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围子山A地块地基钎探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9676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5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围子山A地块地基钎探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济南围子山A地块地基钎探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济南围子山A地块地基钎探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济南围子山A地块地基钎探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济南围子山A地块地基钎探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济南围子山A地块地基钎探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济南围子山A地块地基钎探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济南围子山A地块地基钎探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济南围子山A地块地基钎探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济南围子山A地块地基钎探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济南围子山A地块地基钎探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济南围子山A地块地基钎探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围子山A地块地基钎探施工方案.docx

《济南围子山A地块地基钎探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围子山A地块地基钎探施工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济南围子山A地块地基钎探施工方案.docx

济南围子山A地块地基钎探施工方案

济南龙湖围子山A-1地块项目

基础钎探工程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

济南龙湖围子山A-1地块项目

 

用品质打造建筑行业第一品牌

 

一、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1.1编制依据

1.1.1业主提供资料:

1)济南龙湖围子山A-1地块建设项目一期施工图

2)《济南龙湖围子山A-1地块建设项目一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1.2国家及行业颁布的施工规范及规程:

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3)《工程测量规范》(GBJ50026-2007)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二、工程概况、工程的主要特点

1、济南龙湖围子山A-1地块项目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世纪大道以北,围子山路以东,围子山以西,北至规划道路。

2、建筑类别、层数、等级:

济南龙湖围子山A-1地块项目1号、2号、4号楼为安置房,1号楼地上13层,地下1层,2号、4号楼地上12层,地下1层,3号楼为大平层,地上12层,地下一层;11号、12号、17号、18号、22号、23号楼为跃层,地上13层,地下1层,均为二类高层住宅建筑,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25号楼为跃层,地上8层,地下1层,为多层住宅建筑,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5号、6号、7号、8号、9号、10号、13号、14号、15号、16号、19号、20号、21号、24号楼为多层合院,地上3层,地下2层,均为多层住宅建筑,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地下车库地下一层,为一级公共建筑。

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加防水底板;还有单独一台地库联通地面的电梯。

3、建筑结构形式、等级:

配套公建、地下车库为框架结构,住宅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七度。

4、建筑耐火等级:

5~10号、13~16号、19~21号、24、25号楼耐火等级为二级,其余住宅楼及地下储藏室及地下车库为一级;

5、建筑防水等级:

地下室一级(地下车库二级)防水,屋面Ⅰ级防水;

6、根据图纸要求,1、2、3、4、11、12、17、18、22、23#楼持力层为第6层强风化闪长岩;5、6、7、8、9、10、13、14、15、16、19、20、21#楼持力层为第二层黄土状粉质粘土。

三、地质条件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35m),场地第四系地层自上至下由全新统人工填土,下伏基岩为大理岩、闪长岩,大致分为6个大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杂填土(Q4ml)

杂色,松散,稍湿,主要为砖块,砼块,粉质粘土,局部含中风化闪长岩碎块。

场区普遍分布。

该层为欠固结高压缩性土。

场区部分钻孔分布,厚度:

0.10~10.80m,平均3.06m;层底标高:

86.45~112.76m,平均100.38m;层底埋深:

0.10~10.80m,平均3.06m。

该层为欠固结高压缩性土。

-1素填土(Q4ml)

黄褐色,可塑,以粉质粘土为主,偶见砖块和腐殖质,局部含少量生活垃圾,土质不匀。

场区普遍分布。

该层为欠固结高压缩性土。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0.20~9.50m,平均1.99m;层底标高:

87.95~112.84m,平均103.13m;层底埋深:

0.20~10.30m,平均2.13m。

该层为欠固结高压缩性土。

本层内取原状土样13件,做标贯试验11次,击数N=2~3击,平均击数2.1击;修正击数N′=1.9~2.9击,平均击数2.0击。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见表4-3:

表4-2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黄土状粉质粘土(Q4al+pl)

褐黄,可塑~硬塑,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切面稍有光泽,见针状孔隙,白色钙质网膜,含姜石,径为,0.5~3cm,量约5~15%,分布不匀。

场区部分钻孔分布,厚度:

0.30~5.20m,平均2.15m;层底标高:

91.09~109.54m,平均102.72m;层底埋深:

0.70~8.30m,平均3.62m。

该层属中高压缩性土,本层内取原状土样53件,做标贯试验24次,击数N=6~10击,平均击数7.6击;修正击数N′=6.0~8.8击,平均击数7.4击。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见表4-4:

表4-4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探坑中取样16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层粉质粘土(Q4al+pl)

黄褐,可塑~硬塑,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切面稍有光泽,含姜石,量约5~15%,径约0.2~8cm,分布不匀,局部富集,含灰岩碎块,径0.2~5cm,量约10~15%,分布不匀,局部夹碎石薄层。

场区部分钻孔分布,厚度:

0.10~5.90m,平均1.94m;层底标高:

93.66~111.12m,平均103.21m;层底埋深:

0.80~10.30m,平均3.68m。

该层属中高压缩性土,本层内取原状土样36件,做标贯试验14次,击数N=5~9击,平均击数7.9击;修正击数N′=4.8~8.9击,平均击数7.7击。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见表4-5:

表4-5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1层粉质粘土(Q4al+pl)

棕褐,硬塑~坚硬,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切面有光泽,见铁锰氧化物,含姜石,量约5~15%,径约0.2~8cm,分布不匀,局部富集。

场区部分钻孔分布,厚度:

0.20~6.80m,平均2.35m;层底标高:

88.40~111.10m,平均99.38m;层底埋深:

1.80~10.20m,平均4.44m。

该层属中等压缩性土,本层内取原状土样71件,做标贯试验40次,击数N=6~13击,平均击数8.3击;修正击数N′=5.6~11.0击,平均击数8.0击。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见表4-6:

表4-6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层残积土(Q2+3el)

浅黄,硬塑~坚硬,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切面有光泽,由闪长岩风化而成,组织结构不可辩,手捏呈土状。

场区仅少部分钻孔分布,厚度:

0.40~4.00m,平均2.02m;层底标高:

94.25~107.46m,平均100.23m;层底埋深:

2.00~10.00m,平均5.69m。

该层属中等压缩性土,本层内取原状土样2件,做标贯试验6次,击数N=15~20击,平均击数17.7击;修正击数N′=13.8~19.2击,平均击数16.5击。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见表4-7:

表4-7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层中风化闪长岩(K)

灰绿~绿灰,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方解石岩脉填充,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斜长石,风化不匀,局部呈强风化,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局部块状,锤击声脆,采取率90%,RQD=30~70。

场区普遍分布,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20.00米。

钻孔中取岩石试样38件,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9.42~38.6MP,标准值为18.09MPa。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2.2条,岩石坚硬程度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

类。

-1层全风化闪长岩(K)

灰黄,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组织结构基本破碎,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斜长石,岩芯呈块状,碎块状,手捏易碎,采取率80%,RQD=0。

场区仅少部分钻孔分布,厚度:

0.50~9.20m,平均2.38m;层底标高:

81.87~107.12m,平均97.02m;层底埋深:

1.50~14.30m,平均8.18m。

本层内做标贯试验11次,击数N=33~39击,平均击数35.1击;修正击数N′=30.7~39.0击,平均击数33.6击。

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

类。

-2层强风化闪长岩(K)

灰绿,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斜长石,风化不匀,局部见全风化闪长岩和中风化闪长岩,岩芯呈块状,手捏呈砂状,碎块状,采取率85%,RQD=0。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0.40~27.30m,平均5.31m;层底标高:

68.29~108.55m,平均93.59m;层底埋深:

2.00~30.00m,平均11.47m。

本层内做标贯试验178次,击数N=51~85击,平均击数58.6击;修正击数N′=44.2~72.8击,平均击数53.2击。

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

类。

-2-1层强风化闪长岩(K)

灰绿,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极发育,方解石岩脉填充,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斜长石,风化不匀,局部呈全风化闪长岩和中风化闪长岩,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局部块状,锤击易碎,采取率85%,RQD=20~40。

场区部分钻孔分布,厚度:

0.50~16.00m,平均3.88m;层底标高:

66.96~106.39m,平均91.34m;层底埋深:

3.60~30.50m,平均13.71m。

钻孔中取岩石试样44件,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2.53~8.43MP,标准值为5.85MPa。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2.2条,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

类。

-3层褐铁矿(K)

灰褐,强风化,岩芯呈块状,碎块状,铁含量约40%,锤击不易击碎,质量大。

场区仅少部分钻孔分布,厚度:

2.70~4.00m,平均3.35m;层底标高:

88.34~95.30m,平均91.82m;层底埋深:

8.00~11.00m,平均9.50m。

钻孔中该层做重型动力触探进尺0.02m,击数50击后反弹。

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

类。

中风化石灰岩(O)

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方解石,主要呈短柱状和柱状,该层上部一般较破碎,岩心采取率一般80-90%,RQD一般20-60。

场区仅少部分钻孔分布,厚度:

3.00~5.30m,平均3.90m;层底标高:

90.50~97.03m,平均93.05m;层底埋深:

12.00~18.00m,平均15.67m。

钻孔中取岩石试样1件,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36.3MP。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2.2条,岩石坚硬程度为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

类。

-2中风化大理岩(O)

灰白~灰黄,细粒变晶质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局部块状,采取率90%,RQD=30~70。

场区仅少部分钻孔分布,厚度:

1.00~18.00m,平均6.15m;层底标高:

71.88~105.30m,平均87.45m;层底埋深:

3.20~30.00m,平均16.94m。

钻孔中取岩石试样8件,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11.2~45.70MP,标准值为21.08MPa。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2.2条,岩石坚硬程度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

类。

-2-1强风化大理岩(O)

灰白~灰黄,细粒变晶质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极发育,岩芯呈块状,短柱状,局部碎块状,采取率80%,RQD=0~20。

场区仅少部分钻孔分布,厚度:

0.50~10.10m,平均4.12m;层底标高:

77.53~105.70m,平均93.34m;层底埋深:

3.00~25.00m,平均11.24m。

本层内做标贯试验12次,击数N=51~78击,平均击数63.0击;修正击数N′=45.3~75.3击,平均击数58.7击。

钻孔中取岩石试样2件,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1.48~7.30MP,平均值为4.39MPa。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2.2条,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

类。

三、施工方案

3.1材料要求

砂:

一般为中砂。

3.2主要机械

机械打钎机(轻便触探器)

钎杆穿心锤重10kg,尖锥头、触探器钎杆用直径25钢筋,长度2.1-2.4m。

其他有钢卷尺等。

3.3作业要求

3.3.1基土已挖至基坑底设计标高以上300mm,表面应平整,轴线及坑宽、长均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3.3.2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点位平面布置图》在图上标清孔位编号。

3.3.3按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放线并撒白灰点。

3.3.4杆上预先划好30cm横线。

3.3.5钎探孔排布根据《基土钎探工艺标准(103—1996)》布置,钎探孔位平面位置按梅花型布置,间距1.5米,孔深2.1米,具体布置见《钎探点位平面布置图》。

3.4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确定打钎顺序——就位打钎——记录锤击数——整理记录——拔钎盖孔——检查孔深——灌砂

3.4.1钎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图放线,孔位洒上白灰点。

3.4.2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把触探杆竖直打人土层中。

3.4.3记录锤击数。

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记录一次锤击数。

按地基钎探记录(表式C5-7)执行。

3.4.4拔钎,拔除后用砖盖孔。

3.4.5移位:

将触探杆搬到下一个孔位,以便继续打钎。

3.4.6灌砂:

打完的钎孔,经过质检人员和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即进行灌砂。

灌砂时每填人30cm左右,用钢筋捣实一次。

3.4.7整理记录:

按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数填人统一表格内,字迹清楚,经过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打钎人员签字后归档。

四、质量要求

4.1质量要求

4.1.1主控项目:

钎探深度必须符合要求,锤击数记录准确,不得作假。

4.1.2一般项目

(1)、钎位基本准确,探孔不得遗漏。

(2)、钎孔灌砂应密实。

4.2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4.2.1遇钢钎打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工长或技术员:

取消钎孔或移位打钎。

不得不打、任意填写锤数。

4.2.2将钎孔平面布置图上的钎孔与记录表上的钎孔先行对照,有无错误。

发现错误及时修改或补打。

4.2.3在记录表上用彩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的钎孔(锤击数的大小)分开。

4.2.4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的孔号的位置,把枯井或坟墓等尺寸画上,以便设计勘察人员或有关部门验槽时分析处理。

4.2.5基土受雨后,不得进行钎探。

五、成品保护

钎探完毕后,应作好标记,保护好钎孔。

六、文明、安全标准

6.1操作人员要专心施工,机械操作人员与记录人员要密切配合,以防出现意外事故。

6.2工人上岗必须戴好安全帽,遵守劳动纪律。

6.3施工现场不得穿裙子、拖鞋、短裤等宽松衣物;在危险区域作业时应配戴好安全带,并挂在安全可靠处。

6.4施工时要有可靠地防护措施,不得伤害他人,避免被他人伤害。

七、附图

见后附图1《钎探点位平面布置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