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练习第1部分 专题四 2 技法突破 实战演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9079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练习第1部分 专题四 2 技法突破 实战演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练习第1部分 专题四 2 技法突破 实战演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练习第1部分 专题四 2 技法突破 实战演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练习第1部分 专题四 2 技法突破 实战演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练习第1部分 专题四 2 技法突破 实战演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练习第1部分 专题四 2 技法突破 实战演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练习第1部分 专题四 2 技法突破 实战演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练习第1部分 专题四 2 技法突破 实战演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练习第1部分 专题四 2 技法突破 实战演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练习第1部分 专题四 2 技法突破 实战演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练习第1部分 专题四 2 技法突破 实战演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练习第1部分 专题四 2 技法突破 实战演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练习第1部分 专题四 2 技法突破 实战演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练习第1部分 专题四 2 技法突破 实战演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练习第1部分 专题四 2 技法突破 实战演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练习第1部分 专题四 2 技法突破 实战演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练习第1部分 专题四 2 技法突破 实战演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练习第1部分 专题四 2 技法突破 实战演练.docx

《高考语文练习第1部分 专题四 2 技法突破 实战演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练习第1部分 专题四 2 技法突破 实战演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练习第1部分 专题四 2 技法突破 实战演练.docx

高考语文练习第1部分专题四2技法突破实战演练

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3分)

一般来说,自唐以来在古宣州一带生产的高级纸张都可称作宣纸,宣纸制作原料多样。

那时宣纸默默无闻,隐身在诸如池纸、徽纸等皖南名纸的背后;后期则以青檀树皮为主原料,元明之际就在皖南泾县小岭地区(隶属古宣州)出现,宣纸开始真正光彩四射。

可以说,钟灵毓秀的故乡是其成功的深厚背景。

宣纸是在千百年的积淀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与故土血脉相连。

一来,其完美呈现依赖于精妙的手工技艺,这种技艺非长年浸润、耳濡目染不能习得;二来,除了千年打造的“品牌”光环之外,还有赖于泾县独特的环境。

“纸之制造,首在于料”,泾县“宁要三溪草,不要铜陵皮”的谚语也显示出地域水土的重要。

宣纸主料是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前者适合生长在湿润的石灰岩质的“乌沙土”中,后者则需沙质土壤且由水温较低的山泉溪水灌溉。

泾县正位于沿江拱断褶带和皖南陷褶断带的过渡地带,以侵蚀剥蚀丘陵和喀斯特丘陵为主,是二者的理想种植地。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默默无闻       B.就

C.耳濡目染D.过渡

解析:

选B。

A项,默默无闻:

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没有什么名声。

文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用正确。

B项,就:

副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

根据上下文文意与逻辑,此处应用“才”才恰当。

C项,耳濡目染:

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使用正确。

D项,过渡:

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

使用正确。

故选B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3分)

没有人愿意为天下自苦如墨子,也没有人敢在专制的社会里学孟夫子,学庄子的遁世无闻也极难。

正因为这样,才显得凤毛麟角,才显出大勇气大人格大精神。

这里不谈别人,只谈庄周,当庄子唱着“一而不党”的调子从我们身边掉臂而过时,我们不能不感到“于我心有戚戚焉”。

他是在瓦解一块铁板——举手投足都强求一律的政治。

并且我们在人群之中感到多少孔子所津津乐道的“恕”了呢?

孔孟都讲德行,但这种建立在人群中的德行,不是往往“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吗?

不是有很多人为他的高尚的道德而付出代价,更有一些人又大获其卑鄙的好处吗?

我倒并不是反对人群,但人群中如不给个人以选择自己行为与思想的自由,这人群就不值得留恋,还不如孤家寡人,没麻烦。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凤毛麟角B.并且

C.津津乐道D.孤家寡人

解析:

选B。

A项,凤毛麟角:

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也比喻罕见的人才。

使用正确。

B项,并且:

连词,用于连接并列的动词或形容词等,表示几个动作同时进行或几种性质同时存在。

文中使用不正确,据语意和逻辑,应为“况且”,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

C项,津津乐道:

很有兴趣地谈论。

使用正确。

D项,孤家寡人:

现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使用正确。

故选B项。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3分)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桎梏;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像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

“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确实,山水画是一种最高境界的哲理,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各得其宜,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桎梏B.大千世界

C.确实D.各得其宜

解析:

选D。

A项,桎梏:

比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

此处做“打破”的宾语,符合语境。

B项,大千世界:

指广阔无边的世界。

符合语境。

C项,确实:

①真实可靠;②对客观情况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文中取第二种意思,在语境中使用正确。

D项,根据上文宗白华的话可推知,成语“各得其宜”不合语境与逻辑,应为“水乳交融”或“完美统一”。

各得其宜:

指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水乳交融:

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

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故选D项。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3分)

在反映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的种种文化遗存中,如果剥去神秘主义的外壳,可以发现其科学思想的内核。

孟子曾说,齐国都城临淄附近的牛山曾经草木茂美、郁郁葱葱,但因为位于都市的近郊,人们趋之若鹜,来到山上随意砍伐、践踏,牛山还能够茂美如初吗?

当得到雨露的润泽,草木又会生长新芽嫩枝,然而在这里放牧牛羊,牛山就又变得光秃秃的了。

所以说,得到滋养,万物都会生长;失去滋养,万物都会消亡。

孟子富有哲理的名言“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告子上》),包含着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

古人认为山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万一砍伐林木没有“时禁”的话,是会导致水旱之灾的。

可见古人很早就已经发现山林植被有涵养水分、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的作用。

古代护林的礼俗制度包括定时采伐,以保护山林的再生能力;禁止野焚,以保护山林以及鸟兽昆虫;禁止砍伐幼树,以保护山林的天然更新等。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映B.趋之若鹜

C.万一D.涵养

解析:

选B。

A项,反映:

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来。

在语境中使用正确。

B项,趋之若鹜:

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

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事物。

多含贬义,在此处语境中使用不正确,据文意应改为“纷至沓来”。

C项,万一:

①万分之一,表示极小的一部分,如笔墨不能形容其万一;②指可能性极小的意外变化,多带几件衣服,以防万一;③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用于不如意的事)。

文中取第三种意思,在语境中使用正确。

D项,涵养:

文中指滋润养育。

在语境中使用正确。

故选B项。

5.(2020·衢州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

细心的人观察入微,发现的事情多,但他们会横加指责;为了让自己的见解使人信服,他们不免会对历史稍加窜改;他们决不会原原本本地描绘事物,而要根据他们所见事物的面目将事物加以增减和遮掩;为使他们的见解更可信并得到你的赞同,他们往往介绍事件的一面,再添枝加叶,补充夸大。

必须要有一位十分正直的人,或是一位非常朴实,不会想入非非,不会胡编乱造,没有任何成见的人来提供情况。

我的那个人就是这样的人。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横加指责      B.窜改

C.添枝加叶D.胡编乱造

解析:

选B。

B.窜改:

改动,改动成语、文件等,如窜改原文。

此处应为“篡改”。

篡改:

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A.横加指责:

不讲道理地批评或挖苦别人。

C.添枝加叶:

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D.胡编乱造:

没有根据,不合情理地胡乱编造。

6.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

戏曲、京剧,有些手法好像是旧,但是中国人觉得它很旧,外国人觉得它很新。

比如“自报家门”,就比用整整一幕戏来介绍人物省事得多。

比如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说,是受了中国戏曲的启发而提出来的,这很新呀!

我觉得我们不要妄自菲薄,崇洋媚外。

我们要“以故为新”,从遗产中找出新的东西来,我总希望能把古今中外熔为一炉。

搞搞京剧还有一个好处,即知道戏和小说是两种东西(当然又是相通的)。

李笠翁说:

“写诗文不可说尽,十分只能说二三分;写戏剧必须说尽,十分要说到十分。

”这是很有见地的话。

语段中的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是B.启发

C.崇洋媚外D.见地

解析:

选C。

A.但是:

表转折,转折意在第一处就已出现并包含后面分句。

B.启发:

指通过阐明事理,促使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

C.崇洋媚外:

一味崇尚洋人洋货,对外国人献媚讨好,强调对国外的态度;应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强调对传统的认知。

D.见地:

见解,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适合与“很有”搭配。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

长城逶迤上下,把自然原本存在的美明显地点示出来,原来完全自在无情的自然被赋予人的判断,就和人的感情休戚与共了。

长城宛如神奇的巨笔在北国大地上一笔挥就的气势磅礴的草书。

城上的敌楼是这草书中的顿挫,雄关是这草书的转折,而亭障、墩、堠则是这草书中错落的散点,形成一幅结构完整的艺术巨作,这是真正的“大地艺术”。

长城的美属于壮美,以雄伟、刚强、宏大、粗犷为特征,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民族感情。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逶迤B.赋予

C.休戚与共D.粗犷

解析:

选C。

C.休戚与共:

彼此共同承担忧喜与祸福。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用在此处不恰当,可改为“息息相关”。

息息相关:

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

A.逶迤:

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B.赋予:

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D.粗犷:

粗豪,豪放。

8.(2020·温州市高三检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征税机制完善的国度,是没有特殊身份可言的,不管你是炙手可热的权贵,只要你有偷税嫌疑,照样查你没商量。

B.近日,一位网友上传了一段大象用鼻子和前脚将散落在地上的垃圾夹起并放到垃圾桶的视频。

此视频立即引起世界各地网友刍议。

C.在大学创新体系中,相当多的学校对本科教学不以为然,许多院士、博导和学术带头人,几乎没有人愿意在本科教学第一线长期耕耘。

D.公立医院改革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一方面药费降了,但是另一方面门诊费和其他医疗服务费却大幅提升,最终让患者来承担改革的成本。

解析:

选D。

D项,“按下葫芦浮起瓢”比喻做事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形容在遇到问题时,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充分而无法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A项,“不管”后跟“还是”,根据语境应改为“即便”。

B项,“刍议”为谦辞,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谈议论,亦指浅陋的议论,此处可改为“热议”。

C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应改为“不以为意”,即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9.(2020·丽水市高三质检)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领军人物吴良镛视城市为生命的有机体,倡导通过“新陈代谢”来延续城市的文脉和精神。

B.证实与通达所涵养的学问,本固而根深,枝荣而叶茂,既不会被风一吹就倒,更不是空中楼阁。

C.武汉曾经拥有数百个湖泊,星罗棋布,是当之无愧的“百湖之市”,如今被生态学家誉为“城市之肺”的湖泊,已变成“城市之泪”。

D.关于“北京、上海正在研究征收拥堵费”的消息再次不胫而走,引起了两座“大堵市”市民的普遍关注,也引发了其他城市民众持续热议。

解析:

选B。

空中楼阁:

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此处应为“昙花一现”。

A.新陈代谢:

泛指新的事物滋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

C.星罗棋布:

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

D.不胫而走:

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胫:

小腿)。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企业的激励机制要让人才实至名归,既重视精神激励,也重视物质激励,要体现个人和企业发展的利益一致性原则。

B.当地居民透露,去年11月底警方攻入阿莱芒贫民窟之前,这里的毒贩就闻风而动,指使建筑工人把下水道改造成了逃跑的通道。

C.正是在以“物欲”为核心的传统发展观的驱使下,科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人对自然的破坏也发展到无出其右的地步。

D.绵绵青山环抱如屏,万竿翠竹,郁郁葱葱,鸟鸣叶间;一湾清水,碧波荡漾,鱼翔浅底——绝美的景色让我如痴如醉,久久难以释怀。

解析:

选B。

A项,实至名归:

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名利双收”。

B项,闻风而动:

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

C项,无出其右:

没有人能超过他(古代人以右为尊)。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无以复加”。

D项,难以释怀:

(爱憎、悲喜、思念等感情)在心中难以消除。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难以忘怀”。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考前的一个月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终点前的冲刺,许多同学余勇可贾,应抓住这段时间,奋力拼搏。

B.李白杜甫缘悭一面,745年(天宝四年)李白在任城,杜甫来访,后二人同游任城,次年秋又会于曲阜。

C.近年来,一些留学造假团伙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的一些华人社区冒了出来,并形成一条非法产业链。

D.昏暗的密室内,安伯尘清楚地感觉到那个女子自始至终都在打量着自己,这目光让他如鲠在喉,浑身不自在。

解析:

选A。

A.余勇可贾:

还有剩余力量可以使出来。

B.缘悭一面:

指无缘相见,与后文“二人同游”相矛盾。

C.雨后春笋:

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此处褒贬失当。

D.如鲠在喉:

好像鱼刺卡在喉咙里,形容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这里形容极度不安,应该用“如芒在背”。

12.(2020·舟山市高三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尽管有中国的分析师认为,根据国与国不为已甚的潜规则,美国监管机构不会将大众汽车公司罚到倾家荡产,但是就损失而言,“大众”确实已经输掉了裤子。

B.面对货物运输不景气、零散“白货”货源稀少的严峻形势,安阳车站的干部职工主动打响了货运营销攻坚战,创造了万马齐喑闯市场的热闹局面。

C.在分宜县公安局杨桥派出所民警的鼎力相助下,上海一位年过六旬的老知青金女士成功找到了阔别30多年的恩人。

D.上半年,投资者们经历了上至天堂、下探火海的极速投资体验,如坐春风;下半年刚开始,账户资金缩水厉害,客户的心饱受痛苦的折磨。

解析:

选A。

A.不为已甚:

不做太过分的事,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此处使用正确。

B.万马齐喑:

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形容局面沉闷。

与语句中的“热闹局面”相矛盾。

C.鼎力相助:

大力相助。

该词语是一个敬辞,一般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D.如坐春风:

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熏陶、教诲。

用于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土豪”炫富虽属个人举动,但给社会带来的负能量却不可忽略——极容易加剧人们的仇富心理,也助推了“拜金主义”的蔓延。

B.4月15日上午,“国际奥比斯飞机眼科医院中国济南项目”学术交流活动起动仪式在济南国际机场举行。

C.《百年孤独》堪称世上奇书,艰涩婉转,高深莫测,初读感觉或许不知所云,深读才知寓意深邃,曲径通幽。

D.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方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解析:

选D。

A.“忽略”应该改为“忽视”。

“忽视”多指有意的漠视,不注意,不重视;“忽略”多指无意的疏忽,没有注意到。

B.“起动”应该改为“启动”。

C.不知所云:

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鉴于目前楼市形势发生了变化,购房者应慎重考虑。

B.古往今来,许多观众,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黄发垂髫,都对皮影艺术喜爱至极,我们有责任把这门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C.虽然在不断地认识新的朋友,可转眼间,一个个朋友又斗转星移般离他而去,唯独小学时的同学王军一直和他来往密切。

D.把女性送上太空在冷战时期的宇宙探索中被赐予了政治色彩,兼具社会与技术的双重宣传效应。

随着历史和政治的尘埃落定,这些女性必然回到地球,重新过自己平凡的生活。

解析:

选A。

A.鉴于:

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前一分句句首,指出后一分句行为的依据、原因或理由。

B.黄发垂髫:

指老人和小孩。

用在句中和前面的“耄耋老人”重复。

C.斗转星移:

形容时序变迁,岁月流逝。

用在句中使用对象错误。

D.赐予:

赏给。

应改为“赋予”。

15.(2020·兰溪市高三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没有人不渴望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呢?

它不可琢磨,却又似乎无处不在。

不同的人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

B.铁路部门关于解决一票难求的“表态”已多次食言,一票难求的问题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解决,人们拭目以待。

C.实行“问责制”以后,各政府部门分工更加细致明确。

只要大家各行其是,各尽其责,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D.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解析:

选B。

B项,食言:

不履行诺言;失信。

用于句中正确。

A项,琢磨:

思考;考虑。

句中应该用“捉摸”。

捉摸:

猜测,预料;揣测。

多用于否定式。

C项,各行其是:

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

贬义词,用于句中不当。

D项,十室九空:

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

用于句中不当。

标点符号和词语的正确使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5分)

[甲]王维禅味诗一方面表现为“空寂”“无我”,另一方面表现为“敛势的空间体验”。

王维早年中进士,仕途顺利,很早就摆脱了一般人急功近利的干誉,可以将精力转向比较抽象的佛教问题,并潜移默化地渗入到他的人生观中,且进入其诗歌创作,为其“诗”“思”提供了不少的启示抑或“灵感”,从而也使得其诗作有了抹之难去的禅味。

如在《酬张少府》一诗中,“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用那渐行渐远的渔歌,烘托出自己在顿悟“穷通”之理实为“空无”时内心难以言说的独特感受。

[乙]后人李叔同评价他“在这种将自性、物性、佛性都融合到澄明寂静之美的体验中,实现了超脱,进而渐臻涅槃寂静的妙境”。

而“敛势的空间体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他通过悟禅而将自己本可无限外化、无限扩大的心灵转变为向内心深处进行开掘。

[丙]如《归嵩山作》: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这“一归一闭”,即是空间意识上的两重内敛——它将人的精神情感与生命力量由外在的无限大、无穷远而消解在了人的一种淡泊心理之中,从而使人的生命达到了休养生息的境界。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干誉        B.抑或

C.开掘D.休养生息

解析:

选D。

应为“优哉游哉”。

休养生息:

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

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故选D。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

选C。

C项,这“一归一闭”应为:

这一“归”一“闭”。

故选C。

二、(2020·宁波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5分)

领略趣味的能力一半固然由于天资,另一半也由于修养。

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

[甲]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

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

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

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是永远不沉寂的。

[乙]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六根清净,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

[丙]静与闲也不同:

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

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你偶尔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左右逢源。

这就是忙中静趣。

3.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固然B.六根清净

C.偶尔D.左右逢源

解析:

选D。

根据语意和逻辑,“左右逢源”应为“油然而生”或“层出不穷”。

左右逢源:

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不合语境。

故选D。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

选A。

甲处“空间”后用句号。

“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不属于前面提示性冒号所提示的内容。

故选A。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5分)

鹦鹉为什么会说人话呢?

[甲]从解剖学来说,鹦鹉的发声器官——鸣管较之其他鸟类生长得更完善,而且鸣肌发达,一般有四五对,能自如地调节鸣管膜的振动,从而发出优美悦耳的鸣声。

此外一般鸟类的舌头是尖的,鹦鹉的舌头比较细长,前端呈圆形,十分灵活。

因而,它能栩栩如生地模仿人语。

[乙]文震亨在《长物志》里把鹦鹉定为“闺阁中物,非幽人所需”,清代吴兰修《黄竹子传》也说:

“竹窗昼静,鹦鹉呼茶,香奁之地也。

”[丙]不过今天养鸟的以男人居多,不知鹦鹉怎么想?

5.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完善          B.振动

C.从而D.栩栩如生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能力。

D.栩栩如生: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这里用在活的鹦鹉身上不恰当,应用“惟妙惟肖”。

惟妙惟肖: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A.完善:

①完备良好;②使完善。

B.振动:

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

C.从而:

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6.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三处,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能力。

此处无疑问语气,不应用问号,应改为句号。

四、(2020·义乌高三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5分)

[甲]曾几何时?

面对不义之举我们义愤填膺,大声吼出“站住”“抓贼”等震撼心灵的声音,让正义的力量扼断那双罪恶之手的腕骨。

从何时起,我们变得胆小懦弱,粗鲁的嗓门只留给了身边的亲人与朋友?

[乙]“说话是银,沉默是金”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面对不法之徒,沉默是对他们的一种纵容,是对善良人群的一种犯罪。

[丙]大声喊叫会让一个长期压抑的人生理和心理都能够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解放,就如同一场酣畅淋漓的痛哭可以消解内心淤积的块垒,而很少有人发现大声说话也是内心情感的一种宣泄。

活出你的个性,大声地说出你的心声,你的生活可能会是另一种面貌,那时你就会觉得原来天可以这样湛蓝,水可以这样碧绿,鸟鸣可以这样清脆,来去匆匆的人群,脸上写满了充实的忙碌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心中阳光灿烂。

7.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义愤填膺B.粗鲁

C.淤积D.清脆

解析:

选C。

淤积:

(水里的泥沙等)沉积。

根据语境,此处应是说积聚不得发泄之意,故用“淤积”不正确。

8.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

选A。

甲句中的“?

”应为“,”。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

(5分)

[甲]相扶相携、患难与共,这就是爱情;知冷知热、嘘寒问暖,这就是夫妻。

生死与共,相濡以沫,相敬如宾,至死不渝,凡此种种,在70年的风尘岁月、酸甜苦辣铸就的经典爱情面前是多么苍白无力!

[乙]滴水成泉,正是这点滴之水的日积月累,才汇聚成爱的海洋,才淘濯出金子的光彩。

什么是爱呢?

不索取,不怨恨,不责备,彼此只是默默地奉献,默默地努力,这就是爱!

[丙]爱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更不是轻绵的眼泪。

爱是一个默契的眼神,是一句轻柔的安慰;爱是分歧中的理解,是夕阳中的搀扶;爱是纯净的阳光,只要洒在桌上,日子就不会霉变。

9.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嘘寒问暖B.汇聚

C.怨恨D.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