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99865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

跑道一圈的长度×

圈数=跑步的距离

1千米很长度,几千米就是一种望不到边的感觉,虽然摩天大楼很高很高,但还不至于望不到头,所以它只能用米做单位而不用千米做单位。

用千米做单位都是一些很长的,如河流,道路等……

2、质量单位有:

克、千克、吨进率: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gkgt

3、单位换算。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1辆小轿车的重量差不多是1吨。

一些很大的东西才会用吨做单位。

(比如:

车装箱等……)

【练习】

一、填空

1.200千米=()米8千米800米=()米

4吨20千克=()千克5吨=()千克=()克

2.飞机2小时飞了2千米,()小时可以飞5000米 

3.形容大象的重量常用()作单位;

测量书的长度常用()作单位。

4.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只蓝鲸约重162()

5.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

6.在横线上填写“>”“<”“=” 

3010千克○3吨1千米○850米7千米○7000米6000千克○6吨

4500米○4千米5米○500厘米5吨○5100千克3000克○3吨

7.我国古代修筑的长城大约长7000()小芳身高是132()

一筐稻谷重45()一个鸡蛋大约重50()

8.一头牛重200千克,5头这样的牛重()千克,合()吨。

9.一袋食盐的质量是500(),()袋食盐的质量是1千克。

10.四年级一班的学生平均体重是25(),大约()个学生是1吨。

11.一根跳绳长2米,()这样是跳绳总长1千米。

12.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250米,小红每天跑8圈,她每天跑()

千米。

二、判断题

1.小红每小时步行10米。

…………………………………………()

2.一张光盘大约重10克。

3.3300千米与700米合起来是4000千米。

……………()

4.3000千克=3吨。

……………………………………………………()

5.10千米比9999米长。

……………………………………………()

三、列式计算。

(1)5千米的3倍是多少米?

(2)60千米的一半是多少千米?

(3)1千米是20米的几倍?

四、解决实际问题

1.小星准备参加运动会,每天沿着400米的跑道跑了3圈,5天后他跑了多少千米?

2.商店有3吨大米,又运来了4200千克大米,计划9天卖完,平均每天卖出多少大米?

3.修铁路,每100米需要钢材16份,每份钢材重5千克,如修40千米路,需要几吨钢材?

4.甲乙两地距离360千米,小明去时,每小时走30千米;

回来时每小时走20千米。

小明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

做应用题时:

1、从问题入手,自己问自己→要想求出这个问题,必须先知道哪些条件;

2、从图中找条件;

3、并不是所有的条件都有用;

4、题目中没有给的条件不能直接用;

5、画出关键词;

6、列综合算式时:

先算那一步,必要时加上小括号“()”。

1、三年级的同学做操,如果每排站8人,可以站成14排;

如果每排站7人,可以站成多少排?

 

2、粮店运来40袋大米,20袋面粉,每袋都是25千克,运进大米和面粉一共多少千克?

3、张兰从家到学校要用25分钟,她每分钟走74米,她家到学校有多远?

4、有163名同学乘3辆车旅游,前两辆车每车坐54人,第三辆车坐多少人?

5、学校的礼堂最后一个座位18排25号,我们学校共有436人,这些座位够坐吗?

6、一个长方形菜地,长60米,宽是30米。

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少?

它的面积是多少?

7、有一块正方形地砖,周长是2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8、教室前面的墙壁,长6米,宽3米。

墙上有一块黑板,长是3米,宽是1米。

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9、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50米,宽80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如果每公顷施化肥120千克,共需要化肥多少千克?

10、有3个方阵,每个方阵的8行,每行有10人,一共有多少人?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一、加减法运算法则:

1.算式里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算式里只有乘除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3.有乘法和加减法,或有除法和加减法:

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口号里的。

二、乘除法: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可以先用乘法口诀算出乘数和被乘数零前面的数相乘的积,再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零。

2、一位数乘两位数,可以把一个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后再相加。

3、一位数除两位数,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中的整十部分,再去除被

除数的个位数,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

4、“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例:

竖式计算:

16×

4=64

6、连乘的计算顺序:

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三、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

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一、填空。

1、同级运算按顺序从()往()计算;

混合运算要先做(),再做();

有括号的要先做()运算。

2、在52+80×

7这道题中,要先算()法,再算()法。

3、在12+42÷

6这道题里,要先算()法,再算()法。

4、5个6是(),再加上25,和是(),综合算式()。

5、用30减去35除以7的商,差是(),综合算式()。

6、算式X÷

Y=15……3,Y最小为(),此时X=()。

列综合算式:

()

二、脱式计算

(1)(37–28)×

4

(2)8×

6–30(3)42–30÷

6(4)19+6×

5(5)35÷

(28–21)

三、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80×

40÷

4○80×

(40÷

4)130-(80-20)○130-80-20

720÷

(9×

4)○720÷

430×

5+15○30×

(5+15)

四、看图列综合算式计算。

第五单元年、月、日

(一)年、月、日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

(年、月、日)和(时、分、秒)。

2、每年有(12)个月,其中(7)个大月,每个大月有(31)天,分别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有(4)个小月,每个小月有30天分别是(四、六、九、十一)月。

3、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8)月,天数是共(62)天。

4、①平年:

2月(28)天,全年(365)天;

上半年有(181)天。

②闰年:

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

③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

5、一年分为四个季度:

1、2、3月——第一季度90天(平年)91天(闰年)

4、5、6月——第二季度91天

7、8、9月——第三季度92天

10、11、12月——第四季度92天

6、求有多少个星期?

用天数÷

7。

→如:

52天52÷

7=7(个)……3(天)

推算星期几的方法

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

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

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7、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①一般的公历年份÷

4,正好余数是0,就是闰年;

②公历年份是整百的÷

400,余数是0,就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

2000÷

400=5,所以2000年是闰年;

而1900÷

400=4……300,所以1900年不是闰年;

典型例题。

2007年2月份有()天。

先要用2007除以4判断2007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再确定2月有多少天。

8、通常每4年里有

(1)个闰年,(3)个平年。

(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岁过两次生日,12岁过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

9、计算经过的年份:

就用2013-给的年份。

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3年是64周年。

(2013-1949=64)

10、各类节日:

元旦节1月1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

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军节8月1日、建党节7月1日、

国庆节10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等。

11、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①1小时=60分②1分=60秒③1日=24小时④1周=7天

12、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

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月份思考

6月12日----30日30-12+1=19天

7月31天31天

8月1日-----17日17天

(合计:

19+31+17=57天)

(二)24时计时法:

1、1日=24时→24时也叫0时。

2、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12减单位)

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12加单位)

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

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

比如下午3日→3+12=15时,16时等于16-12=下午4时。

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

上午9时9时

下午3时15时

晚上8时20时

晚上12时24时(0时)

1时=()分分针在钟表里走一圈有60小格

1分=()秒,秒针在钟表里走一圈有60小格

3、计算经过时间时,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在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要注意先弄清楚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将两个时刻都用24时计时法表示,然后相减所得的差就是经过的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经过(间隔)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间隔)时间 

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比如10:

00开始营业,22:

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

22时-10是=12(时)时间段-时间段=时间段

4、时间与时刻的不同:

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5、时间单位进率:

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天=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

6、制作年历步骤:

第一:

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

第二:

确定12个月怎样排列,第三:

把休息日用另外的颜色标出来。

1、1年=()月;

大月()天,有()月;

小月(),有()月

2、平年全年()天,平年2月()日,闰年全年()天,闰年2月()日

3、一年有()季度,每3个月一个季度。

第一季度是()月,(平年31+28+31=90日)(闰年31+29+31=91日);

第二季度是()月,(30+31+30=91日);

第三季度是()月,()日;

第四季度是()月,()日。

4、一个星期有()天,天数÷

7=星期数。

5、一年可以分成()半年和()半年,上半年有()月,是()日;

下半年有()月,是()日;

(上半年就是前六个月。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背熟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长方形的面积=长×

长=周长÷

2-宽长=面积÷

宽=周长÷

2-长宽=面积÷

(周长-长×

2)÷

2=宽

(周长-宽×

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

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

4正方形的边长=面积÷

4、背熟: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

(5)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5、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测量土地时常常用到较大的面积单位有:

(公顷)、(平方千米)。

★“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

和“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

③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④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6、面积单位换算:

①进率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②进率10000: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③进率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7、注意:

(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2)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3)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组成部分:

分数线:

表示平均分分母:

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

表示取的份数

2、分数的写法:

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3、分数的读法:

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读作三分之一

4、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先看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

再看涂色是几份,分子就是几。

5、平均分的事物:

可以是一个事物,也可以是多个事物,将平均分的事物看成一个整体。

6、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

(1)分母相同,比分子:

分子大的分数较大。

<

(2)分子相同,比分母:

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7、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8、计算技巧:

(1)结果是等分数,都简化成1;

(2)遇到1-等情况,将1变成,使它们成为同分母分数,再相减。

9、解应用题技巧:

先用除法,求出一份数,再求几份数。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意义:

像5.98、0.85、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叫做小数点。

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数来表示,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右面,用圆点隔开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分数与小数的转换)

小数读写法:

①读法→汉字形式;

先读整数部分,按整数读;

再读小数部分,从左到右读数字。

②写法→阿拉伯数字。

2、小数的数位

小数点的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转换率: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1分=0.1角=0.01元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0.1分米=0.01米

3、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

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比大小的两种情况:

跑步是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记住在得数中点上小数点。

5、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

6、小数加减法计算:

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尤其注意:

12-3.9;

9+8.3等题的计算。

7、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5.1>5;

1.3>1等)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下面是本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记录:

动画片:

12人电视剧:

10人体育:

9人新闻:

8人

把上面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回答问题。

节目

动画片

体育

电视剧

新闻

人数

(1)喜欢()电视节目的人数最多。

(2)共调查了()名同学。

(3)如果是你看电视,你会选什么节目?

2.下表是二

(2)班图书角的藏书情况:

种类

连环画

故事书

科技书

科幻书

数量

20本

35本

45本

40本

(1)哪种书最多?

(2)图书角的藏书共有多少本?

(3)图书角要买一批新书,你有什么建议?

拓展提高

1.请你根据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各一个班的视力测试情况来回答问题。

5.0以上

4.9~4.7

4.6~4.3

4.2以下

三年级一班

29

11

5

2

四年级一班

27

12

6

3

五年级一班

18

20

(1)三年级一班5.0以上有()人。

(2)四年级一班5.0以上有()人。

(3)五年级一班4.2以下有()人。

(4)三年级一班()的人数最多。

(5)从统计表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两人一组,准备一枚硬币,掷30次,记录结果。

结果

正面朝上

反面朝上

次数

将全班同学数据汇总填入下表。

说一说你的发现?

(补充了解)倍数问题:

两数和÷

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

倍数差=1倍的数

○=□+□+□+□+□(甲数“○”是乙数“□”的5倍,)

□+○=24(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

○=()

解题思路:

因为○=□+□+□+□+□,可以把□+○=24中的甲数“○”看成□+□+□+□+□,这样□+○=24就变成了□+□+□+□+□+□=24,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

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24。

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6倍是24。

所以乙数为:

24÷

6=4,甲数为:

5=20或者24-4=20

○-□=16(甲“○”乙“□”两数的差是16,)求甲乙两数?

□=()

○=()

因为○=□+□+□+□+□,可以把○-□=16中的甲数“○”看成□+□+□+□+□,这样○-□=16就变成了□+□+□+□+□-□=16,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

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倍了,而它们的差是16。

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4倍是24。

16÷

4=4,甲数为:

5=20或16+4=20

(补充了解)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

2=较大的数(两数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