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注意事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084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扶贫注意事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准扶贫注意事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准扶贫注意事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准扶贫注意事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准扶贫注意事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精准扶贫注意事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精准扶贫注意事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精准扶贫注意事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精准扶贫注意事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精准扶贫注意事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准扶贫注意事项.docx

《精准扶贫注意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扶贫注意事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准扶贫注意事项.docx

精准扶贫注意事项

精准扶贫注意事项

【篇一:

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巩固脱贫成果十分不易。

由于大量贫困人口发展能力不足,虽然经过扶持可能脱贫,但是多数贫困对象抗病抗灾的能力都十分弱,稍遇天灾人祸就会立即返贫,因此,巩固扶贫成果十分不易。

2、农村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

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基础依然薄弱,贫困乡村贫困对象行的路、喝的水、用的电、用的通讯信号、看病就医、上学读书、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条件与城市的差距仍然较大。

尤其是贫困对象发展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发展的起点仍然较低。

3、贫困对象发展“三缺”(资金、技术、劳力)现象普遍。

通过对贫困对象建档立卡发现,绝大多数贫困农户发展都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的问题。

金融扶贫可以解决贫困户发展缺资金的问题,但是缺劳力、缺技术的问题确实一个很难马上解决的问题。

4、农民外出农村空壳导致发展难。

发展为了人、发展需要人。

扶贫开发为了贫困人口,但是扶贫开发同样需要依靠贫困人口。

目前由于很多农民感到仅仅靠土地已经难以维持生存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靠外出务工维持生存,从而导致大量的劳力资源外流。

农村留下来的人口大多数都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这部分人的共性就是劳动能力不足,靠这部分人在农村发展产业难度太大。

产业发展不起来,扶贫开发就难以持续。

因此,这种劳力大量外出造成的空壳是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现实难题,如何留住这些外出的农民就地发展创业是扶贫开发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精准扶贫的几点对策

精准扶贫是指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实施精准扶贫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个环节工作。

(一)精准识别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

底数是基础。

通过科学有效的程序把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出来,并逐村逐户建档立卡。

只有准确地确定贫困村、贫困人口,才可能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进而提高扶贫效果。

最为重要的就是做到五清:

即“底数清”,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问题清”,摸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问题台账;“对策清”,摸清以往扶持情况、扶持效果,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责任清”,确定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实行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任务清”,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

“一对一”帮扶及“双节双促”情况、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这样为建立“一户一档”、“一户一策”的措施提供准确的数据档案。

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二)精准措施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

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突出扶持重点,改“大水漫灌”为“滴灌”,提高扶持效果。

对精准扶贫户,逐个分析致贫原因,号准“脉”、找准“症结”,选好“药方”,提高精准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比如

划、有领导联系、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台帐等。

二是整合资源,突出产业发展,实施生态建设。

三是劳务创收扶贫。

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摸底登记,分类施策,做好富余劳动力转移创收。

(三)精准管理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保障。

精准管理就是要突出精准扶贫主体的作用,建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以村“两委”班子为主体,乡镇包村领导、住村工作组参与的监督机构。

二是要明确主体责任,村“两委”班子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住村工作组要树立“授人以渔”的帮扶理念,帮扶要有针对性,帮扶措施要与帮扶对象发展需求和发展能力相适应,要能促进贫困群众长远发展,要能发挥帮扶效果,要能真正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三是各级帮扶单位要有相应的干部住村管理办法和考核机制,尤其是干部下乡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增收管理办法要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要有利于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帮扶工作。

【篇二: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发布时间:

2015-05-04来源:

减贫与发展阅读次数:

8112殷雄飞杨朝中夏智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精准扶贫”,其本质要求是扶贫开发能够实行精确瞄准、定向打击,工作的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得到全面提升。

可以说实施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方式的重大创新,代表了扶贫开发未来发展方向,引领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

为了客观评价我省精准扶贫的现状,研究完善支撑精准扶贫方略顺利实施的政策措施,省委政策研究室将《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耦合机制研究》列为湖北省重大调研课题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zbgg201432),并委托省扶贫办负责。

本报告作为课题的子项目,在客观评价我省精准扶贫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精准扶贫存在问题、模式与支持政策。

一、走向精准扶贫的湖北探索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和着力点,坚持一手抓片区攻坚、一手抓扶贫到户的“两手抓”工作思路,瞄准贫困区域、贫困村、贫困户,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探索出一条具有湖北特色的精准扶贫路子。

(一)立足于“一切为了贫困的父老乡亲”,践行核心价值理念。

2009年,在新修订的《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即将颁布实施时,《湖北日报》记者采访省人大副秘书长、法工委主任张绍明同志,问为什么修订扶贫条例,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贫困的父老乡亲”。

《湖北日报》沿用此语做了一个通栏的标题。

这一句话,真正体现了扶贫就是扶助穷人的本质要求,得到了省委书记李鸿忠署名文章的推介认可,得到了老区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从而成为扶贫开发一切思维和行为的总价值观、总遵循、总开关。

“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以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秦巴山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幕阜山区库区综合开发、脱贫奔小康试点、县乡连片开发扶贫综合项目区建设、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扶贫到户等8大扶贫工程为抓手,以片区县、重点县、重点老区贫困乡镇、重点贫困村、贫困户等扶贫对象为重点,相继出台扶贫纲要、“十二五”扶贫规划,分别出台四个片区推进意见和实施规划,制订实施加强贫困户能户建设的意见,每年以两办名义印发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要点,凝聚各方力量,高位引领、深层推进扶贫开发,形成了针对各类扶贫对象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法规支持体系,为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走向精准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组织保证。

近3年,全省老区贫困地区区域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三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共解决约186.75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扶贫开发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2012、2013年中央组织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我省连续两年获得a级。

全省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践行“一切为了贫困的父老乡亲”核心价值理念,勇做穷人的代言人。

宜昌市筹集4.35亿元资金,启动实施30个特困村脱贫攻坚计划,开展贫困村综合治理,推动贫困人口全面发展。

恩施州以扶持特殊困难群体为实施精准扶贫的突破口,整合部门资金,出台特惠政策,向贫困人口提供“10个大礼包”。

十堰市组成1000支市县直单位工作队,动员10000名党员干部、1000家企业和1000名科技特派员,按照“双包双建双带双促”的要求,进驻贫困村,实行驻村帮扶。

各地的实践证明,只要按照“一切为了贫困的父老乡亲”这一核心价值理念思考问题、推进改革、强化管理,大扶贫开发格局才能真正形成,工作效果就能达到最优。

(二)立足于把扶贫开发的基本对象找准,开展贫困建档立卡。

扶贫开发的基本对象包括贫困区域和贫困群体两类。

贫困区域由各级党委政府主要依据贫困程度和贫困发生率来确定,一般分片区、县(重点县和片区县)、乡(省定重点老区乡镇和插花贫困乡镇)、村等四个层次,其确定相对容易。

贫困群体则由基层根据扶贫标准来确定,而扶贫标准往往用上年度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来衡定,由于现阶段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和不可测性,贫困群体的识别就显得十分困难。

5年,我省分别于2009年、2012年、2014年,开展了三轮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对象识别方法。

一是在识别的组织上,大多数地方充分发挥村级民主评议小组的重要作用,扎实开展贫困人口的民主识别。

要求评议小组必须有村干部和党员代表、妇女代表、贫困户代表、残疾人代表、一般户代表以及村“两代表一委员”,确保民主评议小组的公信力。

二是在识别的步骤上,严格按照“五步法”(一报二评三查四审五公示)的程序,区分识别对象。

群众申请为“一报”;民评小组初评和党员群众再评为“二评”;查收入、查资产和查户情为“三查”;村民小组审、村委会审、乡镇审、县领导小组审为“四审”,初步确定名单一榜公示、村民小组户主评议名单二榜公示、党员群众评议名单三榜公示、乡镇审核名单四榜公示、县级审核名单五榜公示为“五公示”,做到贫困对象瞄准到户、识别到人、严防出现“关系户”、“人情户”,确保识别对象不错位,不缺位。

三是在识别的方式上,采取“排除法”和“比较法”。

在申请对象比较多的村,评议小组提出“几不评”,将在城镇有商品房、家庭有贵重家用电器及农业机械和有好逸恶劳、赌博酗酒等恶习,或违反计划生育等九种情况的农户排除在外;对收入和家庭状况相近的农户,采取“五比五看”的办法,即比家庭收入,看经济来源;比家庭资产,看消费水平;比家庭劳力,看劳动观念;比生活环境,看居住环境;比贫困程度,看致贫原因,将瞒报或少报收入的农户排查出来。

三轮建档立卡分别识别出农村贫困人口670.9万人(扶贫标准为1196元)、819.61万人(扶贫标准为2010年不变价2300元)、588.53万人,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奠定了较好基础。

(三)立足于推进专项扶贫项目精细管理,分类完善管理办法。

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经历了一个从不规范到规范、从粗放到精细化管理的阵痛过程。

2012年2-4月,省审计厅对29个贫困县2009-2011年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发现扶贫资金被骗取、截留挪用、违规使用、滞留等达25995.37万元,占审计资金总额的8.5%,一批违法违纪线索被移交,一批失职渎职干部被问责处理。

针对审计暴露的问题,省扶贫办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行扶贫开发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于2012年9月出台《湖北省整村推进专项扶贫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湖北省扶贫搬迁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湖北省雨露计划转移培训项目管理试

行办法》、《湖北省扶贫贴息贷款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湖北省小额贷款扶贫贴息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湖北省老区和插花贫困地区专项扶贫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等六个办法,系统完善了专项扶贫项目管理工作流程。

六个办法契合了扶贫改革方向,是对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超前谋划。

这些办法体现了“下放权力”,将项目审批权、备案权下放,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市),项目备案权下放到市(州);体现了“明确责任”,根据省《纲要》提出的“省负总责、市州主导、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通过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及流程,进一步明确省、市(州)、县三级扶贫部门在项目管理上一些主要环节上的职责分工;体现了“规范程序”,通过完善制度办法和流程,规范项目管理和实施行为和操作程序;体现了“强化监管”,权力下放不等于放手不管,省、市(州)扶贫部门工作重心,由项目审批、审核,转变为重点加强项目实施监管;体现了“提高效率”,改变工作习惯,提前时间节点,确保项目实施按备案计划如期启动实施和完成;体现了“确保安全”,通过完善制度办法和流程,促进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安全、干部履职办事制度环境安全。

六个办法尽管试行还不到两年的时间,但其积极意义已经逐步显现,它们成为推进扶贫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遵循,成为检查审计工作的重要依据。

从2014年对全省29个重点贫困县2012-2013年扶贫资金审计情况来看,违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使用偏离了贫困对象,这一方面表明,落实六个办法、增强扶贫工作的瞄准性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也表明,我省扶贫工作的导向已经转向精准,向专业化扶贫、精准化扶贫、科学化扶贫迈出了关键一步。

(四)立足于保障精准扶贫方略顺利实施,强化各项措施落实。

一是加强考核促精准。

2012年,我省修订完善《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将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主要指标,将专项扶贫瞄准率纳入考核体系。

在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核的同时,2014年,我省又修订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首次将绩效考评成绩和扶贫开发进村入户率纳入资金分配因素,权重达到30%。

考核的指挥棒指向精准,各地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心也转向精准扶贫。

二是加强比对促精准。

从2012年开始,我省对专项扶贫项目实施情况与建档立卡信息库进行比对,发现2011年扶贫搬迁、雨露计划、互助资金合作社贫困人口占比分别为74.52%、32.31%、32.92%,次年

再进行比对,发现这一比例分别提高到85.51%、49.27%、65.3%。

这一系列数据显示,随着比对的开展与结果的通报,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了大幅的提升。

二、我省离中央要求的精准扶贫还有多远

2013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文,以下简称25号文件),对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主要包括三层涵义或三个方面的机制:

(1)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管用的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信息联网和动态管理机制;

(2)建立健全专项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的机制;(3)建立健全针对已识别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工作落实机制。

对照中央关于建立精准扶贫三个机制的要求,我省在走向精准上做了一些探索,但是离真正的精准扶贫差距还不小。

(一)思维行为离精准扶贫有差距。

精准扶贫的核心在于到村到户,本质在于扶助穷人。

无论是区域发展项目还是到户项目,其落脚点应当是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减少穷人。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精准扶贫理解不透、认识不深,导致扶贫政策难以到达真正的贫困户。

一是认为搞精准扶贫难以显现政绩,存在可搞可不搞的想法。

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只要把地方经济搞上去了,依靠“涓滴”效应,贫困村的发展和贫困户的脱贫问题也就顺利解决了,往往把主要精力和投入放在大项目和财源建设上。

认为精准扶贫工作政绩难显现,存在着可搞可不搞的想法,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也仅仅是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雷声大、雨点小,更不用说整合资源来推动贫困村脱贫。

对贫困户的扶持依然停留在一般的如春节“送温暖”的形式上,忽视对贫困户的持续关注和能力开发建设。

二是在扶贫资金使用上,不同人存在不同想法。

县上干部希望搞工业项目和财源建设;乡村干部希望搞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条件好的家庭希望搞不分贫富共享扶贫资金的项目;贫困家庭迫切希望提高素质和发展产业。

而贫困人口往往缺少话语权,一些干部习惯以“大多数群众要求”的名义反映他们个人的意愿。

从我们在基层调研的情况来看,上述现象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导致许多扶贫项目背离贫困人口而去,结果是“帮助富人掏了穷人的腰包”。

三是认为搞精准扶贫会增加基层工作量,存

【篇三:

精准扶贫】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探索

花垣县农广校石明珍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目的就是将普通的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有技能、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极大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县级农广校坚持“为全县经济持续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我们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认真的探索

一、因地制宜抓培训

花垣县龙潭镇、道二乡地势平坦,万亩稻田相连,适合大型农机作业。

2013年7月16日,我们就积极与农业、农机、畜牧等部门衔接,在龙潭镇古老村举办了“农机操作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农民朋友52名。

龙潭镇古老村村民石永刚等三人合资购买了一台大型水稻收割机,当年就帮助75户村民收割水稻3000多亩,节约劳力320个,农户每户节约开支300元,而石永刚三人每人创收2300元。

道二乡农民石振武等15户农民购买小型农机具,活跃在田间地头。

民乐镇、两河乡、猫儿乡地处山区,适合小型农机具生产。

2011年春,我们在民乐镇田家村,举办了“小型农机操作培训班”。

参加

培训的农民朋友46名。

主要是培训小型耕整机平整旱土和小型铁牛耕作水稻田。

田家村村民石昌元等12人,各自购买了小型耕整机。

为自家和同村农户耕作。

不仅帮助农户节约耕作开支抢到了农时,农机手石昌元等四季都有事做,一年下来农机手每人创收2800元以上。

花垣县边城镇气候温和,适宜柑橘生长。

2011年,我校在边城镇板力村、小寨村举办“柑橘植保培训班”。

参训农民达150人。

通过柑橘培管培训、植保员培训。

两村农户基本掌握柑橘管理技术,生产的柑橘品质高销路好,两个村1240户,每户仅柑橘生产一项,每户平均创收5000元以上。

其中板力村村民罗安辉一户年创收220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柑橘大户。

二、因时制宜做培训

因时制宜培训农民,利于学以致用。

比如:

收割机培训,我们就选择在水稻成熟前的7月份。

学会操作后,水稻接近收割期,学员就可以下田操作。

耕整机操作手培训,选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学院通过培训会,立即投入春耕生产。

几乎现学现用。

而柑橘管理培训就分为冬季管理、盛花期管理、蔬果套袋管理。

分期培训,学以致用。

三、特色制宜

我校苗绣培训基地——蚩尤村位于花垣县城郊,属纯苗村。

苗绣培训是我校的特色。

苗绣是苗族人民喜爱的艺术。

苗绣产品不仅是苗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旅游光畅销的纪念品和民族艺术的收藏品。

我们在基地定时举办培训,十里八乡的苗族绣娘巧妹积极参加,每季度举办一期讲座,邀请苗族老艺人传授技艺,现场示范。

排料乡桃花村绣娘龙春兰,是该村苗绣的传承人。

她自己设计制作的苗绣产品,不仅在吉卫镇、排料乡、排碧乡等附近乡镇畅销,还成了德夯苗寨、凤凰古城、乾州古城的旅游纪念品。

通过培训,龙春兰等150名学员,技艺都得到了提升。

苗绣,也从作品到产品,从产品到产业。

四、贴近农民送培训

一是明确责任,多方联动。

为切实推进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我校相互配合,互帮互助,形成了多方参与、各司其职、管理规范、流动有序、多元化培训的工作格局。

2014年3月5-6日,我校先后在我县边城镇小寨村、板栗村开展了地方特色职业农民培训、等。

二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我校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作为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渠道、多形式组织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在具体实施中,以扶贫村为重点,利用阳光工程、库区移民培训等项目到村入户进行宣传发动,广泛发动农民参与培训,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

三是注重技能,强化培训。

为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实效,切实增加农村群众收入,我校充分利用培训基地现有各项设备设施,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技能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2013年,共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8场(次),参加培训的农民4500多人次;发放各种科技与信息等宣传资料5300多份,完成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500多人次的任务。

花垣县农广校深入农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4月2-3日,湘西州农广校、花垣县农广校两级联动,带领教师深入花垣县团结镇老雅塘村为当地群众传“经”送“宝”。

随着花垣县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在该县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新型职业农民也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因此,只有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育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更快的促进该县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会上,农业专家先后就《农作物种子知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技术》等农业实用技

术为农民群众进行了详细讲解。

在油菜基地现场为受训群众解释了转基因技术,分析了转基因育种与传统杂交育种的优劣性,并对受训群众提出的生产实际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回答。

培训会后,受训群众高兴地说:

“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在春耕生产时,对选种、播种、培育有了更大的底气。

据花垣县农广校介绍,今年省农广校将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启动省级示范校建设项目,该校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严格按照省级示范校培训标准,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服务全县农民。

截至目前,已开展培训2次,培训200余人次,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坚持“为全县经济持续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认真做好岗前和在岗培训工作,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一是明确责任,多方联动。

为切实推进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我校积极与农业、农机、畜牧等部门衔接,相互配合,互帮互助,形成了多方参与、各司其职、管理规范、流动有序、多元化培训的工作格局。

2014年3月5-6日,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