄断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

另一方面,企业的规模庞大,既造成竞争的困难和新企业进入的障碍,同时也造成了大企业之间在竞争中两败俱伤的现实性。

为了避免双方因势均力敌而带来的竞争损失,大公司之间就有必要达成协议,谋求暂时的妥协,联合起来控制该部门的生产和市场。

由此,垄断便应运而生。

47、试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P71

答: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垄断条件下生产的社会化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直接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表明,私人垄断已难适应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的要求,必须由社会化程度更高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式加以替代。

具体表现在:

一,现代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要求资本主义占有形式发生变化,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物质基础。

二,生产力飞速发展与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加深,要求政府出面调解生产与消费之间日益激化的矛盾。

三,私人垄断资本盲目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导致经济发展比例失调,要求国家进行干预。

4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是什么?

P72

答:

(1)国有垄断企业,

(2)国有垄断企业与私人垄断资本联合组建国私合营企业,(3)国有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4)国家调节经济

实质:

国家政权日益与垄断资本相结合,国家作为“总资本家”直接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为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利润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49、为什么垄断组织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垄断价格?

P71

答:

在一定程度上要受价值规律的限制,以及各种竞争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制约,具体而言有

(1)商品需求的制约

(2)商品供给的制约(3)产品成本的制约

5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P91

答: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其一,生产要素始终是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

其二,按要素分配是与我国当前多种所有制形式相适应的。

5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P99

答:

第一,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第三,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第四,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第五,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第六,健全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

51.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

P113

答:

1、市场机制不能有效供给给公共品

2、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外部性问题

3、市场机制不能很好地克服垄断的弊病

4、市场机制不能很好地信息不对称问题

5、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必然造成收入差距的扩大

6、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可能导致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53.什么是公共产品?

它有什么特征?

P113

答:

公共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它的特征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54.公共物品为什么不能靠市场来提供?

P113

答:

公共物品不能靠市场来提供的理由有二:

第一,公共品具有不可分性,如国防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不能把这种服务分派给每个人或每个家庭单位单独享用;第二,由于“免费乘车者”的存在,以利润为目标的私人提供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证,因而不愿意提供公共品。

55.外部性的存在是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

P114

答:

外部性是指交易双方的经济行为对其他地方产生的强制性影响。

基于社会和公共的利益,社会应该鼓励能带来正外部效应的活动,限制可能带来负外部效应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