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9522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6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docx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2含模拟题

(刷题1+1)2020高考化学讲练试题仿真模拟卷

(2)(含2019模拟题)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

7.(2019·广东韶关市高三调研)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物质与用途的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Fe(OH)3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所以可用于制备红色颜料铁红

B.NaClO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可用于生活环境的消毒

C.NH4Cl溶液呈酸性,所以可用于除去钢板上的铁锈

D.KMnO4溶液可以氧化乙烯,所以可用浸泡过KMnO4溶液的硅藻土作水果保鲜剂

答案 A

解析 Fe(OH)3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用Fe(OH)3胶体净水,而利用Fe(OH)3分解生成Fe2O3,制备红色颜料铁红,故A错误;NaClO中Cl元素化合价为+1价,NaClO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可用于生活环境的消毒,故B正确;因为NH4Cl水解使得NH4Cl溶液显酸性,所以可用于除去钢板上的铁锈,故C正确;乙烯是果实的催熟剂,KMnO4溶液可以氧化乙烯,所以可用浸泡过KMnO4溶液的硅藻土吸收乙烯,作水果保鲜剂,故D正确。

8.(2019·福建漳州高三质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光照下,1molCH4与4molCl2发生取代反应,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多的是CCl4

C.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甲烷中的乙烯杂质

D.甲苯的结构简式为

,分子内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答案 D

解析 2甲基丁烷也称异戊烷,故A错误;光照下,1molCH4与4molCl2发生取代反应,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多的是HCl,故B错误;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甲烷中的乙烯,乙烯会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气体,甲烷中混进了新的杂质气体,故C错误;甲苯的结构简式为

3,因为有甲基,分子内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D正确。

9.(2019·陕西咸阳高三一模)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4.6gNO2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

B.常温常压下,22.4LSO2中含有的分子数小于NA

C.0.1mol氯气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用含有0.1molFeCl3的饱和溶液配制的氢氧化铁胶体中,胶体粒子数等于0.1NA

答案 B

解析 4.6gN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NO2中存在平衡:

2NO2N2O4,导致分子数减小,则小于0.1NA个,故A错误;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22.4L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则分子数小于NA个,故B正确;氯气反应后的价态不明确,故其转移的电子数无法确定,故C错误;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所得胶粒的个数小于0.1NA个,故D错误。

10.(2019·北京朝阳高三一模)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1869年门捷列夫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根据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排列,准确预留了甲、乙两种未知元素的位置,并预测了二者的相对原子质量,部分原始记录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甲位于现行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ⅢA族

B.原子半径比较:

甲>乙>Si

C.元素乙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CH4

D.推测乙可以用作半导体材料

答案 C

解析 甲为Ga,位于现行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ⅢA族,故A正确;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比较:

甲>乙>Si,故B正确;非金属性C大于Ge,则元素乙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CH4,故C错误;乙为Ge,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可用作半导体材料,故D正确。

11.(2019·深圳市高三调研)用CuCl2·2H2O晶体制取无水CuCl2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入HCl可以抑制CuCl2的水解

B.先滴入浓硫酸,再点燃c处酒精灯

C.硬质玻璃管内部右侧会出现白雾

D.装置d中上层为苯,下层为NaOH溶液

答案 D

解析 通入HCl抑制Cu2+水解,故A正确;先滴入浓硫酸,促使HCl挥发出来,再点燃c处酒精灯,故B正确;硬质玻璃管内部HCl遇水蒸气出现白雾,故C正确;若上层为苯,下层为NaOH溶液,装置d中会倒吸,应上层为NaOH溶液,下层为CCl4,故D错误。

12.(2019·湖南教考联盟一诊)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发了一种高效低成本储能电池——“铝-石墨”双离子电池,电池总反应为Al+xC+Li++PF

LiAl+CxPF6。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PF

向正极移动

B.放电时,负极反应为Al-3e-===Al3+

C.充电时,两个电极增加的质量相等

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xC+PF

-e-===CxPF6

答案 D

解析 放电时,原电池负极反应为LiAl-e-===Al+Li+(它可向正极移动),正极反应为CxPF6+e-===xC+PF

(它可向负极移动),故A、B错误;充电时电解池阳极反应为xC+PF

-e-===CxPF6,阴极反应为Al+Li++e-===LiAl,两极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虽然相等,但增加的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D正确。

13.(2019·石家庄高三质检)常温下,分别向NaA溶液和MCl溶液中加入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L1表示lg

与pH的变化关系

B.Ka(HA)=1×10-5.5

C.a点时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0.01mol·L-1MA溶液中存在:

c(M+)>c(A-)>c(OH-)>c(H+)

答案 C

解析 M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pH逐渐增大,M+浓度逐渐减小,MOH的浓度逐渐增大,则lg

的值逐渐减小,则曲线L1表示lg

与pH的变化关系,故A正确;曲线L2表示lg

与pH的关系,lg

=0时,

=1,此时pH=5.5,c(H+)=1×10-5.5mol/L,则Ka(HA)=

=c(H+)=1×10-5.5,故B正确;a点溶液的pH>7,对于曲线L2,由于A-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促进了水的电离;而对于曲线L1,MCl溶液呈酸性,a点时呈碱性,说明MOH的电离程度大于M+的水解程度,抑制了水的电离,所以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同,故C错误;曲线L1中,lg

=0时,

=1,Kb(MOH)=c(OH-)>1×10-5>1×10-5.5,根据Kh=

可知,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对应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小,则水解程度A->M+,则MA溶液呈碱性,则c(OH-)>c(H+)、c(M+)>c(A-),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

c(M+)>c(A-)>c(OH-)>c(H+),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共43分)

26.(2019·福建南平高三质检)(14分)元素铬(Cr)在自然界主要以+3价和+6价存在。

(1)+6价的Cr能引起细胞的突变而对人体不利,可用亚硫酸钠将其还原。

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3SO

+Cr2O

+8H+===2Cr3++3SO

+4H2O,该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工业上利用铬铁矿(FeO·Cr2O3)冶炼铬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为加快焙烧速率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之一是____________。

②水浸Ⅰ要获得浸出液的操作是________。

③浸出液的主要成分为Na2CrO4,加入Na2S反应后有Na2SO4生成,则操作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sp=1×10-32,若要使Cr3+完全沉淀,pH为________[c(Cr3+)降至10-5mol·L-1可认为完全沉淀]。

(4)以铬酸钠(Na2CrO4)为原料,用电化学法可制备重铬酸钠(Na2Cr2O7),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

2CrO

+2H+===Cr2O

+H2O)。

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解一段时间后,测得阳极区溶液中Na+物质的量由amol变为bmol,则生成重铬酸钠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答案 

(1)1∶3 

(2)①将铬铁矿粉碎(或其他合理措施) ②过滤 ③8CrO

+3S2-+20H2O===8Cr(OH)3↓+3SO

+16OH-

(3)5(或≥5) 

(4)①2H2O-4e-===O2↑+4H+(或4OH--4e-===O2↑+2H2O) ②

解析 

(1)还原剂为SO

,氧化剂为Cr2O

,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3SO

+Cr2O

+8H+===2Cr3++3SO

+4H2O,该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2)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物质的表面积大小,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为加快焙烧速率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将铬铁矿粉碎(或其他合理措施)。

②可用过滤分离固体和液体,水浸Ⅰ要获得浸出液的操作是过滤。

③Na2CrO4将Na2S氧化成Na2SO4,由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操作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8CrO

+3S2-+20H2O===8Cr(OH)3↓+3SO

+16OH-。

(3)Ksp[Cr(OH)3]=c(Cr3+)·c3(OH-),若c(Cr3+)=10-5mol·L-1时,c(OH-)=

mol·L-1=10-9mol·L-1,常温时c(H+)=10-5mol·L-1,pH=5(或≥5)。

(4)①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或4OH--4e-===O2↑+2H2O)。

②电解一段时间后,测得阳极区溶液中Na+物质的量由amol变为bmol,则溶液中移动的电荷为(a-b)mol,所以外电路中转移的电子为(a-b)mol,阳极的电极反应为:

2H2O-4e-===O2↑+4H+,则阳极生成的氢离子为(a-b)mol,已知:

2CrO

+2H+===Cr2O

+H2O,所以阳极消耗的CrO

为(a-b)mol,则生成重铬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mol。

27.(2019·山东泰安高三质检)(14分)某化学小组对卤素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Ⅰ.探究氯化亚铁与氧气反应的产物

已知氯化亚铁的熔点为674℃,沸点为1023℃;三氯化铁在100℃左右时升华,极易水解。

在500℃条件下氯化亚铁与氧气可能发生下列反应:

12FeCl2+3O2

2Fe2O3+8FeCl3、4FeCl2+3O2

2Fe2O3+4Cl2,该化学小组选用下图部分装置(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氯化亚铁与氧气反应产物的探究。

(1)实验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为:

A→__________→D,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控制在500℃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B中反应剩余固体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_或________(填化学式)。

设计实验对上述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保存1mol·L-1的FeCl3溶液,应控制溶液的pH不大于________。

[已知:

Fe(OH)3的Ksp为1×10-39]

Ⅱ.卤素化合物之间反应实验条件控制的探究

(4)室温下,KClO3可将KI氧化为I2或KIO3。

下面是该小组设计的一组实验数据记录表:

试管标号

1

2

3

4

0.20mol·L-1KI溶液/mL

1.0

1.0

1.0

1.0

KClO3(s)/g

0.10

0.10

0.10

0.10

6.0mol·L-1H2SO4溶液/mL

0

3.0

6.0

9.0

蒸馏水/mL

9.0

6.0

3.0

0

①该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号试管反应完全后,取少量2号试管中的溶液加淀粉溶液后显蓝色,假设还原产物只有KCl,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Ⅰ.

(1)C→B→E→C 冷却收集FeCl3

(2)Fe2O3 Fe2O3、FeCl2 取反应后的混合物于试管中,加稀盐酸进行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浓溴水,如果溴水褪色,说明含有FeCl2;如果溴水不褪色,说明只含Fe2O3(合理即可) (3)1

Ⅱ.(4)①探究其他条件相同时,酸的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②ClO

+6I-+6H+===Cl-+3I2+3H2O

解析 Ⅰ.

(1)A为O2的发生装置,制得的氧气中含有水蒸气,由于三氯化铁极易水解,因此需要对制得的氧气进行干燥,可通过盛有碱石灰的装置C;氯化亚铁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为Fe2O3、FeCl3、Cl2,通过装置E冷却可以收集FeCl3,为防止FeCl3与D中溶液接触水解,在E与D之间增加装置C,则氯化亚铁与氧气反应的实验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为:

A→C→B→E→C→D;装置E的作用是冷却收集FeCl3。

(2)控制在500℃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由12FeCl2+3O2

2Fe2O3+8FeCl3、4FeCl2+3O2

2Fe2O3+4Cl2,氯化亚铁的熔点为674℃,沸点为1023℃,可知B中反应剩余固体的成分可能是Fe2O3或Fe2O3、FeCl2。

(3)由Fe(OH)3===Fe3++3OH-且Fe(OH)3的Ksp为1×10-39,实验室保存的FeCl3溶液中c(Fe3+)=1mol·L-1,则c(OH-)=

=1×10-13mol·L-1,c(H+)=10-1mol·L-1,应控制溶液的pH不大于1。

Ⅱ.(4)①4组实验只有硫酸的浓度不同,因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其他条件相同时,酸的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②滴加淀粉溶液后显蓝色,说明有I2生成,由2I-→I2,失2e-;由ClO

→Cl-,得6e-,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为:

ClO

+6I-+6H+===Cl-+3I2+3H2O。

28.(2019·江西九校高三联考)(15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研究NxOy、CO、SO2等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处理对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

①NO2+COCO2+NO,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下同),每1mol下列物质分解为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NO2

CO

CO2

NO

812kJ

1076kJ

1490kJ

632kJ

②N2(g)+O2(g)2NO(g) ΔH=+179.5kJ/mol K2

③2NO(g)+O2(g)2NO2(g) ΔH=-112.3kJ/mol K3

写出NO与CO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该热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用K1、K2、K3表示)。

(2)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

可用NaOH吸收,所得含硫各微粒(H2SO3、HSO

和SO

)存在于反应后的溶液中,它们的物质的量分数X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测得溶液的pH=8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NaHSO3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溶液中出现浑浊,pH降低,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pH降低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反应2N2O(g)2N2(g)+O2(g)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①在0~40min时段,反应速率v(N2O)为________________mol/(L·min)。

②若N2O起始浓度c0为0.150mol/L,则反应至30min时N2O的转化率α=________。

③不同温度(T)下,N2O分解半衰期随起始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图中半衰期指任一浓度N2O消耗一半时所需的相应时间),则T1________T2(填“>”“<”或“=”)。

当温度为T1、起始压强为p0,反应至t1min时,体系压强p=________(用p0表示)。

答案 

(1)2NO(g)+2CO(g)N2(g)+2CO2(g) ΔH=-759.8kJ/mol 

(2)①c(Na+)>c(SO

)>c(HSO

)>c(OH-)>c(H+) ②亚硫酸氢根离子存在电离平衡HSO

H++SO

,加入氯化钙后,Ca2++SO

===CaSO3↓,使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

(3)①1.0×10-3 ②20.0% ③> 1.25p0

解析 

(1)由已知,反应①的ΔH=(812+1076-1490-632)kJ/mol=-234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①×2+③-②得:

2NO2(g)+2CO(g)N2(g)+2CO2(g),ΔH=[-234×2+(-112.3)-179.5]kJ/mol=-759.8kJ/mol,当总反应式相加时平衡常数相乘,相减时平衡常数相除,成倍时平衡常数为幂,所以平衡常数K=

(2)①由图1可得,pH=8时溶液中溶质主要为Na2SO3和NaHSO3,c(SO

)>c(HSO

),溶液中的主要离子为Na+、SO

、HSO

,次要离子为OH-、H+,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SO

)>c(HSO

)>c(OH-)>c(H+)。

(3)①在0~40min时段,Δc=(0.100mol/L-0.060mol/L)=0.040mol/L,所以化学反应速率v(N2O)=

=0.001mol/(L·min)=1.0×10-3mol/(L·min)。

②根据①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为1.0×10-3mol/(L·min),则30min内改变的浓度Δc=v·Δt=1.0×10-3mol/(L·min)×30min=0.03mol/L,所以N2O的转化率α=

×100%=

×100%=20%。

③根据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半衰期时间缩短。

根据图示可知,在压强不变时,T1温度下半衰期小,说明温度T1>T2。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2N2O(g)2N2(g)+O2(g),反应开始时c(N2O)=0.100mol/L,当其浓度减小一半时,物质的浓度:

c(N2O)=0.050mol/L,c(N2)=0.050mol/L,c(O2)=0.0250mol/L,此时物质的总浓度=0.050mol/L+0.050mol/L+0.0250mol/L=0.125mol/L,起始时的浓度为0.1mol/L,所以体系压强

=1.25,所以p=1.25p0。

(二)选考题(共15分)

35.(2019·昆明市高三复习诊断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金属钼(Mo)常用于工业、军事等领域,已被多个国家列为战略金属,我国的钼储量居世界第二。

已知钼在元素周期表中呈现的信息为

回答下列问题:

(1)钼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基态Mo原子核外有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其中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层的符号是________。

(2)辉钼(MoS2)在纳米电子设备制造领域比硅或富勒烯(如C60)更有优势,可用H2S硫化(NH4)2MoO4溶液生产辉钼。

O、N、S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H2S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

(3)MoS2纳米粒子具有类似于石墨的层状结构,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o能与CO形成Mo(CO)6的配合物,其中Mo的化合价为________,其配体分子与N2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则该配体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________。

(5)金属钼晶体中的原子堆积方式如图所示,这种堆积方式为__________堆积。

若晶体钼的密度为ρg·cm-3,钼原子半径为rpm,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M表示钼的相对原子质量,则钼晶胞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有ρ、r、NA、M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1)第五周期ⅥB族 42 O 

(2)N>O>S sp3

(3)层与层之间的范德华力较弱,外力作用下易发生滑动

(4)0 1∶2 (5)体心立方 

解析 

(1)Mo原子核外有42个电子,所以基态Mo原子核外有42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其中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层是第五电子层,其符号是O。

(2)同一周期由左向右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呈递增趋势,但氮原子2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第一电离能比相邻的元素都大;同主族由上到下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S原子价电子对数=2+

=4,则S原子的杂化轨道为sp3杂化。

(4)Mo能与CO形成Mo(CO)6的配合物,由于CO分子不带电,故Mo的化合价为0价,CO与N2是等电子体,N2的结构式为N≡N,CO的结构式为C≡O,CO中有1个σ键,2个π键。

(5)该晶胞中含有2个钼原子,体积为V=2×

π×(r×10-10)3cm3,晶胞的体积为V′=

cm3,钼晶胞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

36.(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15分)

鲁米诺又名发光氨,是一种在犯罪现场检验肉眼无法观察到的血液,可以显现出极微量的血迹形态的重要刑侦用有机物。

有机物B是一种常用工业原料,俗称苯酐,以其为原料可以合成酚酞、鲁米诺等物质。

有机化合物C的苯环上有三个相邻的基团。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关于酚酞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酚酞的分子式为C20H14O4

B.酚酞遇FeCl3溶液显紫色

C.1mol酚酞最多可与4molNaOH反应

D.酚酞中有三种官能团

(2)请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有机物B:

________________;鲁米诺:

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C→D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机物G的分子式为C9H8O4,它是有机物A的最简单的同系物,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G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a.含有羧基和酯基官能团

b.苯环上有两个对位取代基

(5)设计以邻甲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

的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B 

(2)

 

(3)

解析 

(1)根据合成图中酚酞的结构简式可知:

酚酞的分子式为C20H14O4,故A正确;酚酞中含有酚羟基,所以遇FeCl3溶液显紫色,故B正确;1个酚酞分子中含有2个酚羟基和一个酯基,所以1mol酚酞最多可与3molNaOH反应,故C错误;由酚酞的结构简式知,分子中含有羟基和酯基两种官能团,故D错误。

(2)用逆合成法分析得:

酚酞由B(C8H4O3)与苯酚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所得,则B的结构简式为:

;比较B和C的分子式,及B到C的反应条件,可知B分子中氢原子被硝基取代生成C,C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