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八年级必修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等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0161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八年级必修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等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八年级必修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等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八年级必修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等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八年级必修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等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八年级必修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等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八年级必修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等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八年级必修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等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八年级必修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等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八年级必修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等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八年级必修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等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八年级必修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等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八年级必修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等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八年级必修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等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八年级必修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等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八年级必修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等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八年级必修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等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八年级必修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等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八年级必修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等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八年级必修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等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4小结:

白求恩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精神。

具体表现为国际主义精神、豪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分析叙议,评点课文

1、本文主要是赞扬白求恩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因此,文章以议论为主,但文中也有记叙的成分。

下面我们以第一段为例评点课文,分析夹叙夹议写法的作用。

2、布置任务:

(1)学生朗读第一段,划出第一段的重点句子,并归纳段意。

(2)什么是国际主义?

国际主义与共产主义是什么关系?

(3)开头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是记叙还是议论?

写了哪些内容?

(4)这几句记叙去掉行不行?

为什么?

(5)白求恩的事迹非常感人,应该详细地叙述他为中国的抗战所做的事,不应仅用一句话概括,对吗?

(6)既然不用详写,那么“五十多岁”、“不远万里”这些词句应去掉,对吗?

“殉职”是什么意思?

学生带着问题来朗读,读后思考,评点,全班交流。

3、思考:

记叙文中的记叙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何区别?

明确:

①目的不同:

记叙文中的记叙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及真实情景;

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为证明论点提供事实论据。

②详略不同:

记叙文中的记叙要详尽、具体、生动、突出中心;

议论文中的记叙要简明、概括、扣住论点。

讨论交流

4、总结:

归纳评点中应注意的地方。

评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会评点是自学能力增强的一种标志,评,要求语言准确经济;

点,要求恰当醒目。

5、让学生评点其他三段中的叙议情况,然后讨论夹叙夹议的好处。

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又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

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四、品味语言

1、本文的语言,是议论文的典范语言。

文章中大量运用成语,请你找出来并谈谈有什么作用。

学生在书上圈点勾画,思考,交流。

2、前面先说一个意思,后面再作一定的补充说明,可以突出所要强调的内容。

比一比下面两组句子,说一说课文中的句子是怎样突出所要强调的内容的。

第一组:

A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

B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第二组:

A晋察冀边区的军民,无不为之感动。

B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以同桌为单位,选择一组进行比较,哪一句的效果好,为什么。

3、组织交流全班交流、评价。

4、朗读第四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教师加以引导:

(1)“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2)“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3)“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堂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学生朗读,评析交流

5、学生当堂背诵最后一段。

6、小结:

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鲜明、概括。

叙述白求恩的事例,简明概括。

恰当使用成语,生动形象。

运用双重否定句式和长句子,论证更严密。

对比句和排比句的运用,增强文章的气势。

五、课后学习:

课文第一段高度概括白求恩的事迹,然后用精辟的议论评价他的崇高精神,请你也用这种方法,介绍和赞扬你身边的一个人。

要求:

1.叙议结合2.字数200字左右。

主备人周桂龙课题7、敬业与乐业

(1)时间08.3审核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

敬业"

与"

乐业"

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2.学习这篇演讲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的特点。

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2.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3.理解文章应用的材料和列举的事例。

课前学习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梁启超其人其文;

2、通读课文,查阅字典词典,疏通字词;

3、查阅相关资料,把文中涉及的古文名言警句摘录下来,并尝试用现代汉语写出它们的大意。

一、导入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引入课文《敬业与乐业》。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清光绪举人。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

康梁"

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

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

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

断章取义"

造出来的。

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

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本段末尾的"

我确信'

敬业乐业'

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生动有力地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三、四段。

课文第三、四段是论述"

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

敬"

?

(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

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

,引用了朱熹的名言"

主一无适便是敬"

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

"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

其性质都是可敬"

的,并举"

当大总统"

拉黄包车"

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

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

,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

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即"

)。

接着从反面论述"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

的害处,指出"

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

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朗读第五、六段。

这两段论述"

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

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

的道理的?

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

做工苦"

这个实例,说明要"

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

的"

乐"

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

的道理,分四点说明"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

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即乐业),"

生活才有价值"

这种生活"

才算得"

人类理想的生活"

五、学习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七段。

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

责任心"

和"

趣味"

跟"

的关系最为密切:

就是"

广趣味"

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

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

人类合理的生活"

结束句"

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六、问题研究1.应该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需要引导学生注意:

“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

正如作者所言: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指出这一点,可以扩展梁启超主张的适用范围,也有利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阅读文本。

2.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用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

因此,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七、探究活动

(一)思考: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

你有没有不同意见?

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

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八、小结

中心意思:

这篇演讲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

敬业与乐业"

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主备人周桂龙课题8、多一些宽容时间08.3审核

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2、理解文章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教学重难点1、对宽容和批评统一关系的理解。

2、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

1、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所见过的事物中,世界上什么最大呢?

(学生自由发言)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胸。

”为什么这么说?

用来形容人的心胸宽广的名言有: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

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来看这篇课文,《多一些宽容》它将教给我们一些方法。

二、读课文评点品味

选择自己认为写得很好或自认为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摆明理由,写好批注。

示例:

1、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

注:

三个“一种”,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突出了要做到“宽容”的要求之高。

2、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

心底无私天地宽。

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

这一层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

“摒弃私心杂念……把困难留给自己”,是从正面讲道理,说明“让”能消除矛盾;

“争名于朝……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从反面讲道理,说明“争”的后果。

三、探究活动

1.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

本文的论证方法是以讲道理为主,基本没有摆事实,这会不会影响文章的说服力?

讨论明确:

不会的。

首先,该运用什么样的说理方法,是因文而异的,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一定要举例子摆事实。

其次,像本文这样的内容可举的例子实在太多,而举了例子又未必能把道理讲清楚。

何况对于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见过这样的事实,而是没有能对其中的道理进行认真地思考。

所以,作者集中精力把道理讲清楚,读者是不难从生活中找到事实的。

2.你能说说“宽容”与“包容”的区别吗?

宽容不是无原则的迁就,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不是与不良行为和思想和平共处,而是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而包容是无原则的迁就,兼容善恶,必要时可置社会道德规范于不顾,干苟且之事。

1、讲出作者观点。

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

2、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

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为难能可贵?

要做到宽容,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

四者有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

“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

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3、文章最后一段并不是讲要“多一些宽容”,是否多余?

不多余,是文章观点的补充论证。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强调宽容的重要性,可能会导致对丑恶甚至罪恶的姑息,要明辨是非、分清敌我,该批评、惩罚的还是要批评、惩罚。

这样,文章做到了既旗帜鲜明,又滴水不漏。

四、搜集有关宽容的名言、故事等

小组合作、交流

有关宽容的名言,如下:

①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孔子家语》

②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毛泽东

③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法国)笛卡儿

④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俄罗斯)屠格涅夫

⑤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黎巴嫩)纪伯伦

⑥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⑦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薛渲

⑧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

(俄罗斯)斯宾诺莎

五、创设问题情境:

在遇到下列的情况时,你认为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你的看法:

(1)北宋时,吕蒙正为相。

一次上朝,有个大臣在帘子后面嘀咕:

“这小子还能办好政事吗?

”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了过去,他的同僚愤愤不平,让他追查。

如果你是吕蒙正,你会如何做呢?

(2)梁国大夫宋就,曾任与楚国相邻的边陲县令。

当时,驻防的梁军与楚军都种有瓜园。

梁军勤劳,浇园及时,瓜长得好,楚军懒惰,瓜长得差。

楚军心怀不满,晚上就偷偷地把梁军的瓜蔓拉翻,使之枯死不少。

梁军见状,准备就此进行报复。

如果你是宋就,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结合文章主题“宽容”来模拟情境讨论,交流

六、教师寄语

宽容是枝头温暖的阳光,宽容是大海广阔的胸怀,宽容是春天里轻拂的缕缕微风,宽容是冬夜里跳动的团团火苗。

宽容是这个世界上一剂最好的药,她能够医好我们心灵久治不愈的创伤;

宽容是一幅最迷人的画,她能够给我们带来重振雄风的希望。

朋友,让我们一起学会宽容,因为,宽容别人也就是珍爱自己。

教学后记

主备人周桂龙课题9.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时间08.3审核

教学目标1、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提倡人们在生活中应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2、理解文章的说理方法。

3、学习议论文严谨的思路,紧密的结构。

4、深刻理解“灵魂”的内涵,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净化心灵,提高修养。

教学重难点深刻理解和感悟“灵魂”的内涵,学习文中有力的说理。

教学设想1、整体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

3、准确理解“灵魂”的内涵。

4、课前了解并搜集一些感动自己的人或事。

在物质生活日益被人们重视的今天,人们的精神家园似乎越来越荒芜,在人们更多地把金钱、地位与高贵联系在一起的今天,作家周国平却告诉我们“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得课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二、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出版各类著作二十多种,其中《人与永恒》、《守望的距离》、《妞妞--一个父亲的杂记》《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当代具有号召力的学者、作家。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并思考:

(1)文章提出怎样的观点?

(2)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来论证的?

理清文章结构。

四、检查自学情况。

1、默写词语

芦苇贵贱平庸卑鄙赫赫无足轻重全神贯注

沐浴缅怀风尘仆仆流连忘返热忱萎缩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3、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来论证的?

五、研读课文

1、文章如何将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的?

第二段,举阿基米德和第欧根尼的例子进行说理。

两个例子的角度又各有侧重,一是生命将被别人夺取的时候,一是在地位显赫的人物要提供帮助的时候,这样就丰富地展示了贤哲们灵魂的内涵。

精要的议论揭示了所举事例蕴涵的道理:

在这些有着丰富内在世界的伟人面前,无论是夺取生命的屠刀,还是至高无上的亚力山大大帝,都是那么无足轻重,不屑一顾;

在这些有着高贵灵魂的伟人眼中,肉身和身外的一切又是那么的毫无价值。

第三段举一位作家的例子进行论证。

它不是单纯的举例,而是把举例和引用紧密相结合。

既以王尔德本身的行为为例,又以他的名言为据。

侧重阐述献身于文学艺术的人,总是把它们看做寄托自己灵魂的所在。

第五段先叙说一个少女在车厢中专心读书的例子。

教师总结:

文章以举例论证为主,结合运用引用论证。

举例注意选取事例的典型有力,注意事例的角度各有侧重,事例的叙述突出重点,并且运用简要的分析,将摆事实和讲道理结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

”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这一句话不仅概括表达了本部分的中心内容,而且也是前后两段之间的过渡。

使得行文更加简练,更加流畅。

教师小结:

解答这类问题,可以从内容和解构两个方面来思考。

六、合作探究

1、学完课文,你觉得一个人灵魂的高贵体现在哪里?

假如把“高贵”改为“高尚”,好不好?

一个人灵魂的高贵体现在:

A有思想。

B有丰富的精神财富。

C有一种纯正的追求。

把“高贵”改为“高尚”不好。

因为“高尚”一般指人的道德水平或趣味高尚,而本文内容主要不是提倡一个人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平或较高的审美趣味,“高贵”虽然也指人的品质,但说人的高贵,又不限于品质这一个方面,本文的“高贵”主要强调的是人要“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2、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广场。

这则例子同样能证明本文的观点,能否把第三段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例子换成布鲁诺的?

不可以换。

因为作者选取的三个例子,有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

非常典型,有代表性。

换成布鲁诺的就跟阿基米德的例子重复了。

且第三段的例子既用来作事实论据,又引用他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考虑:

1、看所选的事例能否证明论点。

2、注意前后文的照应。

3、注意选举事例的典型性、代表性和全面性。

4、注意选取事例的角度。

七、拓展延伸

在平日生活中,你有纯正的精神追求吗?

你发现过在“平庸”的背景下“动人的光彩”吗?

与大家交流一下。

分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

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善于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的“动人光彩”。

所谓“动人的光彩”,也就是能够坚守住自己的灵魂。

比如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想,在物质竞争中仍有丰富的精神追求等。

八、布置作业

古今中外有着高贵灵魂的人很多,课后搜集几个这样的小故事好吗?

主备人周桂龙课题10、陋室铭时间08.4审核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让学生了解押韵的字和押韵的作用。

3、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1、掌握字词,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韵文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创作性思维创作

设计思路教学本文要贯穿“以读会意”的方法。

在读的方法上要灵活,可由教师范读、学生推荐朗读、比赛读等。

让学生自学,找出生僻字,由老师帮助解决。

疏通文意,然后背诵课文。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通过设计巧妙的题目引导完成。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

(学生自由说。

)唐朝刘禹锡却喜欢鄙陋居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样。

(板书课题及作者。

2.解释题目:

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题目中"

陋室"

是什么意思?

----简陋的房子.“铭”是什么意思?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明白了"

陋室铭"

三个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就是对陋室进行歌颂.结合内容,我们可以知道作者主要是要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

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

3.介绍作品背景:

大家知道多少有关刘禹锡的事?

给大家讲个有关这篇文章来源的小故事吧:

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

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

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大厦的官邸。

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

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刘禹锡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这篇文章,并请他的好朋友,当时的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