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内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9757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内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物流内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物流内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物流内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物流内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物流内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物流内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物流内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物流内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物流内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物流内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物流内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物流内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物流内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物流内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物流内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物流内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物流内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物流内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物流内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内涵.docx

《物流内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内涵.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流内涵.docx

物流内涵

物流内涵的演进

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组成,其中流通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必要环节。

流通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为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形成的三大间隔问题,这三大间隔分别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社会间隔、生产地点与消费地点的空间间隔、生产时间与消费时间的时间间隔。

流通消除社会间隔的经济职能是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属交易流通(称为商流);消除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的经济职能是实现商品物理性转移,属物资流通(称为物流)。

从人类开始商品交易的经济活动起,物资的物理性流动就伴随而来。

社会实践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变化,促进人们对物流内涵认识的不断演进和深化。

物流内涵在不同经济阶段,适应不同的经济活动目的,在不断在进化和完善;而且即便在同一历史时期、同一经济发展阶段,也因不同的团体组织和学派,或者因所站的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而各有差别。

不过物流内涵的变化过程也恰恰反映了不同时期物流理论、物流管理和物流效率化的进步轨迹。

第一节 物流内涵的演进

一、PD的物流概念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迎来了大量生产、大量流通、大量消费的时代。

这个时期,出现了直接进入流通领域的制造商,开始涉及“PhysicalDistribution(简称PD)”活动领域。

PD汉语意译为“物资配送”或“实物配送”。

“Distribution”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1915年阿奇?

萧(ArchW.Shaw)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SomeProblemsinMarketDistribution,哈佛大学出版社1915年出版)一书中提出了“Distribution”是“与创造需要不同的一个问题,物资经过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价值”)认为实物供给功能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要素,是由运输和保管组成。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AmericanMarketingAssociat,AMA)把PD定义为:

“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资与服务于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1948年后,该协会对PD的定义作了两次修改:

“是物质资料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或消费地流动过程中所决定的企业活动的费用”和“是物质资料从生产阶段移动到消费或利用者手里,并对该移动过程进行管理”。

1962年美国经济学者彼得?

德鲁克(P.F.Druker)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经济的黑暗大陆”(TheEconomy’sDarkContinent),通过销售物流来阐述商品价格中的流通成本管理问题,指出消费者所支出的商品价格的约50%是与商品流通活动有关的费用。

此时的PD被看作是销售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只包括与商品销售有关的输出物流,而没有涉及输入物流。

1963年美国物资配送管理协会(NationalCouncilofPhysicalDistributionManagement,NCPDM)对“PhysicalDistributionManagement”进行定义:

“是为了计划、执行和控制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及制成品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流动而进行的两种或多种活动的集成。

这些活动可能包括但不仅限于:

顾客服务、需求预测、交通、库存控制、物料搬运、订货处理、零件及服务支持、工厂及仓库选址、采购、包装、退货处理、废弃物回收、运输、仓储管理”。

这个定义比美国销售协会的物流定义范围有所扩大,不仅是指制品从生产厂的生产线起,经过批发、零售、最终到消费者手里,而且还包括原材料从生产厂到加工厂生产线的始点的移动,把实物配送的范围从销售物流扩大到采购物流。

50年代,日本正处于战后经济重建时期,受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的刺激,日本的重工业与制造业快速复苏。

出于解决战略资源贫乏与发展空间狭窄影响其发展速度及运作效率的目的,1958年日本政府派“流通技术专业考察团”赴美考察,发现PD涉及大量的流通技术,对提高流通的劳动生产率很有好处,于是在发表的《流通技术》(日本生产效益本部ProductivityReport第33号)的考察报告中引入了PD的概念,并把它作为“流通技术”来加以理解。

随后,这一概念引起了日本产业界的重视,并把PD译成日文“物の流通”。

1965年日本政府发表的第二次运输白皮书的副题为“近代化过程中的物的流通”,简称物流,指“把制品从生产者手里,物理性地转移到最终需要者手里所必要的诸种活动。

具体讲,即包装、装卸、运输、通讯等诸种活动”。

另外,日本产业构造审议会对PD下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有形、无形的物质资料从供给者手里向需要者手里物理性地流动,具体是指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以及通讯等诸种活动。

这种物的流通与商流相比,是为创造物质资料的时间性、空间性价值做出贡献”。

结合日本的这两个概念,PD是在连接生产和消费之间对物资履行保管、运输、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功能,以及与这些功能相关联的信息功能,它在物资流动过程中起了桥梁作用。

综上所述,物流涉及到保管、运输、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活动领域,它们是物流活动的六个基本活动(功能、元素):

①保管(存货)活动,指在一定的时期和场所,以适当的方式维持物资质量和数量等的储存活动。

它作为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中,以及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物”的停滞,是供求之间的缓冲器,保证物流的可得性(顾客的商品需求),创造物资时间价值。

保管活动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资要创造自身的时间效益,一般都要有一个存放、保养、维护和管理的过程,以克服季节性、时间性间隔,同时能防止人类不可抗拒事件(自然灾害、战争等)的发生。

②配送(运输)活动,指在不同地域范围之间,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

它利用运输机构实现物资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的移动,保证物流的一致性(顾客准时消费的需求),创造物资空间价值。

运输活动同样也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运输,生产出来的物资就不能送到消费者手中进行消费,该物资没有被利用,只有存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也就是说没有运输连接生产和消费,生产就失去意义。

③装卸(搬运)活动,指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具体包括物流过程中物资的装卸、搬运、堆积、分拣、货物整理以及附加的作业,是保管和配送活动所需要的上下左右前后物资移动活动。

装卸搬运是运输、保管、包装各子系统连接成一体的接口,是缩短物品移动时间、节约物流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装卸与搬运经常是伴随发生的,它们本身不创造价值,但装卸和搬运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商品的使用价值,从而影响整个物流系统的质量和效率。

④包装活动,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对物资进行包装,可以防水、防湿、防潮、防挤压、防冲撞、防破损、防丢失、防污染,也可以保证运输途中不变质、不变形、不腐蚀、保鲜、保新等,同时包装的精细、考究,有利于宣传、吸引消费者购买,促进销售。

⑤流通加工活动,指物流过程中对物资进行加工、组合、包装、粘贴条形码标签等一系列具有附加价值的活动,是使物资发生物理性变化(如大小、形状、数量等变化)的物流方式。

因此,流通加工就是流通过程中的一种增值活动,是社会化分工、专业化生产的一种形式。

通过流通加工,可以节约材料、提高成品率,保证供货质量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⑥信息活动,指订单、制造、库存、出库和管理等的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活动,是物流活动的指南针,是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等物流环节顺畅进行的保障,信息与物流的结合构成了理想的物流系统。

在物流系统中,没有信息的通畅和及时供给,就没有物流活动的时间效率和管理效率,也就失去了物流的整体效益。

如图1所示,六个基本活动中保管活动和配送活动是物流的关键性活动,其余则是物流的支持性活动。

1994年美国的物流总成本约占GNP的10%左右,为7300亿美元,其中运输成本与保管成本分别为4250亿美元、2770亿美元。

因此,人们常把物流管理称为“运输”,并作为一个重要的物流研究领域。

图1顾客需求与物流活动

PD的物流概念主要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实物配送”问题,物流的作用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支持物权转移,保证顾客在希望进行消费的时间和地点获取商品,创造商品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

实物配送涉及领域是产品从制造商到顾客(批发商、零售商等)的外向流动,包含运输、保管、搬运、包装、订单和信息等活动,其目的是以最低的总成本提供顾客服务,满足顾客需求,最终实现企业利润。

实物配送过程中把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实物配送系统。

企业创造产品的价值可分为形态价值、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和占有价值,其中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基础是形态价值,目的是占有价值,因此,PD的概念只是单纯地考虑时空价值,即从制造商到顾客的实物流动问题,没有考虑形态价值,即产品生产所需要的从供应商到制造商的原材料流动,制造过程中材料、零部件、制品等的流动。

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定时定点的产品消费需求,物流就应该始于从供应商那里装运材料或零部件,终于将产品或加工产品交付给最终用户。

因此,物流具有使企业与其顾客和供应商相结合的能力,构成一条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用户的流通网络。

这时,传统的物流概念的局限性暴露出来了,物流研究的范畴应扩大到从原材料产地到最终消费地的物资流动全过程。

二、Logistics的物流概念

长期以来,企业把物流的基本活动限定在狭小的范围,进行细化管理,如保管活动由物流部门、存货活动由销售部门、包装活动由生产部门分别管理,尽管作为单独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不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导致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难以增强。

因此,人们开始重新探讨认识物流的内涵。

“Logistics”是从法语派生出来的英语,意为“后勤”,是美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军事术语,指军队的后勤保障系统包括物资、人员和设备的获得、维护和运输,如同汉语中的“兵站”之意。

“Logistics”主要强调在军事战争过程中,如何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安全无误地将军队作战所需的武器、弹药以及军队吃、住、行等必需物品按要求供给前线。

这是战争取得胜利的保障因素,如果后勤供应不到位,军队就会打败仗。

后勤供应要做到及时、准确地供给,就应该具备一整套军需品的订货、购进、库存、配给、运输以及通讯等功能。

1905年,美军少校琼西?

贝克尔在其所着的《军队和军需品运输》一书中写道:

“作战艺术的一个分支――关于军队调动和保障供给的工作称为后勤”

20世纪5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在追求从遍布各地的零部件工厂采购运输零部件到组装工厂的物流合理化和效率化过程中,第一次导入“Logistics”概念,把军事用语的“后勤”引入企业经营管理。

这意味着人们开始关注企业的产品流入和流出活动,构建合理的高效率的物流系统。

在该背景下,1974年,美国鲍沃索克斯在其所写的“LogisticsManagement”一书中,将“Logisticsmanagement”概括为:

“以卖主为起点,将原材料、零部件与制成品在各个企业间有策略地加以流转,最后达到用户,其间所需要的一切活动的管理过程”。

“Logistics”在物流概念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物流的“Logistics”定义目前尚未统一。

1974年,美国物流工程师学会(TheSocietyofLogisticsEngineers,SOLE,成立于1966年;1999年更名为TheInternationalSocietyofLogistics)对“Logistics”定义为:

“是与需求、设计、资源供给与维护有关,以支持目标、计划及运作的科学、管理、工程及技术活动的艺术”。

1976年,美国物资配送管理协会将“Logistics”定义为:

“Logistics是为了迎合顾客需求而对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产出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Logisticsisprocessofplanning,implementingandcontrollingtheefficient,cost-effectiveflowandstorageofrawmaterials,in-processinventory,finishedgoods,andrelatedinformationfrompoint-of-origintopoint-of-consumptionforthepurposeofconformingtocustomerrequirements.)。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Logistics”定义为:

“物流是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

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流搬运、订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物处理及仓库管理。

1985年,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1967年成立,TheCanadianAssociationofPhysicalDistributionManagement;1992年更名为TheCanadianAssociationofLogisticsManagement,CALM;2000年5月又更名为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即TheCanadianAssociationofSupplyChain&LogisticsManagement,SCL)对“Logistics”的定义是:

“是对原材料、在制品库存、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成本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

该过程包括进向(inbound)、去向(outbound)和内部流动。

1986年,日本通商产业省运输综合研究所(日通综合研究所)在其出版的《物流手册》(1981年编写)一书中,提出“Logistics”的概念:

“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

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1992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将“Logistics”定义为:

“是为了迎合顾客需求而对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出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Logisticsisprocessofplanning,implementingandcontrollingtheefficient,effectiveflowandstorageofgoods,service,andrelatedinformationfrompoint-of-origintopoint-of-consumptionforthepurposeofconformingtocustomerrequirements.)。

1994年,欧洲物流协会(European?

Logistics?

Association,ELA)在发表的《物流术语》(TerminologyinLogistics)中将“Logistics”定义为:

“是一个系统内对人员或商品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1996年,台湾物流协会拟定“Logistics”定义是:

“是一种物的实体流通活动的行为,在流通过程中,透过管理程序有效地结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资讯等相关物流机能性活动以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性需求”。

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Logistics”的最新定义为:

“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出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Logisticsisthatpartofthesupplychainprocessthatplans,implements,andcontrolstheefficient,effectiveforwardandreverseflowandstorageofgoods,service,andrelatedinformationbetweenthepointoforiginandthepointofconsumptioninordertomeetcustomers’requirements.)。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流术语标准》将“Logistics”定义为: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同时,对物流管理也定义为:

“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我国的物流和物流管理的内涵与美国的物流的内涵是类似的。

综上所述,“Logistics”的概念扩大了PD的概念,物流领域涵盖了从原材料产地到最终消费地的物资流动全过程,体现了信息活动的重要性,并进行一体化管理,全面地、综合地提高经济效益。

物流用一体化的方法来管理产品和服务从采购到消费的不间断活动,这种活动应包括顺流和逆流的二个方向的流动。

顺流指产品或服务从厂商运送到流通中心,再从流通中心运送到零售地点,然后消费者从商家得到该产品或服务的这一过程的物流,被称为正向物流或动脉物流,它以生产、供给、销售和消费为主体,由“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组成;逆流指产品因过期、损坏或出现故障需要从消费者手中回收到供应地进行维修或废弃处理的这一过程的物流,被称为反向物流、静脉物流或回收物流,它以回收、废弃物处理、再生利用为主题,是环境保护物流。

图2Logistics的概念

如图2所示,Logistics的物流概念,是由动脉物流和静脉物流组成,构成了循环物流系统。

①采购物流涉及领域是原材料、零部件、制品等从供应商到企业的内向流动(又称为物料管理),其目的是以最低的总成本提供及时供给以支持企业的生产活动。

②生产物流涉及领域是原材料、零部件、制品等在制造过程中的流动,贯穿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全过程,其目的是以最低的总成本,支持在需要的时间、地点生产需要的产品,支持企业通过投入产出活动创造产品的形态价值。

③销售物流涉及领域是产品从制造商到最终消费者的外向流动,其目的是以最低的总成本支持企业营销活动,保证企业创造占有价值。

④回收物流涉及领域是产品、材料等从使用地点到供应地点的流动,其目的是物质再生利用,保护环境,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当然,这些物流活动均包含了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等的全部或部分物流基本活动。

三、国内外物流定义的比较

1、国外物流定义比较

如表1、表2所示,分析比较当前国内外的物流定义,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典型的是美国、欧洲和日本。

表1国外物流定义比较

年份

组织

定义

美国

管理派

1998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

(CLM)

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出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工程派

1974

美国物流工程师学会

(SOLE)

物流是与需求、设计、资源供给与维护有关,以支持目标、计划及运作的科学、管理、工程及技术活动的艺术。

军事派

1981

美国空军

(U.S.AirForce)

物流是计划、执行军队的调动与维护的科学。

它涉及与军事物资、人员、装备和服务相关的活动。

企业派

1997

美国EXCEL物流公司

物流是与计划和执行供应链中商品及物料的搬运、储存及运输相关的所有活动,包括废弃物品及旧品的回收利用。

欧洲

1994

欧洲物流协会

(ELA)

物流是一个系统内对人员或商品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日本

1981

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

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

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加拿大

1985

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

(CALM)

物流是对原材料、在制品库存、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成本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

表2 国外学者对现代物流的定义

作 者

书 名

定   义

美国

查尔斯?

塔夫

物流是对到达的以及离开生产线的原料,在制品和产成品的运动、存储和保护活动的管理。

它包括运输、物料搬运、包装、仓储、库存控制定货销售、选址分析和有效管理所必需的通讯网络等。

美国

EW. 斯迈基B.J. 拉隆迭

《物流概论》

物流是指为使制造上的努力与销售上的最终目标相一致所进行的必要的侧面援助。

也就是说将适当数量的产品在适当的地方用适当的价格,在适当的地方进行供应。

为此需要把仓库场所、运输方法、保管方法以及通信方式等适当地组织起来。

美国

P.D.昆巴士

《物流概论》

物流是指从资材到服务,从产地到销地的物理性移动过程。

美国

D.J.爱罗特

《物流概论》

物流是根据销售方针使生产据点或储存据点的生产资料或消费资料由接受订货而向顾客处移动的展开过程。

美国

DouglasM.Lambert

《FundamentalsofLogisticsManagement》

Logistics亦称为商业物流(businesslogistics),渠道管理(channelmanagement),配送(distribution),物流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物料管理(materialsmanagement),实体配送(physicaldistribution),快速响应管理(quick-response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供应管理(supplymanagement)。

美国

RonaldH.Ballou

《BusinessLogisticsMananement》

物流为运输、存货、订单处理、物料搬运等,与生产重叠的部分为采购、生产排程、物流中心或仓库位置等,和营销重叠的部分为价格、包装、零售点、客户服务水准等。

美国

JohnJ.Coyle

《Transportation》

Logistics加上信息科技、销售、财务则成为供应链管理。

日本

阿保容司

《新版物流基础》

物流是克服时间和空间,连接供应主体和需求主体,创造部分形质盗用的包括废气和还原在内的一切有形无形资材的物理性移动的经济活动,具体地说有运输、保管、包装、搬运、流通加工等物资流通活动与之有关的信息活动。

日本

林周二

《现代“物”的流通》

物流是指克服时间和空间间隔,联结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包括废气和还原在内的一切资材的物理性移动的经济活动,具体地说有运输、保管、搬运等物资流通活动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活动。

德国

R.尤尼曼

物流是研究对系统(企业、地区、国家、国际)的物料流(materialflow)及有关的信息物(informationflow)流进行规划与管理的科学理论。

美国主要强调“物流管理”。

美国作为物流理念的发源地,其物流研究、设计和技术开发一直处于世界前沿,有十分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和发达的现代物流。

特别是商贸流通和生产制造企业十分重视现代物流能力的开发。

从二十世纪50年代物流发展初期的“实物配送”(PhysicalDistribution)阶段,到80年代的“物流”(Logistics)阶段,再到当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