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图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00877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线段图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线段图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线段图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线段图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Word文件下载.doc

《线段图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段图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Word文件下载.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线段图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Word文件下载.doc

应用题,文字叙述比较抽象,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小学生的思维又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一些复杂的应用题,如果用常规的思考方法难以获得解题途径时,不妨画线段图来帮助分析,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样线段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起到了奇妙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会复杂关系的应用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线段图使用得当可化抽象为具体

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理解能力有限,初步接触分数感到陌生,给理解题意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在初步接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先把条件和问题反映在线段图上,把抽象内容具体化。

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帮助他们解决了解答应用题的一些困难。

如: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相关练习题:

“小明身高168厘米,比小方高,小方高多少厘米?

”一般认为这是一道简单的应用题,但学生解答起来错误百出。

我在班上做了测试,不画线段图时全班做对的只占45%,后来我又用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做对的达到了全班人数的95%。

比小方高

小方身高

小明身高

168厘米

168÷

(1+)=168×

=144(厘米)

从这一事例中看到,线段图能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不仅使学生能很好理解应用题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能正确做出正确无误的判断。

二、线段图能化难为易

有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清,借助线段图可以准确地找出数量间的对应关系,很容易解答出要求的问题。

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相关练习:

“比()多()”、“比()少()”的应用题在教学中是难点,难在学生一看“比()多()”不加分析就判断用加法计算,反之则用减法计算。

而线段图的正确使用能避免学生出现这种错误判断。

甲桶油重千克,比乙桶油多,乙桶油重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作图分析:

先画出乙桶油,再画甲桶油重,由“比乙桶油多”知道谁多?

谁是标准量?

谁是对应量?

比乙桶多

乙桶油

甲桶油

千克

通过上图观察:

就能避免出现一看见“比()多()”或“比()少()”就用加减法计算的错误了。

三、线段图能化繁为简

有些应用题条件复杂,如果用常规的思考方法难以获得解题途径时,这时不妨利用线段图,把已知量、未知量、和隐蔽的条件一一标出来,这样简明扼要,清晰醒目,既能化难为易,也能化繁为简。

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找到解题方法。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练习题:

“小明体重是42千克,他的体重比李叔叔的体重轻,李叔叔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导引学生思考,画出下列线段图:

李叔叔:

小明比李叔叔轻

42千克

小明:

学生根据画出的线段图进行观察思考:

(1)单位“1”的量是谁?

(2)已知量是谁?

(3)已知量与未知量间有什么数量关系?

再仔细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搞清楚谁是谁的,然后找出所对应的量,于是解决这道应用题的钥匙找到了,从而得出:

李叔叔的体重×

(1-)=小明的体重

四、线段图能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线段图不但能帮助学生解答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而且借助线段图,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

如一题多解能力的培养、根据线段图来编应用题,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还可以直接根据线段图进行列式计算。

线段图画的美观大方,结构合理,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艺术能力的训练。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3小时行了全程的,恰好是180千米,再行360千米就到达目的地,问再行几小时就到达乙地?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先让学生画线段图,然后通过讨论、分析,再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出多种方法。

如第一种:

-3=6(天),第二种:

360÷

(180÷

3)=6(天),第三种:

(360÷

180)×

3=6(天),第四种:

3:

180=x:

360,x=6,第五种:

=x:

(1-),x=6等等。

总之,在小学数学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线段图,将题中蕴涵的抽象的数量关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从中理解题意,分清其中数量关系,从而顺利解决问题,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