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9417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docx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知识-6

(总分:

41.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A3/A4(总题数:

3,分数:

5.50)

患儿,男,7岁,进行性四肢无力数年,以双下肢明显,常无故摔倒。

其胞弟现3岁,不会行走。

查体双下肢近端肌肌力3级,腓肠肌假性肥大,双上肢近端肌肌力4级,四肢腱反射减弱,Gower征阳性。

临床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分数:

1.00)

(1).对神经源性损害或肌源性损害引起的肌无力有鉴别诊断意义的检查项目是

A.CTB.B超C.磁共振

D.诱发电位E.肌电图(分数:

0.50)

 A.

 B.

 C.

 D.

 E. √

解析:

(2).肌源性损害的肌电图特征性表现为

A.低振幅、低时限电位及早募集现象

B.高振幅、低时限电位及早募集现象

C.高振幅、宽时限电位及早募集现象

D.低振幅、宽时限电位及早募集现象

E.高振幅、宽时限电位及单纯相(分数:

0.5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肌电图检查能鉴别肌无力是神经源性损害或肌源性损害。

通过观察运动单位的形态及募集情况来判断。

肌源性损害的肌电图特点是低振幅、低时限电位及早募集现象;而神经源性损害的肌电图特点是高振幅、宽时限电位及单纯相。

患者,男,13岁,1个月前右肘前方刀刺伤,经清创缝合,创口愈合,但右手逐渐呈猿手畸形,不能握手写字。

(分数:

1.50)

(1).其病变为以下哪一种(分数:

0.50)

 A.尺神经损伤

 B.正中神经损伤 √

 C.屈拇屈指肌断裂

 D.屈拇屈指肌粘连

 E.右手诸关节失用性强直

解析:

猿手畸形是正中神经损伤的标志,故选B。

(2).查体时可发现(分数:

0.50)

 A.尺侧一指半皮肤感觉消失

 B.拇指对掌功能障碍 √

 C.手指夹纸试验阳性

 D.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被动弯曲障碍

 E.1~5指主动屈曲障碍

解析:

拇指与小指不能对掌是正中神经损伤诊治的要点之一。

(3).该采用哪一项治疗措施(分数:

0.50)

 A.手术探查修补 √

 B.运动治疗

 C.电刺激治疗

 D.激光治疗

 E.药物治疗

解析:

神经损伤1个月内尽可能行手术探查修补,选项B、C、D、E治疗正中神经损伤疗效不肯定。

患者女,58岁,右大腿外侧红肿剧痛并出现畏寒发热,全身无力3d。

3d前患者右大腿外侧红肿,疼痛,经青霉素及其他一般治疗后,病变区仍向四周扩大,红肿,疼痛加重,并出现畏寒,发热,全身无力。

体检:

体温38.9℃,心率92/min,呼吸26/min。

右大腿外侧病变区皮肤呈暗红色,明显水肿,与正常皮肤无明显分界,剧痛,血白细胞数15.0×109/L,中性粒细胞0.86。

(分数:

3.00)

(1).经青霉素及其他一般治疗后,红肿范围扩大。

查体:

局部有波动感,血白细胞数15.0×109/L,中性粒细胞0.86。

治疗应立即采取

A.即更换抗生素

B.加强全身营养

C.少量多次输新鲜血

D.中药外敷

E.广泛多处切开,加强抗生素治疗(分数:

0.50)

 A.

 B.

 C.

 D.

 E. √

解析:

广泛多处切开,加强抗生素治疗。

因为其可能为厌氧菌感染。

(2).局部病变区经换药理疗后,伤口创面分泌物减少,创面清洁,但肉芽组织生长较慢。

为促进伤口肉芽组织生长及上皮组织生长,应采取何种理疗

A.磁疗

B.超声波疗法

C.可见光疗法加直流电维生素C(1%~2%)伤口内导入

D.音频电疗法

E.感应电疗法(分数:

0.50)

 A. √

 B.

 C.

 D.

 E.

解析:

外科感染在吸收恢复阶段选用的物理因子应该具有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肉芽和上皮生长的作用,而且需要接触皮肤的物理治疗是不合适的,题目中所列举的五种方法中只有磁疗具备符合以上要求。

(3).初步诊断首先考虑哪种疾病

A.丹毒

B.急性蜂窝织炎

C.右股外血肿

D.急性淋巴管炎

E.右腿结核性脓肿(分数:

0.50)

 A.

 B. √

 C.

 D.

 E.

解析:

急性蜂窝织炎诊断要点:

局部片状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中心区域色较深,疼痛及压痛明显,周围界限不清。

畏寒、发热,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4).伤口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皮下组织粘连,关于软化瘢痕,促进粘连分解,恢复功能的理疗,下列哪项是错的

A.He-Ne激光

B.蜡疗

C.超短波疗法

D.超声波疗法

E.音频电疗法(分数:

0.50)

 A.

 B.

 C. √

 D.

 E.

解析:

超短波疗法可促进结缔组织增生,使组织粘连加重。

(5).局部病变区切开后,伤口周围仍红肿,压痛明显,采取下列哪项理疗效果最佳

A.太阳灯

B.超短波(微热量)

C.红外线(温热量)

D.超声波(脉冲式)

E.直流电广谱抗生素离子导入(分数:

0.50)

 A.

 B. √

 C.

 D.

 E.

解析:

超短波(微热量)可促进炎症消散。

(6).病变区经广泛多处切开后,由于加强抗生素治疗及局部理疗后,炎症基本控制,伤口周围无明显压痛,血白细胞7.8×109/L,中性粒细胞0.68,但伤口内分泌物较多,创面不洁。

应采取下列哪些理疗

A.紫外线中心重叠照射

B.交变磁场

C.蜡疗

D.感应电

E.直流电维生素导入疗法(分数:

0.50)

 A. √

 B.

 C.

 D.

 E.

解析:

紫外线中心重叠照射适用于治疗严重感染病灶或伤口。

二、B型题(总题数:

3,分数:

5.50)

A.Bobath法

B.PNF法

C.Brunnstrom法

D.Rood法

E.运动再学习法

(分数:

1.50)

(1).利用病理运动模式的方法是(分数:

0.50)

 A.

 B.

 C. √

 D.

 E.

解析:

Brunnstrom法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初期,利用协同运动等病理运动模式和反射模式为促进手段,然后再把这些运动模式逐步修正成功能性运动,以恢复运动控制能力的方法。

(2).训练和加强正常的运动模式的方法是(分数:

0.50)

 A.

 B. √

 C.

 D.

 E.

解析:

训练和加强正常的运动模式的方法是运动再学习法,即PNF法。

(3).应用多种皮肤刺激以引起运动反应的方法是(分数:

0.50)

 A.

 B.

 C.

 D. √

 E.

解析:

Rood法是利用温、痛、触觉、视、听等多种感觉刺激,调整感觉通路上的兴奋性,以加强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达到神经运动功能重组。

A.Bobath法

B.PNF法

C.Brunnstrom法

D.Rood法

E.运动再学习法

(分数:

2.50)

(1).训练和加强正常的运动模式的方法是(分数:

0.50)

 A.

 B. √

 C.

 D.

 E.

解析:

训练和加强正常的运动模式的方法是运动再学习法。

(2).应用多种皮肤刺激以引起运动反应的方法是(分数:

0.50)

 A.

 B.

 C.

 D. √

 E.

解析:

Rood法是利用温、痛、触觉、视、听等多种感觉刺激,调整感觉通路上的兴奋性,以加强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达到神经运动功能重组。

(3).抑制病理运动模式的方法是(分数:

0.50)

 A. √

 B.

 C.

 D.

 E.

解析:

Bobath法是通过抑制不正常的姿势、病理反射或异常运动模式,尽可能诱发正常运动模式。

(4).强调应用本体刺激以促进运动的方法是(分数:

0.50)

 A.

 B. √

 C.

 D.

 E.

解析:

PNF法是通过人体本体感受器,来激活和募集最大数量的运动肌纤维参与活动,促进瘫痪肌肉收缩。

(5).治疗针对刺激和最大地利用中枢神经损伤后重新组织的适应能力的方法是(分数:

0.50)

 A.

 B.

 C.

 D.

 E. √

解析:

MRP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视为一种再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

A.≤1

B.<3

C.1~3

D.3~6

E.>6

(分数:

1.50)

(1).完全失神经支配肌肉的适应比值是(分数:

0.50)

 A. √

 B.

 C.

 D.

 E.

解析:

完全失神经支配肌肉的适应比值是≤1。

(2).部分失神经支配肌肉的适应比值是(分数:

0.50)

 A.

 B.

 C. √

 D.

 E.

解析:

部分失神经支配肌肉的适应比值是1~3。

(3).正常神经支配肌肉的适应比值是(分数:

0.50)

 A.

 B.

 C.

 D. √

 E.

解析:

正常神经支配肌肉的适应比值是3~6。

三、A1/A2(总题数:

30,分数:

30.00)

1.不同的肌肉收缩形式产生不同的力量,一般来说

A.等长收缩过程中产生的肌力最大,其次为离心收缩,最小的为向心收缩

B.离心收缩过程中产生的肌力最大,其次为向心收缩,最小的为等长收缩

C.向心收缩过程中产生的肌力最大,其次为离心收缩,最小的为等长收缩

D.离心收缩过程中产生的肌力最大,其次为等长收缩,最小的为向心收缩

E.等长收缩过程中产生的肌力最大,其次为向心收缩,最小的为离心收缩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2.致能训练是针对

A.生理性缺陷患者

B.外伤性缺陷患者

C.先天性缺陷患者(儿童)

D.后天性损伤患者(成人)

E.以上均对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致能训练是针对先天性缺陷患者(儿童)。

3.可用体感诱发电位(SEP)来估计脊髓损伤的预后。

若体感诱发电位正常,提示脊髓损伤为

A.颈膨大损害

B.腰膨大损害

C.完全损害

D.不完全损害

E.预后良好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体感诱发电位可用来诊断和预测神经根病,若正常,提示脊髓损伤为预后良好。

4.关于骨性关节炎康复治疗运动疗法的目的,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对抗肌萎缩

B.增加关节活动度

C.促进骨刺脱落

D.减少关节肿胀

E.减轻骨质疏松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运动疗法不能促进骨刺脱落。

5.哪些不包括在康复的主要对象之中

A.病伤残者

B.患者

C.有功能障碍者

D.疼痛患者

E.患病痊愈无功能障碍者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是损伤以及急、慢性疾病和老龄带来的功能障碍者和先天发育障碍者。

6.语言智商主要反映大脑什么部位的功能

A.右半球

B.顶叶

C.左半球

D.额叶

E.颞叶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左侧半球为优势半球。

7.对病程1周半,病情稳定,无并发症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估,以下哪项评估不属于该评估范畴

A.Brunnstrom方法

B.Barthel指数法

C.Fugl-Meyer法

D.Bobath法

E.上田敏法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Barthel指数法为ADL评估。

8.判断失语症的类型,常常根据患者说话时的什么状况来断定

A.口语流畅性

B.听理解

C.复述

D.以上都对

E.以上都错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根据患者说话时口语流畅性、听理解、复述、命名等来进行判断。

9.作业疗法的特点为

A.治疗环境严肃专业,内容规范统一

B.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C.尽早借助于各种辅助器械

D.治疗效果依赖于治疗师手法技术

E.主管上肢与手的功能障碍改善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作业疗法的特点包括针对性、科学性、趣味性、主动性、调节性。

10.主动辅助运动主要适应于肌力几级的患者

A.0级B.1~2级C.3级

D.4级E.5级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1~2级肌力,在肌肉主动收缩的同时施加外力帮助,完成大幅度的关节运动。

注意强调主动用力,仅给予最低限度助力,达2级肌力时,应在减除重力负荷下做主动训练。

11.肩关节周围炎急性期的治疗首选

A.石膏固定B.推拿

C.肩下垂摆动训练

D.封闭E.口服抗炎药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肩关节周围炎急性期针对肩部软组织的炎症和水肿,治疗目的是消炎止痛,首选药物(非甾体类)消炎止痛,疼痛明显并有固定压痛点,可采用局部注射,封闭治疗。

故答案选E。

12.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宜在何时进行作业治疗

A.上午

B.下午

C.任何时候

D.中午

E.以上均不对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13.肌纤维传导速度的正常值大约是

A.3.6m/s

B.4.6m/s

C.5.6m/s

D.6.6m/s

E.7.6m/s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肌纤维传导速度的正常值大约是4.6m/s。

14.以下哪项是对量表的心理测量学特征敏感性较贴切的描述

A.指所使用的量表能否全面、清晰地反映所要评定的内容特征和真实性

B.指选择的量表对所评定内容的敏感程度

C.指所选择的量表简明、省时和方便实施

D.指量表的比较标准

E.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程度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15.有关被动运动治疗烧伤后挛缩,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被动活动应避免冲击性活动,防止再次损伤

B.被动活动进行时患者不能有疼痛感

C.治疗时可配合适量的主动运动

D.在运动前进行温热治疗,可改善软组织延伸性,增强治疗效果

E.物理治疗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被动活动进行时患者可有疼痛感。

16.屈指肌腱完全断裂,缝合术后何时可以早期开始被动运动

A.1~2天B.5~7天C.2周

D.3周E.4周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早期合理的被动活动是防止肌腱粘连、保持手的功能的最必需的手段,1~2天就可介入。

17.对创底不能暴露、有潜在腔的伤口进行紫外线照射应采用

A.多孔照射

B.全身照射

C.中心重叠照射

D.节段照射

E.石英导子照射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体腔或窦道紫外线照射通常采用低压冷光紫外线灯,接以合适的石英导子。

18.判断脊髓休克是否结束,不正确的是

A.球海绵体反射的消失为休克期,反射的再现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B.损伤平面以下出现疼痛感觉和肌肉张力升高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C.损伤平面以下可引出反射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D.患者意识清醒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E.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肌肉收缩运动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球海绵体反射再现,损伤平面以下可引出反射或有疼痛感觉、肌肉张力升高、肌肉收缩运动表示脊髓休克结束,患者意识不是判断脊髓休克是否结束的指征。

19.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最常见部位是

A.椎体B.肱骨C.股骨

D.髋骨E.前臂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20.作业治疗对象不包括

A.脑性瘫痪

B.颅脑损伤

C.腰背痛

D.精神分裂症

E.以上均不对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作业治疗对象必须为神智清楚患者。

作业治疗可似治疗腰背痛。

21.骨关节炎的康复原则,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A.必须进行关节功能康复训练

B.早期治疗防止功能障碍

C.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教育

D.纠正不良姿势,防止加重关节负荷

E.以上都正确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22.脊髓灰质炎康复评定中的必查项目中,不包括

A.瘫痪畸形的部位

B.肌力评定

C.肢体长度测量

D.认知功能

E.感觉功能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脊髓灰质炎康复评定包括一般检查、肌力检查、肢体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步态分析、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心理测试、职业能力评价和残疾评定。

23.超短波治疗时输出电缆不得打圈是为了避免发生

A.打圈处形成短路,烧坏电缆

B.打圈处形成线圈,感应产生反向电流与磁场,减少对患者输出

C.打圈处形成一电场

D.电力线集中于打圈处

E.容易搞错两个电极的位置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打圈处形成线圈,导线内有高频电流通过时,打圈处由于电磁感应,产生反向电流与磁场,减少对患者输出。

24.疼痛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以下哪一项除外

A.生物反馈

B.安慰剂

C.心理咨询

D.口服止痛药

E.忽略疗法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口服止痛药为药物治疗方法。

25.有关烧伤早期水疗的治疗作用,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保持创面清洁

B.消毒

C.有利于进行主动和被动活动

D.以上都对

E.以上都错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根据患者情况,可采用盆浴或淋浴,以清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保持创面清洁。

26.心理测量实质上是对什么方面所作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A.情绪

B.性格

C.能力

D.智力

E.行为样组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心理测量是依据心理原理和技术,以客观标准化程序对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进行量化分析和描述的科学手段。

27.骨关节炎的康复方法,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适当增加运动量

B.增加无负重肌力训练

C.减少关节负荷运动

D.增加关节负荷运动

E.适当的肌力耐力训练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骨关节炎的疼痛是关节过度使用的信号,病变关节过度使用,不仅加剧疼痛,而且增加病变关节损伤程度。

28.插入电位延长及出现自发电位常表示

A.肌纤维失神经

B.肌炎

C.肌强直

D.肌营养不良

E.以上都是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插入电位延长及出现自发电位常表示肌肉失神经支配时。

29.时值是

A.基强度的1/2

B.上述均不是

C.基强度的2倍

D.用2倍基强度的刺激使神经肌肉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E.引起肌肉收缩的最小电流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时值是以2倍基强度的刺激引起肌肉最弱收缩所必须要的最短时间。

30.哪些部位进行磁疗时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A.头颈部B.胸背部C.腹腰部

D.臀部E.下肢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利用磁疗进行头颈部治疗时,容易出现中枢神经抑制等不良反应,其他部位则较少出现。

故正确答案为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