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9204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教育学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狭义的教育是指(  )。

A.社会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网络教育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初生婴儿吸奶

C.成人学开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

3.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  )。

A.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教育是动物的本能

C.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D.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4.下列不属于教育的构成要素的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

D.教育环境

5.构成教育活动的主导性因素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媒介

D.教育内容

6.(2014年真题)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

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

A.传递功能

B.创造功能

C.更新功能

D.传播功能

7.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  )。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8.孟禄认为“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是教育起源论中的(  )。

A.生物起源论

B.交往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9.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0.(2013年真题)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于(  )。

A.夏朝

B.殷商

C.西周

D.春秋战国

1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2.为了更好地选用人才,隋唐建立了(  )。

A.聘任制度

B.科举制

C.录用制

D.任免制

13.“六艺”教育的中心是(  )。

A.礼乐

B.射御

C.书数

D.诗乐

14.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军事体育训练

D.读写算的教育

15.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16.“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  )教育的一大特征。

A.印度

B.中国

C.巴比伦

D.埃及

17.教育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的是(  )。

A.教会教育

B.骑士教育

C.雅典教育

D.斯巴达教育

18.“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化

B.公平化

C.终身化

D.全民化

19.否定教育在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单一性和统一性,这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为(  )。

A.教育终身化

B.教育全民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多元化

20.(2012年真题)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21.《学记》提出: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  )的关系。

A.宗教

B.经济

C.生产力

D.政治

2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23.一个国家的文盲率、义务教育普及的年限、高等教育普及的程度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说明(  )。

A.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B.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D.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24.有关研究表明,教育对当代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这说明教育具有(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科技功能

D.文化功能

25.下列哪一项不是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功能划分的?

(  )

A.发展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预测性研究

D.评价性研究

26.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C.教育与生产力相结合

D.教育与文化相结合

27.“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的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提出这个观点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  )。

A.杜威

B.华生

C.斯金纳

D.桑代克

28.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能动论

29.“南人善泳,北人善骑”主要说明了(  )对发展的影响。

A.遗传因素

B.环境

C.生理成熟

D.先天因素

30.“玉不琢,不成器”说的是(  )对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和教育

D.先天因素

31.“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的观点是(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成熟势力说

32.(2012年真题)“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反映的是(  )。

A.遗传决定论

B.相互作用论

C.教育万能论

D.环境决定论

33.“成熟势力说”的创始人是(  )。

A.柏拉图

B.格赛尔

C.华生

D.皮亚杰

34.“白板说”是由下列哪个教育家提出的?

(  )

A.华生

B.杜威

C.布鲁纳

D.洛克

35.“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个别差异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3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句话夸大了(  )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学校教育

87.(2013年真题)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38.失明者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39.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应该做到(  )。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40.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称为(  )。

A.教育目的

B.教学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41.“教育活动的归宿”是对(  )的描述。

A.教育属性

B.教育目的

C.教育功能

D.教育效应

42.下列不属于教育目的作用的是(  )。

A.导向作用

B.基础作用

C.激励作用

D.评价作用

43.柏拉图是(  )的代表人物。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教育无目的论

4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

A.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B.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社会主义制度

45.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教学内容

B.教育目的

C.教学质量

D.教学手段

46.“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7.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所提出的教育目的观是(  )。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8.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的是(  )。

A.柏拉图

B.卢梭

C.杜威

D.奥古斯丁

49.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行的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50.(2014年真题)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孑1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律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51.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52.被称为“六三三学制”的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53.(2012年真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包括(  )。

①优先发展②育人为本③改革创新④促进公平⑤提高质量⑥均衡发展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⑥

54.“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B.制度化教育阶段

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学校萌芽阶段

55.(  )所推崇的理想是: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A.形式化教育

B.前制度化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56.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57.教育史上提出“因材施教”H号的教育著作是(  )。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劝学篇55

58.教育史上提出“有教无类”口号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夸美纽斯

D.荀子

59.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

60.(2013年真题)“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日教学相长也。

”这句话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

61.认为儿童教育内容包括“歌诗”“习礼”和“读书”,提出“随人分限所及”的儿童教育思想的是(  )。

A.张焕纶

B.张百熙

C.王守仁

D.朱熹

62.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

A.《雄辩术原理》

B.《康德论教育》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63.(2012年真题)下列反映柏拉图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雄辩术原理》

B.《巨人传》

C.《理想国》

D.《教育论》

64.提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65.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  )。

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B.泛智教育思想

C.科学教育思想

D.绅士教育思想

66.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

A.卢梭的《爱弥儿》

B.斯宾塞的《教育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67.主张绅士教育的是(  )。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洛克

D.夸美纽斯

68.“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69.(2012年真题)赫尔巴特的“三中心论”除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外,还有(  )。

A.教学中心

B.学生中心

C.活动中心

D.课堂中心

70.以下不是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是(  )。

A.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B.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

C.教育性教学

D.“三中心论”: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71.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的代表作(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爱弥儿》

D.《教育学讲授纲要》

72.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  )。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73.《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

A.杜威

B.斯宾塞

C.布鲁纳

D.克鲁普斯卡娅

74.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75.提出结构教育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  )。

A.赞科夫

B.布鲁纳

C.瓦•根舍因

D.杜威

76.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  )。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77.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梅伊曼和拉伊

B.利特和狄尔泰

C.杜威和克伯屈

D.阿普尔和吉鲁

78.世界上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是(  )。

A.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B.马卡连柯的《教育诗》

C.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79.(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A.赞可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巴班斯基

D.布鲁姆

80.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杨贤江

D.徐特立

81.“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  )。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82.德国的狄尔泰等人倡导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研究教育,主张通过“陶冶”和“唤醒”来培养儿童完整的人格。

这种观点属于(  )。

A.文化教育学

B.实验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83.(2014年真题)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

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

A.加里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属性。

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3.教育的功能有哪些?

4.简述教育的发展趋势。

5.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6.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7.简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8.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9.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10.教育目的的作用有哪些?

11.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哪些?

13.(2014年真题)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4.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5.简述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

16.简述实验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第一章教育学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2.B【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初生婴儿吸奶是本能反射。

3.A【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这是教育有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属性。

4.D【解析】教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包含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

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A【解析】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其中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主导性因素。

6.D【解析】利用孔子学院可以传播中国古代儒家传统文化,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传播功能。

7.C【解析】“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二者都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8.C【解析】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9.A【解析】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10.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根据文献记载,中国早在五帝时期已有名为“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主要有两类:

“序”和“校”。

11.B【解析】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教育,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首先排除A项。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属于古代社会的教育,都存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情况,因为奴隶社会早于封建社会,故选择8项。

12.B【解析】隋唐时期的选拔制度是科举制。

它打破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官吏选拔制度,在我国封建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13.A【解析】(‘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14.C【解析】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学术知识。

15.A【解析】封建社会的教育特点有:

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官学与私学并存。

双轨制是近现代教育的特点。

16.D【解析】古代埃及开设有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强调“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17.A【解析】教会教育的教育机构主要是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郊区学校三个层次,教育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18.C【解析】现代教育的“终身化”是指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这一特点。

19.D【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教育多元化。

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

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20.C【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1.D【解析】题干中的“化民成俗”和“建国君民”都是指治理国家和管理人民,是属于“政治”这个范畴内的概念,这两句话都阐述了政治与教育的关系。

22.D【解析】这句话是说劳心者作为统治阶级,无须从事生产劳动,而劳力者作为被统治阶级,通过生产劳动创造社会财富,供养统治阶级。

这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特点。

23.B【解析】经济发展影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教育体制等。

一个国家的文盲率、义务教育普及的年限、高等教育普及的程度体现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4.B【解析】题干中所涉及的是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由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明显作用,可知教育有经济功能。

25.B【解析】根据研究的功能可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

按研究的目的可分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26.A【解析】马克思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27.B【解析】题干中的语句是华生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认识,反映了他对环境决定论的经典论断。

28.B【解析】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洛克提出的“白板说”属于典型的外铄论。

29.B【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自然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30.C【解析】题干中的语句是一种比喻,比喻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31.A【解析】“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名言,是他对遗传决定论的经典论断。

32.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遗传决定论。

33.B【解析】“成熟势力说”是心理学家格赛尔在“双生子爬梯”实验基础上得出的著名理论。

34.D【解析】“白板说”是外铄论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洛克的观点,反映了他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5.A【解析】由于遗传、环境及教育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36.B【解析】这句话强调了环境对事物的影响,但是如果用在人的身心发展上,则又夸大了环境的作用,因为人还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身心发展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

37.A【解析】由于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环境及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中存在着个别差异。

个别差异首先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如有的人“少年得志”,有些人则“大器晚成”。

38.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题干中的内容体现了这一规律。

39.C【解析】长善救失意思是说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学子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这体现了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使部分机能的缺失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即互补性的体现。

40.A【解析】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41.B【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指导作用。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42.B【解析】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包括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43.B【解析】社会本位论产生于l9世纪下半叶,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

44.C【解析】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5.B【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46.B【解析】“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学记》,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人手。

它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

它强调了教育可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47.A【解析】教育无目的论是由杜威提出来的,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明确指出:

“教育的过程,除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48.B【解析】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

49.A【解析】壬寅学制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并未实行。

癸卯学制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50.B【解析】癸卯学制是正式颁布并实施的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是第一个颁布但并未实施的学制。

51.C【解析】1912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52.D【解析】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53.B【解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